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童年、少年时期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那时候最盼望也最喜欢的事就是做客,所谓做客,就是到亲戚家去吃饭。
那时候做客是有讲究的,只有在亲戚家有红白喜事或者是生孩子,孩子周岁、三岁、六岁、十五岁,长辈过生日时才能去,不像现在只要打个电话,或者突然造访,主人也不会怪罪。
要去亲戚家做客了,出门前,父母会反复叮嘱,进门时要说吉利话。如果是红喜事,进门要说“恭喜”;如果是拜年,进门要喊“拜年”。回来时要说“多谢少陪”,再就是吃菜要斯文,只能吃放在面前的小菜,别人不请吃菜不能吃荤菜,直到点头答应才能出门。
各种做客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拜年,因为能吃的东西多。进门时,自然是喊一通拜年,女主人就会笑盈盈地让我们坐,接着是筛茶,先是清茶,只有茶叶,这种茶小孩子一般不会喝,最多也只是做做样子。有时候在开水中放糖,谓之糖茶。清茶或糖茶之后就是蛋茶。蛋茶端上来了,每人两个茶叶蛋。吃蛋是有规矩的,只能吃一个,这叫有吃有剩,出门前父母就叮嘱过了。父亲(母亲)一般不会吃蛋,会挑一个给我,然后放下碗,这样我就能吃到两个茶叶蛋。吃茶之后,女主人会端出一些平常舍不得吃的东西,譬如用油砂炒的干红薯片、油炸锅巴、瓜子、花生等。这个时候,大人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小孩子就在一旁吃东西,当然抓东西时得看大人的眼色,如果他们瞪眼,我们就不能动,如果他们佯装没有看见,我们就可以放肆一些,当然也不能太放肆。有时大人也会装模作样地说,你们像一辈子没吃过东西。听到大人的训斥,女主人就会说,小孩子嘛,吃吧,吃吧,有的是。其实大人们都知道,有是有,但并不是很多。如果抓的东西比较多,我会藏一点在口袋里,带回来给弟弟妹妹吃。
女主人筛茶之后,便开始准备晚餐。闻着从厨房里飘出的香味,我们恨不得马上就吃饭,但速度往往要比我想象的慢得多,只能时不时瞟瞟厨房,希望女主人的身影出现在厨房门口。
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女主人终于端着菜出现了,一阵忙乱之后,菜摆好了。
“吃饭了!”女主人发令。
饭桌是四方桌,通常坐八个人。一般是四盘一碗,待客的最高规格是四盘五碗,这只有新女婿或贵宾才能享受得到。那时候说到某家饮食大,常常指吃的四盘八碗。正菜用盘装,以示隆重。一般是一盘猪肉,肉里放了腊萝卜干,萝卜干放在盘底,肉片放在上面,看上去满满一盘,其实肉并不多。装肉的盘放在上席。一盘鱼,鱼是干鱼,很少吃,买不起鱼的人家会到别人家借鱼。听母亲讲过一个笑话,说一个新女婿在几个舅子家拜年,每餐都是那条鱼。一天吃饭时,舅子劝他喝酒,新女婿说,我真的不会喝酒,不信你问这条鱼。因为鱼是不吃的,据说解放前有的人家干脆用木头雕一个鱼形放在盘里,当一盘菜,不过我没见过。其余的两盘通常是一盘豆腐,一盘藕片,或者大白菜。如果那年年景比较好,饭桌上会有鸡,有鸡的时候,鸡放在上席,肉便放在下席,鱼便退席了。四个盘中间放一碗干菜,有贵宾的时候再在四个角放上素菜,通常是两碗萝卜,两碗白菜。
一阵客套之后,座次才能排定,长者坐在上席,次一点的坐下席,再次的坐两边。如果人多,我们小孩子就只能插角了,大人戏称垫桌子腿。通常是男主人陪客人吃饭。
小菜是没什么限制的,但吃荤菜却要主人发话。“来来来,吃菜。”男主人喊道,然后用筷子指着桌上某一盘荤菜,众人的筷子就会一齐伸向那里。男主人一般只会象征性夹一点菜,客人便会夹一块肉或是一块鸡。如果男主人的筷子不夹菜,手缩了回去,客人的筷子自然也会缩回去或者顺势伸到其他小菜盘里夹菜。尽管出门前答应过父母,但我常常不守诺言,只要主人请菜,不管是真还是假,总是会夹一块肉或是一块鸡。吃饭时,大人们喝酒,天南海北地聊。我便慢慢地嚼,盼着主人请菜。因为菜少,只要两个回合,盘里就剩不了多少,所以主人不轻易请菜,就是请菜也是虚张声势的时候多,动真格的时候少。有时候,我也会趁着大人不注意悄悄地夹一点荤菜,如果父亲发现了,会瞪我一眼,一般不会大声斥责,大声斥责会让父亲也没面子。做客时我特别能吃,通常胀得肚子圆滚滚的,好半天才消得下去。
吃完饭,如果不在亲戚家过夜,坐一会儿就会向主人道别,道别时通常对主人说多谢,对其他人说少陪。
小时候,我做客的机会并不多。我奶奶在我父亲一岁多时就去世了,父亲这边没有任何弟妹。母亲这边虽然有四兄妹,但都在一个生产队,相距最远的也不过200米。做客又能过夜的只有两家,一是父亲的姑妈我的姑奶奶家,一是父亲的堂妹我的堂姑妈家,而做客主要还是拜年。但我有六兄妹,一次最多只能去两个人,三年才能轮到我一次。正因为如此,虽然40多年过去了,做客的许多细节我仍然记忆犹新。
