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清代戏剧家、文学家李渔曾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由此可见,有了好的开头,文章便成功了一半。怎么写出好的开头?好的开头都有哪些类型?开头在文章中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今天就来系统地总结一下。
【技法解析】
古人强调为文“起要美丽”,并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文章必须讲究落笔艺术,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涌现精华,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恢宏。那么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呢?下面我们就结合各地中考作文,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方法一:开门见山
所谓“开门见山”,是指写文章时不兜圈子,快速入题。这种开头方式避免了不知所云、离题万里的弊端。打造开门见山式的开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人物亮相,直接出场;引用题目,直奔中心;揭示中心,确定基调;概括内容,总领全篇;直抒感情,渲染氛围;说明起因,顺势而下。
示例:喧嚣与繁杂,成了这个时代的通病;炒作与呵斥,演绎了诸多的新闻;悄悄地提醒,来得实在正是时候;心灵的鸡汤,抚慰了一颗躁动的心灵。
(选自上海一考生《悄悄地提醒》)
方法二:设置悬念
有些叙事性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其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使文章情节更加曲折。设置悬念的方法及作用如下:设问悬念,干脆利落;求异思维,吸引读者;直叙画面,直接设悬;故事设悬,牵动心绪。
示例: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小学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本大部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直到那件事发生……
(选自江苏考生《也是一堂语文课》)
方法三:题记引入
题记,是在文章开篇时,用名言、警句、诗文或高度凝练的语言,或揭示主题,或作为叙事抒情的引子,并在这句话后注明“——题记”的格式。一个精妙的题记能给文章锦上添花。
示例:反省是水,浇灌成功之树;反省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反省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题记
(选自山东一考生《携反省一起上路》)
方法四:景物渲染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然而情感是抽象的,不易描绘,因此常常要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如能在记叙文和散文的开头进行一段贴切的景物描写,可以营造氛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示例: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地跳跃着,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能如此茁壮地成长!
(选自广东一考生《给自己一些勒痕》)
方法五:妙用修辞
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文章开头语言文采飞扬,气韵灵动,深深地打动阅卷老师。比如:比喻手法的运用,会给人带来视觉美、文采美和形象美的感受;拟人手法的运用,会带给人亲切的感觉;排比句式的运用,可以增强文章气势,显得情感充沛。
示例: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烈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
(选自江西一考生《待人和善》)
方法六:引用切题
引用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文章开头法,引用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是古诗词、名言警句、歌词、流行语、俗语、谚语等,也可以是小故事、典故。如能根据题意,结合写作内容,恰到好处地加以引用,可以使文章说理透彻,内容充实,同时能使文章语言典雅灵动,飘散书香。
示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歌声在房间的上空回旋着。东子拿着父亲的信,泪水流满了脸颊。三年了,东子离开家整整三年了,三年来父亲的一封封信已将东子心中的仇恨化为乌有。东子掩卷而思,思绪又回到了三年前……
(选自甘肃一考生《常回家看看》)
【实战演练】
肉都去哪儿了?
怀宁县小市初中 丁 彤
爱不是巨浪里热情高涨的爆发,它就融在一杯香茗中,待你去慢慢品味。 ——题记
清晨,阳光慵懒地照在地面上,小树随风摇动。我和奶奶并肩走向村外,去迎接回家过节的小姑一家。
轻风拂来,凉飕飕的,我不由得抓住了奶奶的胳膊。奶奶穿的是短袖衫,我抓住的是她的上臂。我捏了捏,凉凉的,松松软软的。“奶奶,你这里的肉,怎么这么少啊?”
“老啦,当然没多少肉啦!”奶奶笑着说。
我才意识到,不知什么时候,奶奶身上真的没多少肉了!
