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其融文、图、形、声四位一体,更有动画、录像、录音的效果,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视觉、听觉形象,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必须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切忌滥用。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浅谈巧用多媒体的做法和感受。
【关键词】巧用 多媒体 语文课堂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其融文、图、形、声四位一体,更有动画、录像、录音的效果,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视觉、听觉形象,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必须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切忌滥用。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依靠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再加上几张插图来完成,展示的大多是静止的场景,难免枯燥乏味。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是,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如:在《荷叶圆圆》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巧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导入,把满塘荷叶与荷花带进了课堂。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孩子们仿佛来到了荷塘边,他们尽情欣赏着绿意盎然的荷叶,婀娜多姿的荷花、别有情趣的蜻蜓,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显然,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他们对夏天、对荷叶的热爱之情,还唤起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在这短短几分钟内,孩子们不但有了独特的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的激发给快乐而又有实效的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又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让学生一边看动画欣赏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以强化教育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尽量发挥软件的表现手法。教学时多媒体课件为主要信息传输源,它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的重要作用。
如:在拼音教学时,为了帮助孩子们区分b-d,我巧妙设计马在沙漠上飞奔后留下的脚印以及马跑步时“得得”的音响效果。学生在观看“d”型的马蹄印时,牢记“d”的字型;在听声音时,记住“d”的读音。学习“b”时,可以直接借助录音机,拉长天线显示“b”形,并播放“b”音;还可以用动画直接显示“6”慢慢变形为“b”,强调“像个6字bbb”,反之就是“d”。区分“ei—ie”时又设计字母“i”和“e”左右跳动,排队报数。谁在前面先报谁的“名字”,后面那个字母的名字轻轻带过。整个教学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童趣的意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得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同时强化了记忆。
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学时,我紧扣课题,由“美丽”一词带动全文学习,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巧妙利用录像分别再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录像资料跨越时空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如破竹之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语言情境,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熏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得以激发。
三、巧用多媒体,扩大学生知识面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比如: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与当代小学生的距离相差太远,学生学习时,理解上有不少的困难。教师可巧妙地借助多媒体,预先制作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阅读课件,甚至可让学生直接在网上搜集资料进行阅读,借此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正确深入的理解。
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学生对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缺乏了解,更谈不上感受中朝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于是,我巧妙地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输入电脑,同时让学生通过网上查询,找到当时魏巍在1958年写的纪实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供学生课前阅读。当学生了解到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三年抗击侵略者,五年重建家园,八年来与朝鲜人民唇齿相依,患难与共,结下了深情厚谊,这就为课堂的学习打下了情感的基础。在课堂学习中,当读到“列车啊,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时,依依惜别之情油然而生,语气真挚,情感真切,同时丰富了语言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还丰富了历史知识。
如:《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理解了第二自然段台湾蝴蝶的珍奇品种“兰屿黄裙蝴蝶”、“皇蛾阴阳蝶”、“蛇头蝶”的写作方法时,我巧用多媒体依次出示蝴蝶的其它一些珍品图片和相应的文字材料,请学生用连接词把一些文字连接成一段话。学生写出:“月亮出山蝶:张开的翅膀上,犹如一轮弯弯的月亮从西山升起,将朦朦胧胧的月光柔和地照在大地上。”“枯叶蝶:形状与枯叶一模一样,真不愧是森林里的伪装高手。”“水晶蝶:翅膀如羽纱,晶莹剔透,一对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神奇的世界。”“阴阳梁祝凤蝶:左右两侧翅膀形状各异,大小不同,色彩、花纹相差很大,莫非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身。”练习中,巧用多媒体,学生不但提高了其表达运用的能力,而且了解了台湾蝴蝶的其它一些珍品,扩大了知识面。
四、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网络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网络把学生的见解与全班学生交流,即评即改,互相启发,激励着所有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无形中让学生开阔了眼界。
如:学了《太阳》一课后,我鼓励学生提出有关太阳的问题。于是,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看着我,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老师,太阳为什么会发光?”“老师,太阳会不会熄灭?”“太阳又是怎样运动的?”……那么,如何对待学生的这些提问,使他们的求知火苗越烧越旺,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应当是主动接受,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意义。于是,我让学生在网上搜索处输入关键字“太阳”两字,并点击,让他们自己去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
在语文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视频图像、声音、动画,人机交互和资源共享等特性,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语文课堂趣味化、社会化、真实化、个性化、合作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扬起智慧的风帆,展示美好的童心、奇妙的童趣,在语文学习的天地中尽情翱翔。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2]周婷:语文教学要有真实的思考[J],《江苏教育》第660期,江苏教育报刊社,2007.9
