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摘要】:目前,上海公益新天地已有24家公益组织与社会企业正式签约成为公益新天地的入驻机构。涵盖领域包括助老养老、残疾人就业帮扶、弱势群体教育、社区融合、绿色环保、基金会、创新工场等。本文主要介绍无障碍工作室和禾邻社,以及探讨政府和专业人员在慈善公益领域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社会工作;公益;上海;政府;非政府组织
上海公益新天地占地23000平方千米。前身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建立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远东最大的留养类慈善机构“新普育堂”,同时也是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旧址所在地。目前国内最大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公益项目体验园区。公益新天地项目由上海市民政局局属单位上海社会福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上海恩派社会创新发展中心负责公益新天地前期筹备及开园后的整体运营管理。目前,已有24家公益组织与社会企业正式签约成为公益新天地的入驻机构。涵盖领域包括助老养老、残疾人就业帮扶、弱势群体教育、社区融合、绿色环保、基金会、创新工场等。来到园区,可以选择参加无障碍电影体验、手绘植物地图、社区农场种植、DIY机器人等各类的公益互动体验,还能够参观“星星孩子”的作品展,或穿过“小树林”在餐饮区小憩片刻沐浴阳光,喝一杯由特殊的厨师和服务员为你送上的“最温暖”的咖啡……
在筹备之初设计园区的入驻标准时就拟定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创新,一定是创新型的公益项目入驻;二是体验、互动,人们走进园区之后能够除了看到有价值的公益产品和公益服务,同时也能够亲身参与其中;三是可持续,入驻机构或企业必须有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具备较强的自我造血能力。通过公益组织、社会各界、公众之间的互动与之合力打造一个共赢模式:以创新和跨界合作的方式,帮助这些创新的公益组织,通过输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获得生长养分,发展具有示范性、可复制性、可持续发展的公益项目。通过园区内创新的公益体验项目,人们主动成为“志愿服务者”和“公益消费者”,无论是资方还是公众都真正与公益组织成为“彼此需要”的双方,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作用下,公益项目也更有动力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和产品。公益园内部还有相配套的法律援助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可以说是一整套的流程都在园区内,十分便捷。
在这些机构中有一个机构使我印象非常深刻!叫做无障碍电影工作室。无障碍电影,就是在普通的电影里增加画外音解说、手语和字幕,从而成为一部让视听障碍者也能欣赏的电影作品。在没有看到这个机构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可以以这个视角帮助视听障碍者。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物质帮扶,丰富了残障人士的精神生活。这一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们有着丰富的生活,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多彩的世界,可以选择很多娱乐方式,可是他们的娱乐却非常有限。在我能够享受电影带来的快乐时,从来不曾想过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无法享受同样的快乐。无障碍电影只是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却代表着一种人性关怀,一种人性视角。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从正常人的角度,以强者的姿态帮扶他们。我们去做着我们以为他们需要帮助的事情,可是结果往往是一方觉得劳心劳力,一方却获益很少。在慈善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这种强势视角,如果我们能真正站在残障人士的角度,相信帮扶会提高一个层次。
禾邻社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个组织。觉得这是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公益组织。禾邻社是一个以自然艺术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非营利艺术机构。使命是重新建立人、自然和本土文化之间的联系。三个主体项目:1.全民植物地图。2.小米游侠记。3.手艺社区。我在展示大厅看到了他们的一个成果展示,是关于娄塘古镇文化的收集与展示。用照片和文字以及收藏品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正在慢慢消逝,变得现代化的古镇变迁史。禾邻社找到了镇子中的老人,通过回顾每一位老人的生活,娓娓道来,展现古镇面貌,记录被人们忽视的历史。如今很多古镇原貌受到了现代化的强烈冲击,很多流传民间的手艺面臨失传的危险,千城一面的建设理念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岌岌可危。然而就算是保留了古镇的样貌,如果缺少记录,也会沦为一个空壳。禾邻社从这样的角度出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做着自己的努力。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在内心都根植着一种慈善情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慈善不是一种施爱与回报式的互动游戏,而是一种报答自己得到上天恩惠的方式。慈善是一种公共责任,每一份慈善都关系着社会和自身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质量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决定,个体,他人和社会互为责任对象。相应的,一个人处于社会结构中的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被赋予的角色期望值越高,社会道德责任也越大。我们作为追求善的个体,都有着对正义,公正,理想,信念的追求。这既是个体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社会化需求,又是社会整合的需要,有助于协调各方关系,是社会形成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道德源泉,实现社会和谐。
正如日本学者吉冈义丰所言:
“善”是生存于复杂历史社会的中国人所可以永远依靠的;如果失去了它,人生的凭借将完全崩溃;这是任何东西也难以取代的生活必需品。对于中国人来说,善并不只是平面的伦理道德,它是中国人谋求社会生活时,视为与生命同价,或比生命更可貴,而谨慎守护的中国之魂。
上海公益新天地的参访之行让我看到了很多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对于政府在公益事业的发展中的作用也有了深入的认识。我们必须认识到政府在公益事业中的强大推动力,借用政府之力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政府在公益事业中也需要做幕后指挥者,需要成为“间接的手”。而作为社会工作的学生,未来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知识毋庸置疑是必备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拥有根植于内心的人文关怀情结,创新的视角和不懈的努力。
作者简介:武轩伊(1995—),女,硕士,西北大学。
