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风暴”:图片摄影师的导演之路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blecle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纽约布鲁克林,布莱恩·斯托姆和他的团队们仍在讨论着新作品的诞生。2008年开始,在这个名为“媒体风暴”(MediaStorm)的公司举办了多媒体报道高级培训班,来自全球的摄影师、剪辑师、教师和学员们一起,制作了大量精美的多媒体作品。如果你是个新闻记者,在经过“媒体风暴”的“洗脑”之后,都无一例外地被“导演意识”所重组,亦即无论是画面、是声音,你都必须清楚地驾驭每一种媒介并巧妙地将其结合。
  
  美国著名多媒体公司
  ——“媒体风暴”(MediaStorm)
  
  ● 1994年,概念形成于密苏里新闻学院。
  ● 2005年3月,“媒体风暴”公司成立,基于在不同平台上发布的电影的叙事方式。
  ● 2005年11月,创建“媒体风暴”网站。应用动画、声音、视频和静帧图片,以多种叙述方式来完成新闻事件的报道。总部位于纽约布鲁克林,成立至今,一共做过约70个产品。
  ● 2008年,组建多媒体报道高级培训班(Advanced Multimedia Workshops)。
  ● 客户包括星巴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传网站包括MSNBC(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美国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Slate网站、NPR(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路透社以及PBS(美国公共电视网)。
  ● 因为其在多媒体领域的创新和突出贡献,“媒体风暴”获得奖项包括两届艾美奖(2007年、2008年)以及四次威比奖(被称为“互联网奥斯卡”)。
  ● 团队目前只有6名员工,来自电视台、报纸和信息技术行业,有着丰富的制作经验,同时担纲流媒体相关的讲座和教学。凭借丰富的多媒体战略以制作成功的商业模式。
  
  “媒体风暴”创始人简介
  
  布莱恩·斯托姆(Brian Storm)
  
  ●1995年,密苏里新闻学院硕士。就读期间,参与学校的多媒体实验室项目及电子新闻摄影的教学,为“年度最佳图片(Picture of the Year)和密苏里新闻学院图片培训班制作光盘产品。
  
  ●1995年至2002年,MSNBC.com网站多媒体中心主任和新闻中心高级副总裁,负责该网站在声频、图片和视频方面的综合业务。团队首次在网络通过视频和图片结合制作做新闻。
  
  ●2002年至2004年,任纽约科比斯(Corbis,全球第二大图片公司)图片社副总裁,负责新闻、多媒体和特约拍摄业务。领导科比斯编辑类图片的业务,并将编辑类图片的生产、包装、代理同多媒体产品紧密而深入地结合起来。
  
  ●2005年,创办以多媒体业务为主的媒体风暴公司。
  布莱恩关注如何从一个图片编辑的角度,从一个技术创新者的角度,通过视觉传递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这也是在多媒体时代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的尝试。他运用幻灯片演示和背景声音相结合的方法在网络上展示新闻摄影图片,获得了成功,充分挖掘了图片和声音结合的魅力。
  
  “媒体风暴”多媒体报道高级培训班
  (Advanced Multimedia Workshops)
  每期共三个小组,每组四位成员:
  1.多媒体记者:拍摄视频、音频、静态照片。

  2.多媒体编辑:对前期的素材进行编辑、制作。
  3.多媒体制片人:由“媒体风暴”公司的专家担任,全面指导拍摄、编辑工作。
  4.观察员:对多媒体的拍摄和编辑工作都很熟悉,但是并不进行实践操作。
  
  2009年8月,布莱恩·斯托姆这位多媒体报道“教父”级的人物来到北京,在新华社举办的讲座中,他为每一位详尽介绍了“媒体风暴”的运作细节。来自新华社新闻摄影编辑部的沈伯韩作为参加者之一,有一段精炼的记述,特此转载,与你共享最新多媒体报道动态。
  
  
  今天我们听了布莱恩 · 斯托姆的上下午两场讲座,上午主要介绍了“媒体风暴”,下午结合几个短片大略讲了一些制作多媒体产品流程中的细节。
  在网站内容介绍过程中,我有一个印象较深的细节:如果“媒体风暴”某个产品所用的背景声音是纯音乐,其页面会有一个指向在iTune购买这首背景音乐作品的链接。
  
  
  
  “媒体风暴”四大“金刚爪”
  
