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1月4日下午,河南省民政厅原常务副厅长、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创会会长鲁献启,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富领,副会长潘进军、孟亮、魏恒、袁朝志等一行前往古都开封考察中国翰园碑林,听取和了解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开封工作委员会筹备工作进展情况。 中国翰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120亩,坐落在开封市龙亭湖风景区西部,是一座融书画碑刻艺术与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集诗书画印精华之大成,将山水风光与人文景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4日下午,河南省民政厅原常务副厅长、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创会会长鲁献启,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富领,副会长潘进军、孟亮、魏恒、袁朝志等一行前往古都开封考察中国翰园碑林,听取和了解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开封工作委员会筹备工作进展情况。
中国翰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120亩,坐落在开封市龙亭湖风景区西部,是一座融书画碑刻艺术与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集诗书画印精华之大成,将山水风光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大型文化艺术园林。由当代“文化愚公”之称的开封市退休老干部李公涛先生带领全家,自筹资金于1985年创建,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基本建成。
当天下午,鲁献启、张富领会长一行在李公涛先生长子李孝泉、次子李孝平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了中国翰园碑林的建设情况。
李孝泉、李孝平兄弟详细介绍了父亲李公涛先生创辦中国翰园碑林的初心和艰辛历程,以及他们三兄弟铭记父志、接续奋斗的坚定决心和具体做法。
李孝泉、李孝平兄弟表示: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时刻没有忘记他老人家的教诲和承诺,全家人决心秉承他老人家的遗志,不吃老本,要立新功,以家训碑为高度原则,完成父亲的未竟事业,继续坚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翰园精神,按照他老人家提出的总体目标,把翰园碑林早日建成无偿交给国家,以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鲁献启对李公涛先生矢志不渝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中国翰园碑林发展和规划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在开封,李孝泉、李孝平和李孝杰三兄弟子承父业、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一门三孝”感人故事广为流传。近年来,李孝泉、李孝平和李孝杰三兄弟在身体力行中华孝道的同时,还积极大力弘扬中华孝道,连续多年在中国翰院碑林举办丰富多彩的孝道文化节。
对李孝泉、李孝平和李孝杰三兄弟为中华孝道的弘扬和传播做出的积极贡献,张富领会长一行交口称赞。前不久,得知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筹备开封工作委员会的消息后,李孝泉、李孝平和李孝杰三兄弟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到筹备工作中来。只要有需要,他们愿意为开封工作委员会的各项工作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便利。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开封工作委员会筹备组负责人郑启立、李俊鑫向张富领会长汇报了筹备进展情况。张富领会长表示,希望筹备组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筹备工作质量,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争取更大范围支持,让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开封工作委员会早日落地开展工作。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孟亮,副会长潘进军、魏恒、袁朝志,常务副秘书长宋叶,副秘书长郑启立,常务理事李俊鑫等陪同调研考察。
其他文献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前夕,我受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原许昌县)委宣传部的委派,怀着崇敬的心情,到建安区苏桥镇司堂村,缅怀革命烈士英灵,采访、记录烈士的英雄事迹。 距今92年前的1928年2月12日,司堂村及周边村庄的2000多个贫苦农民,在中共许昌县委书记李杜,县委委员、团縣委书记陈云登,县委委员、司堂村农民协会主席薛朝立的直接领导下,举行了农民暴动。他们高举“工农革命军”大旗,颈系红布标志
