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秋雨曾对文化作如下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学校文化落脚于人,落脚于校园日常生活的点滴,悄无声息地去影响师生的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因此,我们在校园文化的积累和引导过程中,以学校绿色理念为目标,让学生体验面向心灵的校园生活,把每一件事情做出教育的味道,让每一处布置润泽师生的言行。希望每一个师生具有健康、阳光、乐观的外在气质,具有端正、勤勉、创新的内在品质。
一、“儿童立场”,彰显文化的人本追求
一所小学最好的气质是童年纯真的气质。我们恪守“儿童立场”的校园文化,融合童真童趣,育人于无痕,诲人于深处。“让校园成为孩子最留恋的地方”成为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愿景。
1.找准儿童立场的基本点
校园最动人的表情是学生朝气蓬勃的笑颜,校园最珍贵的感情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希冀。我校对每一面墙壁都从儿童的视角进行了文化着装,让每一处景点都富有人文内涵,使学校的资源真正服务于学生。校门口,诗歌《教师的誓言》和《最好的未来》,承载着老师们职业的操守、教育的责任和对学生的片片心意,为了学生的一切,他们愿意用心去日日诵读。每个学生都有他最美的瞬间,廊道里,“闪闪童心,绽放最美的笑颜”学生形象墙,传播着学生最真诚的笑容,记录着学生每一次成长的甜蜜,“体育、艺术、文学、科技……”一次次、一点点的成就写在孩子们的脸上,感染和分享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2.关注儿童发展的兴奋点
当校园里的“景点”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时,学生会产生视觉疲倦和精神麻木。为此,在不同阶段,要给学生创造不同的兴奋点,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儿童精神之所在,活力之所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花园里四棵桂花树一年又一年站在那里,默默陪伴着学生学习。如今,我们让桂花树成为放飞梦想的“希望树”:每当桂花飘香之时,桂花树中就会长出许多的小心愿——学生亲手制作的七彩卡片,那是他们对新学期的希冀,有对美丽校园的感想、有对伙伴的祝愿,也有对老师的“悄悄话”;三八节,树上会长出对妈妈的祝福;六一节,树上会长出学生的许愿;环保节,树上会长出对地球妈妈的关心……我们召开班会、队会,让这些“美丽心愿”一一实现。学生在成长,校园也在成长,一所和学生一起长大的学校,才是学生心中的梦……
二、“艺术品位”,展现文化的审美培育
符合儿童审美的文化最能打动儿童的心。给学生美的体验,用艺术点燃学生心中对美的渴望。让校园文化的魅力引领他们寻找美、感悟美、创造美,唤起内心的自觉与能动。
1.创意的过程是提升审美的过程
校园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为了使校园文化富有审美情趣,我校师生共同寻找符合学校实际的艺术构思。我们找到了整体布置中的艺术定位,让不同区域不同文化意味,带来不同的文化体验。教学区域,做到“简明、适用、清新”;专用教室区域,体现“丰富、个性、常新”;学校少年宫区域,呈现“唤醒、创造、梦想”。斑驳的校园蘑菇亭打造成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屋,当他们仰望那蘑菇亭上奇幻的童话场景时,心中满是神往和欣喜,美好的幻想让他们久久留恋;平淡的围墙装扮成绿色立体种植墙,当他们注视着亲手培植的绿色生命发芽、抽枝、伸展,那种对生命的理解与敬意,亦会悄悄萌生;陈旧的东楼道用绚丽的色彩营造成少年宫的梦想空间,当他们携着无限想象漫游在艺术的天地里,创造之花自由绽放。
2.“DIY”的过程是凝聚精神的过程
学校是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有了师生的共同参与,就有了生命力。我校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让他们成为文化布置的主力军。心灵手巧的老师们用竹笋、莲藕等作为作画工具,配上多彩的颜料,将一顶顶朴素的伞浓妆艳抹,让美术教室变得富有诗意和韵味;她们买来木块和电焊,戴上墨镜,“女焊工们”创作出一幅幅烙铁山水画;她们上网学起了纸花折叠技巧,带领孩子们一起将彩纸或剪或折或粘,翻转缠绕,制作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精致图案……共同构思下,一幅幅作品让学校旧貌换新颜!在和伙伴一起动手过程中,师生呈现出一种赤子情怀,保持着一种超越功利的人生态度,从而获得一种内在的精神自由和开阔的成长空间。
三、“主题活动”,推进文化的生活方式
文化就是人的生活方式。学生在学校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就意味着学校有什么样的文化。换言之,有什么样校园文化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就有相应的生活与行为。我校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让物质文化与个体情感双向互动,学校的每一次活动、每一门课程,甚至每一件事都成为体现学校文化的一个音符、一幅画面,让校园的每一处都有活动的体验和回味。
1.构建一种生活的方式
