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按照“政府引导、行业助推、骨干带动、校企合作”四方联动的建设思路,组建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在专业建设、校企科研、多元培训、社会服务和信息咨询等方面,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行成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紧密型战略联盟,充分发挥调度集团内各主体的优势,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行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连模式”电子信息职教集团。
关键词:大连模式 电子信息 职教集团 四方联动
1 建设职教集团的必要性
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促进东北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指导意见》、《大连市中长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和大连市2012年教育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资源整合,组建相关领域的职教集团和培训集团。
大连电子行业协会和软件行业协会在行业指导、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中积极发挥着纽带作用,推动着校企合作的深入融合,推动行业的快速、高效发展,活跃区域经济。
大连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GE、戴尔、IBM、爱立信、埃森哲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来连投资,带来大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需要大批电子信息人才,为职教集团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企业后盾。
目前大连共有18所高职院校,在校人数4.7万人,中职96所(其中技工学校36所),在校生7.89万人。电子技术专业群为高职高专国家重点建设示范专业。职业教育本身的改革在呼唤着企业,愿与之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组建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将解决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很多院校的校企合作仅限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
1.2 政府的相关配套政策力度不够大,不足以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我国还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与运行机制;国家也未出台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奖励机制,企业利益得不到保护,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热情不高。
1.3 职业院校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不强,影响校企长期的稳定合作。由于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无法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了校企“互利双赢”目标的实现和校企双方的穩定合作。
1.4 校企之间的信息不流畅,职业院校培养大量的人才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推动校企合作,导致校企合作缺乏信息交流,出现“就业难、招人难”的矛盾现象。
因此,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创新,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师资培养,企业员工与社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呼唤着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
2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思路
按照“政府引导、行业助推、骨干带动、校企合作”四方联动的建设思路,在专业建设、校企科研、多元培训、社会服务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组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紧密型战略联盟,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的互动发展。
2.1 职教集团的运行机制
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稳定合作前提下,研究各职业教育集团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由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高职院校牵头,联合高职、中职院校,创新出“政府引导、行业助推、骨干带动、校企合作”四方联动的 “大连模式”。
2.2 职教集团内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基于职教集团内各成员的资源基础,研究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合理配置人、财、物和信息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以达到合理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2.3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研究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人才培养方案的统一设计、实施、管理与考核,由校企共同设计、实施、管理、考核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在同一专业设置相同的标准,解决好中职与高职专业衔接问题。
2.4 中高职教育的横、纵向对接
针对中高职的现状,从招生、学历教学模式两方面着手,研究中高职教育对接问题,解决教育重复与衔接不当的问题。
2.5 集团内的人力资源优化与社会培训共享教育资源
研究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企业专家与技术骨干参与职业教育实训指导的新途径;研究职业院校如何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多种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的,解决人力资源与社会培训资源共享的问题。
2.6 集团内教、科研的合作与成果共享
研究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机制,让三者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并直接共享成果,运用到生产和教育中,加快促进人才成长、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
3 “大连模式”的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建设探索
3.1 实现职业院校办学体制的创新、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优势的互补
集团成员统一认识,建立高效管理、运营机制。集团成员对集团的组织结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工作任务等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各成员认识一致、群策群力、协调配合、有效开展工作,高效实质运作,避免“挂空牌”的现象。行业协会主动承担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桥梁”角色,深度参与集团化办学。
采用共建、联合、重组、兼并、兴办等方式,大力推进多方合作办学,创新办学体制。教育资源,应按优化组合的方式达到最佳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集团内各主体通过合理分工,可以实现人力资源优势互补;通过集团学校之间,实行统一领导、联合办学、连锁发展,实现职业学校内部管理的优势互补。
