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之下,学生以教材为本,借助于多媒体、交互式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信息等手段,以现实生活和周围世界为参照对象,自主确认和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搜集数据、信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以个人、小组、集体等各种形式进行有效交流和形成客观评价。
关键词:自主探究式 音乐教学模式 探讨 设置悬念
进入21世紀,我国处于经济、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关键时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学生可以十分方便且相对独立地查询和获取知识,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教育环境中探究式教学模式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被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当中。
自主探究式音乐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之下,学生以教材为本,借助于多媒体、交互式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信息等手段,以现实生活和周围世界为参照对象,自主确认和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搜集数据、信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以个人、小组、集体等各种形式进行有效交流和形成客观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
音乐是文化的灵魂,民族的血脉,对于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开设《艺术概论》这门课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美好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与意识,乐观的人生态度、高尚的情趣以及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它更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对艺术原理和与之相关的具体的艺术门类进行研究与探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引题激趣,把情感的体验放在第一位,结合本院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使其中蕴藏的显性情感因素和隐性情感因素得以尽可能的展示(应用美的语言、恰当的表情、创设一定的情景等形式),从而激发学生感悟到音乐的魅力,在养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习惯的同时共同探讨。
好的开头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可采取感情导入式,激情表演式,趣味拼盘式,设置悬念式等引导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已有的审美知识、经验和感觉,了解和理解课堂内容的意义和内涵,由于学生各自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在面对同一音乐作品时常会自由建构具有各种不确定性、多义性和朦胧性的艺术形象,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弄不明白或很想知道的疑难问题,以增强其良好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授《艺术概论》下篇艺术门类的第七章《音乐》之时,该章节从一、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二、音乐的种类;三、音乐的特征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音乐这一门类。第一节、音乐的起源与发展,我利用上篇《艺术原理》关于艺术起源的阐述,即:艺术起源于人类物质生产的劳动为讨论线索,利用学生课前在网上查找的各种资料,分两小组例举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展开对音乐起源讨论。从学生例举的作品中,如:《川江船夫曲》、《打夯歌》、《三六》等作品得出音乐起源于劳动。对于第二章音乐种类,我特意收录的一组音乐作品《又唱浏洋河》、《春天的故事》、《好日子》和《中国朝前走》,这些作品借助对“春风”、“春雨”、“春晖”和“春潮”的赞颂,热情讴歌了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幸福生活,展望新时代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春”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季,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和文人墨客咏春的名篇佳句不可胜数,因为春天象征着蓬勃生机,象征着美好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在课题导入这一环节上,首先让学生以各自专业为单位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春”的诗词,利用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不甘落后的竞争心理激发他们自主探究、主动搜集信息。很快学生们就背咏了孟浩然的《春晓》、李峤的《风》、杜甫的《绝句》、杜牧的《江南春》等唐诗,然后结合这些优美的诗句让学生对这些音乐作品自主解词释义,理解作品,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分析流派、风格,我系声乐班学生23人,来自全国6个不同的省市,学生不仅对音乐作品的演唱形式可以组成独唱、重唱、小合唱等等,还带来了自己家乡的各种民歌及独特的演绎方式。从诸多的音乐信息中,教师最后提出一些如价值观方面或生命的、美学的、现实意义的一些问题,使学生由外部活动刺激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提高对学习本身的积极性和兴趣。
自主探究式音乐教学应尽可能地避免传统音乐教学中图解化、脸谱化的灌输认知方式。在现代技术营造的教学环境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出发,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计算机更应以学具的“角色”在教育中发挥作用。
与传统的纸介质信息载体相比,电子媒介有着惊人的高密度。一部百科全书的内容完全可以装入一张光盘,因此在信息时代,每个家庭拥有一座小型图书馆已经不是神话。因特网更是知识的汪洋大海,在网上搜寻、检索知识变得十分有效和容易。每个上网的学生都可以方便地进入这一超大型的图书馆,并可以获得各方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将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更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克服传统班级授课的“工业化”教学模式,为因材施教、实施教学个别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较理想的技术手段。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我们所面对的信息时代的中学生也已经有了基本的审美意识,他们开始尝试独立自主的审视这个世界,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切实实施博才教育和创造教育,培养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意识,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在学习中健康成长,从而成为应现代社会之需之人材。
