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编织艺术活动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活动,它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一个学期大班实践活动证明,编织艺术活动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它能促进大班幼儿多能力的发展。幼儿通过了解编织,在编织艺术熏陶下,生活的体验过程中,感受编织魅力,促进各种能力发展。
【关键词】编织艺术活动 大班幼儿 能力发展 实践探索
编织艺术活动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活动之一,对幼儿的作用是独特和多方面。它通过幼儿动手动脑,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萌发幼兒创造性思维。它既需要有充分的耐心、细心和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又需要有丰富想象力、创造力[1]。可见,编织这一教育因素的重要性。这个学期,我利用大班幼儿在已经沉淀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下,开展编织艺术活动实践探索,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一、促进幼儿合作能力发展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协调活动,以促成一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行为。在开展编织艺术活动时,利用同伴合作是一种经常而又很好的学习方式[2]。由于资源有限,当我发现一些编织材料未能完全满足每位幼儿时,我会灵活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来进行。有一次,大家编织花篮,我让小组共同设计花篮的形状、需要的材料、每个人分工等,然后再让他们自由去选择材料制作。制作中,看到孩子们相互协商,分工合作。整个课堂有条不紊,平常吵闹开小差的孩子也积极地投入到活动。提高了编织的效率,一个活动下来能基本完成作品。每当让他们拿着自己和小伙伴们照相时,都流露出喜悦之情。同时,利用编织活动进行小组合作,老师能根据孩子能力强弱搭配,他们在彼此合作中掌握了编织的本领,学会了共同协商,友好合作,合作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二、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发展
大班大部分孩子的小手肌肉基本发育成熟,面对着各种编织艺术品,丰富的编织材料,都跃跃欲试。但是每逢学习一样新的编织技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过程,操作起来时并不如他们想象般容易,而且会出现手眼不协调的状况。这时候,教师要善于发挥自身引导的作用,不要看到幼儿不会操作就露出失望的情绪,也不要把幼儿编织活动全部掌控在自己手中。要耐心引导,由浅入深,由简至难,先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3]。在尤为有良好表现,给与孩子肯定和鼓励,激发孩子继续动手操作的欲望,并逐渐引导幼儿独立操作。孩子掌握了一个编织方法,教师要多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孩子进行不同材料的编织,从而巩固操作,提高每个编织技能的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材料上做到举一反三,让孩子不断地反复操作,这样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手指的灵活性也随之增强。
三、促进幼儿想象、创造能力发展
《纲要》中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4]。所以,针对大班幼儿开展的编织活动,我们更应注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幼儿进行编织的时候,我不会过多的干预他们,而是让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大胆想象创造。例如在一次装饰瓶子编织活动中,我只告诉孩子利用各色纸绳进行装饰,孩子们马上积极地投入到创作中。有的孩子利用纸绳在绕完瓶子后,开始编辫子,给瓶子织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娃娃;有的孩子在瓶子旁做了一个大耳朵,瓶身用纸绳盘了眼睛和嘴巴,织了一只有趣的小狗。同伴间互相欣赏,谈笑风生的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继续迸发。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孩子们的作品各不相同,他们已不再满足眼前的东西,能去大胆的创造,标新立异,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四、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
