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来真的有点汗颜,作为广东省会的广州,我来的次数竟屈指可数。并且至今还不清楚白云山、陈家祠、西关、北京路具体的位置。这对一个旅游爱好者来说,委实有点交代不过去。对精神殿堂的喜爱与大都市的这种漠然在我心中形成鲜明对比,我不断地追问这种漠然的原因,那是对来自繁华、喧华、快节奏、空气指数差等等附加条件的排斥么?然而,有谁又能拒绝大城市那种大气、开阔、包容、海纳百川以及小城市所无法比拟的高度?
我们依赖城市,但内心又对城市充满抵触。不知谁说过的话,竟为我这种困惑找到了一种确认。她诱惑着你,但并不令你感到放松和亲切。
这一次,我走近她,她又会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呢?
打的
初进广州最为不习惯的便是“打的”,明明是服务业,人家付款你服务。不是说纳税人是衣食父母,是上帝么。但广州的“的哥”就是牛,他比上帝还上帝,你要搭他的车,还得看他高兴不高兴。在这一方面,我有过多次被拒载的经历。
那次会议入住的是广东大厦,报告后离晚餐还有三个多小时,我想利用时间探访一位朋友。人约好了,就等车过去,因是大牌酒店,门口车流不断,拉链般轮转。一辆一辆的的士从我身边“嘎”地停下,客人还没从车里钻出来,打车的已凑上去守着。不知是我太斯文还是没经验,开始是站在我前面的上了,后来是排在我后面的也上了,连续来了近十辆,就是没我的份。我越站越出界,后来干脆走到的士出口的马路边守。约半个多钟头,才有打着“空车”的的士出来,我如获至宝,拉了车门马上蹭上去,许久,车子愣是不动,以为是目的地说不明确,我放大声音又报了一次。却听到对方闷声回话“不去!”“咋不去?”“交班!”晕,我倒成赖客了,灰溜溜下来。又有两三辆空客径直而去,我想应该又是“交班”的原因了。
终于又来一辆,总算愿意摇下车窗搭腔,听我报出目的地又把车窗摇下,“太绕了。”绕也成理由?!真的不可理喻。
后来的情况与此类似,不再复述。领教了广州“的哥”的牛气,我总会拿去跟汕头对比。
在汕头打车,除了公交车不拉客抢客外,的士、三轮车、摩的从来都是逢客就抢。只要你往路边一站,便不时有人把车刹到你面前,问你“要去哪里?”半小时内绝不少于10次。其中便有不少是黑的士、黑三轮,“摩的”的更不用说了,全是交警禁止载客的,但他们依然生存。僧多粥少,势必抢嘛。尤其是车站码头,他们省了兜客的麻烦,干脆就在那守株待兔,一有客车下客,即从四面八方蜂涌而上,又是拉又是扯。
热情不足与热情过度,都令人感到不适。
最近在广州搭的那次的士,给我留下的却是别样感受。午后的天河北路人特别旺,那天也是饱尝了久等的滋味,一个多钟的等待把天气从晴等到阴,最后下起了小雨。一辆红色的士在我面前刹下来,我正在庆幸,原来却是有客要下,歪打正着。一上车,雨顿时噼哩叭啦打落在车玻璃上。我不敢去看身后那些抢不到车而懊恼的脸。我甚至有点心怀感恩。因庆幸而愉悦,便与“的哥”聊起来。师傅是山东曲阜人,姓陈。到广州奋斗了5年,今年两个孩子才迁到这里读书。我说到大城市受教育好。他说不好,这里一切都要钱,赚没花快。虽说到生活的艰难,但陈师傅脸上始终洋溢着爽朗的笑。见过不少职业司机僵化的表情,聊起来,就嫌工作累嫌路挤嫌开车危险,似有满肚子怨。我便问陈师傅是不是天天这样快乐?他笑呵呵说,天天开车是很枯燥的,如果自己不制造快乐,生活会多么无趣。又怎能使你的乘客愉快乘坐你的车?隔着车栏,我看到那张谈笑风生的侧脸,虽人已中年,却一脸阳光,黝红而结实。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雨水淤堵在车玻璃前板上,雨刷吃力地扫个不停。陈师傅努力把脸凑近认路。嘴里却欢快自语着,“终于下雨啦。干旱了很久啊!”我想他说这话时思绪一定飘到了他的家乡。
我要找的华丽路到了。因为下雨,我让陈师傅再开进去点,他很乐意帮忙。只是我要找的门牌号一直没找着,他不断摇下车窗问路,后面便有被堵住的车猛按喇叭。陈师傅逮住一位过马路的姑娘问,我想姑娘肯定帮不上忙的。在广州问路,我领教过多次“不跟陌生人说话”的冷漠和躲闪。没想姑娘收回了已迈出两步的距离,倒回来问“什么事?”我看到她在摆手,然后向前快步走。以为没辙了,陈师傅告诉我,姑娘去保安亭那边问。我纳闷这师傅怎么这样天真呀!
