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haogu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土壤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最根本的,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提高能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给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于善于提问,而且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迸射创新的火花。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敢想、敢说的自主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3.创设合作的情境。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进入角色,学习兴趣自然就浓烈起来,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去探究学习。所以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拓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新课程里所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真谛就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围绕主题、深入独立思考、引经据典、踊跃发言,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自主思考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
  二、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只有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实施以下策略:
  1.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
  (1)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在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应因人而异,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3)引导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学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线,就能触类旁通,自主学习就如鱼得水。
  2.把握课堂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加以积极引导。
  教师要发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往往收到实效,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互助中取长补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使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真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可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1.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
  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2.构建参与式课堂。
  培养学生探究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拓展自学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学会观察,学会发现,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只有我们把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阶段的学生以学习陈述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述为主,这很难和新课程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如果将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入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中,则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在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探究式学习 陈述性知识    教学活动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在教
近年来,江苏洋思、山东杜郎口等名校别具一格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给人以深刻印象。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内在精神源泉。一些名校的起点并不高,有的地处偏僻的乡镇,有的曾经面临倒闭,但它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有很多经验值得品味和思考。  学校管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在管理的过程中,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必须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在
一、 教学管理将更加开放  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在教学中学生可能要比以前更多地走出校门,更多地自主观察、发现、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将更多地了解和掌握社会现实中许多具体的现实的案例和材料(多举测量、数量方面的例子),让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现实,更加吸引学生。有一位学者说过,对于知识积累,正规的学校教育也许是不可或缺的,但智慧的酝酿却远远不止于书本课堂,因为
摘 要: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和谐、预设、对话、赏识的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从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使学生的发展得到尊重,使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  关键词: 动态生成 和谐 预设 对话 赏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机会。  一、用历史眼光注视现实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宏观上从多种视角、多种层面观察、分析历史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动态的、历史主义的眼光关注现实社会,这也是我们历史学科的重要价值所
摘 要: 针对目前一些学校的教研活动低效或无效的情况,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与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样是当前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研工作实践和认识,从怎样的教研活动算有效?——关于目标的讨论;怎样实现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关于形式的讨论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旨在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教研活动 目标 形式    改进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提高学校教研活动
摘 要: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与学的中心,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课堂。文章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提出了在课堂教学如何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构建有效课堂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以生为本 课堂教学 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纷呈,一堂堂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这与广大教师积极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