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住宅是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而建造的人为空间,这种人为空间从来就包含着住宅的室内空间和住宅的外部环境空间。随着居民的精神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从业主,开发商,亦或设计方,都越来越关注外部环境空间的品质,并出现越来越多成功的设计作品。本文将从空间组织、绿化设计及居民的需求三个方面并结合相关实例来谈谈住宅区的环境空间设计。
一、外部环境的空间组织
住区的建筑空间有其空间序列,而居住区的外部环境空间也有其秩序性,并与建筑空间序列相互制约,相互融合。
根据平面构成原理,平面构成中的要素是——点、线、面。点是环境设计中的基本构成要素。点与空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区分。通常由视觉决定点的视觉效果可以适用空间,同样空间的视觉效果也可适用于点。在实际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居住区的绿化特殊性、用地环境秩序、平面构成等诸多方面综合分析,从而确定绿化空间的关键点、中心空间、过渡空间。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景观视觉焦点。视觉焦点的选择应注意其在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中的地位以及所起的作用,运用对景作用、引导作用、吸引作用、影壁作用以及框景作用。
2.主体景观空间。应为环境空间的功能中心与审美中心,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用途特征进行重点设计,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的不同特性,成为小区的主体景观。
3.过渡景观带。过渡景观带在居住区环境空间中同样重要,它既要和视觉焦点相呼应,又要起到與主体景观空间过渡的作用。设计中可充分利用植物因素,注意乔、灌木在树种、颜色、树型、体量上的动感特征,以取得与主体景观空间的呼应。
4.路径。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区域内既要有“节点”,又要有“路径”,才能形成“场所感”。现有的一些住宅小区的绿地系统经常是组团绿地加上中心绿地,这种做法往往过份概念化,结果形成了一块块“邮票”式的方块绿地,景观不成系统,使用效益低。因此我们还应重视步行景观路线的设置。这种设置应着眼于“路径”的设计,它强调了人流路线和景观的结合,使得原有的自我中心式的绿地和人的行为方式联系在一起。空间组织也因此生动起来。
如北京顺义区的东方太阳城设计了一条流畅舒展的滨水步道。在功能上它起到了步行交通的联系作用,大大增加了中心绿地的实用性,在空间上它使总平面生动而丰满,它联结了公共设施中心、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弧形带状绿地、河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地景观网络(图1)。
同时区内的主干道设计得蜿蜒曲折,形成了不同的居住空间特征和对景。小区沿主干道设置广场,水景、小桥,绿篱、雕塑等,创造了多变的景色,使得整个小区特色鲜明。这种设计手法通过空间流通和多层次组织使居住区空间环境融为一个整体(图2)。
二、绿化设计
在住宅的外部环境空间中,其主要部分,常常是居住区的绿地。久在城市里居住的人们,对绿地就具有天然的亲近性。居住区绿地是利用植物材料构成的一种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的生活空间。一方面,绿化植物本身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防止夕晒、降低风速;也能吸收噪声、减少灰尘、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卫生、美化环境,还起着组织空间的作用。
1.运用大片草皮快速形成绿化效应。许多小区的草皮面积与绿化面积接近,即做到基建工程完工一片,即以见缝插针的方式铺上草皮。真正做到了黄土不见天。这种种植模式,能较快的形成空间明朗的大面积绿化环境。
因为居住区绿地的建设,往往是在建筑完工后才能进行。这种特定的环境使绿化工作者面对的是大片垃圾填充和覆盖的地面,绿化效果和环境改造要来得快,必然是首先大片的绿色掩盖地面、消除尘土,因而先植草皮,改善生态环境,可以说是一条捷径。
