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构想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fan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建立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要求
  我国《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这一规定确定了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中的特殊地位,同时也明确了法律监督制度是国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建立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和神圣使命,是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的重要补充。
  (二)构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一系列经济和行政立法,初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经济活动日趋活跃,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现象如假冒注册商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非法经营、侵犯知识产权等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不够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互脱节以及对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规定执行不力,一些涉嫌犯罪的案件没有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滞留在行政执法环节,该移送的没移送,以罚代刑、降格处理,客观上姑息纵容了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因此,构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以刑事司法制约监督行政执法是建立法治经济的迫切要求。
  (三)“衔接机制”的建立,为检察监督职能完整发挥提供了契机
   在我国原有的对行政权、行政执法权的监督体系中,人大对政府工作报告审查、执法检查、述职评议、个案咨询等方式,发现存在的问题十分有限,处理机制迟缓,弹劾、罢免机制不成熟。行政监察主要对人不对事,舆论监督没有强制约束力,内部监督受人事关系、利益驅动等因素影响开展不力,以至行政执法随意性大、行政案件伸缩性大、“以罚代刑”泛滥,导致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上升。唯有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检察监督,以国家强制力和刑事追究为后盾,对行政机关实施执法监督才有震慑作用。“衔接机制”的建立使检察机关不仅对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发现的涉嫌犯罪的人和事是否移交公安机关有权进行监督,而且将移交案件情况与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刑事立案监督衔接起来,赋予了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执法情况的知情权、监督权。形成既监督行政执法行为,又监督行政执法人员,同时启动对公安机关立案活动和侦查活动的监督程序,为人民检察院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提供了契机和空间,丰富了检察监督的内涵,更加彰显了人民检察院的地位和职能。
  二、检察机关健全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是行政执法机关受部门利益驱动,主观上无主动移送案件的意识,客观上错失查案的良机。行政执法机关掌握较大的处罚权,而罚款的多少又与其自身的经济利益紧密相关,面对利益的驱动,有的行政执法机关在查案过程中,往往对案件能罚则罚,一罚了之,忽视了对是否构成犯罪的审查,也不去围绕犯罪构成的要件收集、固定证据,更谈不上移送案件了,等到检察机关监督后,即使移送案件也已经丧失了案件取证的最佳时机,侦查机关立案后,有些关键的证据再也无法收集和固定。
  二是某些行政执法部门对涉案当事人是否涉嫌犯罪把握不准,证据意识不强。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对违法与犯罪的界限把握不准,案件发生后,不能及时确认是否应向侦查机关移交,容易导致“以罚代刑”现象的发生。而且,由于有些行政执法人员的证据意识不是很强,侦查机关介入调查后,大量的有力证据已经消失,致使无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三是法律、法规规定不一致,造成实际执法困难。由于《规定》和《意见》对侦查机关接受行政机关移送案件的审查期限和移送制度等规定不一致或有缺陷,造成各单位实际执法困难。如2001年国务院出台了《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漏洞,如移送的程序,移送的文书,移送的期限、不依法移送或者不依法接受移送的法律责任等,都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又如在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最高院、最高检的相关司法解释中规定有3种计算侵权品价值的计算方法,但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结论相差悬殊,造成对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直接产生影响,也造成侦查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认定案件性质产生分歧。此外,法律对侦查机关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线索后,应当进行“形式审”还是“实质审”也未作出明确规定,容易使双方产生意见分歧。
  三、检察机关建立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的几点设想
  (一)思想上要确立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应尽的天职的观念。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健全法制、强化执法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工作联系,对于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依法追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确保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工作取得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都要从有利于打击犯罪的大局出发,克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思想,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树立“不遗余力、扩大成果”的责任意识,加强工作联系和协调配合,切实解决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中的突出问题,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促进执法资源的合理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力度。
  (二)切实解决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立法问题。1、立法模式和效力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立法要求,我国对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机制的立法完善只能实行成文法的模式。首先对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信息共享机制应当由全国人大通过专门法律予以确认;其次作为配套措施,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和刑事案件侦查机关的监督,更适合通过全国人大修改《行政处罚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形式,将监督的范围、程序和违反的法律后果以及行政执法行为、行政诉讼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予以明确规定。2、犯罪案件移送制度立法的细化问题。在修改、完善刑事法律时,必须充分考虑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呼应问题,在刑事法律中明确设定与行政法中关于递进为犯罪的行为相衔接的罪名,既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又增强了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衔接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明确并完善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的监督的范围和方式。要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机制,就要加大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力度,法律就应该完善检察机关更具体、可操作的权力。为了有效遏制当前执法实践中存在的“以罚代刑”现象,法律规范应当赋予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案件处理结果的调查权、对不移送理由的质询权和对违法不送的检察建议等基本措施。另外,在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各项权力的同时,还应当明确实施的程序和相应的法律后果。对于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环节依法获取的材料要统一证据标准。
