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节校内公开课,我校结合学习山东杜朗口中学教学模式活动,组织了一系列以“学杜朗口,树课改新风”为主题的教学观摩活动,笔者作为评课组的一员,听了大量的展示课。这些课的共同特点是:要么满堂问,要么只见学生动,教师、学生、文本间的交流不够深入。现就其中一节作点评析。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节课采用三步读书法。一读,注意字词,概括每节课文的大意;二读,重点赏析,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①读过本文你对沙漠有了怎样的认识;②作者是如何介绍这些奇怪怪现象及成因的?③玄奘等人为何对沙漠感到可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读,妙点揣摩,随后进行的是拓展练习。本节课教师讲解较少,每提出一个问题都是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进行班级讨论,课上得波澜不惊。
但笔者却认为这节课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只要有问题,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讨论,然后再在班级讨论。讨论时间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教师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是典型应付式,被动讨论。
在我看来,这节课学生准备的先天不足,上课时教师放权不够,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学生讨论必须首先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课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下列方面充分预习。1、学生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语,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2、了解文章内容,先熟悉文段内容,进而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3、感悟及体会,把自己读书过程中心得、体会随时记下来,写在书中或笔记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4、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工作是帮辅,作学生读书的促进者,指导学生阅读,提供参考资料,搜集学生自主读书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放手不够,是本节课不成熟的第二个主要原因。
本节课中教师怕意外的发生,所以教学中教师始终把课堂主动权牢牢把握手中,从问题的提出及解答到课堂时间,进程的安排,整个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所以虽没出格,但也就难有思想碰撞的火花。
本节课课堂讨论问题均为教师预设问题,没有兼顾问题的生成,这同预习不足有关联,但更主要的是教师课堂指导思想。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关键是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如前所述,让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学习小组归纳出自己小组难以解决或带共性的问题。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主要是帮助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组合,进而提出班级讨论的的主问题,问题来源于学生,回到学生中。为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问题,课堂讨论时可告诉学生这一问题来源于哪一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评选最佳创意题,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思考、讨论的热情。
课堂问题生成后,不是说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就不用管。像本节课,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分小组讨论,而教师却站在讲台前显得无所事事。很多学生的讨论同主问题无关,小组内优秀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差的成了陪衬。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文本内容知之甚少,对教师预设的问题无兴趣;另一方面也同教师的缺位密切关联。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起帮辅作用,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指点迷津;当学生在观点上有分歧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作进一步思考和讨论,激起学生在更大范围内的深入讨论和反思。
自主、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品质,必须大力弘扬和彰显并渗透到语文学习中去;作为一种方式,有其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使用时必须根据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并注重与其它方式相互配合,作为一种能力,要循序渐进地,系统的培养,仅把它们作为手段,而不是作为能力培养,这种学习方式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节课采用三步读书法。一读,注意字词,概括每节课文的大意;二读,重点赏析,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①读过本文你对沙漠有了怎样的认识;②作者是如何介绍这些奇怪怪现象及成因的?③玄奘等人为何对沙漠感到可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读,妙点揣摩,随后进行的是拓展练习。本节课教师讲解较少,每提出一个问题都是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进行班级讨论,课上得波澜不惊。
但笔者却认为这节课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只要有问题,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讨论,然后再在班级讨论。讨论时间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教师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是典型应付式,被动讨论。
在我看来,这节课学生准备的先天不足,上课时教师放权不够,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学生讨论必须首先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课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下列方面充分预习。1、学生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语,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2、了解文章内容,先熟悉文段内容,进而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3、感悟及体会,把自己读书过程中心得、体会随时记下来,写在书中或笔记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4、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工作是帮辅,作学生读书的促进者,指导学生阅读,提供参考资料,搜集学生自主读书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放手不够,是本节课不成熟的第二个主要原因。
本节课中教师怕意外的发生,所以教学中教师始终把课堂主动权牢牢把握手中,从问题的提出及解答到课堂时间,进程的安排,整个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所以虽没出格,但也就难有思想碰撞的火花。
本节课课堂讨论问题均为教师预设问题,没有兼顾问题的生成,这同预习不足有关联,但更主要的是教师课堂指导思想。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关键是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如前所述,让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学习小组归纳出自己小组难以解决或带共性的问题。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主要是帮助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组合,进而提出班级讨论的的主问题,问题来源于学生,回到学生中。为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问题,课堂讨论时可告诉学生这一问题来源于哪一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评选最佳创意题,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思考、讨论的热情。
课堂问题生成后,不是说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就不用管。像本节课,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分小组讨论,而教师却站在讲台前显得无所事事。很多学生的讨论同主问题无关,小组内优秀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差的成了陪衬。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文本内容知之甚少,对教师预设的问题无兴趣;另一方面也同教师的缺位密切关联。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起帮辅作用,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指点迷津;当学生在观点上有分歧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作进一步思考和讨论,激起学生在更大范围内的深入讨论和反思。
自主、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品质,必须大力弘扬和彰显并渗透到语文学习中去;作为一种方式,有其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使用时必须根据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并注重与其它方式相互配合,作为一种能力,要循序渐进地,系统的培养,仅把它们作为手段,而不是作为能力培养,这种学习方式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