俄忽,便见姑娘从100多米远的保安亭折回来,指点着后面那座楼。“好的哩!”陈师傅谢了姑娘掉转车头。才开出两百多米,路边有一“袋鼠”妈妈在招手,胸前背一个,手里还牵一个,在雨中显得很焦急。陈师傅商量着说,“搭她一程吧?带娃娃不容易!”我爽快的答应。
带小孩的母亲于是蹭上来,水滴顺着收拢的雨伞脊成串滑到我的脚上,湿了我的丝袜,脚背凉凉的,她并不知觉。而我只是把脚挪了挪,一点不介意。目的地就在前方,下车时,我像朋友一样向他们挥手。一只袜子湿了走路有点不舒服,但心里很舒服。我想感恩的心情是能够互相传染的。生活没有固定的一种态度。
上 街
“广州的冬天是从夏天一下子踹进来的。”惠州的朋友说,我很同感地附和。一周的时间,我准备的都是秋装。前几天还嫌热,找不到适合的薄衣。借了室友的“指间沙”上课,凉爽是凉爽了。就是浑身不自在,整场课听不进去,心思全放在身上。这哪里是我呀?大红的花热烈地怒放,少许绿叶点缀其间,两种耀眼的大红大绿几乎盖住了黑色的底。不行,肯定得上街找回我自己!
几乎每次来,我都能为自己找到一个上街的理由。上街已成了我感受这片土地,也是最享受的乐趣。往龙口西路向前走第一个路口便是天润路,走第二个路口是天河北路,当然还有第三第四个路口。但我习惯固定于这段距离,可收可放。这也是我偷闲释放心情的距离。
这是一条单向道,因车稀而相对幽静。树高不过三楼,从住宿的十八楼俯视,一直延伸至无限,这一道浓绿,为灰色的楼群画上一道清秀的眉,滋润了我心中对水泥森林的印象。二千多米的路段,透着浓浓的市井生活气息。银行、便利店、超市、走鬼商贩,阳春白雪与市井小民,兼而有之。大都会的现代文明与流光溢彩的气派,恐怕每一座城市都很相似。倒是寻常的小街小巷,各具个性,耐人寻味。因此喜欢。
楼下马路拐角居民区中有家洗发店。头次去是蛮打蛮撞进去的,因为近,足以让我赴一场晚会。感觉洗头工手法不错。收费也便宜,十元。是路边品牌店的十分之一。
又去,这一次小店排了两三人。对比中,同样付出的十块钱,我被省略掉半个多钟,这半个多钟包括:再上一次洗发水,在头上背上手上按摩拍打揉捏,尽管我心里不甚接受这无章法的动作,还是感到遭遇不平等。凭什么同样的价位,我却短了服务。我必须揭穿老板欺生,表达不满。而表达不满是为了下次再去。我想老板如果不想失去我这个顾客的话,她就必须改进。
试着再去,老板果然认出了我,很客气。这次做足了全部程式。事实证明我的抗争是有效的。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表达不满,而采取隐忍,看似超脱,却在心里把双方推向对立。结果双方心里都堵。
傍晚的时光是溜街的好时机,人行道上不知从哪冒出了杂七杂八的小摊档。趁警察没瞅紧,出来赶场子。卖水果的,小货车屁股一掀开,生意就做起来。里头多的装了五六种水果,少则两三样,新鲜便宜自是商场无可比拟。卖饰品的,则在路边铺了张一米见长的薄膜,上边密密麻麻摆上各式小玩意,椰壳做的项链、裙带,钥匙扣、吊坠、小公仔等,琳琅满目。民间手艺在坊间的流传,总在像我一样的怀旧者心里泛起些许涟漪,延续它们的生命力。也有最新版的影院盗版碟,有着不错的音像效果,他们用一比十的廉价分走了票房的收入,换来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者同等的感官娱乐享受,这是否也是一种折衷的协调。
