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律诗发展兴盛的原因分析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1986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唐代是一个文学兴盛的时期,几乎任何一种文体都可以在唐代中看到,可谓众体皆备,尤其是律诗,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特色成就上,都是唐代最重要的文体。到了晚唐时期,律诗更是占据了全部诗歌数量的一半以上,其兴盛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本文主要是从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文学创作的体制化以及苦吟诗风的繁荣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了晚唐律诗发展兴盛的原因。
  【关键词】 晚唐;律诗;科举;体制化;苦吟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0-0018-02
  唐代文学的发展繁荣,各类文学样式都逐渐产生、发展并趋于成熟,其中尤以诗歌为最;而在诗歌之中,又尤以律诗发展为最,单纯律诗的数量就占据了几乎整个唐代诗歌的一半,尤其是到了晚唐时期,五律七律的创作都变得突飞猛进起来。
  随着隋朝的建立,科举制度也应运而生,到了唐代更是发展迅速并逐渐成熟了起来,唐代的科举制度是一个“以诗取士”的制度,正如严羽《沧浪诗话》中有言:“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①正因为这种以诗取士的制度的存在,人们普遍工诗;此外,在唐代,朝廷诏令文书多用骈体,因此想要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知识分子无不努力研究进行骈体文写作,骈体文的发展也使得唐代的文学逐渐体制化,必然会影响到诗的发展;最后到了晚唐时期,苦吟的诗风愈发兴盛,而苦吟讲究炼字的特色也使得律诗就成为了承载苦吟诗风的最佳载体。到了晚唐诗坛,律诗自然的成了士人最爱进行创作的一种文体,发展成了一种空前繁盛的状况。
  一、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
  唐代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主要以进士科来作为取士的评价标准,唐代开元年间就已经有了以诗取士的记载,在《登科记考》卷二中记载:“进士试杂文两首,谓箴铭论表之类。开元间试以赋居其一,或以诗居其一,亦有全用诗赋者,非定制也。杂文之用诗赋当在天室之季。” ②由此可见,对于诗用于科举早在唐代初年就已经流行了,甚至在唐代也流行着考生在考前将自己得意的作品给有地位有学问的人看的行为,一是为了得到他们的称赞或点评,其次也是一个自我推荐的好方法,更多的士人都将此作为了一种争取进士登科的方法,逐渐形成了一种风尚。于是应试的举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加以整理编辑,写成行卷。
  唐代科举考试主要以律诗为主,到了清代这一种体裁也有了它专门的称呼,即“试律诗”,而在唐代它最流行的称呼则是“省试诗”。正是因为科举考试对律诗的重视,使得无数想跻身官场的文人士子对律诗的写作有了极大的热情,从而也促进了律诗的发展兴盛。
  二、官场文书的创作
  《唐六典》云:“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二曰制书,三曰慰劳制书,四曰发日敕,五曰敕旨,六曰论事敕书,七曰敕牒。” ③七类“王言之制”习惯上统称制诰文 ④。六朝以降,朝廷诏令文书率用骈体,因而唐代制诰文历来被归入骈文一类。⑤用骈文进行制诰文的书写已经成为了一种体制化的规定,这一文学创作的体制化发展必然会使得骈文得到一个飞速发展的机会,而骈文的發展也会影响到律诗的发展。
  (一)文学创作体制化
  中唐以后,文学创作就逐渐变得体制化,运用骈文来进行各种官方公文的书写成为了一种大家都认可的方式,骈文在各种文体中就成为了一种压倒式的存在。
  以李商隐为例,他在结识令狐楚之前,学习并擅长的其实是古文,但是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是官方文书和许多应用文字还是用四六写成,这种文体就自然会吸引广大文人的注意力 ⑥。李商隐在太和三年结识了令狐楚并受到赏识,这也是他的文学创作由散入骈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令狐楚作为翰林学士,最为擅长的便是今体章奏,他在这方面给予了李商隐多方的指导,而李商隐本身也下功夫努力钻研这种体制化的文学创作模式。不仅仅是李商隐,但凡那些想进体制内的知识分子士人都必须要会写骈文,因此骈文逐渐流行起来。
  文能骈,诗同样也能骈,而律诗就是最好的用来骈的体裁。
  (二)骈文与律诗