审美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对艺术以及美好事物的欣赏,在欣赏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5]。大班的孩子对美的理解有着初步认识,但从爱美到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这中间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平常在编织活动中,我会多引导孩子发现编织作品美妙之处,带幼儿走进大自然,寻找自己喜爱的动植物,再引导幼儿利用编织的技能,把自然界的美装饰出来。例如,春天来到了,孩子观看花儿朵朵开,和孩子共同讨论如何表现春天的花。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用编织“盘”的方式来表现;有的说用编织“绕”方式来表现;还有的说用毛毛条“卷”方式来表现。激烈讨论过后,马上就投入到创作中。果然,孩子们利用不同的材料,大胆创作个性作品,形成独特美的“花的海洋”。除此之外,我还让孩子编织作品参与到我们班环境创设中,孩子们在相互欣赏、学习的氛围中,审美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五、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
大班的孩子面临着就要踏进小学,他们面对着上课、做作业,不再像在幼儿园每天的游戏,在心理上难免会有不适应。所以教师在大班培养孩子意志品质,让他们有面对困难能主动克服有的精神。利用编织活动为孩子增强独立性和坚持性提供了很好机会。例如,我们班有几个男孩子特别缺乏耐性,容易放弃。每次做一件编织作品总是虎头蛇尾。刚开始的时候,做得很起劲,但做了一半,就开始没耐心,有的想放弃,有的就乱做。这时,我要及时肯定孩子们已经迈出的第一步,鼓励孩子要坚持把作品完成,让幼儿勇敢的面对困难和失败。并把同伴的优秀作品呈现给他们看,激发他们继续完成的欲望。同时也会坐在他们旁边陪伴他们,让他们坚持完成。孩子们看到自己也能向其他同伴一样,完成一个完整创作,他们体会到成功喜悦。当他们下次活动时又想放弃,教师就提醒他成功的例子,鼓励孩子继续坚持。久而久之,班上孩子在这种充满吸引力和挑战性编织活动中,锻炼了幼儿不怕困难,坚持努力完成的良好品质。有的女孩子在制作纸绳画时,愿意为了自己的作品,坚持耗上一周区域活动的时间。因为她们坚定自己的信念:“面对困难不言败,坚持就体会到成功”!
编织活动作为传统的民间文化,对于孩子既是传承,也是一种实用性强的,表现力丰富的艺术活动。它不仅能让孩子得到美的熏陶,还能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大班孩子上小学做好了奠基。
参考文献:
[1]汪琴琴.幼儿园开展民间编织艺术活动的实践探索[J].创新教育,2015:11-21
[2]周涛初,杨宁.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大班儿童合作技能和小组合作水平的影响研究[J].教育导刊,2011(12 ): 5-8
[3]童青飞.走进民间艺术——培养中班幼儿编织能力的策略研究[J].创新教育:179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5]潘虹萍.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好家长[J].幼儿教育研究:28-29
【关键词】编织艺术活动 大班幼儿 能力发展 实践探索
编织艺术活动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活动之一,对幼儿的作用是独特和多方面。它通过幼儿动手动脑,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萌发幼兒创造性思维。它既需要有充分的耐心、细心和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又需要有丰富想象力、创造力[1]。可见,编织这一教育因素的重要性。这个学期,我利用大班幼儿在已经沉淀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下,开展编织艺术活动实践探索,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一、促进幼儿合作能力发展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协调活动,以促成一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行为。在开展编织艺术活动时,利用同伴合作是一种经常而又很好的学习方式[2]。由于资源有限,当我发现一些编织材料未能完全满足每位幼儿时,我会灵活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来进行。有一次,大家编织花篮,我让小组共同设计花篮的形状、需要的材料、每个人分工等,然后再让他们自由去选择材料制作。制作中,看到孩子们相互协商,分工合作。整个课堂有条不紊,平常吵闹开小差的孩子也积极地投入到活动。提高了编织的效率,一个活动下来能基本完成作品。每当让他们拿着自己和小伙伴们照相时,都流露出喜悦之情。同时,利用编织活动进行小组合作,老师能根据孩子能力强弱搭配,他们在彼此合作中掌握了编织的本领,学会了共同协商,友好合作,合作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二、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发展
