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gerfdgcvbrrgfd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童年、少年时期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那时候最盼望也最喜欢的事就是做客,所谓做客,就是到亲戚家去吃饭。
  那时候做客是有讲究的,只有在亲戚家有红白喜事或者是生孩子,孩子周岁、三岁、六岁、十五岁,长辈过生日时才能去,不像现在只要打个电话,或者突然造访,主人也不会怪罪。
  要去亲戚家做客了,出门前,父母会反复叮嘱,进门时要说吉利话。如果是红喜事,进门要说“恭喜”;如果是拜年,进门要喊“拜年”。回来时要说“多谢少陪”,再就是吃菜要斯文,只能吃放在面前的小菜,别人不请吃菜不能吃荤菜,直到点头答应才能出门。
  各种做客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拜年,因为能吃的东西多。进门时,自然是喊一通拜年,女主人就会笑盈盈地让我们坐,接着是筛茶,先是清茶,只有茶叶,这种茶小孩子一般不会喝,最多也只是做做样子。有时候在开水中放糖,谓之糖茶。清茶或糖茶之后就是蛋茶。蛋茶端上来了,每人两个茶叶蛋。吃蛋是有规矩的,只能吃一个,这叫有吃有剩,出门前父母就叮嘱过了。父亲(母亲)一般不会吃蛋,会挑一个给我,然后放下碗,这样我就能吃到两个茶叶蛋。吃茶之后,女主人会端出一些平常舍不得吃的东西,譬如用油砂炒的干红薯片、油炸锅巴、瓜子、花生等。这个时候,大人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小孩子就在一旁吃东西,当然抓东西时得看大人的眼色,如果他们瞪眼,我们就不能动,如果他们佯装没有看见,我们就可以放肆一些,当然也不能太放肆。有时大人也会装模作样地说,你们像一辈子没吃过东西。听到大人的训斥,女主人就会说,小孩子嘛,吃吧,吃吧,有的是。其实大人们都知道,有是有,但并不是很多。如果抓的东西比较多,我会藏一点在口袋里,带回来给弟弟妹妹吃。
  女主人筛茶之后,便开始准备晚餐。闻着从厨房里飘出的香味,我们恨不得马上就吃饭,但速度往往要比我想象的慢得多,只能时不时瞟瞟厨房,希望女主人的身影出现在厨房门口。
  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女主人终于端着菜出现了,一阵忙乱之后,菜摆好了。
  “吃饭了!”女主人发令。
  饭桌是四方桌,通常坐八个人。一般是四盘一碗,待客的最高规格是四盘五碗,这只有新女婿或贵宾才能享受得到。那时候说到某家饮食大,常常指吃的四盘八碗。正菜用盘装,以示隆重。一般是一盘猪肉,肉里放了腊萝卜干,萝卜干放在盘底,肉片放在上面,看上去满满一盘,其实肉并不多。装肉的盘放在上席。一盘鱼,鱼是干鱼,很少吃,买不起鱼的人家会到别人家借鱼。听母亲讲过一个笑话,说一个新女婿在几个舅子家拜年,每餐都是那条鱼。一天吃饭时,舅子劝他喝酒,新女婿说,我真的不会喝酒,不信你问这条鱼。因为鱼是不吃的,据说解放前有的人家干脆用木头雕一个鱼形放在盘里,当一盘菜,不过我没见过。其余的两盘通常是一盘豆腐,一盘藕片,或者大白菜。如果那年年景比较好,饭桌上会有鸡,有鸡的时候,鸡放在上席,肉便放在下席,鱼便退席了。四个盘中间放一碗干菜,有贵宾的时候再在四个角放上素菜,通常是两碗萝卜,两碗白菜。
  一阵客套之后,座次才能排定,长者坐在上席,次一点的坐下席,再次的坐两边。如果人多,我们小孩子就只能插角了,大人戏称垫桌子腿。通常是男主人陪客人吃饭。
  小菜是没什么限制的,但吃荤菜却要主人发话。“来来来,吃菜。”男主人喊道,然后用筷子指着桌上某一盘荤菜,众人的筷子就会一齐伸向那里。男主人一般只会象征性夹一点菜,客人便会夹一块肉或是一块鸡。如果男主人的筷子不夹菜,手缩了回去,客人的筷子自然也会缩回去或者顺势伸到其他小菜盘里夹菜。尽管出门前答应过父母,但我常常不守诺言,只要主人请菜,不管是真还是假,总是会夹一块肉或是一块鸡。吃饭时,大人们喝酒,天南海北地聊。我便慢慢地嚼,盼着主人请菜。因为菜少,只要两个回合,盘里就剩不了多少,所以主人不轻易请菜,就是请菜也是虚张声势的时候多,动真格的时候少。有时候,我也会趁着大人不注意悄悄地夹一点荤菜,如果父亲发现了,会瞪我一眼,一般不会大声斥责,大声斥责会让父亲也没面子。做客时我特别能吃,通常胀得肚子圆滚滚的,好半天才消得下去。
  吃完饭,如果不在亲戚家过夜,坐一会儿就会向主人道别,道别时通常对主人说多谢,对其他人说少陪。
  小时候,我做客的机会并不多。我奶奶在我父亲一岁多时就去世了,父亲这边没有任何弟妹。母亲这边虽然有四兄妹,但都在一个生产队,相距最远的也不过200米。做客又能过夜的只有两家,一是父亲的姑妈我的姑奶奶家,一是父亲的堂妹我的堂姑妈家,而做客主要还是拜年。但我有六兄妹,一次最多只能去两个人,三年才能轮到我一次。正因为如此,虽然40多年过去了,做客的许多细节我仍然记忆犹新。
其他文献
