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算是不借助于任何计算工具,依靠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小学数学中,无论从数的认识,到数的运算,以至各类应用题都离不开口算。如987×786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口算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现实生产、生活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即使在计算工具高速发展的将来,口算仍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养。如何进行口算能力训练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师往往忽视了口算的训练,以至于学生计算能力不高,那么,如何加强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口算训练,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呢?
1 培养口算兴趣
兴趣乃最好的老师,由此观之,培养兴趣是关键。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对学生的口算训练应从小学低年级抓起,从兴趣入手。
1.1 加强直观教学,重视操作演示,激发口算兴趣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学生对学具的动手操作是实施直观教学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演示,小棒操作,图片拼贴等直观演示手段,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算理,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对口算过程产生兴趣。如教学第一册《9加几》中,配合直观操作,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圆片数数,可以一个个地数,也可以从9开始数,也可以先凑成10后再数。然后教师可以用实物(或课作)演示,先把纸箱里的9盒凑成10盒,装满一箱,然后箱里的10盒和箱外的3盒相加,一共是13盒饮料。使学生对“把9凑成10”有个清晰的印象,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2 开展趣味练习,进行游戏比赛,诱导口算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在口算教学中可利用趣味性练习和游戏展开竞争,把游戏引进课堂,寓教于乐,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在竞争中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如“找朋友”、“接力比赛”、“送信”、“夺红旗”、“开火车”、“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等,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
2 加强思维训练,明确算理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口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2.1 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2.1.1 形象法 根据算式,迅速准确地报出答案,这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如直接应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需一口气报出积或商的得数。
2.1.2 拆分法 这种方法具有条理清楚的特点,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如,口算“8+5=13”其思维过程是:①想8和几凑成10(8和2);②把5分成几和几?(2和3);③口算8+2=10、再加3得多少,口算这种“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规律是:“看(加法中的)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相加”。
2.1.3 简算法(技巧法) 数的加、减、乘、除,可以根据加、乘的运算定律和减、除的运算性质以及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按照等值变换的原则,改变运算顺序或根据数的特征,运用“凑整”的方法进行简便运算,以提高运算速度,这种方法更多地应用于高年级的口算中。
(1)分组法。根据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把算式中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算,再算后面的。如345+75+55,可将算式变为(345+55)+75。
(2)补数法。对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可以先将它补上一个数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再减去补上的数。如,420+99=420+100-1;40×19=40×(20-1)
(3)分解法。有些乘除计算,可把已知数适当进行分解,然后应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计算简便,再口算。如16×25,可将16分解成4×4,原式变为:4×(25×4)。
简便法比较灵活,实际中遇到的各种计算,要根据算式及数字特点,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口算思维方法,把原算式转化成简算式子,然后进行口算。
2.2 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也强调要重视口算,而且在口算的速度上有一定的要求。要提高口算速度,算法必须优化,学生只有掌握了高效的计算方法,才会有一定的口算速度,为后面的笔算打好基础,为后续学习打牢基本功,才能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算法多样化,应该有评论,有选择,选择出最佳方法,让学生从小学会择优而用。如教学《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针对算式10×2=( ),老师不加以引导,任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①10+10=20;②2+2+2+2+2+2+2+2+2+2=20;③1个十乘2就有2个十,也就是20;④先算1×2=2,然后在2后面添上1个“0”就是20了。这时教师不急于马上进行算法的优化,再给出了两道题10×9,30×8,你还愿意用自己刚才的方法进行计算吗?为什么?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反思、比较、归类、自我调节,认识到差距,形成内需,迫切需要将算法最优化,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最通用的算法来进行计算。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思维不断发散的过程,通过比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提高了自我认识水平,培养了优化意识。达到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目的。而且学生一旦在反思、比较过程中掌握了最优化的方法,口算速度会大大提高。所以,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之间没有矛盾,两者是统一的,都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2.3 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发现规律,培养思维敏捷性
规律一旦被人们发现并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教师在口算教学中,要注意研究教材,发掘教材中带规律性的内容,适时地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自主地发现知识规律,明确算理,掌握方法,获取口算技能。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先引导学生竖着看9的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学生发现规律后,再让他们思考横着看还有什么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几和9相乘,所得的积十位上的数比几少1,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都得9。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在口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还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从已学的口算方法出发,通过讨论,交流,探索出新的口算方法。在教学《万以内的加减法》,对整百、整千的口算,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如,在复习“40+30”和“70-30”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进行口算了的。然后,逐渐类推到“400+300”和“700-300”,以至“4000+3000”和“7000-3000”,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从而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3 加强口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低年级口算不仅要正确,还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做口算训练的有心人。不仅训练形式要多样化,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而且维持训练的持久性。
