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指津1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tr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禹偁(954-1001),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年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王禹偁反对宋初浮靡文风,提倡“韩柳文章李杜诗”,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著有《小畜集》。
  待漏院,指的是宰相及百官在宫门外等待早朝时休息的地方。从题目类型上看,这属于“厅壁记”,实际却是一篇充满政治色彩的“宰相论”,以宰相待漏之时的不同思想状态,将宰相分为贤相、奸相、庸相三个类型,实质上,也可由此而推广至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褒贬之意非常鲜明,反映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忧虑和他的政治理想,表现了一位正直、热心的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首先,理解文章的关键在于精准地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开篇探究天道的运行规律、圣王的政治模式,以“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三公论道,六卿分職,张其教”,对儒家理想中“垂拱而天下治”(《尚书·武成》)的治道原因进行解释,借以导出宰臣勤于政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自然转到具有“示勤政”之意的待漏院,“勤政”则是文章的立意所在。
  接着,再描述宰臣上朝时的庄严场面,继而以“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这个设问作为过渡,围绕待漏之时宰相们的所思所虑所追求,将这批人分为贤相、奸相和庸相三个类型,勾画各自的面孔与灵魂。首先,作者用对比手法分别刻画了二者的内心世界,表现其对帝王乃至国家政事的不同影响,以及各自的结局,使得二者势同水火的状态更为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至于庸才,则只以寥寥几笔为之勾勒脸谱,说他们既无过不必挨骂,又无功不受赞誉,成天随大流,尸位素餐、滥竽充数、明哲保身而已。
  在知晓了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大体内容之后,我们应该还要避免这样一个误区,虽然这篇文章是一篇“宰相论”,作者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明确指出只要任用一心为国为民而勤于政务、为人慎重的宰相,就能使国家清平、百姓富足。但是这并非作者作宰相时所写,他当时只是兼任大理寺官员而已。文章结尾说“棘寺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由此也可推出。
  除此之外,准确地理解文章中的实词虚词,对于解题有非常大的帮助。比如,“古之善相天下者”中的“相”,本来是名词,“臣相”“宰相”的意思,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意为“辅佐”。“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中“其”字应理解为“大概”,这是一种猜测,是在揣测宰相的心思。“思所泰之”中的“泰”,本意为“平安”,是个形容词,在这儿因为接了宾语“之(指代‘兆民’)”,因此是形容词活用作使动用法,意为“ 使……平安”或“使……安定”。“思所荣之”中的“荣”也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思所来之”中的“来”,因后接宾语,应为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来归附”。可见,有时候关联前后词的词性,也可大致推测出该词的用法。
  《待漏院记》是王禹偁的传世名文之一,文章结构严谨,对比鲜明,中心显豁。作为一篇美文,其文辞亦相当优美。文章以四字短句为基本句式,骈散结合,节奏明快,清新淡雅,以努力表达内心思想情感为原则,既没有骈文的呆板,又没有宋初古文的生涩,显得既有古文的自然流畅又有骈文的内在节奏美感,很好地体现了作者“使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的文学主张。
其他文献
概念型材料作文是高考一种常考题型。合理界定和解说概念,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是写作的起点。但学生写作中存在着不少概念界定不准确的问题,亟待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明确审题的方法,指出问题所在。  议论文在说理论证过程中,离不开概念的界定。通俗地讲,概念界定就是解释、阐述概念在文中的具体意思。界定概念主要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个概念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个概念所指事物的特性,二是这个概念所指事物的范
期刊