从小,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我是跟着奶奶生活的。记得上幼儿园时,来来去去,奶奶总是抱着我,逢着热天,我总是用小嘴巴在她的胳膊上亲来亲去,啃来啃去。那时候,这两只胳膊可有力了。
“奶奶,你胳膊上的肉,都去哪儿了呀?”我问。
“去哪儿了?还记得昨天我们去看你太婆婆吗?她身上的肉哪里去了?”奶奶捏了捏我的胳膊。
我想起来了,昨天奶奶带我回她的娘家,陪她90多岁的母亲提前过节。一进门,奶奶就忙着给太婆婆洗被子,然后给她做饭,饭后还给她剪指甲。剪指甲时,奶奶还轻轻拍着太婆婆干枯的手臂叹息:“一点儿肉都没有了……”
接到了小姑一家,我和奶奶也接到了大包小包的礼物。我高兴极了,叫道:“奶奶,我们昨天带给太婆婆那么多礼物,都赚回来啦!还远远超过啦!”大家听了,都大笑起来。
傍晚,我和奶奶送小姑他们回家。我舍不得小姑离开,抱着她的手臂不想松开。无意间,我捏到了小姑的上臂。不料小姑急忙缩回去,笑着说:“别捏那块儿,酸。”是啊,小姑的手臂能不酸吗?她自从早晨回到家,一刻都没有歇着,给我和奶奶洗衣洗被,打扫卫生,做饭洗碗,还不让奶奶伸一下手——就像奶奶昨天在她的娘家为太婆婆做的一样。
送走小姑一家,回來的路上,晚风送爽,惬意极了。我又捏起奶奶的胳膊——比起太婆婆,奶奶胳膊的肉要多很多,但又比小姑少很多——小姑40多岁,胳膊上有很多肉,而且是硬硬的肌肉。
想起早晨问奶奶的话,我突然明白了:就像太婆婆胳膊上的肉传到奶奶身上一样,奶奶胳膊上的肉传到了小姑身上,当然也包括我身上。
【评点】
题记引入式的开头,直接点明了本文有关亲情与爱的主旨,同时也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文章切入的角度很新颖,以“肉都去哪儿了”这一有趣的话题,道出了爱的传承。张爱国
【阅读链接】
在阅读理解中,经常会出现有关开头作用的问题,应该怎么回答呢?以下思路可供大家参考:
一、开门见山。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简洁明了,引用题目,为文章定下了……的感情基调;开篇直奔中心,总领全篇。
二、设置悬念。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助于营造氛围,展开矛盾,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三、题记引入。运用题记,直接点明了题目或主旨,同时也点明了写作的内容,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景物渲染。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氛围,为文章中故事的发展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并渲染了气氛,引人入胜。
五、妙用修辞。这篇文章开头采用?菖?菖修辞手法(如果是比喻修辞,需要说明把?菖?菖比作?菖?菖),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菖?菖情感,语言亮丽多彩,突出了?菖?菖的特点。
六、引用切题。文章开头引用,从中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既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增强了可读性和说服力。
例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做了铺垫。
清代戏剧家、文学家李渔曾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由此可见,有了好的开头,文章便成功了一半。怎么写出好的开头?好的开头都有哪些类型?开头在文章中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今天就来系统地总结一下。
【技法解析】
古人强调为文“起要美丽”,并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文章必须讲究落笔艺术,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涌现精华,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恢宏。那么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呢?下面我们就结合各地中考作文,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方法一:开门见山
所谓“开门见山”,是指写文章时不兜圈子,快速入题。这种开头方式避免了不知所云、离题万里的弊端。打造开门见山式的开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人物亮相,直接出场;引用题目,直奔中心;揭示中心,确定基调;概括内容,总领全篇;直抒感情,渲染氛围;说明起因,顺势而下。
示例:喧嚣与繁杂,成了这个时代的通病;炒作与呵斥,演绎了诸多的新闻;悄悄地提醒,来得实在正是时候;心灵的鸡汤,抚慰了一颗躁动的心灵。
(选自上海一考生《悄悄地提醒》)
方法二:设置悬念
有些叙事性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其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使文章情节更加曲折。设置悬念的方法及作用如下:设问悬念,干脆利落;求异思维,吸引读者;直叙画面,直接设悬;故事设悬,牵动心绪。
示例: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小学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本大部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直到那件事发生……
(选自江苏考生《也是一堂语文课》)
方法三:题记引入
题记,是在文章开篇时,用名言、警句、诗文或高度凝练的语言,或揭示主题,或作为叙事抒情的引子,并在这句话后注明“——题记”的格式。一个精妙的题记能给文章锦上添花。
示例:反省是水,浇灌成功之树;反省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反省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题记
(选自山东一考生《携反省一起上路》)
方法四:景物渲染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然而情感是抽象的,不易描绘,因此常常要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如能在记叙文和散文的开头进行一段贴切的景物描写,可以营造氛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示例: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地跳跃着,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能如此茁壮地成长!