3.1 定时、定目标训练,丰富练习形式,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技能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口算训练要经常化,口算要逐步逐级提高要求,因此,需要特别花力气进行训练。但也要定时、定目标安排训练,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使口算训练持之以恒,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在每堂数学课中,教师要把口算教学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口算练习的方法必须注意多样化和趣味性,这样才使学生不感到单调,乏味。常见的口算练习方法有视算(口算卡片、口算表)、听算(对口令)、口算游戏(夺红旗、开火车)等。在口算练习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灵活运用以上方法,可视算听算结合练,多种形式变换练,分散集中经常练。如利用卡片可以组织多种练习方式,可以进行接力比赛,教师发给每行一张口算卡片,上面印有7—8题(根据每组人数而定)比赛开始,第一个学生做完一题后,迅速传给后一个学生,如此传下去,看哪一行最后一个同学先将口算卡传到老师手里,并且计算结果正确,就算胜利。也可以对桌互相口算,开火车算。
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比赛,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为了让孩子们自己也重视起来,我进行了一周,一月,一学期的口算比赛。为了不浪费纸张,提高口算训练纸的循环使用率,我每个月确定一个口算内容,发给学生一张口算训练纸(时间5分钟,50道口算题),每个星期进行训练2次,具体的操作是:学生在进行口算训练的时候,口算的得数不直接写在口算训练纸上,而是写在另外一张空白纸上,这样训练纸就可以循环使用了。完成后,教师告诉每个学生完成训练的时间,通过四人一小组校对得数和教师批改的方式,记录每个学生的得分和时间。每次训练评选出综合能力(速度+得分)最强的前五名学生奖励奖章。每月同级段举行一次速算比赛,同样采用平时训练的方法进行,优秀发奖状。每学期期末同级段进行一次口算测试(时间5分钟,60道口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能做多少就是多少。不要求所有的学生在5分钟内做完60题。即对口算速度不做硬性、统一的要求,但基本达到每分钟7—8题,对测试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可以进行二次评价。教师可根据以下标准,为学生制作并颁发“小学三年级口算能力等级证书”。
在5分钟内做对55道以上——“口算超级小能手”
在5分钟内做对50道以上——“口算三级”
在5分钟内做对40道以上——“口算二级”
在5分钟内做对35—40道——“口算一级”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如统计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情况,(5分钟做了几题,做对几题,针对不同情况给与评价。)这样让学生感到有新意,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3.2 归类,对比训练
把相同类型的口算归结到一起训练,把容易混淆的进行对比训练,注重分析比较,如:15-6与16-5,28-2与28-20等进行这种对比练习,不仅巩固口算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经常出错的口算题进行多次练,并结合改错练习。可把练习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板书写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如,80×5÷80×5=1,54-54÷6=0。
3.3 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加强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全面提高计算能力
如:25×4=100,125×8=1000。
3.4 家、校结合教育
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在饭前、饭后闲谈的时间中,抽出几分种的时间,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3.5 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总而言之,数学口算教学,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是基础又是重难点,从小学一年级起必须抓好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训练,使学生做到计算熟练、迅速,方法灵活多变,结果正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数学更感兴趣。
1 培养口算兴趣
兴趣乃最好的老师,由此观之,培养兴趣是关键。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对学生的口算训练应从小学低年级抓起,从兴趣入手。
1.1 加强直观教学,重视操作演示,激发口算兴趣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学生对学具的动手操作是实施直观教学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演示,小棒操作,图片拼贴等直观演示手段,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算理,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对口算过程产生兴趣。如教学第一册《9加几》中,配合直观操作,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圆片数数,可以一个个地数,也可以从9开始数,也可以先凑成10后再数。然后教师可以用实物(或课作)演示,先把纸箱里的9盒凑成10盒,装满一箱,然后箱里的10盒和箱外的3盒相加,一共是13盒饮料。使学生对“把9凑成10”有个清晰的印象,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2 开展趣味练习,进行游戏比赛,诱导口算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在口算教学中可利用趣味性练习和游戏展开竞争,把游戏引进课堂,寓教于乐,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在竞争中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如“找朋友”、“接力比赛”、“送信”、“夺红旗”、“开火车”、“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等,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
2 加强思维训练,明确算理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口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2.1 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2.1.1 形象法 根据算式,迅速准确地报出答案,这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如直接应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需一口气报出积或商的得数。
2.1.2 拆分法 这种方法具有条理清楚的特点,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如,口算“8+5=13”其思维过程是:①想8和几凑成10(8和2);②把5分成几和几?(2和3);③口算8+2=10、再加3得多少,口算这种“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规律是:“看(加法中的)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相加”。
2.1.3 简算法(技巧法) 数的加、减、乘、除,可以根据加、乘的运算定律和减、除的运算性质以及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按照等值变换的原则,改变运算顺序或根据数的特征,运用“凑整”的方法进行简便运算,以提高运算速度,这种方法更多地应用于高年级的口算中。
(1)分组法。根据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把算式中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算,再算后面的。如345+75+55,可将算式变为(345+55)+75。
(2)补数法。对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可以先将它补上一个数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再减去补上的数。如,420+99=420+100-1;40×19=40×(20-1)
(3)分解法。有些乘除计算,可把已知数适当进行分解,然后应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计算简便,再口算。如16×25,可将16分解成4×4,原式变为:4×(25×4)。