3.2 深化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集团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实现专业建设上的分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特色专业,避免学校之间在专业建设上的重复,避免了小而全且力量分散的局面。 集团促进中高职学校间的衔接与沟通。在专业设置、标准化課程、实训实习及职业资格等方面,进行统一化、标准化、系统化建设。既考虑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普通高校的纵向衔接,又考虑中职与普高之间的横向衔接。使衔接体系成为一个不断改进的开放系统,不断实现自我调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挑战。
3.3 满足企业对人才、技术、研发的需求
集团内职业院校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师生参加生产服务、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工艺设计、营销策略制定、企业问题诊断。职业院校利用专业和设备资源优势,对企业员工岗前准入、岗位技能提升、职业资质鉴定等提供培训。
调动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职教集团建设利用政府政策的重点扶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集团中职业院校雄厚的办学实力,区域特色的专业建设,岗位拟合度高的人才培养,影响力大的社会服务,吸引规模大、实力强企业的主动参与,避免浅层次校企合作现象,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4 形成以集团为中心的利益链,达到政行校企多方共赢
职教集团的运营,推动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增强企业的实力,推动行业的兴旺,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总体布局,吸引更具实力的企业前来投资,从而达到区域经济链上各主体的健康、稳定、联动发展,达到多方共赢。
整合职教集团内校企资源,共建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企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融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达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4 结语
“大连模式”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要充分发挥集团的协调与引领作用,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技术服务优势,与企业的技术和工作实际环境实训实习相结合,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政府的助推使得企业的发展,一定会带动行业的繁荣。职教集团的建设要以行业为依托,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聚集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合作为目的,在协议的基础上实现集团化办学,拓宽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提高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促进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紧贴经济社会实际,培养与大连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露静.职教集团模式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年7月中,第20期:11-13页.
[2]首珩.组建职教集团 促进校企合作.机械职业教育,2009年,第12期:4-6页.
[3]吾喜杂志.泰州市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JSJU201021002.html.
基金项目:大连市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院基金项目,项目编号:DZJY2012016,项目名称:大连市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马艳红,(1973-),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信息技术。洪运国,副教授/硕士。谢尧,教授/学士。王玉清,教授/硕士。周毅,副教授/学士。殷建国,教授/硕士。沈玉梅,教授/硕士。
关键词:大连模式 电子信息 职教集团 四方联动
1 建设职教集团的必要性
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促进东北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指导意见》、《大连市中长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和大连市2012年教育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资源整合,组建相关领域的职教集团和培训集团。
大连电子行业协会和软件行业协会在行业指导、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中积极发挥着纽带作用,推动着校企合作的深入融合,推动行业的快速、高效发展,活跃区域经济。
大连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GE、戴尔、IBM、爱立信、埃森哲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来连投资,带来大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需要大批电子信息人才,为职教集团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企业后盾。
目前大连共有18所高职院校,在校人数4.7万人,中职96所(其中技工学校36所),在校生7.89万人。电子技术专业群为高职高专国家重点建设示范专业。职业教育本身的改革在呼唤着企业,愿与之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组建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将解决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很多院校的校企合作仅限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
1.2 政府的相关配套政策力度不够大,不足以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我国还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与运行机制;国家也未出台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奖励机制,企业利益得不到保护,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热情不高。
1.3 职业院校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不强,影响校企长期的稳定合作。由于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无法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了校企“互利双赢”目标的实现和校企双方的穩定合作。
1.4 校企之间的信息不流畅,职业院校培养大量的人才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推动校企合作,导致校企合作缺乏信息交流,出现“就业难、招人难”的矛盾现象。
因此,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创新,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师资培养,企业员工与社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呼唤着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
2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思路
按照“政府引导、行业助推、骨干带动、校企合作”四方联动的建设思路,在专业建设、校企科研、多元培训、社会服务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组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紧密型战略联盟,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的互动发展。
