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为我区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是民族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对提高理工科少数民族学生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想法。
关键词:理工科 教学质量 民族高校
西藏自治区是以藏族为主体,此外还有门巴族、珞巴族、汉族、回族、纳西族、□人、夏尔巴人、怒、满、傈僳、蒙古、土、壮、苗、独龙和白族的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科技队伍的壮大。目前,西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6%,大学在校生近3 万人,6所高校的专业设置覆盖了除军事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的时代。在区内,理工科的起步发展晚于文史专业,理工专业的教学与文史类的有着明显的差别,可借鉴的地方较少,提高理工科民族学生整体教学质量应是西藏高等教育中常抓不懈的首要课题。
1 少数民族理工科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1.1 部分学生汉语能力较弱,在学习时具有一定的语言障碍。近年来,由于西藏区内基础教育的发展,学生的汉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汉语表达和理解能力较低,使学生在适应语言上花费了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学习质量相应下降,甚至许多学生因此而对理科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感。
1.2 民族高等学校学生差异性较大。从50年代开始,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一直享有入学优惠政策,西藏普通高等学校录取少数民族考生的分数远远低于汉族考生的分数线,尤其是在区内各高校大规模扩大招生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受各地教学质量的影响,内地生源与区内生源, 区内生源之间差距也比较大。
1.3 数理基础参差不齐。西藏民族学院主要面向西藏招生,区内学生学习理科的基础相对薄弱,而许多学科中的实际问题最后均抽象为数学问题,例如稳定性问题、振动问题、热传导问题、温变问题最后归结为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这又给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经常出现学生课程考试大面积不及格现象,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有些老师碍于学生和自己的面子,要么降低考试难度,要么在考试中“放水”,给学生留下一个可以顺利拿到学分,顺利毕业表象,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2 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2.1 强化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
目前,西藏各高等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汉族,汉语教学是民族高校日常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民族学生参与汉语教学就如汉族学生参与全英语教学是一个道理,我们在希望授课老师放慢语速,对重点知识多重复的同时,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许多文史专业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而理工科由于专业特点并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停止汉语的学习。很多高校为了增强学生就业意识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学生的公共必选课,对于汉语的学习,我们也可以参照此种做法,这样学生既可以获取相应的学分,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动力,还可以提高汉语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从实际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合理设置课程
理工课程往往是一环紧扣一环,在内容和逻辑上后续课程对前期课程有较大的依赖性,教学体系结构的改革要注重课程的连贯性和所起的作用。比如,有些电信和通信专业,在没有开设《随机过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老师在讲授专业课知识时,还得给学生补习数学知识,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其次,在培养目标上要突出“少而精”及“稳步推进”的原则。“少而精”就是相比较汉语学生,课程门数及课程教学内容可适当减少,而主干课程的课时总量适当增加,确保专业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加强。“稳步推进”就是突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标准和要求,又不简单追求与汉族学生培养过程的同步性,在每一个教学点上力求扎实有效。
2.3 注重学生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智力的培养
学习动力,是指推动学生努力学习和健康发展的内在力量。它是学习情感、意志过程学习需要以及兴趣、动机、理想等个性倾向性的统一,也称为非智力因素。要增强学习动力,需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强化学习的目的。
在大学,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停留在中学的水平,而一节课信息量大,教师讲课节奏快,教学内容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课后还得复习,需要将以前中学时代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笔者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大学阶段,学习能力的培养比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
不管是汉族学生还是少数民族学生,如果能考上大学,大家的智力水平一定不低,这里所说的智力培养主要是指教分析、教方法、教思想,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授人于渔”,对学生进行智能培养。其要核就是在教学中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揭示深刻教学思想,教会民族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通过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2.4 深化教学改革,加大分级教学力度
分级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它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的实际出发,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分级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
西藏民族学院对高等数学和英语等公共课程已经进行了分级教学,对来自区内和区外的学生按生源设立不同的上课班级,这种分级教学减少了学生的个体水平差异,提高了总体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管是從教师角度而言,还是从学生角度而言都受益匪浅。既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收获,就应加大分级教学的力度,对一些专业课程,尤其是多个专业都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如大学物理、信号与系统、数电和模电等,也有必要尝试这种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2.5 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是教学质量的外部保证。教风包括了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规范、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热情。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主动付出,快乐付出,才会有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感,才会主动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这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起到促进和转化作用。学风建设应从抓到课率和课堂纪律入手,保证授课质量。在宿舍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举办以宿舍为单位的文化竞赛等活动, 将大家从网络游戏拉回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
3 小结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目前,理工科民族教育还不能满足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求,而毕业生就业的双向选择模式取代了政府包办毕业生的做法,人才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多数用人单位开始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及汉语表达能力、计算机过级情况作为选择职工的主要标准。如果我们不下大力气努力提高理工科少数民族的教学质量, 缩小民汉教学质量的差异,影响就不仅只限于少数民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无法保证的恶性循环,而且将直接诱发一些社会问题, 甚至威胁自治区的安定团结。因此,提高理工科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小普卓玛.西藏高校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5期.
[2]刘文娟,任玮娜.理工科专业本科生不及格现象的调查与对策.高等理科教育,教育教学研究专辑.
[3]吴福环,于付恩.优化教学模式 全面推进改革,提高少数民族理工科本科教育质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
[4]门纪辉.提高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质量的探讨.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9月.
[5]艾尼瓦尔·铁木尔,依布拉音·阿布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高等理科教育,2001年第4期.
[6]李宗远.高校教学质量的发展性研究.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2002年7月.
[7]库来惜·阿不都拉.新疆理工科少数民族教学质量制约因素分析.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第5期.
