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人的想象比知识更可贵。”音乐应该说是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可以抒发人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情感,可以熏陶人的品格,也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聆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
作为音乐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教学目的包括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的个体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不但要教会学生唱歌,弄懂乐理,而且要使学生提高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欣赏能力,以及乐器的演奏能力,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敢于打破常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创新思维的培养设计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开放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指导学生不断创新,从自己创编到群体交流,变封闭的音乐课堂为开放式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创新的手段。
以下结合音乐学科特点,我谈一谈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
一、激情隐趣,培养创造意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审美情趣有着促进作用。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了解、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活动倾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是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学习兴趣能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节奏练习、发声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采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更新、变化,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感受音乐美,欣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并在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兴趣。如在教学歌曲《青春舞曲》时,歌曲节奏适宜载歌载舞,于是我便把它编成简单的舞蹈作为导入,以边歌边舞的形式开始新的一课。教师应创设和谐愉悦的环境,在课堂中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巧妙地使用激励性语言和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二、提供情景,创造崭新形象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观看绘画和音像资料、即兴表演、运用电脑多媒体等,只要灵活运用,定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如在学习《下雨真好》这一课时,我先请学生闭眼听一段描绘雨声的录音,淅淅沥沥的雨声一下了把学生融入大自然。我问道:“同学们,你愿意告诉我你雨中的心情,并让我知道你雨中的故事吗?”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下雨了,因为下了雨我可以在水塘里玩水,可有趣了。”还有的学生讲了雨天发生的故事……接着,我运用多媒体电脑显示一幅幅极富诗意又带生活气息的连续画面:“池塘里的小雨点”,“戴斗笠的男孩”,“打荷伞的女娃”……伴随着歌曲的旋律、小雨的“唰唰声”,我又问:“如果这是首歌曲,你能给它起个什么歌名?”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回答也是各具特点:“雨中小唱”、“童年的雨天”、“下雨真好”……学生的思绪在雨景中延伸,想象在雨景中扩展,创造在雨景中体现。就在这一情境中,我引导学生根据旋律节奏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经历,为歌曲编配歌词,可以独立创编,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在填词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很兴奋,也很投入,创编的歌词富有个性色彩,贴近生活,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造力。最后师生共同参与比较、分析、评价,并试唱体验。在我设置的富有情感的意境中学生用心唱自己编的歌,再次感受到创新的愉悦。
三、采取各种形式,培养独立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参与和自主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这种教育既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又能使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要加强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
这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即兴演奏、演唱和小品表演等,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给学生自由发展的自由天地。音乐课的教学任务首先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也是组织学生上好音乐的重要阵地,因为音乐课是丰富儿童的音乐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感受,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
1.节奏创编培养学生创造力
用一个节奏或旋律乐句作为例子模仿它的节奏类型进行编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自己先念再拍,然后由同学一起拍,看谁的节奏编创得好。
2.歌词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根据歌曲节奏与内容,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为依据自由地创编歌词。
3.动作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表现音乐。
人类音乐实践活动的基本与核心就是感受和表现,儿童音乐活动的基本核心同样是感受和表现。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辅助感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天地中,入情、入境、动情、想象、体验音乐所表达描绘的各种丰富多样、细致的感情色调,让学生参与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并巧妙地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在音乐动作创编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表现得到较完美的体现。学生能听着音乐自由地做动作,听着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长时间地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之中。
四、总结评价,为以后的创新鼓劲
创新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教师就要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学生。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流,有独到之处,谁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同时评价时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标准衡量,只要他的作业比原来的作业有所进步,就有机会体验成功。看似“小题大做”的表扬行为不仅会为日后创新做好铺垫,而且新颖的角度、大胆的设想会使整个班级中的其他学生找回自己的创新勇气和胆识,从而创作出更出众的作品。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不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它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的倡导之下,新型的教育理念对广大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自身要有创造意识及锐意进取意识,肯于攀登新的高峰,如此才能成为创造型学子的领路人。