和西部朋友上网聊天,随口谈到窗外的阴雨天气,西部朋友惊讶道:“你们那里下雨啦。哦,你真幸福!”这也叫幸福?我立马明白过来,很多时候幸福其实很简单,它就在不经意间流淌。  幸福无法用指数来衡量,不会上统计局的表格,更不会像商品一样,摆在货架上明码标价。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心灵的触摸。大和多未必让人感觉幸福,常常那么一点点,却足以让人沉醉。  我每天提醒自己早些起床,把一切收拾妥当,步行去上班。沿着
蒋谷崎老师是《少年文艺》的老作者,执教于泰兴市的一所学校。他的学生中有很多《少年文艺》的“粉丝”,和我们通电话时,蒋老师总要谈几句学生们对本期刊物的评点。可是,前几天,当我们问起他对二月号的看法,他竟大笑起来——  原来,蒋老师教的班上有一位男生外号就叫“摩尔人”,所以那篇《谁在谁的目光里》被同学们当作了他的“自传”,让他百口莫辩。  我们把这事告诉了《谁在谁的目光里》的作者般般,她乐呵呵地说,当
[摘要]对《空气的存在》观摩课的教学进行分析点评,从中发现科学课堂之所以能生动,除了与教师个人的亲和力、教学能力和爱心等主观因素有关外,还与实验、整合和生成三方面的客观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生动;科学课堂;空气的存在;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2-0079-03  在省“领雁工程”培训活动中,有一位教师上了一节
瑶一进家门,妈妈就说,瑶瑶,你看到韩冬的鞋子没有,也不知是谁,把他的鞋给藏了起来,大冷的天,他光着脚回家,他妈妈见了既心疼又生气,打了他一巴掌,韩冬没哭,他妈妈自己倒躲一边抹眼泪去了。  陈瑶瑶用眼角匆忙扫了妈妈一下,低着头说,我怎么知道。然后就急着去洗手了。  妈妈说,菜在锅里热着,你自己先吃,我去韩冬家看看。说完妈妈就走了出去。  陈瑶瑶吃着饭,想起早上的事。  他背着书包去上学,看到韩冬正在
紫藤花日记    在我的记忆里,门前的老紫藤树从小区的这一头一直延伸到河口,不停地生长。据说在我出生的那一年,小区主道旁砌了好多水泥坛,那就是紫藤的家,当时它们和我一样还是嫩嫩的小宝宝,期待心里能住进自己的秘密。  我七岁那一年,脑子里装着奇妙的幻想,坚定地相信自己是某个国王失散的小女儿。我逃避我的父母,甚至热切地问爸爸,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接我回去?  他们?哪个他们?爸爸从来不知道。他只能无奈地看
我和姑姑拌了嘴。当她转身又往灶里添柴时,我便跑出了屋子,姑姑在后面喊……  虽然那时我刚满九岁,可我心里明白。什么事我都懂。那天晚上我似睡非睡时,听见姑姑和姑父商量着把一大袋白面装进墙柜里,说是秋天盖房时吃,而我整天吃的是玉米饼。早晨,看着那又黑又亮的墙柜盖,我想着在城里爸爸烙的白面饼,就向姑姑请求吃一次白面烙饼,可她不同意。我靠在墙上撅嘴,她便说我不懂事。这句话伤了我的心,我跑了出去,沿着村边走
睡眠开关:藏在眼睛神经里  不管是失眠或是嗜睡,睡眠障碍问题困扰着全世界许多人,且问题愈来愈严重。英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指出,眼睛的一组神经细胞可以控制睡眠,这项发现为医药开发者提供更好的目标,或许能研发出更好的安眠药。  人类目前已经研发出许多用于调整睡眠周期的药物,创造了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安眠药市场;但当前的药物效果不佳,还会产生副作用。除了药物外,光线程度会影响清醒度,这也是为什么灯光昏暗的房
*创作谈*  忘了是在哪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里头有亲情的温暖,有向上的力量。真正打动我的,却不是故事里的亲情、力量,而是孩子从不愿面对到最后坦然接受的过程。她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  于是我决定为这个孩子写篇小说,便有了《铁匠父亲》。  小说里的女孩豆豆,为了让她成为“不完美”的化身,我残忍地虚构了她的坠楼、毁容,以及接下来的种种。幸而父亲阳光般的温暖普照了她的忧伤,使她变得开
一    这个世界上许多浪漫的事只可以在梦中想想,不可以付诸实践。比如,许多期待中的远行,总是从浪漫、轻松开始,却总是在疲惫乏味中结束。  ——您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如果没有,那么,您真幸运!  我想起老爸临行前的提醒时,一切已经晚了。那时候,我已从北京首都机场乘机,飞行3小时40分钟到达新疆乌鲁木齐,第二天又乘坐越野车,奔波了一天到达昭苏。在县城的小旅馆休息一晚,起大早来到天山西麓。此刻,正是北京
我用一片叶影  闭上了阳光的一只眼睛  晚霞从天边走来  归鸟飞向那里  夜幕紧跟着拉下    黑漆漆的夜里  风使劲咬着云  月亮是黑夜的一扇窗  阳光从那里溢了出来  星星点点撒下  照亮一条条梦的道路    阳光许许多多的眼睛  在夜里变小  被萤火虫提在手中    高高的院墙  高高的院墙遮住太阳  鸟鸣声也隔离在外  那个盲孩子  或许还是聋哑孩子  这样认为    妈妈 为什么不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