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石,一个国家教育的健康发展不能缺少农村教育这块基石。然而农村教育却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难点之难点,城乡教育存在这很大的差别。在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讲得多,问得多;学生练得少,思考得少。
(2)知与能的关系:教师传授知识多,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做得少;学生死记硬背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缺少引导。
(3)听说与读写的关系:教师常侧重于读写训练,忽视了听说训练;单一的书面练习做得多,整体的口语训练做得少。
根据笔者十多年在农村教育实践,就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及实施,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 端正教学思想,把“讲、问”堂变为“学”堂
要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水平,老师要首先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讲”堂变为“学”堂,让学生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要实现这一飞跃,就要学生学会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農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提出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目的和重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情感和意境。同时紧扣训练的项目,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理解是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最重要的标志,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直观性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借助形象直观的实物、模型、图画或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或是通过学生的表演,让学生将其所学的内容在脑海中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或有声有色的电影,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记忆,达到理解的效果。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还要学会用心去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它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授其以渔,让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过程。对于学习方法指导主要含有预习方法指导、听课方法指导、复习方法指导和作业方法指导等等。
二、整合课堂教学结构,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彻底地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活动变为师生互动,教学互补双向活动。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构,以供借鉴。
1.整体性的课堂教学结构
从整体系统的观点出发,让学生先整体认读了解课文内容,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理解。然后再深入各个段落细读,让学生划出文章的主旨,并以此为中心,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变序性的课堂教学结构
利用迁移原理,采取逆向推导的方法来安排学习活动。这种结构主要是抓住教学关键,抽出文章的一个部分或一个段落来讲读分析,重点理解,以点带面,进而理解全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直奔中心式:针对比较浅显的课文,可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然后讲读文章是如何来体现文章中心的。
(2)卒章显志式:在课文中的一句话或是一段句子,含义比较深刻,表现出来的思想丰富而深刻,这种情况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全文来理解这部分内容的深刻含义。如《金色的鱼钩》中结尾句:在这长满了红锈的金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对这句的理解,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来做。
(3)直入重点式:有些课文可以直接讲重点部分,对于非重点部分,可让学生自行阅读,看有什么问题,课堂上师生互动加以解决就可以了。如《一个降落伞包》中,可以重点讲解周总理不顾个人安危将降落伞让给小叶的部分就可以了。
3.实践性课堂教学结构
以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为主体,借助已学的知识来获取新知识。正如孔子曾说的“温故而知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与运用一些规律性知识。故教师可以设计出“读讲议练”的课型或“以读为本”的课型等等。
除了上述的几种课堂教学结构以外,还有引发性课堂教学结构、训练性课堂教学结构等,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最佳的教学程序,形成最佳的教学结构。变“程式化”教学模式为“多元化”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体现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三、加强科学的教学管理,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地
首先,教师应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周教学目标 、月教学目标 和学期教学目标,来定位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从而进一步分析这些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到什么,达到什么水平等。
其次,按照定好的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从整体性出发,将各项目标 有机地统一起来,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这些目标要求。每一次课堂之始,就给予明确的学习目标,结束之时并加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再次,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要一改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法中通过观察、提问、练习、小组评议等方式来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及时反馈和矫正。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一天一天地得到进步。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其学习有信心,有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最后,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矫正。在形成性检测考试中发现的问题,应在两、三天之内采取多种形式来进矫正。对于多数同学没有掌握的知识,则要课堂上进行回授;对于个别同学没有掌握的,则在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其自我矫正。进和调节和矫正之后,再对学生进一次同一类型,不同内容的平行性检测,加以巩固学生的的学习成果。
总而言之,在农村教育一线的老师,任务十分艰巨。不仅要求老师因材施教,符合农村教育的实情,又要跟城市接轨,实现城乡一体化。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新课标的新要求,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素质和教学技能。同时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地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促进农村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1)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讲得多,问得多;学生练得少,思考得少。
(2)知与能的关系:教师传授知识多,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做得少;学生死记硬背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缺少引导。
(3)听说与读写的关系:教师常侧重于读写训练,忽视了听说训练;单一的书面练习做得多,整体的口语训练做得少。
根据笔者十多年在农村教育实践,就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及实施,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 端正教学思想,把“讲、问”堂变为“学”堂
要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水平,老师要首先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讲”堂变为“学”堂,让学生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要实现这一飞跃,就要学生学会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農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提出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目的和重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情感和意境。同时紧扣训练的项目,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理解是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最重要的标志,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直观性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借助形象直观的实物、模型、图画或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或是通过学生的表演,让学生将其所学的内容在脑海中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或有声有色的电影,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记忆,达到理解的效果。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还要学会用心去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它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授其以渔,让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过程。对于学习方法指导主要含有预习方法指导、听课方法指导、复习方法指导和作业方法指导等等。
二、整合课堂教学结构,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彻底地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活动变为师生互动,教学互补双向活动。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构,以供借鉴。
1.整体性的课堂教学结构
从整体系统的观点出发,让学生先整体认读了解课文内容,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理解。然后再深入各个段落细读,让学生划出文章的主旨,并以此为中心,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变序性的课堂教学结构
利用迁移原理,采取逆向推导的方法来安排学习活动。这种结构主要是抓住教学关键,抽出文章的一个部分或一个段落来讲读分析,重点理解,以点带面,进而理解全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直奔中心式:针对比较浅显的课文,可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然后讲读文章是如何来体现文章中心的。
(2)卒章显志式:在课文中的一句话或是一段句子,含义比较深刻,表现出来的思想丰富而深刻,这种情况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全文来理解这部分内容的深刻含义。如《金色的鱼钩》中结尾句:在这长满了红锈的金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对这句的理解,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来做。
(3)直入重点式:有些课文可以直接讲重点部分,对于非重点部分,可让学生自行阅读,看有什么问题,课堂上师生互动加以解决就可以了。如《一个降落伞包》中,可以重点讲解周总理不顾个人安危将降落伞让给小叶的部分就可以了。
3.实践性课堂教学结构
以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为主体,借助已学的知识来获取新知识。正如孔子曾说的“温故而知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与运用一些规律性知识。故教师可以设计出“读讲议练”的课型或“以读为本”的课型等等。
除了上述的几种课堂教学结构以外,还有引发性课堂教学结构、训练性课堂教学结构等,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最佳的教学程序,形成最佳的教学结构。变“程式化”教学模式为“多元化”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体现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三、加强科学的教学管理,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地
首先,教师应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周教学目标 、月教学目标 和学期教学目标,来定位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从而进一步分析这些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到什么,达到什么水平等。
其次,按照定好的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从整体性出发,将各项目标 有机地统一起来,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这些目标要求。每一次课堂之始,就给予明确的学习目标,结束之时并加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再次,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要一改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法中通过观察、提问、练习、小组评议等方式来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及时反馈和矫正。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一天一天地得到进步。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其学习有信心,有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最后,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矫正。在形成性检测考试中发现的问题,应在两、三天之内采取多种形式来进矫正。对于多数同学没有掌握的知识,则要课堂上进行回授;对于个别同学没有掌握的,则在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其自我矫正。进和调节和矫正之后,再对学生进一次同一类型,不同内容的平行性检测,加以巩固学生的的学习成果。
总而言之,在农村教育一线的老师,任务十分艰巨。不仅要求老师因材施教,符合农村教育的实情,又要跟城市接轨,实现城乡一体化。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新课标的新要求,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素质和教学技能。同时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地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促进农村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