  骈文讲究声律音韵,讲究句式的对仗,讲究用典等,以王勃的《滕王阁序》为例,四言句是骈文中的最标准最基本的句式,并且前后两两对称,对仗十分严密工整。除此之外,《滕王阁序》也严格的遵守了押韵规律,例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句押了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韵,此外,它也同样是一个对仗工整的七言句,“落霞”对“秋水”;“孤鹜”对“长天”。可见不管是四言还是七言,虽然句式、节奏都有所变化,但它们也同样都是诗体的句式。
  最后,骈文喜用典,张仁青《六朝唯美文学》言:“用典隶事,起源甚古,屈宋诸骚,已著先鞭。” ⑦可见在南朝时期骈文就已经开始了大量用典,如颜延之、鲍照等人都是这一时期进行骈文写作时大量用典的作家,并且至此之后愈演愈烈,到了南朝梁陈时期,骈文写作几乎句句用典,这一趋势也一直延续到晚唐,并对律诗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例如晚唐时期的杜牧、李商隐等人的律诗创作,都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这其中都受到了骈文用典的影响。可以说,“以诗为文”是骈体文的一个本质特征。
  骈文的官方化使得当时社会上的但凡想要跻身仕途的文人士子都要下苦功夫去钻研学习创作骈文,这也就使得骈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骈文对仗、押韵以及善于用典的“以诗为文”的本质特征与律诗也有着不少的相同之处,并且律诗也是最好的一种可以用来骈的体裁,骈文的发展带动了律诗的创作。
  三、苦吟诗风的繁荣
  晚唐是离乱的时代,晚唐诗人的生命中失去了建功立业的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别无所求,因此他们在作诗方面极力苦吟,形成了普遍苦吟现象。既然苦吟讲求炼字,讲究字斟句酌,那么讲求格律音韵的律诗必然是苦吟诗人首选的创作重点。   提到“苦吟诗人”,影响最大的当属贾岛,他在苦吟的基础上创立了幽僻清奇的风格,成为苦吟派的代表人物。在体裁上,贾岛专攻五律,作品数量在其诗集中最多,其艺术成就也最高,历代诗家都有评说。他的律诗中常用一些音韵和体式上的变体,在诗歌体式上还打破传统的章法,成功运用诸多变化的样式,他的律诗对仗多变,句式灵活,诗中经常采用的对仗方式有流水对、假对、当句对、隔句对、轻重对,运用这些方式而成的诗句,变化非常明显,更能体现贾岛的苦吟艺术。
  而贾岛这样的苦吟作风也在晚唐时有了狂热的追求者,例如“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像,戴之巾中”的李洞。他所仰慕的不但是贾岛的诗歌成就,而且是贾岛的创作形態。在他的律诗中频有艰深僻湿的诗句的出现,增加读者理解诗歌的难度;从语辞层面上来说,作者有意避开熟烂的字眼,选取生僻的字词来表达。
  不仅贾岛、李洞如此,晚唐时期的苦吟诗人大多都有这样的特点,专注于炼字造句,将律诗作为他们用来苦吟的工具。正是由于苦吟之风的繁盛,而作为用来苦吟的最好的体裁律诗也就必然会随着苦吟诗风的盛行而盛行了。
  综上所述,我们分别从科举制度的影响、官场文书的创作和苦吟诗风的盛行三个方面分析了晚唐时期律诗之所以兴盛的原因。由于科举制度省试诗一般考的是五言六韵的律诗,那么写好律诗就等于在为科举考试作练习;此外晚唐时期的官方公文要求要用骈体文写作,而骈体文的发展也带动了同样可以骈的律诗的发展;再加上晚唐流行的苦吟的诗风,使得文人士子苦吟成性,借助于律诗来体现出他们炼字造句的功力,促进了晚唐时期律诗的发展兴盛,最终造就了律诗在晚唐占据了大半江山的状况。
  注释:
  ①(宋)严羽:《沧浪诗话》;(清)何文焕编:《历代诗话》,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95页。
  ②(清)徐松撰,赵守俨点校:《登科记考》,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72页。
  ③(唐)李隆基撰,(唐)李林甫注:《大唐六典》,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第199页。
  ④唐代制文包含诏、诰,而不包括敕文,从公文运作的角度看,以“制敕文”指代“王言之制”似更周延。但从传统文章学对文体的分类来看,自白居易《白氏文集》单列“翰林制诏”、“中书制诰”两类,宋人编《文苑英华》也沿用这种分类方法,此后“制诰文”(或“制诏文”)遂用以统称此类文体。
  ⑤鞠岩:《唐代制诰文改革与古文运动之关系》,《文艺研究》2011年第5期,第50页。
  ⑥董乃斌:《论樊南文》,《文学遗产》1983年01期,第43页。
  ⑦张仁青:《六朝唯美文学》,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版,第56页。
  参考文献:
  [1](清)何文焕编.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清)徐松撰,赵守俨点校.登科记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鞠岩.唐代制诰文改革与古文运动之关系[J].文艺研究,2011,(05).
