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迅速地阅读,他日后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因此,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阅读,让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13-001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想阅读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直接因素,良好的参与学习状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阅读质量的根本保证。所以,要激发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兴趣,让学生想阅读。
1.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兴趣的基础。要想营造阅读氛围,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开辟一个小小数学角,布置一些有趣的数学读本或画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有目地的推荐一部分好的书刊杂志如:《数学大世界》《数学报》等。其次,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获得阅读成功的喜悦。三是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大胆质疑,树立问题意识。冲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学贵有思,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这一知识点后,我设计了判断平年、闰年的练习,最后一题是1900年。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1900年为闰年时,我出示了万年历让学生查阅发现1900年是平年。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学生们纷纷以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我笑而不答,顺水推舟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注释,让学生在原有知识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带着问题从课本里寻求答案。于是,学生充满了好奇,对这一知识也产生了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本,寻求其中的奥秘,通过阅读终于认识了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的特殊情况。
二、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读写结合。这对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必须依靠教师对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使学生做到会阅读。
1.阅读要动口
数学阅读不同于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数学阅读要对数学概念、法则、定义等知识反复咀嚼,找出重点字词,准确理解。如: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可让学生在讨论归纳的基础上阅读课本的文字,引导理解重点词“末尾”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及时出示“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文字叙述,让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并举例说明。这样,通过读出性质中的重点字词和阅读理解,学生也就能够真正地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了。
2.阅读要动手
一是动笔圈画。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我阅读理解、掌握心中有数,如:在进行“文字题”“应用题”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边读题边圈——圈题中的关键字词及数学术语,从而准确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是动手操作。指导学生边看内容,边动手实践,通过亲身剪、拼、折、量、摆、画、观察、比较、体验,感悟新知,深入理解,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学生通过对提供的素材折一折、画一画,亲身体验中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三是动笔演练。读中演,尝试演算验证推理;读后练,形成技能技巧;练后再读,反思失误,总结经验,回顾内化。
3.阅读要动脑
思考是对输入大脑的阅读文字信息的识别与加工。阅读中必有思考,要指导学生顺着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和阅读思考题,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善阅读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使学生善于阅读。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的习惯。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比较的习惯。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通过同中求异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许多旧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通过异中求同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
总之,只要在平常数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予以重视数学阅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解题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使数学阅读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13-001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想阅读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直接因素,良好的参与学习状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阅读质量的根本保证。所以,要激发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兴趣,让学生想阅读。
1.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兴趣的基础。要想营造阅读氛围,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开辟一个小小数学角,布置一些有趣的数学读本或画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有目地的推荐一部分好的书刊杂志如:《数学大世界》《数学报》等。其次,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获得阅读成功的喜悦。三是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大胆质疑,树立问题意识。冲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学贵有思,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这一知识点后,我设计了判断平年、闰年的练习,最后一题是1900年。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1900年为闰年时,我出示了万年历让学生查阅发现1900年是平年。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学生们纷纷以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我笑而不答,顺水推舟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注释,让学生在原有知识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带着问题从课本里寻求答案。于是,学生充满了好奇,对这一知识也产生了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本,寻求其中的奥秘,通过阅读终于认识了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的特殊情况。
二、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读写结合。这对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必须依靠教师对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使学生做到会阅读。
1.阅读要动口
数学阅读不同于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数学阅读要对数学概念、法则、定义等知识反复咀嚼,找出重点字词,准确理解。如: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可让学生在讨论归纳的基础上阅读课本的文字,引导理解重点词“末尾”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及时出示“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文字叙述,让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并举例说明。这样,通过读出性质中的重点字词和阅读理解,学生也就能够真正地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了。
2.阅读要动手
一是动笔圈画。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我阅读理解、掌握心中有数,如:在进行“文字题”“应用题”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边读题边圈——圈题中的关键字词及数学术语,从而准确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是动手操作。指导学生边看内容,边动手实践,通过亲身剪、拼、折、量、摆、画、观察、比较、体验,感悟新知,深入理解,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学生通过对提供的素材折一折、画一画,亲身体验中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三是动笔演练。读中演,尝试演算验证推理;读后练,形成技能技巧;练后再读,反思失误,总结经验,回顾内化。
3.阅读要动脑
思考是对输入大脑的阅读文字信息的识别与加工。阅读中必有思考,要指导学生顺着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和阅读思考题,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善阅读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使学生善于阅读。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的习惯。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比较的习惯。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通过同中求异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许多旧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通过异中求同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
总之,只要在平常数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予以重视数学阅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解题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使数学阅读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