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计是会计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是一门集合了审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注重实务操作的课程,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和本人这几年审计课程教学的体会,本文分析了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现状及成因,并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审计 教学改革 成因 建议
1 课程分析及学情分析
审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诸多高校中普遍开设,审计课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是一门源于会计而高于会计,又综合了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等多方知识的学科。要想学好审计并用好审计,这对学生本身的能力要求就很高。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迫于招生的压力,本院校的学生录取分数线面临一降再降的困境,因而招来的学生大多存在底子薄、基础差、理解能力特别是逻辑分析能力及综合能力都与本科院校,尤其与重点大学的考生存在较大差距。他们在学习中往往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2 高职高专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传统审计教学“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理念而帶来的专业课时的大幅缩减以及“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练”,“教为主、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而带来的纯理论内容的灌输,严重影响学生审计理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此外审计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不足,使学生思路狭窄、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欠缺,这完全不能适应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尽管国内很多高校同仁在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但学生仍然对于整个审计流程的具体运作缺乏系统的把握和形象的认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案例教学的实践效果仍然十分有限。因此,审计教学必须引入全新模式,以使学生在学会审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审计实务的基本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基础审计工作。此时,加强对审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就显得极为必要[1]。
3 改进审计教学方法及课程体系优化的建议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跟风。针对前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把握上寻找平衡点 当前“重知识、轻能力”、“重科学、轻技术”的人才价值观,影响社会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正确认识。传统的教育观念及学科本位的教育思想是高职教育的主要障碍。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审计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都较强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学生发展各种能力的良好基础和宝贵资源储备。本人认为,我们的审计课堂教学首先应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在掌握好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科学合理的训练又能巩固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应把握好讲解的尺度,然后通过典型例题的演练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思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并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夯实基础的基础之上,施以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模拟教学等有效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我们的审计教学改革应该是在做实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之上,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缩短专业教学与审计执业实践之间的差距。
3.2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中做,做中学”、“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及教师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依靠学生自主的学习来完成学习过程。这在生源基础较好的大学当然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决不可不考虑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因为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底子薄、接受知识的速度慢、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弱。如果完全任由学生放任自流的自主学习,不仅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本人认为,在审计教学改革中,针对一些特定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但教师必须注意适时给予点拨、帮助和引导。
3.3 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学也应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首要任务定位在合理组织、点拨和引导学生上,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时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
3.3.1 多媒体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把计算机作为学习和教学的工具,将现代的音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变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把文字、图片和数据在计算机上以形象的直观的画面表达出来,还可以穿插音乐和动画,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接受,[3]对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则是利用多媒体这个媒介,将单纯的理论叙述融入具体的审计案例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社会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虽然好,但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多年的审计教学中笔者发现,选择什么样的案例,以及安排好案例教学的切入点和时机是至关重要的,否则非但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不被其所接受。如在讲授审计的重要性的概念之前,可以以一些事先安排好的案例导入,创建情景,提出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从而对重要性的讲述做好铺垫。
3.3.2 案例讨论与教师点评的合理设计与实施 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预习、查阅资料、分组讨论、教师点评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逐步训练和培养对于基础较弱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显得尤其重要。如在设计“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这一教学环节时,首先安排学生预习本章节的相关内容,熟悉本章节的内容结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如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违约、过失(包括普通过失与重大过失)与欺诈,以及被审计单位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其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用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查阅相关案例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由小组长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最后进行教师的总结点评,这其中包括对本部分内容的总结以及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尤其要对学生分析恰当之处给予足够的肯定和不足之处所作出的纠正。
3.3.3 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尝试 审计是一门理论性强、技能性强、知识面宽的应用课程,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面临的是助理审计员等基础性的审计岗位,因而审计课程更应体现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既较为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项目化教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工作岗位”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同时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不仅能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转变,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笔者在多年的审计教学中发现,在审计实务的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会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下面以“银行存款审计”为例谈谈具体操作。首先由学生制定银行存款审计目标,然后要求学生完成原始单据审核、收款付款记账凭证编制、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与总账核对,银行存款询证函的填写,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最后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披露的恰当与否。在完成具体审计任务的过程中检验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计技能。
参考文献:
[1]马娟.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思考与实践探索.财会通讯,2011.2(下).
[2]李扬.本科审计教学现状与改进建议.财会月刊,2009.12.
[3]陈凤霞.高等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10.