作为江苏省首批“绿色学校”,我校将环保理念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浸润于日常的每一项活动。校园内,我们成立了“护绿中队”,每一棵花草树木都有它的“护绿小主人”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享受种植的乐趣。教学楼墙壁上,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师生同绘环保系列漫画,留设对话的空白,开展“环保标题、语言征集”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宣言;围墙上,把空瓶子进行裁剪、装土,在瓶内种植绿植种子,让孩子在培植过程中学会理解不同种子的需求,学会耐心等待成长的每个瞬间;分类垃圾房旁,连载的20幅环保漫画,演绎着以我校学生为人物原型的精彩科普剧《小南的环保故事》……低碳环保理念已融入到我校师生的点滴生活之中,环保特色物化到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2.体验一种心灵的对话
文明不是普通的生活方式,而是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对学生来说,他需要实践体验,体验他所经历过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把所有的感悟印刻在灵魂深处。“快乐伙伴,同心同行”同城化教育主题廊道,布置着媒体刊登的同城教育的精彩活动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孩子们在同城活动中的精彩瞬间,那里有孩子们伙伴相识的记忆,也有无障碍、无隔膜的欢笑。“校园文明三字经”主题长廊里,展示着学生创编的行为习惯“三字经”童谣,展示着以文明学生为形象的代言照片,以他们的行为带动伙伴寻找文明、传递文明、践行文明。
3.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
校园文化要成为滋养师生成长的土壤,要让每一位师生成为学校文化的享用者和传递者。在不断积淀的同时,不断引导,使不同的孩子获得共同的精神追求,自觉地完善自己,实现个体发展。在“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中,我校设立主题宣传栏,将教师优秀的家访日志、活动照片和家访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展示,并每月更新,做到树立一批典型、凝聚一份爱心、传递一种力量。在“小手拉大手,文明向前走”主题活动中,通过“文明学生周明星榜、文明行为影吧、文明版面展示”等多种形式,积极倡导学生在学校做文明小主人,在家庭做文明监督者,在社会做文明志愿者。我们开辟互通交流的“文学·阅读”版面,各具特色的班级图书吧,配以图画的《弟子规》廊道,让学生在与好书的无声对话中获得高尚的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浸润和涵养的过程,虽然我们的校园面积不大,20多年的建筑已显陈旧,但我们积极营造绿色教育的生态场,努力唤醒教育个体的内在自觉,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让校园美丽生动起来,师生共同享受一段幸福而快乐的童年生活。这是我们的梦想,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一、“儿童立场”,彰显文化的人本追求
一所小学最好的气质是童年纯真的气质。我们恪守“儿童立场”的校园文化,融合童真童趣,育人于无痕,诲人于深处。“让校园成为孩子最留恋的地方”成为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愿景。
1.找准儿童立场的基本点
校园最动人的表情是学生朝气蓬勃的笑颜,校园最珍贵的感情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希冀。我校对每一面墙壁都从儿童的视角进行了文化着装,让每一处景点都富有人文内涵,使学校的资源真正服务于学生。校门口,诗歌《教师的誓言》和《最好的未来》,承载着老师们职业的操守、教育的责任和对学生的片片心意,为了学生的一切,他们愿意用心去日日诵读。每个学生都有他最美的瞬间,廊道里,“闪闪童心,绽放最美的笑颜”学生形象墙,传播着学生最真诚的笑容,记录着学生每一次成长的甜蜜,“体育、艺术、文学、科技……”一次次、一点点的成就写在孩子们的脸上,感染和分享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2.关注儿童发展的兴奋点
当校园里的“景点”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时,学生会产生视觉疲倦和精神麻木。为此,在不同阶段,要给学生创造不同的兴奋点,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儿童精神之所在,活力之所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花园里四棵桂花树一年又一年站在那里,默默陪伴着学生学习。如今,我们让桂花树成为放飞梦想的“希望树”:每当桂花飘香之时,桂花树中就会长出许多的小心愿——学生亲手制作的七彩卡片,那是他们对新学期的希冀,有对美丽校园的感想、有对伙伴的祝愿,也有对老师的“悄悄话”;三八节,树上会长出对妈妈的祝福;六一节,树上会长出学生的许愿;环保节,树上会长出对地球妈妈的关心……我们召开班会、队会,让这些“美丽心愿”一一实现。学生在成长,校园也在成长,一所和学生一起长大的学校,才是学生心中的梦……
二、“艺术品位”,展现文化的审美培育
符合儿童审美的文化最能打动儿童的心。给学生美的体验,用艺术点燃学生心中对美的渴望。让校园文化的魅力引领他们寻找美、感悟美、创造美,唤起内心的自觉与能动。
1.创意的过程是提升审美的过程