炒板栗和烤地瓜的香气就像一种无声的招睐,远远便闻到,教饿着的肚子更加饥肠辘辘。烫烧卖更是那些在大都会中游走着的打工仔填肚子的便当,随便指点几样东西,鱼、肉、菜都有,串在竹签上,手到之处卖主即如鸡啄米拿起便往沸腾的卤汤里汆,左右开弓,几个来回,香喷喷的味道馋得人口水都快流出来。卖玉米棒的,剥去一半的绿壳,就像露肩露玉臂的美女,展示金黄诱人的卖相。卖香蕉的,扛着成串的香蕉沿街走,有客问价才放下来,用月型镰刀割下来卖。还有卖鲜花的,成簇的姜花和套在花膜纸里的单枝玫瑰,让人不由去猜想购主的身份,主妇或情侣。
走在街心中,不期然,从你面前吹来一串串五彩的泡泡,那不是哪个顽皮的小男孩,而是街边卖儿童玩具的大叔的行为艺术。而在这些很民间的游走摊档周边,便是流光溢彩、乐韵悠扬的便利店、士多店和大型购物广场,它们各自生存,各有需求者。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在这个大都会再次呈现其各自生存的方式。对于一个匆匆的过客来说,在市井的世俗中,我看到的却是一种平民化的亲切。无疑,它与现代文明是对立的,但对立并不意味着非此则彼势不两立,恰恰是这种无论合理与否的兼容,更加彰显出一个城市的多元性和有容乃大。我喜欢的正是它的个性。也许再给我一些时间,我会喜欢上广州的。
我们依赖城市,但内心又对城市充满抵触。不知谁说过的话,竟为我这种困惑找到了一种确认。她诱惑着你,但并不令你感到放松和亲切。
这一次,我走近她,她又会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呢?
打的
初进广州最为不习惯的便是“打的”,明明是服务业,人家付款你服务。不是说纳税人是衣食父母,是上帝么。但广州的“的哥”就是牛,他比上帝还上帝,你要搭他的车,还得看他高兴不高兴。在这一方面,我有过多次被拒载的经历。
那次会议入住的是广东大厦,报告后离晚餐还有三个多小时,我想利用时间探访一位朋友。人约好了,就等车过去,因是大牌酒店,门口车流不断,拉链般轮转。一辆一辆的的士从我身边“嘎”地停下,客人还没从车里钻出来,打车的已凑上去守着。不知是我太斯文还是没经验,开始是站在我前面的上了,后来是排在我后面的也上了,连续来了近十辆,就是没我的份。我越站越出界,后来干脆走到的士出口的马路边守。约半个多钟头,才有打着“空车”的的士出来,我如获至宝,拉了车门马上蹭上去,许久,车子愣是不动,以为是目的地说不明确,我放大声音又报了一次。却听到对方闷声回话“不去!”“咋不去?”“交班!”晕,我倒成赖客了,灰溜溜下来。又有两三辆空客径直而去,我想应该又是“交班”的原因了。
终于又来一辆,总算愿意摇下车窗搭腔,听我报出目的地又把车窗摇下,“太绕了。”绕也成理由?!真的不可理喻。
后来的情况与此类似,不再复述。领教了广州“的哥”的牛气,我总会拿去跟汕头对比。