  (一)多媒体平台发布
  目前“媒体风暴”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推广自己的产品:
  1.RSS:目前“媒体风暴”网站访问量的35%来自RSS订阅。
  2.email:观者可通过设置在每个产品页面的email推荐功能向熟人、朋友推荐。
  3.flickr:将产品中好的画面截取后放在公司在flickr的页面上,然后在说明里加入指向产品页面的链接。
  4.blogger:产品页面有可供blogger直接引用的多种尺寸的题图、内容介绍和代码。例如《1976》,就是俄罗斯的一个blogger最先开始在自己的网站上予以介绍,进而通过blogger间的互相链接在俄罗斯开始传播的。
  5.youtube、vimeo、metacafe、hulu等视频网站:放置1分钟左右的宣传短片,在介绍中加入指向完整作品的链接。媒体风暴还制作了30秒长的公益广告植入hulu网站上其他类影视宣传片的开头,比如《Intended Consequences》的宣传片就被植入一个动画片的开头。
  6.myspace、facebook等SNS(社交网站)。目前布莱恩在facebook上被4500多人加为好友,其中多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朋友间的推荐更容易被人接受,布莱恩称其为“新时代的头版”。
  7.twitter:利用无线网络、有线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即时通讯的网站,微型博客的典型应用。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仅是发送给个人,“媒体风暴”的twitter 有2300多人加入。
  8.iTune:2008年iTune已经成为世界音乐销售业第一,这个平台不容错过。目前“媒体风暴”进入销售平台的转型期,下一步主要关注的平台是以iPhone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所以他们制作产品时会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供电视台播放的高清格式,一个是供手机播放的格式。
  
  (二)多媒体项目代理
  “媒体风暴”主要做摄影师作品或者是某个项目的代理,而不是做某个摄影师的个人代理。做完一个成品后,“媒体风暴”负责向电视台、电台、手机运营商、网站等出售产品播放许可。
  制作出优秀作品后(比如《Iraqi Kurdistan》),销售人员会向全球最重要的35家客户发送通知,邀请他们竞价购买。布莱恩在科比斯的工作经历(向大客户兜售优质图片产品)直接促成了一个类似易趣网(ebay)一样的网络竞价系统,每个受邀请的媒体客户都拥有一个账号,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出价,最高者得到该产品的播放许可。但这也带来一个后果,有时最终的成交价可能会低于他们的预期。
  
  (三)互动产品工作室
  主要为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媒体等行业制作多种形式的产品。比如为国家地理频道制作的《Ivory Wars:Last Stand in Zakouma》、为索罗斯赞助的开放社会基金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制作的《Katrina:An Unnatural Disaster》,为路透社制作的《Bearing Witness:Five Years of Iraq War》,为亚洲学会(Asia Society)制作的《Clearing the Air》等。
  
  (四)传道授业
  “媒体风暴”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主要包括新闻前期摄影、摄像报道、后期制作等。
  
  美国其他多媒体项目培训
  
  UNC多媒体训练营(UNC's Multimedia Bootcamp)
  美国摄影记者协会新影像训练班(NPPA's NewsVideo Workshop)
  美国摄影记者协会年度多媒体项目(NPPA's Multimedia Immersion Program)
  波恩特网络和多媒体论坛(Poynter's Online and Multimedia Seminars)
  斯坦卡什图片编辑学习班(The Kalish Workshop)
  “鸭嘴兽”动态影像记者培训班(Digital Journalist's Platypus Workshops)
  骑士数字媒体中心多媒体报道培训班(Knight Digital Media Center's Multimedia Reporting and Convergence Workshops)
  艾迪亚当斯培训班(Eddie Adams Workshops)
  山峰培训班(Mountain Workshops)
  缅因州培训班(Maine Media Workshops)
  圣达菲培训班(Santa Fe Workshops)
  密苏里图片培训班(Missouri Photo Workshop)
  美国公共电视网新闻报道培训班(Backpack Journalism Workshops)
  
  制作多媒体产品几点方案
  
  1.音乐的使用
  合作伙伴微软——全国广播公司曾要求他们不要在产品中使用音乐,因为会引发版权纠纷。他们的解决方式有:
   花很少的费用从版权自由机构购买。
   请原创音乐家到他们的录音室重新录制音乐,然后采用自行录制的版本。
  
  2.选择活动影像或静态图片
  活动影像更善于表达富于情感和诗意的内容,而静态图片则重在其决定性的瞬间。
  
  3.由谁来定该做什么
  一般是客户来定,但碰到他们觉得应该做的题目时,他们会用从其他项目挣的钱来支持,比如《Intended Consequences》。“如果只是考虑市场、利润,我们只会做和‘小甜甜’的肚脐眼有关的产品。”布莱恩说,“我们提供给他们(公众)想要看的产品,也提供给他们应该看的。”
  
  4.图片的最大化利用
  没有特殊叙事功能、本身并不优秀或者无法被传统的图片编辑看上眼的图片在普通的图片故事中可能不会被使用,但在多媒体产品中则可以做转场、承上启下等作用,比如《Ivory Wars: Last Stand in Zakouma》中的一些图片。
  
