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导图就是人们常说的心智图,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突出特点是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各级主题关系,不仅可以揭示素材中的关键点,还能实现记忆联结。以思维导图组织教学,所体现的是直观性这一原则,既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助于促进思维发散。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把握直观性以及启发性教学原则,但是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以及抽象性特点,直观性原则常常不能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而思维导图的出现则能有效弥补这一空白。
一、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培养数学思考能力
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了左右脑的不同功能,促使学生能够对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准确深度认知,同时也有效地开发了人脑的潜力。因此,借力思维导图,能迅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需要以学生为对象,全面培养其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等方面的能力。这对于教师而言,需要运用合理高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通过高效课堂锻炼其思维能力,以此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导图这一形式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面对庞大繁杂的数学知识体系,它能以直观的方式进行呈现,既易于学生理解,又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统计”中,呈现了很多数据,而且非常繁杂,很多学生难以从中准确且高效地找到要点,进而会对接下来的理解和思考形成一定的阻碍,既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又增加了教学难度。此时,教师可以借助柱状图或者扇形图直观地向学生呈现这些数据,不仅能使学生快速高效地把握这些数据,还能够准确地把握本课所需要学习的关键要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思考能力。鉴于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进行有效“梳理”引导,可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应向哪个方向思考,把学生的思维引导至有利于思维发展的方向,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探索,从而掌握方法,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探索。
二、运用思维导图“导学”,激发数学思维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作为受教育者,每一个个体都具备自主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基于相应的启发和培养,而当前的教育工作就在于此。由此可见,“少教多学”并没有完全否定教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而是突出强调了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作为教师,需要运用一系列有效的策略,真正为“学”而教。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创设大问题场或者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习形式的丰富性以及学法的指导等,这样才能真正激活课堂,启发学生思维。
1.以图导学
以图导学,即引领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主动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做的重点在于“导”,即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发现导图的奥秘。因此,在实施以图导学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创新学习模式,从而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图形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大问题:“之前在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首先使用的是哪个基本图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以此为基础推导出了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如果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根据这些具体的推导过程,能否梳理这些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完成问题场域的创建之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入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一个小组中的成员需要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合作制作,不仅架构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探索和交流。在接下来的展示环节中就可以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也就是以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为对象制作思维导图。对学生而言,借助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整理,实际上也就是对其数学思维进行整理,不仅可以使学生准确清晰地把握知识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纵深拓展。
2.以图辅学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不同的辅学要求。而在辅学设计中引入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实现巩固记忆的目的,而且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巩固新知,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帮助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中,包含“常见的量”“运算律”以及“平面图形”等重要的板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思维导图,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梳理。基于思维导图进行辅学,不仅能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而且有助于促成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自主架构能力,使学生可以改变不同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既促进了综合素养的发展,又有效地推进了数学思维品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如果不能在课后及时使用新知,有可能会让学生对新知产生生疏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们就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再次回顾、再次巩固,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有效的手段,及时引导学生运用新知,就此架构更稳固、更牢靠的学科知识体系。
三、运用思维导图“对比”,提升数学辨析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领教与学的深入,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辨能力。而在运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同时也聚焦了知识之间的对比。通过比较,不仅能够发现优点,而且能对客观事物形成更深刻更清晰的认知,并且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引入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对比知识之间的关联,并就此展开辨析,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助于促进其思维发散,深化对数学概念以及数学模型的认知。
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四个基本立体图形,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繁杂,而且图形之间既存在联系又有显著区别,学习难度极大。通过思维导图对其进行整理,就能发现一切变得非常简单。教师可以从点到线,再拓展到面,这样就能逐步呈现立体图形的典型特征,然后引入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形成了一条条顺畅的曲线,而且能直观地呈現其间的从属关系或者转化关系。鉴于此,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围绕某一个核心主题进行信息提取、理解辨析等操作,从而可以在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对比”的过程中,通过知识脉络的梳理、拓展、辨析,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了左右脑的不同功能,促使学生能够对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准确深度认知,同时也有效地开发了人脑的潜力。教师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不断丰富、修改、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促进其语言能力、语言思维、语言文化等方面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是提高学科综合素养的有效路径,教师通过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整理、归纳课堂知识、加深知识记忆;通过整理思维导图,教师更好地塑造了课堂,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既以直观的方式说明了学习任务,又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还实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磨头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一、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培养数学思考能力