2.1 职教集团的运行机制
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稳定合作前提下,研究各职业教育集团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由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高职院校牵头,联合高职、中职院校,创新出“政府引导、行业助推、骨干带动、校企合作”四方联动的 “大连模式”。
2.2 职教集团内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基于职教集团内各成员的资源基础,研究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合理配置人、财、物和信息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以达到合理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2.3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研究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人才培养方案的统一设计、实施、管理与考核,由校企共同设计、实施、管理、考核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在同一专业设置相同的标准,解决好中职与高职专业衔接问题。
2.4 中高职教育的横、纵向对接
针对中高职的现状,从招生、学历教学模式两方面着手,研究中高职教育对接问题,解决教育重复与衔接不当的问题。
2.5 集团内的人力资源优化与社会培训共享教育资源
研究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企业专家与技术骨干参与职业教育实训指导的新途径;研究职业院校如何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多种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的,解决人力资源与社会培训资源共享的问题。
2.6 集团内教、科研的合作与成果共享
研究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机制,让三者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并直接共享成果,运用到生产和教育中,加快促进人才成长、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
3 “大连模式”的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建设探索
3.1 实现职业院校办学体制的创新、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优势的互补
集团成员统一认识,建立高效管理、运营机制。集团成员对集团的组织结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工作任务等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各成员认识一致、群策群力、协调配合、有效开展工作,高效实质运作,避免“挂空牌”的现象。行业协会主动承担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桥梁”角色,深度参与集团化办学。
采用共建、联合、重组、兼并、兴办等方式,大力推进多方合作办学,创新办学体制。教育资源,应按优化组合的方式达到最佳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集团内各主体通过合理分工,可以实现人力资源优势互补;通过集团学校之间,实行统一领导、联合办学、连锁发展,实现职业学校内部管理的优势互补。
3.2 深化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集团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实现专业建设上的分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特色专业,避免学校之间在专业建设上的重复,避免了小而全且力量分散的局面。 集团促进中高职学校间的衔接与沟通。在专业设置、标准化課程、实训实习及职业资格等方面,进行统一化、标准化、系统化建设。既考虑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普通高校的纵向衔接,又考虑中职与普高之间的横向衔接。使衔接体系成为一个不断改进的开放系统,不断实现自我调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挑战。
3.3 满足企业对人才、技术、研发的需求
集团内职业院校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师生参加生产服务、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工艺设计、营销策略制定、企业问题诊断。职业院校利用专业和设备资源优势,对企业员工岗前准入、岗位技能提升、职业资质鉴定等提供培训。
调动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职教集团建设利用政府政策的重点扶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集团中职业院校雄厚的办学实力,区域特色的专业建设,岗位拟合度高的人才培养,影响力大的社会服务,吸引规模大、实力强企业的主动参与,避免浅层次校企合作现象,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4 形成以集团为中心的利益链,达到政行校企多方共赢
职教集团的运营,推动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增强企业的实力,推动行业的兴旺,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总体布局,吸引更具实力的企业前来投资,从而达到区域经济链上各主体的健康、稳定、联动发展,达到多方共赢。
整合职教集团内校企资源,共建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企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融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达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4 结语
“大连模式”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要充分发挥集团的协调与引领作用,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技术服务优势,与企业的技术和工作实际环境实训实习相结合,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政府的助推使得企业的发展,一定会带动行业的繁荣。职教集团的建设要以行业为依托,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聚集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合作为目的,在协议的基础上实现集团化办学,拓宽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提高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促进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紧贴经济社会实际,培养与大连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露静.职教集团模式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年7月中,第20期:11-13页.
[2]首珩.组建职教集团 促进校企合作.机械职业教育,2009年,第12期:4-6页.
[3]吾喜杂志.泰州市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JSJU201021002.html.
基金项目:大连市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院基金项目,项目编号:DZJY2012016,项目名称:大连市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马艳红,(1973-),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信息技术。洪运国,副教授/硕士。谢尧,教授/学士。王玉清,教授/硕士。周毅,副教授/学士。殷建国,教授/硕士。沈玉梅,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