(本文系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课题“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审计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的优化”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g1103)
关键词:审计 教学改革 成因 建议
1 课程分析及学情分析
审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诸多高校中普遍开设,审计课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是一门源于会计而高于会计,又综合了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等多方知识的学科。要想学好审计并用好审计,这对学生本身的能力要求就很高。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迫于招生的压力,本院校的学生录取分数线面临一降再降的困境,因而招来的学生大多存在底子薄、基础差、理解能力特别是逻辑分析能力及综合能力都与本科院校,尤其与重点大学的考生存在较大差距。他们在学习中往往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2 高职高专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传统审计教学“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理念而帶来的专业课时的大幅缩减以及“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练”,“教为主、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而带来的纯理论内容的灌输,严重影响学生审计理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此外审计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不足,使学生思路狭窄、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欠缺,这完全不能适应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尽管国内很多高校同仁在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但学生仍然对于整个审计流程的具体运作缺乏系统的把握和形象的认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案例教学的实践效果仍然十分有限。因此,审计教学必须引入全新模式,以使学生在学会审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审计实务的基本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基础审计工作。此时,加强对审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就显得极为必要[1]。
3 改进审计教学方法及课程体系优化的建议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跟风。针对前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把握上寻找平衡点 当前“重知识、轻能力”、“重科学、轻技术”的人才价值观,影响社会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正确认识。传统的教育观念及学科本位的教育思想是高职教育的主要障碍。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审计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都较强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学生发展各种能力的良好基础和宝贵资源储备。本人认为,我们的审计课堂教学首先应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在掌握好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科学合理的训练又能巩固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应把握好讲解的尺度,然后通过典型例题的演练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思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并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夯实基础的基础之上,施以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模拟教学等有效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我们的审计教学改革应该是在做实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之上,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缩短专业教学与审计执业实践之间的差距。
3.2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中做,做中学”、“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及教师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依靠学生自主的学习来完成学习过程。这在生源基础较好的大学当然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决不可不考虑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因为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底子薄、接受知识的速度慢、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弱。如果完全任由学生放任自流的自主学习,不仅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本人认为,在审计教学改革中,针对一些特定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但教师必须注意适时给予点拨、帮助和引导。
3.3 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学也应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首要任务定位在合理组织、点拨和引导学生上,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时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
3.3.1 多媒体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把计算机作为学习和教学的工具,将现代的音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变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把文字、图片和数据在计算机上以形象的直观的画面表达出来,还可以穿插音乐和动画,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接受,[3]对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则是利用多媒体这个媒介,将单纯的理论叙述融入具体的审计案例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社会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虽然好,但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多年的审计教学中笔者发现,选择什么样的案例,以及安排好案例教学的切入点和时机是至关重要的,否则非但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不被其所接受。如在讲授审计的重要性的概念之前,可以以一些事先安排好的案例导入,创建情景,提出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从而对重要性的讲述做好铺垫。
3.3.2 案例讨论与教师点评的合理设计与实施 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预习、查阅资料、分组讨论、教师点评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逐步训练和培养对于基础较弱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显得尤其重要。如在设计“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这一教学环节时,首先安排学生预习本章节的相关内容,熟悉本章节的内容结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如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违约、过失(包括普通过失与重大过失)与欺诈,以及被审计单位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其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用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查阅相关案例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由小组长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最后进行教师的总结点评,这其中包括对本部分内容的总结以及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尤其要对学生分析恰当之处给予足够的肯定和不足之处所作出的纠正。
3.3.3 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尝试 审计是一门理论性强、技能性强、知识面宽的应用课程,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面临的是助理审计员等基础性的审计岗位,因而审计课程更应体现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既较为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项目化教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工作岗位”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同时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不仅能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转变,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笔者在多年的审计教学中发现,在审计实务的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会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下面以“银行存款审计”为例谈谈具体操作。首先由学生制定银行存款审计目标,然后要求学生完成原始单据审核、收款付款记账凭证编制、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与总账核对,银行存款询证函的填写,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最后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披露的恰当与否。在完成具体审计任务的过程中检验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计技能。
参考文献:
[1]马娟.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思考与实践探索.财会通讯,2011.2(下).
[2]李扬.本科审计教学现状与改进建议.财会月刊,2009.12.
[3]陈凤霞.高等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10.
(本文系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课题“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审计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的优化”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g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