大班大部分孩子的小手肌肉基本发育成熟,面对着各种编织艺术品,丰富的编织材料,都跃跃欲试。但是每逢学习一样新的编织技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过程,操作起来时并不如他们想象般容易,而且会出现手眼不协调的状况。这时候,教师要善于发挥自身引导的作用,不要看到幼儿不会操作就露出失望的情绪,也不要把幼儿编织活动全部掌控在自己手中。要耐心引导,由浅入深,由简至难,先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3]。在尤为有良好表现,给与孩子肯定和鼓励,激发孩子继续动手操作的欲望,并逐渐引导幼儿独立操作。孩子掌握了一个编织方法,教师要多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孩子进行不同材料的编织,从而巩固操作,提高每个编织技能的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材料上做到举一反三,让孩子不断地反复操作,这样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手指的灵活性也随之增强。
三、促进幼儿想象、创造能力发展
《纲要》中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4]。所以,针对大班幼儿开展的编织活动,我们更应注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幼儿进行编织的时候,我不会过多的干预他们,而是让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大胆想象创造。例如在一次装饰瓶子编织活动中,我只告诉孩子利用各色纸绳进行装饰,孩子们马上积极地投入到创作中。有的孩子利用纸绳在绕完瓶子后,开始编辫子,给瓶子织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娃娃;有的孩子在瓶子旁做了一个大耳朵,瓶身用纸绳盘了眼睛和嘴巴,织了一只有趣的小狗。同伴间互相欣赏,谈笑风生的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继续迸发。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孩子们的作品各不相同,他们已不再满足眼前的东西,能去大胆的创造,标新立异,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四、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
审美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对艺术以及美好事物的欣赏,在欣赏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5]。大班的孩子对美的理解有着初步认识,但从爱美到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这中间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平常在编织活动中,我会多引导孩子发现编织作品美妙之处,带幼儿走进大自然,寻找自己喜爱的动植物,再引导幼儿利用编织的技能,把自然界的美装饰出来。例如,春天来到了,孩子观看花儿朵朵开,和孩子共同讨论如何表现春天的花。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用编织“盘”的方式来表现;有的说用编织“绕”方式来表现;还有的说用毛毛条“卷”方式来表现。激烈讨论过后,马上就投入到创作中。果然,孩子们利用不同的材料,大胆创作个性作品,形成独特美的“花的海洋”。除此之外,我还让孩子编织作品参与到我们班环境创设中,孩子们在相互欣赏、学习的氛围中,审美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五、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
大班的孩子面临着就要踏进小学,他们面对着上课、做作业,不再像在幼儿园每天的游戏,在心理上难免会有不适应。所以教师在大班培养孩子意志品质,让他们有面对困难能主动克服有的精神。利用编织活动为孩子增强独立性和坚持性提供了很好机会。例如,我们班有几个男孩子特别缺乏耐性,容易放弃。每次做一件编织作品总是虎头蛇尾。刚开始的时候,做得很起劲,但做了一半,就开始没耐心,有的想放弃,有的就乱做。这时,我要及时肯定孩子们已经迈出的第一步,鼓励孩子要坚持把作品完成,让幼儿勇敢的面对困难和失败。并把同伴的优秀作品呈现给他们看,激发他们继续完成的欲望。同时也会坐在他们旁边陪伴他们,让他们坚持完成。孩子们看到自己也能向其他同伴一样,完成一个完整创作,他们体会到成功喜悦。当他们下次活动时又想放弃,教师就提醒他成功的例子,鼓励孩子继续坚持。久而久之,班上孩子在这种充满吸引力和挑战性编织活动中,锻炼了幼儿不怕困难,坚持努力完成的良好品质。有的女孩子在制作纸绳画时,愿意为了自己的作品,坚持耗上一周区域活动的时间。因为她们坚定自己的信念:“面对困难不言败,坚持就体会到成功”!
编织活动作为传统的民间文化,对于孩子既是传承,也是一种实用性强的,表现力丰富的艺术活动。它不仅能让孩子得到美的熏陶,还能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大班孩子上小学做好了奠基。
参考文献:
[1]汪琴琴.幼儿园开展民间编织艺术活动的实践探索[J].创新教育,2015:11-21
[2]周涛初,杨宁.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大班儿童合作技能和小组合作水平的影响研究[J].教育导刊,2011(12 ): 5-8
[3]童青飞.走进民间艺术——培养中班幼儿编织能力的策略研究[J].创新教育:179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5]潘虹萍.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好家长[J].幼儿教育研究: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