校园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为了使校园文化富有审美情趣,我校师生共同寻找符合学校实际的艺术构思。我们找到了整体布置中的艺术定位,让不同区域不同文化意味,带来不同的文化体验。教学区域,做到“简明、适用、清新”;专用教室区域,体现“丰富、个性、常新”;学校少年宫区域,呈现“唤醒、创造、梦想”。斑驳的校园蘑菇亭打造成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屋,当他们仰望那蘑菇亭上奇幻的童话场景时,心中满是神往和欣喜,美好的幻想让他们久久留恋;平淡的围墙装扮成绿色立体种植墙,当他们注视着亲手培植的绿色生命发芽、抽枝、伸展,那种对生命的理解与敬意,亦会悄悄萌生;陈旧的东楼道用绚丽的色彩营造成少年宫的梦想空间,当他们携着无限想象漫游在艺术的天地里,创造之花自由绽放。
2.“DIY”的过程是凝聚精神的过程
学校是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有了师生的共同参与,就有了生命力。我校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让他们成为文化布置的主力军。心灵手巧的老师们用竹笋、莲藕等作为作画工具,配上多彩的颜料,将一顶顶朴素的伞浓妆艳抹,让美术教室变得富有诗意和韵味;她们买来木块和电焊,戴上墨镜,“女焊工们”创作出一幅幅烙铁山水画;她们上网学起了纸花折叠技巧,带领孩子们一起将彩纸或剪或折或粘,翻转缠绕,制作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精致图案……共同构思下,一幅幅作品让学校旧貌换新颜!在和伙伴一起动手过程中,师生呈现出一种赤子情怀,保持着一种超越功利的人生态度,从而获得一种内在的精神自由和开阔的成长空间。
三、“主题活动”,推进文化的生活方式
文化就是人的生活方式。学生在学校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就意味着学校有什么样的文化。换言之,有什么样校园文化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就有相应的生活与行为。我校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让物质文化与个体情感双向互动,学校的每一次活动、每一门课程,甚至每一件事都成为体现学校文化的一个音符、一幅画面,让校园的每一处都有活动的体验和回味。
1.构建一种生活的方式
作为江苏省首批“绿色学校”,我校将环保理念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浸润于日常的每一项活动。校园内,我们成立了“护绿中队”,每一棵花草树木都有它的“护绿小主人”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享受种植的乐趣。教学楼墙壁上,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师生同绘环保系列漫画,留设对话的空白,开展“环保标题、语言征集”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宣言;围墙上,把空瓶子进行裁剪、装土,在瓶内种植绿植种子,让孩子在培植过程中学会理解不同种子的需求,学会耐心等待成长的每个瞬间;分类垃圾房旁,连载的20幅环保漫画,演绎着以我校学生为人物原型的精彩科普剧《小南的环保故事》……低碳环保理念已融入到我校师生的点滴生活之中,环保特色物化到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2.体验一种心灵的对话
文明不是普通的生活方式,而是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对学生来说,他需要实践体验,体验他所经历过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把所有的感悟印刻在灵魂深处。“快乐伙伴,同心同行”同城化教育主题廊道,布置着媒体刊登的同城教育的精彩活动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孩子们在同城活动中的精彩瞬间,那里有孩子们伙伴相识的记忆,也有无障碍、无隔膜的欢笑。“校园文明三字经”主题长廊里,展示着学生创编的行为习惯“三字经”童谣,展示着以文明学生为形象的代言照片,以他们的行为带动伙伴寻找文明、传递文明、践行文明。
3.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
校园文化要成为滋养师生成长的土壤,要让每一位师生成为学校文化的享用者和传递者。在不断积淀的同时,不断引导,使不同的孩子获得共同的精神追求,自觉地完善自己,实现个体发展。在“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中,我校设立主题宣传栏,将教师优秀的家访日志、活动照片和家访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展示,并每月更新,做到树立一批典型、凝聚一份爱心、传递一种力量。在“小手拉大手,文明向前走”主题活动中,通过“文明学生周明星榜、文明行为影吧、文明版面展示”等多种形式,积极倡导学生在学校做文明小主人,在家庭做文明监督者,在社会做文明志愿者。我们开辟互通交流的“文学·阅读”版面,各具特色的班级图书吧,配以图画的《弟子规》廊道,让学生在与好书的无声对话中获得高尚的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浸润和涵养的过程,虽然我们的校园面积不大,20多年的建筑已显陈旧,但我们积极营造绿色教育的生态场,努力唤醒教育个体的内在自觉,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让校园美丽生动起来,师生共同享受一段幸福而快乐的童年生活。这是我们的梦想,是我们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