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便计算是指学生们能够运用数学性质和运算定理,将涉及到的数学计算题灵活地调整顺序,从而将解答的过程予以简化,高效、准确地解答数学问题的方法。本文主要讲解了培养小学高段数学简便计算能力的方法,借助于口算练习、灵活凑整、观察规律和合理对比的方法,提升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和解题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能力的提升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培养高段数学简便计算的能力就成了小学高阶教师致力于研究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板条引导学生开展口算练习、灵活地予以凑整、挖掘数据间的隐性规律、合理对比调整顺序等方法,灵活地运用数学运算定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
一、利用板条,加强口算练习
口算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良好的口算能力是锻炼和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前提,但往往口算能力的培养会被学生和家长忽略。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口算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口算在数学中的应用,根据不同的数算技巧,用板条练习的方式为学生引入口算练习。比如,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两位数乘法运算的能力,而涉及到整十数字和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时依然可用到口算技巧达到数算效果。在设计口算练习时,教师可先将三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作为第一部分,如:250 30等。在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口算习题后,接着为学生引入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联系,如:56×5、67×6等。在之前的练习中,有的学生还会借助纸笔辅助,但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现在学生可以结合所学内容迅速地将乘法运算拆分成三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进而迅速得出结论。在联系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对加法、减法以及乘法等的运算律运用的更加熟练。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生的口算练习,不仅能提升学生对数学运算的敏感程度,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数感,进而有效激活学生运用简便运算解决问题的思维。
二、灵活凑整,开展思维活动
凑整法,即构造法、制造法,是指在计算过程中观察题目的特点,根据已知知识并结合解题需要,有意识地将数字凑整以简化的计算方法。凑整法,是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有机结合的结果。灵活运用凑整法,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及简便运算能力,最终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运算速度与正确率。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小数乘法”教学时,先教给学生基本的计算方法,再带领大家计算课本上“做一做”的题目。可以引导性地提问:“同学们,现在大家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具体的计算方法,那么试着用拼凑的方法完成课本上的题目,看看大家的做题效率。”学生们纷纷开始试着完成“做一做”的题目,随后我随机挑选了两个学生的解题进行讲解,并展示了这种解题过程后,要求学生用这种方法试着完成一下其他题目,最终学生快速地完成了“做一做”中的题目,如:0.72×5=?0.46×3=?学生先将0.72扩大100倍,计算得:72×5=360,再将结论缩小100倍,得出最终得数为3.6。通过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凑整的方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计算的速度,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正确率。除此之外,学生在拼凑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观察 0和1,发现隐性规律
0和1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数字元素,它们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计算的难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式中的数字0和1,了解数字其中的特殊性,努力抓住数字式子之间隐形规律,适当忽略部分计算步骤,进而简化计算的难度,培养起数学简便计算能力。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一课“负数”教学时,要求学生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以及表示的具体意义。具体教学时,先是为学生引入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如零上和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什么是负数。很快地,学生已经理解了-1、-5、-3等就是负数,2、4、12等就是正数。这时,提问学生:“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学生们纷纷开始了思考。思考过后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对此,我及时地讲解了0的特殊性: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发现了规律,即:大于0的都是正数,小于0的都是负数。
通过学习并观察数字0的特殊性,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式子中的隐性规律。同样地,1也是数学教学中特殊的存在,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与此同时,学生在观察和挖掘隐性规律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中培养其自主研究能力和数学运算思维。
四、合理对比,调整前后顺序
除却以上几点简便计算的方法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计算式子,对比计算式中存在的各项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前后顺序,从而运用数学运算法则高效的予以解答。因此,在引导学生解答数学计算题时,应先观察和对比式子中各项之间的关系,在调整先后顺序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性质和运算法则予以简便运算。比如,在學习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分数乘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基本方法,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基本概念,这时,设计了一些计算习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和对比式子中的可以运用运算定律的部分,调整顺序、正确解答。首先回顾小数乘法的交换和分配,如:0.25×6.92×4这一计算式,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0.25与4的积是1,于是便将4与6.92的顺序进行顺序调换,即:0.25×4×6.92=1×6.92=6.92。调换顺序后,学生们可以采用乘法结合律快速地得出答案。可见,计算过程中一些数学运算定律的应用,是建立在学生充分观察和对比计算式子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并将各个有相连关系的部分通过顺序调换到一起,为学生运用数学运算定律进行解答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运用简便计算的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数学运算法则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提升其数学计算的能力,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培养学生高段数学简便计算能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彩琴.提高小学高段数学简便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J].理科辅导,2017(07):167.