  5.文字
  布莱恩倾向于用文字介绍事态发展的线索,吸引观众主动介入作品,而不是用背景音旁白。
  
  6.辅助工具
  地图、图表、动画等可以完成静态图片、活动影像无法完成的对事件发展过程的解释和描述。比如《Kinsley's Crossing》中地图的运用,《Ivory Wars: Last Stand in Zakouma》中用GPS标志一头大象位置后绘制的动画。
其他文献
空谷回音,听起来就是个很遥远深沉的意向,距离实际生活八竿子打不着,这栏目名称权当是兴一下。但DV爱好者要解决的最基本录音问题,影视录音基础入门栏目。    专栏作者:秃子  1981年生,身体健康。录音工作者,音乐制作人,DV爱好者,社会闲散人士……  从感性的音乐创作转做对声音的理性研究,更深入地对音频这个领域进行着自己的创作。    大家好!秃子菜鸟音频小讲堂开课了,今天这堂课的主题是情绪,嗯
期刊
松下公司作为奥运官方全球TOP赞助商,将利用其先进的制作转播设备呈现奥运史上第一个“高清奥运”给全世界。就在北京奥运会前夕,松下公司也推出了两款全高清逐行扫描3CCD便携式摄像机——HDC-SD9GK和HDC-HS9GK,为要观看奥运赛事,见证百年盛世的朋友提供了新的拍摄利器。    亮点多多  1920×1080逐行扫描是其亮点所在,这在以往的摄像机中是难以想象的。这两款摄像机都是采用3CCD传
期刊
今年的平遥DV影像艺术展,朱炯老师让我们策展一个“和年轻人有关”的展映单元。可能是做编辑的职业病吧,看到让我放不下,挥不去的影片,总想找机会让更多人看到,在分享影像的同时得到某种快慰。  于是,我把今年这个“和年轻人有关”的单元定为——“奶兔大白糖”。  我们几乎都吃过的大白兔奶糖,小时候这种奶油甜腻的糖块总是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存到糖和纸都快分不清的时候,仍然舍不得吃。不过记忆这东西不太靠谱,和真
期刊
剪刀手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名叫《剪刀手爱德华》,这次的剪辑专栏,正好借电影的标题一用,顺便借机重新推荐一下刚才提到的那部影片。并非电影如何不朽,而是一个奇怪的念头多年挥之不去:我们一个多彩的世界,爱情与憎恨,梦幻与残酷,单纯与伤感,它们是如何造就?  剪刀手,透过技术谈感触,本期开讲。    专栏作者:SciSor  北京人,深受电影毒害并为技术所累,忙碌不停中手脚并用操练多种后期软件,深
期刊
从前有座山。  一个故事开始了。讲故事可以复杂如《尤利西斯》,也可以简单到街头打油诗,故事讲好了可以换饭吃,讲歪了可以骗姑娘,还可以拿去给人拍成电影,这就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从前有座山,剧作基础入门栏目。    专栏作者:玄武  观影五洲东道主,  拥碟百城南面王,  万部影片我来品,  使君耳目焕一新。    剧本中的人物形象要靠演员通过形体和语言的塑造呈现在电影中。导演及其助
期刊
《一毛钱》  时长:19min  导演:皮三  类型:动画片  时间:2008年    作品简介:校园暴力终结者,七、八十年代回望激情之作。  导演阐述:哐哐哐动画系列依托怀旧的情感,逐渐塑造出一种具有广泛情感代表的“哐”文化。  导演简介:王波,网名皮三,多媒体艺术家。中国早期著名闪客,动画人。2005年成立北京互象动画有限公司至今,曾为电影《世界》、《像鸡毛一样飞》设计动画,坚持致力于原创动画
期刊
“咔嚓”只是个象声词,但是这个词可以引申成生命的态度和艺术创作的主旨。从生命中抽取十分钟,如同一次漫长行走中的“咔嚓”留影,看似轻松,其实弥足珍贵。  人生和态度是永恒的话题。“十分人生”是关于每个人生命中“十分钟”的故事。  这十分钟只是生命中一个短小的“咔嚓”之声,但是却能释放出无限的生命力量。  作为“十分人生”主要发起人的著名音乐制作人林文炫、词人姚谦、金曲奖最佳MV导演邝盛及著名DJ郑洋
期刊
枕头、佛、镜。  沙发、人、境。  床、生活、静。
期刊
2008年奥运会结束了,精神仍在。  激情,温情,大爱。  奔跑的一切仍在继续。  除了奥运,留下来的影像,是跑过界的英雄。
期刊
稚气与老成有多远?虚幻与真切有多远?过度和缺乏有多远?对抗与规范有多远?游戏与实境又有多远?……我们无从知道这些距离确定的概念,它们之间是那么远,但是又这么近。在远和近之间,有着无穷尽的故事与话题,一如此次展映的西班牙短片,五部短片,五段彼此相异的距离,既远且近。  今年的早春二月,去法国克莱蒙费朗短片节之前,我们在许多封陌生的国际制片公司的来信里,开始了彼此间尚未谋面的联系。尤其与西班牙FRE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