  [4]周振甫选注.李商隐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董乃斌.论樊南文[J].文学遗产,1983,(01).
  [6]李定广.论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现象”[J].文学遗产,2004,(04).
  [7]于景祥.骈散三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
  [8]田耕宇.晚唐律诗、绝句兴旺原因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
  作者简介:
  吴玥,女,汉族,山东东营人,辽宁大学文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诗文。
其他文献
【摘要】 文学观是不断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的,包括了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和对文学功能的追求等。先秦文学作为上古文学的发展阶段之一,对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宽泛而具有包容性,这种特性对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上古文学发展阶段的第二个时期秦汉文学发展时期,其文学观依旧受到先秦文学观念的影响,与之后的魏晋时期的文学观的形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司马迁作为西汉时期的作家,他的文学观念局限在先秦和两
期刊
【摘要】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交流也随之发展。与此同时,影视传播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忽略。其中,情景喜剧倍受欢迎。《生活大爆炸》语言幽默,自被引入我国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受到了热烈的追捧。由于很多中国观众对英语语言和西方文化理解不够透彻,翻译就成了帮助中国观众更好欣赏故事情节的重要途径。幽默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更是一种文化层面。本文通过例证研究方法,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出发,深入分
期刊
【摘要】 萧红是最能体现“文体意识”的一位作家,她个人的小说学是:“小说应拥有一定的写法且需具有某几种东西,不需要如果契诃夫或者是巴尔扎克的作品那样。但我并不认可,而应是只要有各式各样的作者,便会形成各式各样的小说。”萧红不会盲目地以传统小说结构展开创作,其是在有意识地对小说结构进行创新,即构建只属于她个人的小说美学。她以独具一格的笔触塑造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是兼具群像性人物、音乐性结构与情感性情节
期刊
【摘要】 中华水文化属于中华文化的核心构成单元。将中华水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水利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关联在一起,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对中华水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水利院校学生的德育内涵进行探究,以水利院校的德育内容及方法为立足点,在水利院校学生的德育实践中,快速找到与水文化的结合点,就此为水利院校组织并开展学生德育工作开辟新思路。  【关键词】 中华水文化;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1
期刊
【摘要】 书法是我国很早就诞生出来的词汇,古人有云见字如见人,所以在古代,人们对于书法是极为看重的。书法是我国优秀的艺术瑰宝之一,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发展和传承。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普及,人们更多依赖于电脑和手机打字,对于书法也越来越不看重。现在提笔忘字,写的字完全认不出的现象非常多,这就导致我国书法艺术能不能继续传承和发扬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本文从文化馆书法工作的推进层次展开分析,希望对于书法艺术的
期刊
【摘要】 《陶渊明集》将陶渊明作品分为“诗”与“文”两类,作为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陶渊明共有诗歌125首,诗歌风格冲淡。其诗歌在艺术特点的结构方面也有所创新,在组诗形式方面,通过整体的组诗与内部单篇诗歌的结构安排,使诗歌前后联系更加紧密;在意象方面,意象的独特组合使得诗意更好表达;在思想方面,思想的儒、道、自然前后层次的融合,使诗歌的思想结构多元化,本文将从组诗结构、意象结构与思想结构三个方
期刊
【摘要】 插花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反映出各个历史时代的审美理想和人文精神。随着中华传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实施,插花艺术和书法、国画等文艺部类一样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可行性。国际汉语教师要在开展插花艺术教学时注意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关注学生参与度和安全性,控制好教学难度和进度,注重语言和文化教学并重。  【关键词】 插花艺术;汉语国际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
期刊
【摘要】 为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契合我国“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要求,建设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文化持续健康发展。以云南瑞丽市胞波节建设传统体育旅游为切入点,从多维度,多角度认识积累深厚的中缅边境上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分析瑞丽市胞波节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 瑞丽;胞波节;“一带一路”倡议;体育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短篇小说《乡村医生》是卡夫卡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本文从卡夫卡的情感状况和生活状况入手,分析《乡村医生》一文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的孤独感的由来。文章中非理性的语言展现了卡夫卡被压抑的内心,他以隐晦的笔触揭露了自己与现代社会的疏离,并且展示了居于其中的现代人整体的孤独和无助。  【关键字】 卡夫卡;乡村医生;孤独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在当代俄罗斯文坛上,文学作品中不乏女性形象的阐释,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文学”也逐渐走向公众的视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女性小说”占据了俄罗斯图书市场的重要位置。乌利茨卡娅是当代俄罗斯写“女性文学”作家中拥有最多读者的女作家,她的《美狄娅和她的孩子们》因对女性形象的生动刻画而受到读者一致好评,本文意欲通过三类典型人物来分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美狄亚;女性形象;情爱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