[2]苏新杰.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策略的研究[J].小学教育,2013(05):22.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能力的提升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培养高段数学简便计算的能力就成了小学高阶教师致力于研究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板条引导学生开展口算练习、灵活地予以凑整、挖掘数据间的隐性规律、合理对比调整顺序等方法,灵活地运用数学运算定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
一、利用板条,加强口算练习
口算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良好的口算能力是锻炼和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前提,但往往口算能力的培养会被学生和家长忽略。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口算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口算在数学中的应用,根据不同的数算技巧,用板条练习的方式为学生引入口算练习。比如,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两位数乘法运算的能力,而涉及到整十数字和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时依然可用到口算技巧达到数算效果。在设计口算练习时,教师可先将三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作为第一部分,如:250 30等。在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口算习题后,接着为学生引入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联系,如:56×5、67×6等。在之前的练习中,有的学生还会借助纸笔辅助,但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现在学生可以结合所学内容迅速地将乘法运算拆分成三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进而迅速得出结论。在联系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对加法、减法以及乘法等的运算律运用的更加熟练。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生的口算练习,不仅能提升学生对数学运算的敏感程度,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数感,进而有效激活学生运用简便运算解决问题的思维。
二、灵活凑整,开展思维活动
凑整法,即构造法、制造法,是指在计算过程中观察题目的特点,根据已知知识并结合解题需要,有意识地将数字凑整以简化的计算方法。凑整法,是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有机结合的结果。灵活运用凑整法,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及简便运算能力,最终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运算速度与正确率。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小数乘法”教学时,先教给学生基本的计算方法,再带领大家计算课本上“做一做”的题目。可以引导性地提问:“同学们,现在大家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具体的计算方法,那么试着用拼凑的方法完成课本上的题目,看看大家的做题效率。”学生们纷纷开始试着完成“做一做”的题目,随后我随机挑选了两个学生的解题进行讲解,并展示了这种解题过程后,要求学生用这种方法试着完成一下其他题目,最终学生快速地完成了“做一做”中的题目,如:0.72×5=?0.46×3=?学生先将0.72扩大100倍,计算得:72×5=360,再将结论缩小100倍,得出最终得数为3.6。通过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凑整的方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计算的速度,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正确率。除此之外,学生在拼凑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观察 0和1,发现隐性规律
0和1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数字元素,它们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计算的难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式中的数字0和1,了解数字其中的特殊性,努力抓住数字式子之间隐形规律,适当忽略部分计算步骤,进而简化计算的难度,培养起数学简便计算能力。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一课“负数”教学时,要求学生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以及表示的具体意义。具体教学时,先是为学生引入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如零上和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什么是负数。很快地,学生已经理解了-1、-5、-3等就是负数,2、4、12等就是正数。这时,提问学生:“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学生们纷纷开始了思考。思考过后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对此,我及时地讲解了0的特殊性: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发现了规律,即:大于0的都是正数,小于0的都是负数。
通过学习并观察数字0的特殊性,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式子中的隐性规律。同样地,1也是数学教学中特殊的存在,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与此同时,学生在观察和挖掘隐性规律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中培养其自主研究能力和数学运算思维。
四、合理对比,调整前后顺序
除却以上几点简便计算的方法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计算式子,对比计算式中存在的各项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前后顺序,从而运用数学运算法则高效的予以解答。因此,在引导学生解答数学计算题时,应先观察和对比式子中各项之间的关系,在调整先后顺序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性质和运算法则予以简便运算。比如,在學习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分数乘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基本方法,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基本概念,这时,设计了一些计算习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和对比式子中的可以运用运算定律的部分,调整顺序、正确解答。首先回顾小数乘法的交换和分配,如:0.25×6.92×4这一计算式,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0.25与4的积是1,于是便将4与6.92的顺序进行顺序调换,即:0.25×4×6.92=1×6.92=6.92。调换顺序后,学生们可以采用乘法结合律快速地得出答案。可见,计算过程中一些数学运算定律的应用,是建立在学生充分观察和对比计算式子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并将各个有相连关系的部分通过顺序调换到一起,为学生运用数学运算定律进行解答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运用简便计算的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数学运算法则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提升其数学计算的能力,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培养学生高段数学简便计算能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彩琴.提高小学高段数学简便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J].理科辅导,2017(07):167.
[2]苏新杰.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策略的研究[J].小学教育,201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