  (三)依法强化法律监督职能。一是依法规范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机制。检察机关是否能第一时间介入案件调查,是否能全面介入案件调查,对防止违法人员订立攻守同盟,隐匿、毁灭证据和确保案件调查结论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检察机关应向前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把监督工作从执法结果向执法过程延伸,加大对行政执法行为制约力度,及时发现涉罪案件,介入范围应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案件;检察机关在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金额较大,涉及面广,影响恶劣的尚未移送的案件;对于移送标准把握不准的涉罪案件,行政执法机关可邀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通过提前介入,强化对个案的协调和沟通,引导收集、固定和保全证据,防止时过境迁,造成证据流失,从而无法立案、诉讼。二是规范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相互通报情况,沟通信息。对于比较重大、复杂的有争议的行政执法案件,可以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进行协调,进行相关论证与研究,达成共识。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并不难,难的是通过会议制度真正促进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应建立联系会议启动机制,以定期会议与不定期会议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各个时期的特定形势召开有针对性的会议,以解决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需要协调一致的问题。二是依法规范检察建议制度。法律上应进一步明确检察建议的法律效力,拒不落实检察建议的责任追究等问题。三是依法规范不移交、不备案刑事案件的责任追究。目前,不移交、不备案刑事案件问题已是引发执法不公,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刑法虽然有明确的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但现在均是部门行为,渎职责任主体在司法实践中已发生明显变化,法律应重新审视和规范。另外,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在定期向上级汇报案件查处情况的基础上,是否应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向社会通报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关情况,将法律监督融入到社会监督中,增强执法的透明度和公正度,这些都有待法律和政策的出台。
  综上,行政执法机关与检察机关担负着打击违法犯罪的共同责任,检察机关实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的衔接,有利于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互补优势和资源共享的优势,整合执法资源,强化法律监督。我们应当努力探索,不断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机制,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为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通讯地址:广西南丹县人民检察院,广西 南丹 547200)
  
其他文献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内涵  公诉环节的刑事和解又称犯罪人与被害者的和解,是指在犯罪发生之后,经由调停人充当中立的第三者,使犯罪人与被害者直接商谈,协商解决刑事纠纷,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处置的诉讼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恢复被犯罪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害以及恢复犯罪人与被害者之间的关系,以使犯罪者回归社会、平抑社会冲突。它兼顾被害人与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重保护功能,
期刊
摘 要:黑社会性质组织作为市场经济的伴生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影响日趋恶劣,也越来越受人关注。我国刑法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已经作出了明确界定,但是如何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一般犯罪团体仍是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一大难题。笔者试图通过本文解析这一问题。  关键词:黑社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内涵  (一)什么是黑社会  黑社会一词,原本并非刑法学上的概念, 而是刑法学引进
期刊
摘 要: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工作开展多年来,取得不少的成绩,但也存在的不少的问题,从立法层面上应完善立法,从司法层面上应积极主动开辟案源渠道,使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工作更有权威、更有声威。  关键词:立案监监督;完善立法;开辟案源渠道    刑事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检察监督权的范畴,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和法律监督制度,也反应了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体现了现代民主法
期刊
摘 要: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律师在正确运用司法权利对被害人救助上,在促进社会法律秩序的重构和改良上,都起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然而,我们用法哲学的眼光来审视与律师职业相关的若干社会条件时,我们就会发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社会条件不同,律师职业的外在样式和内在机制便在表现上相差迥异。因此,研究律师职业与不同社会条件的关系,揭示其内在规律,对于加强对我国社会结构类型的改造,促进我国律师职业的改革和完善,使
期刊
裁判要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三条: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應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  案情:  2007年4月9日,邢某从中国农业银行汇款10万元给深圳的朱某。2008年1月6日,朱某之妻张某在邢某之夫李某写的“邢某有拾万元
期刊
一、案情简介  被告人王某于2001年3月与邵某结婚,婚后入赘绍兴县平水镇邵家,并育有一女邵某某。2009年8月,王某与邵某家人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并不愿意继续入赘而与邵某协议离婚,但仍租房与邵某及其女儿共同生活。期间,王、邵二人同意复婚,但邵某的父母称要看王某的表现再作决定。2010年10月13日21时许,王某和邵某在租房内因拿不到邵某父母保管的户口本不能办理复婚手续之事相互埋怨并引发争吵。王某对
期刊
由于我国刑法中开始持有型犯罪立法的时间并不长,学界对持有型犯罪理论尚缺乏系统性的深入研究,理论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难以达成共识,立法上也存在一些疏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持有型犯罪立法缺陷  (一)罪名不统一,立法缺乏规范性  持有型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行为人对特定物品的非法控制或支配事实,这一特征可以通过携带、私藏、存留、拥有等方式表现。我国刑法分则中对持有型犯罪客观方面的描述,有的直
期刊
全国的村级组织有84万之多,农村基层组织人员队伍十分庞大,他们是国家庞大行政机器的“末梢神经”,其一言一行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而近几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现象屡屡发生,严重破坏了国家法令和政策在农村的实施,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上访、越级访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本文将结合近年来我院及其他基层院所查办的“
期刊
摘 要: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是最高检推行的检察机制改革之一,运作近十年来,各地执行情况不一,河南省扶沟县检察院通过大胆施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收效很好,但实践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建议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要逐步完善,以期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规定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主诉检察官;放权;监督;待遇    自2001年以来河南省扶沟县人民检察院,一直没有停止对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实践和探索,由于充分
期刊
摘 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把2011年确定为检察机关“群众工作年”,这是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张少康在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检察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全区检察机关今年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执法办案,提高检察人员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把群众最关心的社会治安问题、最关心的权益保障问题、最关注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对检察环节的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