简便法比较灵活,实际中遇到的各种计算,要根据算式及数字特点,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口算思维方法,把原算式转化成简算式子,然后进行口算。
2.2 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也强调要重视口算,而且在口算的速度上有一定的要求。要提高口算速度,算法必须优化,学生只有掌握了高效的计算方法,才会有一定的口算速度,为后面的笔算打好基础,为后续学习打牢基本功,才能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算法多样化,应该有评论,有选择,选择出最佳方法,让学生从小学会择优而用。如教学《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针对算式10×2=( ),老师不加以引导,任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①10+10=20;②2+2+2+2+2+2+2+2+2+2=20;③1个十乘2就有2个十,也就是20;④先算1×2=2,然后在2后面添上1个“0”就是20了。这时教师不急于马上进行算法的优化,再给出了两道题10×9,30×8,你还愿意用自己刚才的方法进行计算吗?为什么?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反思、比较、归类、自我调节,认识到差距,形成内需,迫切需要将算法最优化,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最通用的算法来进行计算。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思维不断发散的过程,通过比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提高了自我认识水平,培养了优化意识。达到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目的。而且学生一旦在反思、比较过程中掌握了最优化的方法,口算速度会大大提高。所以,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之间没有矛盾,两者是统一的,都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2.3 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发现规律,培养思维敏捷性
规律一旦被人们发现并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教师在口算教学中,要注意研究教材,发掘教材中带规律性的内容,适时地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自主地发现知识规律,明确算理,掌握方法,获取口算技能。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先引导学生竖着看9的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学生发现规律后,再让他们思考横着看还有什么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几和9相乘,所得的积十位上的数比几少1,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都得9。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在口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还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从已学的口算方法出发,通过讨论,交流,探索出新的口算方法。在教学《万以内的加减法》,对整百、整千的口算,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如,在复习“40+30”和“70-30”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进行口算了的。然后,逐渐类推到“400+300”和“700-300”,以至“4000+3000”和“7000-3000”,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从而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3 加强口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低年级口算不仅要正确,还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做口算训练的有心人。不仅训练形式要多样化,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而且维持训练的持久性。
3.1 定时、定目标训练,丰富练习形式,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技能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口算训练要经常化,口算要逐步逐级提高要求,因此,需要特别花力气进行训练。但也要定时、定目标安排训练,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使口算训练持之以恒,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在每堂数学课中,教师要把口算教学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口算练习的方法必须注意多样化和趣味性,这样才使学生不感到单调,乏味。常见的口算练习方法有视算(口算卡片、口算表)、听算(对口令)、口算游戏(夺红旗、开火车)等。在口算练习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灵活运用以上方法,可视算听算结合练,多种形式变换练,分散集中经常练。如利用卡片可以组织多种练习方式,可以进行接力比赛,教师发给每行一张口算卡片,上面印有7—8题(根据每组人数而定)比赛开始,第一个学生做完一题后,迅速传给后一个学生,如此传下去,看哪一行最后一个同学先将口算卡传到老师手里,并且计算结果正确,就算胜利。也可以对桌互相口算,开火车算。
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比赛,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为了让孩子们自己也重视起来,我进行了一周,一月,一学期的口算比赛。为了不浪费纸张,提高口算训练纸的循环使用率,我每个月确定一个口算内容,发给学生一张口算训练纸(时间5分钟,50道口算题),每个星期进行训练2次,具体的操作是:学生在进行口算训练的时候,口算的得数不直接写在口算训练纸上,而是写在另外一张空白纸上,这样训练纸就可以循环使用了。完成后,教师告诉每个学生完成训练的时间,通过四人一小组校对得数和教师批改的方式,记录每个学生的得分和时间。每次训练评选出综合能力(速度+得分)最强的前五名学生奖励奖章。每月同级段举行一次速算比赛,同样采用平时训练的方法进行,优秀发奖状。每学期期末同级段进行一次口算测试(时间5分钟,60道口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能做多少就是多少。不要求所有的学生在5分钟内做完60题。即对口算速度不做硬性、统一的要求,但基本达到每分钟7—8题,对测试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可以进行二次评价。教师可根据以下标准,为学生制作并颁发“小学三年级口算能力等级证书”。
在5分钟内做对55道以上——“口算超级小能手”
在5分钟内做对50道以上——“口算三级”
在5分钟内做对40道以上——“口算二级”
在5分钟内做对35—40道——“口算一级”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如统计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情况,(5分钟做了几题,做对几题,针对不同情况给与评价。)这样让学生感到有新意,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3.2 归类,对比训练
把相同类型的口算归结到一起训练,把容易混淆的进行对比训练,注重分析比较,如:15-6与16-5,28-2与28-20等进行这种对比练习,不仅巩固口算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经常出错的口算题进行多次练,并结合改错练习。可把练习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板书写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如,80×5÷80×5=1,54-54÷6=0。
3.3 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加强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全面提高计算能力
如:25×4=100,125×8=1000。
3.4 家、校结合教育
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在饭前、饭后闲谈的时间中,抽出几分种的时间,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3.5 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总而言之,数学口算教学,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是基础又是重难点,从小学一年级起必须抓好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训练,使学生做到计算熟练、迅速,方法灵活多变,结果正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数学更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