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治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从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教师的要求、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四方面,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1;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8-0014-02
  高中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对他们进行德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政治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不仅仅是教师或者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因此,政治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发掘更多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拥有高尚的人格,为学生做出榜样
   近年来,有许多师德高尚的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鞠躬尽瘁,但是也有极个别的教师玷污了“教师”这个高尚的职业。如果个别教师的师德欠缺,使学生受到影响,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学校要对教师进行严格把关,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人格,并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改变学生。
   2.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灵活变通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及时根据时代的要求去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進而不断进步。在教学方法上,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时刻关注教学大纲的新变化、新要求,如果有新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主动学习和应用,这样才能时刻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三、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的“应试教育”观念比较严重。当前,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应试教育”,部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在学习、情感等方面处于被动、压抑的状态。由于这些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单向传播,部分学生对政治课并不感兴趣,主要是为了应付高考而不得不学。还有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常常采用“识记 考试”的方法来应付了事,进而出现“学生记条条、老师讲条条”的不良现象。其次,部分教师对政治的重视度不够。有些政治教师认为政治没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重要,于是就在思想上出现了懈怠,不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只重视学生的考试结果,形成了“不考不讲、多考多讲、考什么讲什么”“分数至上”的观念,这是非常错误的。再次,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在政治课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责任意识和担当,只注重知识点的教学,忽视了学生毅力和恒心的培养,使得部分学生缺少自律意识,学习主动性较差,难以集中精力去学习。最后,部分学生对政治课存在厌学心理。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会涉及很多的理论性知识,一些政治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置学生的问题于不顾,也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教学,理论和实际相脱节,导致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厌学心理。
   四、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非常感兴趣。而且高中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黄金时期,需要政治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政治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应该先考虑到这一点,然后及时去思考应对的方法,或者尝试一些能够吸引学生们兴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制定一些非固定的奖励机制,既表扬表现好的同学,也表扬进步大的同学或者学习态度良好的同学。这种奖励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具体的奖励制度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每周评比出一名表现最好的同学、一名最活跃的同学等,然后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可以为每节课表现好的同学盖一个小印章,每周总结一次,再根据印章的数量进行排名,为优秀的同学和表现好的同学颁发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活跃度,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2.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为学生创建合适的课堂环境
   有些时候,学生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具体的讨论环节。学生在学习高中政治知识时,最喜欢的就是讨论环节,所以教师创建一个合适的课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堂环境的营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政治教师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逐步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久而久之,就能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
   政治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加入一些政治与文化的异同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教师也可以讲一些中国古代政治人物的典故,这既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对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
   3.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
   在政治教学中,政治教师应尽量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去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并让学生在课下多多实践。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政治的习惯,并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而且政治教师合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政治,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能够让他们时刻保持严密的政治逻辑思维,这对于培养他们政治的敏感性是非常有效的。不仅如此,在生活中应用政治,还能有效增强学生对政治学习的整体把握程度,进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4.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新时代的高中政治,要求教师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及时根据时代的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对现有的一些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有效整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极大地提升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政治教学效果。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时事热点,从多角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政治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尽量去追求内容上的丰富,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深入分析和探讨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教师的要求、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四方面,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探讨,指出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东甍.浅析儒家思想对当前中学德育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2]王娟莉.儒家德育思想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3]沈新艺.儒家思想对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30).
  [4]张之方.儒家德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5]孙彩云.浅谈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学校德育的价值[J].学理论,2012(17).
其他文献
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战略,是引导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以文化自信引领乡村文化建设,要抓住几大关键性因素,即通过"双创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信任,始终坚守好文化阵地,在农民文化自觉培育中增强文化自信,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保障作用,最终通过对文化自信的培育壮大乡村文化的发展力量,不断引领乡村文化建设.
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文章分析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探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原则,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法制的目标体系由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法制的内洽与协调、实现利益均衡和利益共享、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构成.为有效解决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需从体制协同、制度协同和实施协同三个层面展开制度设计.基于府际协调机制的体制协同,要求建立中央主导的协同治理模式,按照生态要素设立专项协同治理机构,构建顺畅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沟通机制.以利益衡平为主旨的制度协同,要求进一步完善环境规划、事前评估、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税收分享等制度和机制.在法制实施方面,应
综合考察史籍与墓志资料,共有六位奚族"质子"入唐,分别为奴默俱、聓锁高、李日越、属鹘留、李如越、热瓌.他们是奚族统治集团的上层人物,在入唐后接受唐廷的封爵和赏赐,并担任宿卫之职.奚族"质子"有的长期留居唐朝,有的回到奚境担任首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民族之间文化和思想上的互动与交流.奚族派遣"质子"入唐既是民族友好交往的一种形式,也是唐代多民族交往交融的体现.
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分析表明,黄河上游区域只有遵循比较优势、发挥后发优势和塑造竞争优势,才能够不断深化向西开放;由特定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驱动向后发优势驱动,再向竞争优势驱动转变,创新模式从引进式模仿创新向整合式集成创新,再向自主性率先创新转变,则构成其向西开放动力机制形成和演化的全过程.对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的动力因素和动力转换机制的实证分析发现,外生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竞争优势、软硬基础设施、制度环境、经济集聚和要素集聚等是驱动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的动力因素.但是,动力转换现
课程改革公共伦理是内生于课程改革社会政治化过程中的追求"公共善"的伦理观念,以公共伦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体现了课程改革管理学和伦理学两种视角的交叉、交集与渗透.除具备完善的内容体系外,课程改革公共伦理以公共利益作为价值追求,以道德立法作为合法性追求,以自由秩序作为规约性追求.共同利益优先原则、特殊权利合道德原则和民主商谈原则是课程改革公共伦理遵循的基本原则.唯有以明确的逻辑起点、核心理念以及应有原则诠释和推广课程改革公共伦理,才能为促进课程改革规范化、秩序化、伦理化发展起到价值指引作用.
在人口结构向少子高龄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通过相关政策支持女性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通过梳理德国家庭政策与女性就业的变化可知:20世纪80年代,德国针对育儿女性出台的一系列家庭政策鼓励女性以母亲角色替代就业者角色,而非帮助育儿妇女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从而在提高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同时导致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通过一系列家庭政策支持育儿妇女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女性劳动参与率和人口生育率的同步提升,可供我国借鉴.
作为"王纲解纽"以及地缘结构被边缘化、东方化的"想象的中国共同体",晚清"场域"为我们思考和诠释中国民族文学的另一种发生提供了合理合法的依据与意义维度.多元民族性在文本中的杂糅共生、感愤羡恨民族情绪的显性溢出、贯穿于文本的现代民族国家"公民"形象建构、以现代民族国家理念为蓝本的民族国家形象再造、再地方化的"双重"现代性表达,这些迥异于前现代的文学民族性,在颠覆传统民族文学范畴与内涵的同时,对于并不易彰显民族主义特性的文学书写,却是晚清以来中国民族文学的另一种发生.作为某种形式的"开端",晚清民族文学也必然
摘 要: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适当地融入人工智能方面的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文章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要融合网络人工智能教学资源,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开设人工智能相关特色课程。   关键词: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逻辑基础,并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以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1;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