在汕头打车,除了公交车不拉客抢客外,的士、三轮车、摩的从来都是逢客就抢。只要你往路边一站,便不时有人把车刹到你面前,问你“要去哪里?”半小时内绝不少于10次。其中便有不少是黑的士、黑三轮,“摩的”的更不用说了,全是交警禁止载客的,但他们依然生存。僧多粥少,势必抢嘛。尤其是车站码头,他们省了兜客的麻烦,干脆就在那守株待兔,一有客车下客,即从四面八方蜂涌而上,又是拉又是扯。
热情不足与热情过度,都令人感到不适。
最近在广州搭的那次的士,给我留下的却是别样感受。午后的天河北路人特别旺,那天也是饱尝了久等的滋味,一个多钟的等待把天气从晴等到阴,最后下起了小雨。一辆红色的士在我面前刹下来,我正在庆幸,原来却是有客要下,歪打正着。一上车,雨顿时噼哩叭啦打落在车玻璃上。我不敢去看身后那些抢不到车而懊恼的脸。我甚至有点心怀感恩。因庆幸而愉悦,便与“的哥”聊起来。师傅是山东曲阜人,姓陈。到广州奋斗了5年,今年两个孩子才迁到这里读书。我说到大城市受教育好。他说不好,这里一切都要钱,赚没花快。虽说到生活的艰难,但陈师傅脸上始终洋溢着爽朗的笑。见过不少职业司机僵化的表情,聊起来,就嫌工作累嫌路挤嫌开车危险,似有满肚子怨。我便问陈师傅是不是天天这样快乐?他笑呵呵说,天天开车是很枯燥的,如果自己不制造快乐,生活会多么无趣。又怎能使你的乘客愉快乘坐你的车?隔着车栏,我看到那张谈笑风生的侧脸,虽人已中年,却一脸阳光,黝红而结实。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雨水淤堵在车玻璃前板上,雨刷吃力地扫个不停。陈师傅努力把脸凑近认路。嘴里却欢快自语着,“终于下雨啦。干旱了很久啊!”我想他说这话时思绪一定飘到了他的家乡。
我要找的华丽路到了。因为下雨,我让陈师傅再开进去点,他很乐意帮忙。只是我要找的门牌号一直没找着,他不断摇下车窗问路,后面便有被堵住的车猛按喇叭。陈师傅逮住一位过马路的姑娘问,我想姑娘肯定帮不上忙的。在广州问路,我领教过多次“不跟陌生人说话”的冷漠和躲闪。没想姑娘收回了已迈出两步的距离,倒回来问“什么事?”我看到她在摆手,然后向前快步走。以为没辙了,陈师傅告诉我,姑娘去保安亭那边问。我纳闷这师傅怎么这样天真呀!
俄忽,便见姑娘从100多米远的保安亭折回来,指点着后面那座楼。“好的哩!”陈师傅谢了姑娘掉转车头。才开出两百多米,路边有一“袋鼠”妈妈在招手,胸前背一个,手里还牵一个,在雨中显得很焦急。陈师傅商量着说,“搭她一程吧?带娃娃不容易!”我爽快的答应。
带小孩的母亲于是蹭上来,水滴顺着收拢的雨伞脊成串滑到我的脚上,湿了我的丝袜,脚背凉凉的,她并不知觉。而我只是把脚挪了挪,一点不介意。目的地就在前方,下车时,我像朋友一样向他们挥手。一只袜子湿了走路有点不舒服,但心里很舒服。我想感恩的心情是能够互相传染的。生活没有固定的一种态度。
上 街
“广州的冬天是从夏天一下子踹进来的。”惠州的朋友说,我很同感地附和。一周的时间,我准备的都是秋装。前几天还嫌热,找不到适合的薄衣。借了室友的“指间沙”上课,凉爽是凉爽了。就是浑身不自在,整场课听不进去,心思全放在身上。这哪里是我呀?大红的花热烈地怒放,少许绿叶点缀其间,两种耀眼的大红大绿几乎盖住了黑色的底。不行,肯定得上街找回我自己!