语序,指语言单位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先后顺序。在汉语言系统里,语序是一种主要的语法手段。语序的变动能使词组或句子表意大不相同;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它还可以让表达的内涵丰富多彩、含蓄宛曲且意味深长。如“这个人不大老实”和“这个人大不老实”,虽然同说一个对象,都是批判性的评价,但由于程度副词“大”的位置变换,后者的语意比前者重得多。下面拟结合具体事例进行简单分析,来体会因语序变换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奇特效
期刊
近日,上海民办阳浦小学和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在学生面谈过程中,让家长做问卷调查的消息刷屏朋友圈,在为期两天的上海民办中小学面谈日,网友反映学校为父母准备的考题难度很大,还有学校查三代,调查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学历职务。目前上海市教委就两所学校作出处理意见: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批评;要求两校公开致歉并核减明年的招生计划;要求各区和各民办学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各项工作。目前两校
期刊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我国经典古诗文与近现代名家作品,其中蕴含着大量;传统文化资源,仅是课文内容便涵盖广泛,课外更是有广阔的拓展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恰当的取舍,选取阅读资源中最有教学价值、最能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内容,摒弃价值不高、对语文教学和学生成长无益的内容,这样才能在浩瀚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删繁就简”,找到价值高、易拓展、成体系、合学情的传统文化阅读方法,真正挖掘出文本的文化价值。本
期刊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贯穿着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价值取向。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等都要以主题为中心,服务于主题内蕴需求。因此,确立主题是文本解读的前提与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与出发点。然而,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项脊轩志》堪称独步,其独特性表現在:作为文学文本,该文由正文和补记两部分组成,两部分创作时间相隔十三年;作为教学文本,教材中删去了“论赞”部分。这一
期刊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1]、岁功[2]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3]论道,六卿[4]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5]、夔[6]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
期刊
①“貌奇古,其额如蝗螂,声音苍哑,初见者每不知其云何”,这是一代文宗周作人先生对同时代另一位作家的回忆。毋庸置疑的是,周作人与此人不但并无矛盾,而且两人是感情甚笃的多年师生。虽然“额如蝗螂”或许有点夸大,但“声音苍哑”确是事实。这位“貌奇古”的作家,就是废名。  ②2009年5月4日,我在北大红楼周作人展厅,遇到一位讲解员正在向一群大学生讲解周作人的生平。我面前是周作人“四大弟子”信函的展区,讲解
期刊
我可是一条小馋虫,妈妈为了满足我的食欲,便长年修练厨艺。在我心中,妈妈的双手就好像有魔力一样,无论给她多简单的食材,她都能给你做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但若是让我选妈妈的拿手菜,我却会毫不犹豫地选小炒豆腐。  不仅因为我爱吃,也是因为我觉得妈妈把这个普通的菜烧得特别,有种说不清的美味在其中。  一天,我好奇地想知道妈妈怎么烧小炒豆腐的。她在这个菜里到底放了什么“独家秘方”?  我站在厨房外面,看见妈
期刊
我的家乡是鱼米之乡,盛产莲藕。桐子湖的粉藕是出了名的。妈妈的拿手菜就是脊骨藕汤。  冬至日,清晨。屋外还是一片漆黑,厨房却成为了妈妈的舞台。她定会迈着花仙子般轻盈的步子进入厨房,当然不是那种小精灵了,应该是睡美人般的精灵婶婶吧!  水龙头的流水声,燃气灶被拧开的声音,盖上锅盖的声音,水被煮沸的声音……此起彼伏,唤醒我肚中馋虫无数。挡不住的诱惑啊!趿着拖鞋,睡眼惺忪的我,隔着走道隐隐看见厨房闪现的画
期刊
在快餐食品满街满巷的叫卖声中,我们静下心来写“妈妈的拿手菜”是不是一件很幽默的事情呢?况且,这个题目似乎很俗,哪个孩子没吃过妈妈做的菜呢?至于“菜”拿不拿得出手,就当别论了。然而,文题的深意与雅趣就在这“拿手”的“别论”上。写出雅俗共赏的文章,是这个文题的命意之一。吴佶远的文章侧重家庭饮食传承的情趣,邱诗耘的文章侧重恋母的童趣,刘玮琦的文章侧重“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的理趣。雅俗共赏,平中见趣,实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