那时候做客是有讲究的,只有在亲戚家有红白喜事或者是生孩子,孩子周岁、三岁、六岁、十五岁,长辈过生日时才能去,不像现在只要打个电话,或者突然造访,主人也不会怪罪。
要去亲戚家做客了,出门前,父母会反复叮嘱,进门时要说吉利话。如果是红喜事,进门要说“恭喜”;如果是拜年,进门要喊“拜年”。回来时要说“多谢少陪”,再就是吃菜要斯文,只能吃放在面前的小菜,别人不请吃菜不能吃荤菜,直到点头答应才能出门。
各种做客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拜年,因为能吃的东西多。进门时,自然是喊一通拜年,女主人就会笑盈盈地让我们坐,接着是筛茶,先是清茶,只有茶叶,这种茶小孩子一般不会喝,最多也只是做做样子。有时候在开水中放糖,谓之糖茶。清茶或糖茶之后就是蛋茶。蛋茶端上来了,每人两个茶叶蛋。吃蛋是有规矩的,只能吃一个,这叫有吃有剩,出门前父母就叮嘱过了。父亲(母亲)一般不会吃蛋,会挑一个给我,然后放下碗,这样我就能吃到两个茶叶蛋。吃茶之后,女主人会端出一些平常舍不得吃的东西,譬如用油砂炒的干红薯片、油炸锅巴、瓜子、花生等。这个时候,大人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小孩子就在一旁吃东西,当然抓东西时得看大人的眼色,如果他们瞪眼,我们就不能动,如果他们佯装没有看见,我们就可以放肆一些,当然也不能太放肆。有时大人也会装模作样地说,你们像一辈子没吃过东西。听到大人的训斥,女主人就会说,小孩子嘛,吃吧,吃吧,有的是。其实大人们都知道,有是有,但并不是很多。如果抓的东西比较多,我会藏一点在口袋里,带回来给弟弟妹妹吃。
女主人筛茶之后,便开始准备晚餐。闻着从厨房里飘出的香味,我们恨不得马上就吃饭,但速度往往要比我想象的慢得多,只能时不时瞟瞟厨房,希望女主人的身影出现在厨房门口。
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女主人终于端着菜出现了,一阵忙乱之后,菜摆好了。
“吃饭了!”女主人发令。
饭桌是四方桌,通常坐八个人。一般是四盘一碗,待客的最高规格是四盘五碗,这只有新女婿或贵宾才能享受得到。那时候说到某家饮食大,常常指吃的四盘八碗。正菜用盘装,以示隆重。一般是一盘猪肉,肉里放了腊萝卜干,萝卜干放在盘底,肉片放在上面,看上去满满一盘,其实肉并不多。装肉的盘放在上席。一盘鱼,鱼是干鱼,很少吃,买不起鱼的人家会到别人家借鱼。听母亲讲过一个笑话,说一个新女婿在几个舅子家拜年,每餐都是那条鱼。一天吃饭时,舅子劝他喝酒,新女婿说,我真的不会喝酒,不信你问这条鱼。因为鱼是不吃的,据说解放前有的人家干脆用木头雕一个鱼形放在盘里,当一盘菜,不过我没见过。其余的两盘通常是一盘豆腐,一盘藕片,或者大白菜。如果那年年景比较好,饭桌上会有鸡,有鸡的时候,鸡放在上席,肉便放在下席,鱼便退席了。四个盘中间放一碗干菜,有贵宾的时候再在四个角放上素菜,通常是两碗萝卜,两碗白菜。
一阵客套之后,座次才能排定,长者坐在上席,次一点的坐下席,再次的坐两边。如果人多,我们小孩子就只能插角了,大人戏称垫桌子腿。通常是男主人陪客人吃饭。
小菜是没什么限制的,但吃荤菜却要主人发话。“来来来,吃菜。”男主人喊道,然后用筷子指着桌上某一盘荤菜,众人的筷子就会一齐伸向那里。男主人一般只会象征性夹一点菜,客人便会夹一块肉或是一块鸡。如果男主人的筷子不夹菜,手缩了回去,客人的筷子自然也会缩回去或者顺势伸到其他小菜盘里夹菜。尽管出门前答应过父母,但我常常不守诺言,只要主人请菜,不管是真还是假,总是会夹一块肉或是一块鸡。吃饭时,大人们喝酒,天南海北地聊。我便慢慢地嚼,盼着主人请菜。因为菜少,只要两个回合,盘里就剩不了多少,所以主人不轻易请菜,就是请菜也是虚张声势的时候多,动真格的时候少。有时候,我也会趁着大人不注意悄悄地夹一点荤菜,如果父亲发现了,会瞪我一眼,一般不会大声斥责,大声斥责会让父亲也没面子。做客时我特别能吃,通常胀得肚子圆滚滚的,好半天才消得下去。
吃完饭,如果不在亲戚家过夜,坐一会儿就会向主人道别,道别时通常对主人说多谢,对其他人说少陪。
小时候,我做客的机会并不多。我奶奶在我父亲一岁多时就去世了,父亲这边没有任何弟妹。母亲这边虽然有四兄妹,但都在一个生产队,相距最远的也不过200米。做客又能过夜的只有两家,一是父亲的姑妈我的姑奶奶家,一是父亲的堂妹我的堂姑妈家,而做客主要还是拜年。但我有六兄妹,一次最多只能去两个人,三年才能轮到我一次。正因为如此,虽然40多年过去了,做客的许多细节我仍然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