(选自广东一考生《给自己一些勒痕》)
方法五:妙用修辞
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文章开头语言文采飞扬,气韵灵动,深深地打动阅卷老师。比如:比喻手法的运用,会给人带来视觉美、文采美和形象美的感受;拟人手法的运用,会带给人亲切的感觉;排比句式的运用,可以增强文章气势,显得情感充沛。
示例: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烈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
(选自江西一考生《待人和善》)
方法六:引用切题
引用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文章开头法,引用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是古诗词、名言警句、歌词、流行语、俗语、谚语等,也可以是小故事、典故。如能根据题意,结合写作内容,恰到好处地加以引用,可以使文章说理透彻,内容充实,同时能使文章语言典雅灵动,飘散书香。
示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歌声在房间的上空回旋着。东子拿着父亲的信,泪水流满了脸颊。三年了,东子离开家整整三年了,三年来父亲的一封封信已将东子心中的仇恨化为乌有。东子掩卷而思,思绪又回到了三年前……
(选自甘肃一考生《常回家看看》)
【实战演练】
肉都去哪儿了?
怀宁县小市初中 丁 彤
爱不是巨浪里热情高涨的爆发,它就融在一杯香茗中,待你去慢慢品味。 ——题记
清晨,阳光慵懒地照在地面上,小树随风摇动。我和奶奶并肩走向村外,去迎接回家过节的小姑一家。
轻风拂来,凉飕飕的,我不由得抓住了奶奶的胳膊。奶奶穿的是短袖衫,我抓住的是她的上臂。我捏了捏,凉凉的,松松软软的。“奶奶,你这里的肉,怎么这么少啊?”
“老啦,当然没多少肉啦!”奶奶笑着说。
我才意识到,不知什么时候,奶奶身上真的没多少肉了!
从小,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我是跟着奶奶生活的。记得上幼儿园时,来来去去,奶奶总是抱着我,逢着热天,我总是用小嘴巴在她的胳膊上亲来亲去,啃来啃去。那时候,这两只胳膊可有力了。
“奶奶,你胳膊上的肉,都去哪儿了呀?”我问。
“去哪儿了?还记得昨天我们去看你太婆婆吗?她身上的肉哪里去了?”奶奶捏了捏我的胳膊。
我想起来了,昨天奶奶带我回她的娘家,陪她90多岁的母亲提前过节。一进门,奶奶就忙着给太婆婆洗被子,然后给她做饭,饭后还给她剪指甲。剪指甲时,奶奶还轻轻拍着太婆婆干枯的手臂叹息:“一点儿肉都没有了……”
接到了小姑一家,我和奶奶也接到了大包小包的礼物。我高兴极了,叫道:“奶奶,我们昨天带给太婆婆那么多礼物,都赚回来啦!还远远超过啦!”大家听了,都大笑起来。
傍晚,我和奶奶送小姑他们回家。我舍不得小姑离开,抱着她的手臂不想松开。无意间,我捏到了小姑的上臂。不料小姑急忙缩回去,笑着说:“别捏那块儿,酸。”是啊,小姑的手臂能不酸吗?她自从早晨回到家,一刻都没有歇着,给我和奶奶洗衣洗被,打扫卫生,做饭洗碗,还不让奶奶伸一下手——就像奶奶昨天在她的娘家为太婆婆做的一样。
送走小姑一家,回來的路上,晚风送爽,惬意极了。我又捏起奶奶的胳膊——比起太婆婆,奶奶胳膊的肉要多很多,但又比小姑少很多——小姑40多岁,胳膊上有很多肉,而且是硬硬的肌肉。
想起早晨问奶奶的话,我突然明白了:就像太婆婆胳膊上的肉传到奶奶身上一样,奶奶胳膊上的肉传到了小姑身上,当然也包括我身上。
【评点】
题记引入式的开头,直接点明了本文有关亲情与爱的主旨,同时也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文章切入的角度很新颖,以“肉都去哪儿了”这一有趣的话题,道出了爱的传承。张爱国
【阅读链接】
在阅读理解中,经常会出现有关开头作用的问题,应该怎么回答呢?以下思路可供大家参考:
一、开门见山。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简洁明了,引用题目,为文章定下了……的感情基调;开篇直奔中心,总领全篇。
二、设置悬念。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助于营造氛围,展开矛盾,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三、题记引入。运用题记,直接点明了题目或主旨,同时也点明了写作的内容,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景物渲染。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氛围,为文章中故事的发展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并渲染了气氛,引人入胜。
五、妙用修辞。这篇文章开头采用?菖?菖修辞手法(如果是比喻修辞,需要说明把?菖?菖比作?菖?菖),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菖?菖情感,语言亮丽多彩,突出了?菖?菖的特点。
六、引用切题。文章开头引用,从中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既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增强了可读性和说服力。
例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