几乎每次来,我都能为自己找到一个上街的理由。上街已成了我感受这片土地,也是最享受的乐趣。往龙口西路向前走第一个路口便是天润路,走第二个路口是天河北路,当然还有第三第四个路口。但我习惯固定于这段距离,可收可放。这也是我偷闲释放心情的距离。
这是一条单向道,因车稀而相对幽静。树高不过三楼,从住宿的十八楼俯视,一直延伸至无限,这一道浓绿,为灰色的楼群画上一道清秀的眉,滋润了我心中对水泥森林的印象。二千多米的路段,透着浓浓的市井生活气息。银行、便利店、超市、走鬼商贩,阳春白雪与市井小民,兼而有之。大都会的现代文明与流光溢彩的气派,恐怕每一座城市都很相似。倒是寻常的小街小巷,各具个性,耐人寻味。因此喜欢。
楼下马路拐角居民区中有家洗发店。头次去是蛮打蛮撞进去的,因为近,足以让我赴一场晚会。感觉洗头工手法不错。收费也便宜,十元。是路边品牌店的十分之一。
又去,这一次小店排了两三人。对比中,同样付出的十块钱,我被省略掉半个多钟,这半个多钟包括:再上一次洗发水,在头上背上手上按摩拍打揉捏,尽管我心里不甚接受这无章法的动作,还是感到遭遇不平等。凭什么同样的价位,我却短了服务。我必须揭穿老板欺生,表达不满。而表达不满是为了下次再去。我想老板如果不想失去我这个顾客的话,她就必须改进。
试着再去,老板果然认出了我,很客气。这次做足了全部程式。事实证明我的抗争是有效的。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表达不满,而采取隐忍,看似超脱,却在心里把双方推向对立。结果双方心里都堵。
傍晚的时光是溜街的好时机,人行道上不知从哪冒出了杂七杂八的小摊档。趁警察没瞅紧,出来赶场子。卖水果的,小货车屁股一掀开,生意就做起来。里头多的装了五六种水果,少则两三样,新鲜便宜自是商场无可比拟。卖饰品的,则在路边铺了张一米见长的薄膜,上边密密麻麻摆上各式小玩意,椰壳做的项链、裙带,钥匙扣、吊坠、小公仔等,琳琅满目。民间手艺在坊间的流传,总在像我一样的怀旧者心里泛起些许涟漪,延续它们的生命力。也有最新版的影院盗版碟,有着不错的音像效果,他们用一比十的廉价分走了票房的收入,换来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者同等的感官娱乐享受,这是否也是一种折衷的协调。
炒板栗和烤地瓜的香气就像一种无声的招睐,远远便闻到,教饿着的肚子更加饥肠辘辘。烫烧卖更是那些在大都会中游走着的打工仔填肚子的便当,随便指点几样东西,鱼、肉、菜都有,串在竹签上,手到之处卖主即如鸡啄米拿起便往沸腾的卤汤里汆,左右开弓,几个来回,香喷喷的味道馋得人口水都快流出来。卖玉米棒的,剥去一半的绿壳,就像露肩露玉臂的美女,展示金黄诱人的卖相。卖香蕉的,扛着成串的香蕉沿街走,有客问价才放下来,用月型镰刀割下来卖。还有卖鲜花的,成簇的姜花和套在花膜纸里的单枝玫瑰,让人不由去猜想购主的身份,主妇或情侣。
走在街心中,不期然,从你面前吹来一串串五彩的泡泡,那不是哪个顽皮的小男孩,而是街边卖儿童玩具的大叔的行为艺术。而在这些很民间的游走摊档周边,便是流光溢彩、乐韵悠扬的便利店、士多店和大型购物广场,它们各自生存,各有需求者。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在这个大都会再次呈现其各自生存的方式。对于一个匆匆的过客来说,在市井的世俗中,我看到的却是一种平民化的亲切。无疑,它与现代文明是对立的,但对立并不意味着非此则彼势不两立,恰恰是这种无论合理与否的兼容,更加彰显出一个城市的多元性和有容乃大。我喜欢的正是它的个性。也许再给我一些时间,我会喜欢上广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