[8]李永.提高理工科民族学生教学质量的思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2卷第4期.
关键词:理工科 教学质量 民族高校
西藏自治区是以藏族为主体,此外还有门巴族、珞巴族、汉族、回族、纳西族、□人、夏尔巴人、怒、满、傈僳、蒙古、土、壮、苗、独龙和白族的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科技队伍的壮大。目前,西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6%,大学在校生近3 万人,6所高校的专业设置覆盖了除军事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的时代。在区内,理工科的起步发展晚于文史专业,理工专业的教学与文史类的有着明显的差别,可借鉴的地方较少,提高理工科民族学生整体教学质量应是西藏高等教育中常抓不懈的首要课题。
1 少数民族理工科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1.1 部分学生汉语能力较弱,在学习时具有一定的语言障碍。近年来,由于西藏区内基础教育的发展,学生的汉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汉语表达和理解能力较低,使学生在适应语言上花费了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学习质量相应下降,甚至许多学生因此而对理科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感。
1.2 民族高等学校学生差异性较大。从50年代开始,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一直享有入学优惠政策,西藏普通高等学校录取少数民族考生的分数远远低于汉族考生的分数线,尤其是在区内各高校大规模扩大招生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受各地教学质量的影响,内地生源与区内生源, 区内生源之间差距也比较大。
1.3 数理基础参差不齐。西藏民族学院主要面向西藏招生,区内学生学习理科的基础相对薄弱,而许多学科中的实际问题最后均抽象为数学问题,例如稳定性问题、振动问题、热传导问题、温变问题最后归结为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这又给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经常出现学生课程考试大面积不及格现象,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有些老师碍于学生和自己的面子,要么降低考试难度,要么在考试中“放水”,给学生留下一个可以顺利拿到学分,顺利毕业表象,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2 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2.1 强化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
目前,西藏各高等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汉族,汉语教学是民族高校日常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民族学生参与汉语教学就如汉族学生参与全英语教学是一个道理,我们在希望授课老师放慢语速,对重点知识多重复的同时,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许多文史专业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而理工科由于专业特点并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停止汉语的学习。很多高校为了增强学生就业意识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学生的公共必选课,对于汉语的学习,我们也可以参照此种做法,这样学生既可以获取相应的学分,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动力,还可以提高汉语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从实际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合理设置课程
理工课程往往是一环紧扣一环,在内容和逻辑上后续课程对前期课程有较大的依赖性,教学体系结构的改革要注重课程的连贯性和所起的作用。比如,有些电信和通信专业,在没有开设《随机过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老师在讲授专业课知识时,还得给学生补习数学知识,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其次,在培养目标上要突出“少而精”及“稳步推进”的原则。“少而精”就是相比较汉语学生,课程门数及课程教学内容可适当减少,而主干课程的课时总量适当增加,确保专业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加强。“稳步推进”就是突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标准和要求,又不简单追求与汉族学生培养过程的同步性,在每一个教学点上力求扎实有效。
2.3 注重学生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智力的培养
学习动力,是指推动学生努力学习和健康发展的内在力量。它是学习情感、意志过程学习需要以及兴趣、动机、理想等个性倾向性的统一,也称为非智力因素。要增强学习动力,需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强化学习的目的。
在大学,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停留在中学的水平,而一节课信息量大,教师讲课节奏快,教学内容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课后还得复习,需要将以前中学时代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笔者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大学阶段,学习能力的培养比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
不管是汉族学生还是少数民族学生,如果能考上大学,大家的智力水平一定不低,这里所说的智力培养主要是指教分析、教方法、教思想,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授人于渔”,对学生进行智能培养。其要核就是在教学中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揭示深刻教学思想,教会民族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通过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2.4 深化教学改革,加大分级教学力度
分级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它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的实际出发,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分级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
西藏民族学院对高等数学和英语等公共课程已经进行了分级教学,对来自区内和区外的学生按生源设立不同的上课班级,这种分级教学减少了学生的个体水平差异,提高了总体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管是從教师角度而言,还是从学生角度而言都受益匪浅。既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收获,就应加大分级教学的力度,对一些专业课程,尤其是多个专业都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如大学物理、信号与系统、数电和模电等,也有必要尝试这种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2.5 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是教学质量的外部保证。教风包括了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规范、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热情。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主动付出,快乐付出,才会有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感,才会主动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这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起到促进和转化作用。学风建设应从抓到课率和课堂纪律入手,保证授课质量。在宿舍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举办以宿舍为单位的文化竞赛等活动, 将大家从网络游戏拉回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
3 小结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目前,理工科民族教育还不能满足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求,而毕业生就业的双向选择模式取代了政府包办毕业生的做法,人才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多数用人单位开始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及汉语表达能力、计算机过级情况作为选择职工的主要标准。如果我们不下大力气努力提高理工科少数民族的教学质量, 缩小民汉教学质量的差异,影响就不仅只限于少数民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无法保证的恶性循环,而且将直接诱发一些社会问题, 甚至威胁自治区的安定团结。因此,提高理工科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小普卓玛.西藏高校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5期.
[2]刘文娟,任玮娜.理工科专业本科生不及格现象的调查与对策.高等理科教育,教育教学研究专辑.
[3]吴福环,于付恩.优化教学模式 全面推进改革,提高少数民族理工科本科教育质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
[4]门纪辉.提高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质量的探讨.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9月.
[5]艾尼瓦尔·铁木尔,依布拉音·阿布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高等理科教育,2001年第4期.
[6]李宗远.高校教学质量的发展性研究.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2002年7月.
[7]库来惜·阿不都拉.新疆理工科少数民族教学质量制约因素分析.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第5期.
[8]李永.提高理工科民族学生教学质量的思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2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