作为音乐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教学目的包括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的个体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不但要教会学生唱歌,弄懂乐理,而且要使学生提高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欣赏能力,以及乐器的演奏能力,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敢于打破常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创新思维的培养设计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开放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指导学生不断创新,从自己创编到群体交流,变封闭的音乐课堂为开放式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创新的手段。
以下结合音乐学科特点,我谈一谈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
一、激情隐趣,培养创造意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审美情趣有着促进作用。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了解、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活动倾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是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学习兴趣能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节奏练习、发声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采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更新、变化,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感受音乐美,欣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并在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兴趣。如在教学歌曲《青春舞曲》时,歌曲节奏适宜载歌载舞,于是我便把它编成简单的舞蹈作为导入,以边歌边舞的形式开始新的一课。教师应创设和谐愉悦的环境,在课堂中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巧妙地使用激励性语言和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二、提供情景,创造崭新形象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观看绘画和音像资料、即兴表演、运用电脑多媒体等,只要灵活运用,定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如在学习《下雨真好》这一课时,我先请学生闭眼听一段描绘雨声的录音,淅淅沥沥的雨声一下了把学生融入大自然。我问道:“同学们,你愿意告诉我你雨中的心情,并让我知道你雨中的故事吗?”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下雨了,因为下了雨我可以在水塘里玩水,可有趣了。”还有的学生讲了雨天发生的故事……接着,我运用多媒体电脑显示一幅幅极富诗意又带生活气息的连续画面:“池塘里的小雨点”,“戴斗笠的男孩”,“打荷伞的女娃”……伴随着歌曲的旋律、小雨的“唰唰声”,我又问:“如果这是首歌曲,你能给它起个什么歌名?”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回答也是各具特点:“雨中小唱”、“童年的雨天”、“下雨真好”……学生的思绪在雨景中延伸,想象在雨景中扩展,创造在雨景中体现。就在这一情境中,我引导学生根据旋律节奏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经历,为歌曲编配歌词,可以独立创编,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在填词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很兴奋,也很投入,创编的歌词富有个性色彩,贴近生活,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造力。最后师生共同参与比较、分析、评价,并试唱体验。在我设置的富有情感的意境中学生用心唱自己编的歌,再次感受到创新的愉悦。
三、采取各种形式,培养独立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参与和自主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这种教育既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又能使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要加强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
这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即兴演奏、演唱和小品表演等,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给学生自由发展的自由天地。音乐课的教学任务首先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也是组织学生上好音乐的重要阵地,因为音乐课是丰富儿童的音乐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感受,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
1.节奏创编培养学生创造力
用一个节奏或旋律乐句作为例子模仿它的节奏类型进行编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自己先念再拍,然后由同学一起拍,看谁的节奏编创得好。
2.歌词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根据歌曲节奏与内容,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为依据自由地创编歌词。
3.动作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表现音乐。
人类音乐实践活动的基本与核心就是感受和表现,儿童音乐活动的基本核心同样是感受和表现。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辅助感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天地中,入情、入境、动情、想象、体验音乐所表达描绘的各种丰富多样、细致的感情色调,让学生参与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并巧妙地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在音乐动作创编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表现得到较完美的体现。学生能听着音乐自由地做动作,听着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长时间地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之中。
四、总结评价,为以后的创新鼓劲
创新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教师就要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学生。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流,有独到之处,谁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同时评价时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标准衡量,只要他的作业比原来的作业有所进步,就有机会体验成功。看似“小题大做”的表扬行为不仅会为日后创新做好铺垫,而且新颖的角度、大胆的设想会使整个班级中的其他学生找回自己的创新勇气和胆识,从而创作出更出众的作品。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不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它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的倡导之下,新型的教育理念对广大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自身要有创造意识及锐意进取意识,肯于攀登新的高峰,如此才能成为创造型学子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