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索2

来源 :软件·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实战演练场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生活、体验生活、运用生活、拓展生活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生活化 课堂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把教学活动放在实际的现实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身在其中,以激发他们作为生活的主体来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来源于生活,而在生活中教语文,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综合性学习,其实质就是要求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在一起,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实践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与大家分享。
  一、营造乐学课堂
  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沟通式探讨”教学的前提条件。在平等沟通的过程中,对同一篇文章或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理解是对立的,有时甚至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此时教师就应放弃“权威”的表决权,避免终止沟通的结束。及时抓住理解上的不同,让真知在分析辩论中展现。例如:我在讲授《将相和》一课时,首先让学生互相讨论文中的“将”和“相”分别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几个故事?理清这层意思后,老师再和学生一同讨论三个故事间的关系。在理清文章线索后体会文中的人物性格,我的本意是让同学们对蔺相如的精神进行点评赏析,学习他那种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还有他的爱国精神,从而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没想到一位同学却说:“老师,我认为蔺相如的某些精神在今天不合时宜。”当时大家都一愣,我并没有当场否定他的发言,而是让他继续,他说:“老师,比如他忍让的精神,在今天来看,用在生活上还是适合的,但用在学习上、工作上就不行了,尤其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一味忍让,我想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听完他的话,我带头为他精彩而富有时代精神的发言鼓掌,并让其他学生即兴发言展开对话,同时因势利导地指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进行点评赏识时,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这种对话,不仅体现了对课文理解的多元化,而且学生在平等的精神氛围中共同成长。这样的教学方式正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更懂得生活。
  二、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陶先生明确提出“教学做合一”,“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并特别指出“一切教学都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进步。”离开生活、离开实践的语文教学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访——观察生活。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2、演——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体验生活。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三、以校为本,联系学校生活教学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懂练达即文章”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参与学生生活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受到灵魂的陶冶和思维的训练。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中,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与欲望,热爱语文学科;使学生乐于阅读与表达,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学习中思维活跃,敢于质疑问难,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及一定的独立见解;培养一定的口语交际。
其他文献
【摘 要】 权数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应用非常广泛,实际经济内容和名称随着应用领域不同而变化。从其实质看,凡是能够衡量总体中各项标志值主要程度或能够起度量作用的数值都叫权数,其表现形式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比重或主观重要性的数值。  【关键词】 权数 算术平均数 结构相对数 序时平均数 统计指数  在社会经济统计当中,权数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之中,常涉及到权数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
期刊
【摘 要】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人才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要人人动手,天天抓,时时抓。把它贯穿于每一堂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想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青少年学生是将来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学校教育中重
期刊
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教师的魅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发学
期刊
【摘 要】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
期刊
【摘 要】 高中信息课,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想让信息技术课真正地吸引学生,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构造一个充满魅力的课堂,创设魅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不断补充自己课内外知识,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  【关键词】 导入 教学方法 情境  一、精心设计导入  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老师上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三段模式⑴问题与情境:上课时给学生尽可能提供一个真实情境,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增。我国有关CMI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CAI的研究已进入推广和使用阶段,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飞跃。  【关键词】 新课程 多媒体 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  新课程多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它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
期刊
【摘 要】 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培养 创新思维  搞好“创新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
期刊
【摘 要】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立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二者之间的联系,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投入的方式、方法,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简要阐述了体育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作用并提出了创新教学中的一些意见。  【关键词】 创新教育 情感教育 体育教学  情感作为一种内动力,在老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占着重要的地住。既然情感有着这么重要的地住,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如何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和自己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高中音乐课学生对欣赏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不是很感兴趣,针对这一状况,结合高中音乐课标的理念,发现情境创设有助于音乐教学,它既然导入新课、解决难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表现欲望。情境创设可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形式来创设。例如:通过环境布置,特定的声响、影片、美术、舞蹈、多媒体等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自愿接受音乐美的陶冶,但是创设情境应适合教材的需要,运用时应适时有度,只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我认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应从一年级开始,因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是对数学成绩提高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长远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形成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数学学习 习惯 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