山东省菏泽市,地处鲁西南,与苏、豫、皖三省接壤,面积12200多平方公里。此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与河南洛阳齐名的牡丹之乡。又因其东接沿海港口,西连中原腹地,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其承载力、吸引力和集聚力持续增强。尤其是近年来,该市抢抓“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发展机遇,城镇化建设进程更为加快,由此,也为众多建筑企业提供了营销拓展、竞标施工的良好契机。 2018
黄围孜村位于息县项店镇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向暖湿过渡地带,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经济作物有花生,种植结构较单一。全村16个村民组、共834户,3172人,耕地面积4685亩。 自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以下简称“地矿三院”)2015年定点扶贫黄围孜村以来,村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驻村第一书记张磊及工作队围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救助、危房改造、健康扶贫、易地搬迁、
2015年8月26日,焦作市審计局薛殿成被派驻中站区周窑村任第一书记。五年来,中站区委、区政府和审计局驻村帮扶队围绕“以生态建设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产业发展带动山村发展”的工作思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实践和努力,周窑村山乡面貌发生了巨变,由省级深度贫困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近日,中站区文联和华东师范大学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题,对周窑村进行实地采访,以真实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创作,讲述了周
中国最东端的一块盆地,是古老的南阳盆地。自汉朝起,就有一条玉带似的河流自北向南迤逦而过,日夜不息,奔涌向前,她就是南阳的母亲河——白河。 水量丰沛时,浩浩荡荡,道不完的满眼繁华;山寒水瘦时,河水清浅,数不尽的风光无限。如果你徜徉于河水两岸,不经意间,古镇、古村、古道、古树、古碑、古观……一齐纷至沓来,会让你眼花缭乱,恍若隔世。 这条源自伏牛山的河流,原名淯水,晋简文帝司马昱即位时,为避其名讳改
一 13年前的寒冬腊月,一盆冷水从一栋老旧的宿舍楼倾泄而下,不偏不倚,正淋到前来慰问团结坝社区的一位领导头上。现场尴尬凌乱。抬头,楼里所有窗户紧闭,再也无从知晓,这盆从天而降的冷水,是“无意为之”还是“有意如此”。 冷水浇到了愣在一旁的杨春敏的心坎上。真凉啊,凉得透骨。曾经火热的团结坝,何时变成如此模样? 杨春敏曾是重庆特殊钢集团的职工,在团结坝生活了20多年。这是一个典型的单位型社区,90
在今年南丁文学奖紧锣密鼓评选的时候,我又记起与南丁老师的往事。南丁老师,原名何南丁。何老师一生关注河南文学事业,驾鹤西归后,由河南省文学院主办、瓦库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南丁文学奖,旨在推动新时代中原作家群创作的繁榮兴盛。 2016年10月31日近午,我与儿子一起赶到郑大二附院,那种悲秋的情绪在看到何老师后达到顶点,眼前极度虚弱靠营养液维持的人,是那个在研讨会上说“我坐在这儿,你们都是青年
当生命和事业发生碰撞,擦出灿烂的火花,人生最壮丽的风景如艳阳高照,霎时间,光照环宇! 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刘志华,早在70年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今,她的宣言挂在展览馆已近50年,虽然岁月已在图片上留下陈旧痕迹,可并没有被历史淹没,依然如镜子发出耀眼光亮,折射着她忠于党、忠于祖国,用坚如磐石的意志,带领京华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标新立异地闯出了一条农村城市化的乡村之路,树起了一座巾帼不让
中原大地秋意浓浓,弘孝队伍再添“新军”。11月4日上午,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周密筹备,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通许县工作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富领,常务副会长孟亮,副会长潘进军、魏恒、袁朝志,常务副秘书长宋叶;通许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明办主任马伟;通许县团县委书记王倩;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通许县工作委员会会长王世方,副会长李俊鑫、张云生、王文伦、李彬、张善华、张茂华,秘书长罗亚威,法
“盘豆古镇,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坐落在黄河河口冲积扇,原陇海铁路贯穿东西。农民生活水平远远超过全县农民平均生活水平。”据《灵宝黄河志》(1949—2006)记载。 我听了盘东、盘西两个村几个从小在古镇生活的村民讲述:盘豆古镇,从南向北走,分别是南城、南巷、北巷,往东是东城、西边是西城、再往西就是中巷(腰巷)、往北是北大街,北大街是当时的官道。商铺、学校和行政单位都在北大街。北大街的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