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迅猛增长,旧知识迅速更新,构建终身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不被时代所淘汰。
什么才是终身学习能力呢,我认为那就是自学能力,因为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世界趋势和人们共识,而人们的学习主要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所谓自学能力,就是通过自己已经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独立钻研,刻苦努力,自觉去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客体。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则是一句空话,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绝对办不到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才可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才可能产生强大的动力,二者的有机结合,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语文能力才可能逐步形成,语文素质才可能全面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就能随之而提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懂得语文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语文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语文和自己今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初中一册语文教材的选编,是充分考虑到这点的。所以在语文课本的说明中明确提出:“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一),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分类安排。”在初中一册的语文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每个单元的“单元提示”,学生从中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革命生活、自然景物、经济文化生活、科学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关系,在课文教学中再深入认识这些关系。在作文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结合学生生活命题,学生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进一步加深对语文与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课文后面介绍的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小知识(或小资料、小言论、小趣闻等),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以扩大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其次,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初中学生求知欲旺盛,生性好动,思维活跃。呆板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常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学生思维兴奋状态。这样的教学,如和尚念经,索然无味,学习的兴趣从何而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探索和改革课堂教学,往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适用性、趣味性。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球,或安排讨论,或开展小小的竞赛活动。或以练代讲。对一些内容浅显的文章,采取好的学生讲、大家议、教师点评的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积极性。
此外,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我们说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绝不是说可以撇开语文教学目的于不顾。而一味地说笑话,耍滑稽,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造情境让学生领略,不断地获得新的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经常处于好景在前的心理状态之中,就会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劲,遇到难题也非攻克它不可。这就是"不教"的开始了。
二、启发思维,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能力的人根本就谈不上具备自学能力。因此,要培养自学能力,就必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让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化"身外之物"为自己的财富。这样,自学能力才有依托,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1、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应统一培养。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是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发散思维提一种多向开展的思维,它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一种想法,而是广开思路,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不同方向进行探索,对问题作出多种答案。如通过对《台阶》和《背影》的内容比较从而理解两片课文中心后,老师可启发学生:还可以从什么方面去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如果从线索上去比较,就会得出另一种认识。《台阶》以台阶为线索表现了子对父的同情与敬重,《背影》以背影为线索表现了父爱子,子思父,可见分析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自学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想象力就没有创新,也就不会自学。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当然要以合情合理为基础。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方面,语文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不少的课文,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很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我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对诗歌精练语言的理解,体会其优美的意境,捕捉诗人强烈而含蓄的思想感情,"猜测"出诗歌背后的深层的意蕴,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想象能力的另一个途径是作文教学。传统的作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写后指导,这有其可取的一面,然而也会对学生形成束缚,尤其是写前指导和写中指导对学生的束缚更大,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很少进行这样的指导,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放开胆子,大胆想象,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在题材方面,也有偏重,多写有利于学生想象的文章,如《相会3000年》、《假如我是校长》等等。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从思想上明确树立“教是为了学,而不是代替学;讲是为了练,而不是代替练,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使主体自立,而不是否定主体作用”这样的基本观点。这就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什么才是终身学习能力呢,我认为那就是自学能力,因为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世界趋势和人们共识,而人们的学习主要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所谓自学能力,就是通过自己已经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独立钻研,刻苦努力,自觉去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客体。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则是一句空话,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绝对办不到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才可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才可能产生强大的动力,二者的有机结合,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语文能力才可能逐步形成,语文素质才可能全面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就能随之而提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懂得语文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语文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语文和自己今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初中一册语文教材的选编,是充分考虑到这点的。所以在语文课本的说明中明确提出:“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一),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分类安排。”在初中一册的语文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每个单元的“单元提示”,学生从中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革命生活、自然景物、经济文化生活、科学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关系,在课文教学中再深入认识这些关系。在作文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结合学生生活命题,学生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进一步加深对语文与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课文后面介绍的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小知识(或小资料、小言论、小趣闻等),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以扩大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其次,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初中学生求知欲旺盛,生性好动,思维活跃。呆板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常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学生思维兴奋状态。这样的教学,如和尚念经,索然无味,学习的兴趣从何而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探索和改革课堂教学,往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适用性、趣味性。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球,或安排讨论,或开展小小的竞赛活动。或以练代讲。对一些内容浅显的文章,采取好的学生讲、大家议、教师点评的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积极性。
此外,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我们说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绝不是说可以撇开语文教学目的于不顾。而一味地说笑话,耍滑稽,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造情境让学生领略,不断地获得新的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经常处于好景在前的心理状态之中,就会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劲,遇到难题也非攻克它不可。这就是"不教"的开始了。
二、启发思维,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能力的人根本就谈不上具备自学能力。因此,要培养自学能力,就必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让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化"身外之物"为自己的财富。这样,自学能力才有依托,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1、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应统一培养。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是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发散思维提一种多向开展的思维,它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一种想法,而是广开思路,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不同方向进行探索,对问题作出多种答案。如通过对《台阶》和《背影》的内容比较从而理解两片课文中心后,老师可启发学生:还可以从什么方面去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如果从线索上去比较,就会得出另一种认识。《台阶》以台阶为线索表现了子对父的同情与敬重,《背影》以背影为线索表现了父爱子,子思父,可见分析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自学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想象力就没有创新,也就不会自学。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当然要以合情合理为基础。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方面,语文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不少的课文,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很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我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对诗歌精练语言的理解,体会其优美的意境,捕捉诗人强烈而含蓄的思想感情,"猜测"出诗歌背后的深层的意蕴,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想象能力的另一个途径是作文教学。传统的作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写后指导,这有其可取的一面,然而也会对学生形成束缚,尤其是写前指导和写中指导对学生的束缚更大,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很少进行这样的指导,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放开胆子,大胆想象,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在题材方面,也有偏重,多写有利于学生想象的文章,如《相会3000年》、《假如我是校长》等等。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从思想上明确树立“教是为了学,而不是代替学;讲是为了练,而不是代替练,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使主体自立,而不是否定主体作用”这样的基本观点。这就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