(作者单位:410133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双桥小学)
【关键词】巧用 多媒体 语文课堂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其融文、图、形、声四位一体,更有动画、录像、录音的效果,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视觉、听觉形象,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必须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切忌滥用。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依靠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再加上几张插图来完成,展示的大多是静止的场景,难免枯燥乏味。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是,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如:在《荷叶圆圆》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巧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导入,把满塘荷叶与荷花带进了课堂。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孩子们仿佛来到了荷塘边,他们尽情欣赏着绿意盎然的荷叶,婀娜多姿的荷花、别有情趣的蜻蜓,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显然,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他们对夏天、对荷叶的热爱之情,还唤起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在这短短几分钟内,孩子们不但有了独特的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的激发给快乐而又有实效的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又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让学生一边看动画欣赏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以强化教育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尽量发挥软件的表现手法。教学时多媒体课件为主要信息传输源,它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的重要作用。
如:在拼音教学时,为了帮助孩子们区分b-d,我巧妙设计马在沙漠上飞奔后留下的脚印以及马跑步时“得得”的音响效果。学生在观看“d”型的马蹄印时,牢记“d”的字型;在听声音时,记住“d”的读音。学习“b”时,可以直接借助录音机,拉长天线显示“b”形,并播放“b”音;还可以用动画直接显示“6”慢慢变形为“b”,强调“像个6字bbb”,反之就是“d”。区分“ei—ie”时又设计字母“i”和“e”左右跳动,排队报数。谁在前面先报谁的“名字”,后面那个字母的名字轻轻带过。整个教学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童趣的意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得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同时强化了记忆。
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学时,我紧扣课题,由“美丽”一词带动全文学习,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巧妙利用录像分别再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录像资料跨越时空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如破竹之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语言情境,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熏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得以激发。
三、巧用多媒体,扩大学生知识面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比如: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与当代小学生的距离相差太远,学生学习时,理解上有不少的困难。教师可巧妙地借助多媒体,预先制作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阅读课件,甚至可让学生直接在网上搜集资料进行阅读,借此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正确深入的理解。
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学生对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缺乏了解,更谈不上感受中朝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于是,我巧妙地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输入电脑,同时让学生通过网上查询,找到当时魏巍在1958年写的纪实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供学生课前阅读。当学生了解到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三年抗击侵略者,五年重建家园,八年来与朝鲜人民唇齿相依,患难与共,结下了深情厚谊,这就为课堂的学习打下了情感的基础。在课堂学习中,当读到“列车啊,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时,依依惜别之情油然而生,语气真挚,情感真切,同时丰富了语言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还丰富了历史知识。
如:《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理解了第二自然段台湾蝴蝶的珍奇品种“兰屿黄裙蝴蝶”、“皇蛾阴阳蝶”、“蛇头蝶”的写作方法时,我巧用多媒体依次出示蝴蝶的其它一些珍品图片和相应的文字材料,请学生用连接词把一些文字连接成一段话。学生写出:“月亮出山蝶:张开的翅膀上,犹如一轮弯弯的月亮从西山升起,将朦朦胧胧的月光柔和地照在大地上。”“枯叶蝶:形状与枯叶一模一样,真不愧是森林里的伪装高手。”“水晶蝶:翅膀如羽纱,晶莹剔透,一对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神奇的世界。”“阴阳梁祝凤蝶:左右两侧翅膀形状各异,大小不同,色彩、花纹相差很大,莫非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身。”练习中,巧用多媒体,学生不但提高了其表达运用的能力,而且了解了台湾蝴蝶的其它一些珍品,扩大了知识面。
四、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网络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网络把学生的见解与全班学生交流,即评即改,互相启发,激励着所有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无形中让学生开阔了眼界。
如:学了《太阳》一课后,我鼓励学生提出有关太阳的问题。于是,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看着我,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老师,太阳为什么会发光?”“老师,太阳会不会熄灭?”“太阳又是怎样运动的?”……那么,如何对待学生的这些提问,使他们的求知火苗越烧越旺,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应当是主动接受,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意义。于是,我让学生在网上搜索处输入关键字“太阳”两字,并点击,让他们自己去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
在语文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视频图像、声音、动画,人机交互和资源共享等特性,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语文课堂趣味化、社会化、真实化、个性化、合作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扬起智慧的风帆,展示美好的童心、奇妙的童趣,在语文学习的天地中尽情翱翔。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2]周婷:语文教学要有真实的思考[J],《江苏教育》第660期,江苏教育报刊社,2007.9
(作者单位:410133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双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