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了左右脑的不同功能,促使学生能够对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准确深度认知,同时也有效地开发了人脑的潜力。因此,借力思维导图,能迅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需要以学生为对象,全面培养其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等方面的能力。这对于教师而言,需要运用合理高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通过高效课堂锻炼其思维能力,以此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导图这一形式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面对庞大繁杂的数学知识体系,它能以直观的方式进行呈现,既易于学生理解,又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统计”中,呈现了很多数据,而且非常繁杂,很多学生难以从中准确且高效地找到要点,进而会对接下来的理解和思考形成一定的阻碍,既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又增加了教学难度。此时,教师可以借助柱状图或者扇形图直观地向学生呈现这些数据,不仅能使学生快速高效地把握这些数据,还能够准确地把握本课所需要学习的关键要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思考能力。鉴于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进行有效“梳理”引导,可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应向哪个方向思考,把学生的思维引导至有利于思维发展的方向,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探索,从而掌握方法,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探索。
二、运用思维导图“导学”,激发数学思维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作为受教育者,每一个个体都具备自主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基于相应的启发和培养,而当前的教育工作就在于此。由此可见,“少教多学”并没有完全否定教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而是突出强调了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作为教师,需要运用一系列有效的策略,真正为“学”而教。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创设大问题场或者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习形式的丰富性以及学法的指导等,这样才能真正激活课堂,启发学生思维。
1.以图导学
以图导学,即引领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主动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做的重点在于“导”,即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发现导图的奥秘。因此,在实施以图导学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创新学习模式,从而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图形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大问题:“之前在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首先使用的是哪个基本图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以此为基础推导出了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如果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根据这些具体的推导过程,能否梳理这些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完成问题场域的创建之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入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一个小组中的成员需要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合作制作,不仅架构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探索和交流。在接下来的展示环节中就可以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也就是以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为对象制作思维导图。对学生而言,借助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整理,实际上也就是对其数学思维进行整理,不仅可以使学生准确清晰地把握知识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纵深拓展。
2.以图辅学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不同的辅学要求。而在辅学设计中引入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实现巩固记忆的目的,而且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巩固新知,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帮助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中,包含“常见的量”“运算律”以及“平面图形”等重要的板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思维导图,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梳理。基于思维导图进行辅学,不仅能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而且有助于促成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自主架构能力,使学生可以改变不同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既促进了综合素养的发展,又有效地推进了数学思维品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如果不能在课后及时使用新知,有可能会让学生对新知产生生疏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们就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再次回顾、再次巩固,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有效的手段,及时引导学生运用新知,就此架构更稳固、更牢靠的学科知识体系。
三、运用思维导图“对比”,提升数学辨析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领教与学的深入,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辨能力。而在运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同时也聚焦了知识之间的对比。通过比较,不仅能够发现优点,而且能对客观事物形成更深刻更清晰的认知,并且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引入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对比知识之间的关联,并就此展开辨析,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助于促进其思维发散,深化对数学概念以及数学模型的认知。
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四个基本立体图形,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繁杂,而且图形之间既存在联系又有显著区别,学习难度极大。通过思维导图对其进行整理,就能发现一切变得非常简单。教师可以从点到线,再拓展到面,这样就能逐步呈现立体图形的典型特征,然后引入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形成了一条条顺畅的曲线,而且能直观地呈現其间的从属关系或者转化关系。鉴于此,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围绕某一个核心主题进行信息提取、理解辨析等操作,从而可以在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对比”的过程中,通过知识脉络的梳理、拓展、辨析,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了左右脑的不同功能,促使学生能够对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准确深度认知,同时也有效地开发了人脑的潜力。教师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不断丰富、修改、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促进其语言能力、语言思维、语言文化等方面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是提高学科综合素养的有效路径,教师通过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整理、归纳课堂知识、加深知识记忆;通过整理思维导图,教师更好地塑造了课堂,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既以直观的方式说明了学习任务,又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还实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磨头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