【摘要】:目前,上海公益新天地已有24家公益组织与社会企业正式签约成为公益新天地的入驻机构。涵盖领域包括助老养老、残疾人就业帮扶、弱势群体教育、社区融合、绿色环保、基金会、创新工场等。本文主要介绍无障碍工作室和禾邻社,以及探讨政府和专业人员在慈善公益领域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社会工作;公益;上海;政府;非政府组织
上海公益新天地占地23000平方千米。前身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建立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远东最大的留养类慈善机构“新普育堂”,同时也是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旧址所在地。目前国内最大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公益项目体验园区。公益新天地项目由上海市民政局局属单位上海社会福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上海恩派社会创新发展中心负责公益新天地前期筹备及开园后的整体运营管理。目前,已有24家公益组织与社会企业正式签约成为公益新天地的入驻机构。涵盖领域包括助老养老、残疾人就业帮扶、弱势群体教育、社区融合、绿色环保、基金会、创新工场等。来到园区,可以选择参加无障碍电影体验、手绘植物地图、社区农场种植、DIY机器人等各类的公益互动体验,还能够参观“星星孩子”的作品展,或穿过“小树林”在餐饮区小憩片刻沐浴阳光,喝一杯由特殊的厨师和服务员为你送上的“最温暖”的咖啡……
在筹备之初设计园区的入驻标准时就拟定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创新,一定是创新型的公益项目入驻;二是体验、互动,人们走进园区之后能够除了看到有价值的公益产品和公益服务,同时也能够亲身参与其中;三是可持续,入驻机构或企业必须有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具备较强的自我造血能力。通过公益组织、社会各界、公众之间的互动与之合力打造一个共赢模式:以创新和跨界合作的方式,帮助这些创新的公益组织,通过输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获得生长养分,发展具有示范性、可复制性、可持续发展的公益项目。通过园区内创新的公益体验项目,人们主动成为“志愿服务者”和“公益消费者”,无论是资方还是公众都真正与公益组织成为“彼此需要”的双方,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作用下,公益项目也更有动力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和产品。公益园内部还有相配套的法律援助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可以说是一整套的流程都在园区内,十分便捷。
在这些机构中有一个机构使我印象非常深刻!叫做无障碍电影工作室。无障碍电影,就是在普通的电影里增加画外音解说、手语和字幕,从而成为一部让视听障碍者也能欣赏的电影作品。在没有看到这个机构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可以以这个视角帮助视听障碍者。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物质帮扶,丰富了残障人士的精神生活。这一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们有着丰富的生活,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多彩的世界,可以选择很多娱乐方式,可是他们的娱乐却非常有限。在我能够享受电影带来的快乐时,从来不曾想过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无法享受同样的快乐。无障碍电影只是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却代表着一种人性关怀,一种人性视角。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从正常人的角度,以强者的姿态帮扶他们。我们去做着我们以为他们需要帮助的事情,可是结果往往是一方觉得劳心劳力,一方却获益很少。在慈善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这种强势视角,如果我们能真正站在残障人士的角度,相信帮扶会提高一个层次。
禾邻社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个组织。觉得这是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公益组织。禾邻社是一个以自然艺术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非营利艺术机构。使命是重新建立人、自然和本土文化之间的联系。三个主体项目:1.全民植物地图。2.小米游侠记。3.手艺社区。我在展示大厅看到了他们的一个成果展示,是关于娄塘古镇文化的收集与展示。用照片和文字以及收藏品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正在慢慢消逝,变得现代化的古镇变迁史。禾邻社找到了镇子中的老人,通过回顾每一位老人的生活,娓娓道来,展现古镇面貌,记录被人们忽视的历史。如今很多古镇原貌受到了现代化的强烈冲击,很多流传民间的手艺面臨失传的危险,千城一面的建设理念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岌岌可危。然而就算是保留了古镇的样貌,如果缺少记录,也会沦为一个空壳。禾邻社从这样的角度出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做着自己的努力。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在内心都根植着一种慈善情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慈善不是一种施爱与回报式的互动游戏,而是一种报答自己得到上天恩惠的方式。慈善是一种公共责任,每一份慈善都关系着社会和自身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质量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决定,个体,他人和社会互为责任对象。相应的,一个人处于社会结构中的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被赋予的角色期望值越高,社会道德责任也越大。我们作为追求善的个体,都有着对正义,公正,理想,信念的追求。这既是个体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社会化需求,又是社会整合的需要,有助于协调各方关系,是社会形成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道德源泉,实现社会和谐。
正如日本学者吉冈义丰所言:
“善”是生存于复杂历史社会的中国人所可以永远依靠的;如果失去了它,人生的凭借将完全崩溃;这是任何东西也难以取代的生活必需品。对于中国人来说,善并不只是平面的伦理道德,它是中国人谋求社会生活时,视为与生命同价,或比生命更可貴,而谨慎守护的中国之魂。
上海公益新天地的参访之行让我看到了很多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对于政府在公益事业的发展中的作用也有了深入的认识。我们必须认识到政府在公益事业中的强大推动力,借用政府之力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政府在公益事业中也需要做幕后指挥者,需要成为“间接的手”。而作为社会工作的学生,未来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知识毋庸置疑是必备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拥有根植于内心的人文关怀情结,创新的视角和不懈的努力。
作者简介:武轩伊(1995—),女,硕士,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