(1.河北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2.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自主探究式 音乐教学模式 探讨 设置悬念
进入21世紀,我国处于经济、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关键时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学生可以十分方便且相对独立地查询和获取知识,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教育环境中探究式教学模式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被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当中。
自主探究式音乐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之下,学生以教材为本,借助于多媒体、交互式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信息等手段,以现实生活和周围世界为参照对象,自主确认和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搜集数据、信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以个人、小组、集体等各种形式进行有效交流和形成客观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
音乐是文化的灵魂,民族的血脉,对于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开设《艺术概论》这门课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美好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与意识,乐观的人生态度、高尚的情趣以及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它更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对艺术原理和与之相关的具体的艺术门类进行研究与探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引题激趣,把情感的体验放在第一位,结合本院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使其中蕴藏的显性情感因素和隐性情感因素得以尽可能的展示(应用美的语言、恰当的表情、创设一定的情景等形式),从而激发学生感悟到音乐的魅力,在养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习惯的同时共同探讨。
好的开头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可采取感情导入式,激情表演式,趣味拼盘式,设置悬念式等引导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已有的审美知识、经验和感觉,了解和理解课堂内容的意义和内涵,由于学生各自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在面对同一音乐作品时常会自由建构具有各种不确定性、多义性和朦胧性的艺术形象,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弄不明白或很想知道的疑难问题,以增强其良好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授《艺术概论》下篇艺术门类的第七章《音乐》之时,该章节从一、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二、音乐的种类;三、音乐的特征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音乐这一门类。第一节、音乐的起源与发展,我利用上篇《艺术原理》关于艺术起源的阐述,即:艺术起源于人类物质生产的劳动为讨论线索,利用学生课前在网上查找的各种资料,分两小组例举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展开对音乐起源讨论。从学生例举的作品中,如:《川江船夫曲》、《打夯歌》、《三六》等作品得出音乐起源于劳动。对于第二章音乐种类,我特意收录的一组音乐作品《又唱浏洋河》、《春天的故事》、《好日子》和《中国朝前走》,这些作品借助对“春风”、“春雨”、“春晖”和“春潮”的赞颂,热情讴歌了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幸福生活,展望新时代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春”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季,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和文人墨客咏春的名篇佳句不可胜数,因为春天象征着蓬勃生机,象征着美好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在课题导入这一环节上,首先让学生以各自专业为单位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春”的诗词,利用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不甘落后的竞争心理激发他们自主探究、主动搜集信息。很快学生们就背咏了孟浩然的《春晓》、李峤的《风》、杜甫的《绝句》、杜牧的《江南春》等唐诗,然后结合这些优美的诗句让学生对这些音乐作品自主解词释义,理解作品,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分析流派、风格,我系声乐班学生23人,来自全国6个不同的省市,学生不仅对音乐作品的演唱形式可以组成独唱、重唱、小合唱等等,还带来了自己家乡的各种民歌及独特的演绎方式。从诸多的音乐信息中,教师最后提出一些如价值观方面或生命的、美学的、现实意义的一些问题,使学生由外部活动刺激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提高对学习本身的积极性和兴趣。
自主探究式音乐教学应尽可能地避免传统音乐教学中图解化、脸谱化的灌输认知方式。在现代技术营造的教学环境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出发,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计算机更应以学具的“角色”在教育中发挥作用。
与传统的纸介质信息载体相比,电子媒介有着惊人的高密度。一部百科全书的内容完全可以装入一张光盘,因此在信息时代,每个家庭拥有一座小型图书馆已经不是神话。因特网更是知识的汪洋大海,在网上搜寻、检索知识变得十分有效和容易。每个上网的学生都可以方便地进入这一超大型的图书馆,并可以获得各方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将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更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克服传统班级授课的“工业化”教学模式,为因材施教、实施教学个别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较理想的技术手段。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我们所面对的信息时代的中学生也已经有了基本的审美意识,他们开始尝试独立自主的审视这个世界,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切实实施博才教育和创造教育,培养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意识,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在学习中健康成长,从而成为应现代社会之需之人材。
(1.河北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2.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