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民主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思维训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以发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交流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因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语言交流习惯,是当今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Jean Thomas曾说过一句名言:“革新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教育改革,重要的是要树立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让学生大胆想象,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同他们一起讨论、思考,共同探讨。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感受到安全与自由,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课堂才会有群情激奋、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迸发创造的思想火花,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例如,教授新课时,课题是关于购物的,那么,教师此时就可以让学生free tall(自由交谈),让他们 say something about how to go shopping,而此时,教师则应让学生各抒己见,保护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感到上课并非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二、创设多维新型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的环节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一般来说,当我们被疑难困扰时,思维活动就开始了。但当学生感到迫切要解决某种问题时,才会积极思维。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需要,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经常不断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新奇,惊讶的问题中激發求知欲。例如,教学一篇阐明世界人种的科普文章时,文章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比较枯燥,我拿出一块手表对学生们说:“今天大家看时间,来算一道题。”学生们甚是惊奇,有的甚至说“老师现在英语课,不是数学课。”我马上反问:“谁规定英语课就不能算题了,这道题目可与我们今天上课有关系呢!”这时学生安静地注视着我,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道题:174×60×24=?等学生报出答案:250560。我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字吗?这就是现在全世界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当学生惊讶时,我接着说:“So it goes on, what will the world be in 600 years?” 学生回答:“We don’t know.”我顺势打开录音机说:“Listen and find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又如,教牛津英语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 时,通过过去与现在的比较,让学生讨论过去与现在的变化,让学生怎样来保护环境;在教 Unit 4 A Charity show 时,正好与四川汶川地震联系起来,通过多媒体放一些图片来感染学生,与学生讨论如何组织一场义演来捐钱、捐物给灾区人民。这样既学习书本知识又对学生进行思想美的教育,进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如,用学习词汇,阅读写作,朗诵或演讲比赛等途径来帮助学生从事物表象的美想象其本质的美并加以深化,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获得更高层次的美感,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求知欲,自然地培养了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由以上两则教学片断可以说明,创设多维新型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学生的思维容易激活,新的观点容易产生,这是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进行合作探究的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合作交流,沟通与互动,是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合作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学生组成。例如,教完第六单元Natural Disasters 之后,我向学生们布置任务:当天气预报解说员。我让学生留意电视节目,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获取与天气预报相关的各类信息。接到任务后,各个小组的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根据各小组讨论商定的题目,有的学生负责到从网络上下载图片,有的编写播报内容,有的负责好播报天气预报的表演。在课上表演时,学生们的精彩表演和创造力真让我大吃一惊:在同一个班级里,竟然没有一组表演的内容和形式是一样的;播报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有的小组播世界各地的天气情况、有的播报中国的天气情况、有的选报当地的气象情况;学生们通过合作,很多小组播报的内容远远超出教材提供的示范,有的综合运用了所学过的语言知识,The temperature will be around -15℃ in Harbin, you can go skating there. It’s rainy in England. Please remember to take your raincoat.通过这样的英语教学活动,学生分工协作,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体。任何一种创造性思维都不是单一思维方式所能达到的。因此,在初中英语创新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运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除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之外,还要注意让学生思考“还能够怎样做”。
  例如,学习一篇课文之后,我提出问题“How much did Millie pay for her sweater? ”有的学生回答:“She paid forty yuan for the sweater. ” 我反问道:“只有这一种答案吗?”有的学生马上举手说:“She spent forty yuan on the sweater.”“The sweater cost her forty yuan.” “It took her forty yuan to buy the sweater.” 我又问道还有答案吗?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的说:“The price for the sweater is forty yuan.”我满意地点了点头,表扬了这位学生。学生不仅学会了区别 pay, cost, spend, take 的用法,还会熟练地运用他们造句。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不断探索,体验而形成的。因此,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独立学习中逐渐地形成创新。
  例如,在做一篇关于奥运知识的阅读理解时有这样一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is NOT true?
  A. The 1996 Olympic Games was held in America.
  B. The 27th Olympic Games was held in Europe.
  C. Beijing is getting ready for the 29th Olympic Games.
  D. On August 8, 2008, Beijing will hold the 29th Olympic Games.
  这一题目,既考查学生的课内知识,又考查课外知识。有的学生发表看法:D是对的,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是8月8日,可以排除,也有的学生说:“第26届奥运会1996年在美国举行,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这两条信息也是真实的。”有的同学说:“第27届奥运会在悉尼举行,悉尼是澳大利亚的城市,不是欧洲,所以正确答案是B。”情绪激昂,互相批驳,最终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思维飞跃,达到了多角度思维训练的目的。
  这些教学片断启示我们,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要加强多角度思维训练,让学生逐步学会多方向、多角度地去思考、分析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英语教学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时代的新课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是实现这一教学任务的前提;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性策略,而这些都是英语教师要为之不断探索和实践的!
  
  参考文献
  [1]温寒江,连瑞庆.构建中小学创新教学体系[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2.
  [2]蔡日增主编.创新原理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何晓文.学科德育的探索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辛艳玲.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J].教育探索,2002(9).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语文教材的改革基本完成,普遍得到各界人士的认可。但是,新教材还有应该完善的地方。选文的代表性和多样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教材内容的粘连性等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教材改革应当不断完善,精益求精。  【关键词】 语文教材 改革 完善    自2000年秋季起,国家教育部正式发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及与其配套的语文新教材(人教版,以下同),在全国高中的起始年级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英语应该算是最枯燥的科目了。特别在初二年级,分化现象往往十分明显,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我认为值得研究讨论并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及时帮助,以防为主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
作文的提高离不开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丰富的积累。我认为写作文的积累主要从语言积累、情感积累和生活积累三方面人手。    第一,积累语言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语言的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相反语言积累贫乏,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
古语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文章)读得多了,它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由此可见,朗读是十分重要的。古人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什么?语感使之然也。语感,即语言感受力。一般来说,它指人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对语言的一种下意识的感觉,一种能够脱口而出的感觉,是对特定环境的不经逻辑推理、直接迅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语感是运用语言的一种感受,它可以使人们对语言的正误、恰当与否
小明看到一幅画,画面是一个人在聚精会神地射擊。  小明就问他的爷爷:“爷爷,为什么打枪时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爷爷回答说:“如果两只眼睛都闭上了,那他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丹妮供稿)
采蘑菇的小红帽
目前,我们英语教育者为了改变农村学生中较常见的“哑巴英语”的现象,越来越重视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口语练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口语交流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上好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课    1.对话课中,教师必须处理好讲解与训练的关系  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也可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我们注意到,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进行社会调查”。因此,近几年来
语文课堂,是引领学生体验阅读快乐、培养对语言文字的热爱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拓宽学生反思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又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语文和生活更好地链接。    一、教师用积极乐观、健康昂扬的精神去感染学生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开始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富有朝气,充满热情,但情绪不够稳定,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在课堂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文可谓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写出了对亲人的怀念,道出了心底的真情。尽管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琐事,但读来却十分亲切。真情,使这篇文章自然朴实,真切动人。  作者从对小轩的修葺中就开始蕴蓄着真情了。本来一间狭小、破漏而且光线昏暗的小屋子,经过作者的修葺之后,变得明亮、优美了。庭院中花木摇曳,白天有可爱的小鸟,夜晚有斑驳的树影,轩中的人或“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