2.多草种混杂种植。目前国内使用的草种多达十几种,目前国内常用的以禾本科草种马尼拉草为主,另外有天堂、矮生百慕达草,并引种了黑麦草和高羊茅草;阔叶草有马蹄筋,红、白三叶草等品种,在不同的地块使用不同的草种,丰富了草皮的色彩感和质感。草皮为底色、为基调,在草坪上乔、灌木点缀, 地被花木组景;在花期上、色相上及空间组合上加以区别,形成不同特色的园林绿化空间。同时,也防止了某草种水土不服而导致大片草皮死掉的景观后果。如在花园很随意的在草坪边沿种植了成片成丛的红继木,花开时节,花红似火,气氛浓烈;又如在花坛内分片布置三叶草衬托的海棠和清新秀丽的细叶美女樱,组合得当,多而不乱,就会营造一种强烈的景观层次感。
3.景观小品的恰当运用。比如草坪以预制砖铺成漂亮的园林草坪小径,任其穿行。草坪中人们常常集中交流停留的地点,就设置小品性质的休息设置等。
天津万科水晶城重新利用废弃的旧火车头,形成了良好的具有历史意味的人文景观效应,是值得借鉴的手法(图3)。
注重对人的行为需求的考虑
规划设计必须结合人的行为规律,如今的许多设计往往只注重图案效果或仅满足于绿化的生态功能,而对绿地的休憩、活动、交往功能考虑不周,造成居民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在设计居住区绿地时还应注重对人的行为需求的考虑。
1.人看人的心理需求。许多居民到户外活动,并没有确定的目标,只是随意地走走看看,这时别人的活动很可能就会吸引他驻足观看,甚至加入其中,自发性活动就会变成社会性活动。绿地中的公众活动应该让路过的人、住在附近的人能够观察到活动进行的情况,以决定是否加入。
2.对空间区位的不同感受选择。居民在居住区环境中对活动空间的选择常常因为空间区位的感受不同而不同。对居住区绿地活动场所中活动分布的观察发现,在边缘的活动大多是相对静止的活动,如闲坐、聊天等,一般都选择在相对隐蔽的边缘地带;在中心的活动一般都是运动性较强、带表演性质的活动以及儿童活动。这符合人的行为心理:中心意味着众所瞩目,是演员或主角的位置;边缘意味着不受注意,是观众或配角的位置。
3.便捷的步行习惯。抄近路是人之常情,设计者不应该抱怨居民因为抄近路而损坏了草坪,而应该首先检查自己的设计是否为居民出行方便作出了周密的考虑。当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时,说明设计者的设计是失败的。天津大学四季村花园原有浓密的绿篱包围,出入口只有两个,且居中设置,从侧面来的居民喜欢抄近路穿过花园到早市和商店去,部分绿篱被逐渐去掉,既节省路程又使花园景观对外开敞。
在如今的小区环境设计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城市住宅与城市空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商业空间与作坊、住宅交织在一起,宅前道路往往就是商业街,城市广场往往就是住宅区居民的休闲聚会点。它的优点是具有丰富多彩的街道生活,富有戏剧性的生活场面、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和机动交通的发展,居住环境越来越远离自然,人文环境受到交通的干扰而逐渐瓦解。现代小区出现后,小区设计受到功能主义的影响,为了强调阳光和绿地,住宅大都放弃以往沿街道布置的方式,呈现出组团布局的形式。居住环境的物理条件大大改善,但显然缺乏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如天津万科水晶城将城市空间的组织手法运用到住区环境设计中,住宅的山墙部分都作了L形的处理。既对内部庭院作了较好的围合,又对街道的形成作了贡献(图4)。
现在很多在新建小区在中心设有城市广场,广场完全步行化,周边住宅的底层为一些小型商店和服务设施,增添了广场的公共色彩。轴线的交叉处往往设置一些小型广场,布置有喷泉,花坛和多种小品,四周也往往设置塔楼与之相呼应。
居住区环境空间设计是一个系统复杂,涉及层面相当广泛的工作,本文仅就其中部分方面进行了一下探讨,更多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把居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对居住空间环境的更高要求。
住宅是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而建造的人为空间,这种人为空间从来就包含着住宅的室内空间和住宅的外部环境空间。随着居民的精神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从业主,开发商,亦或设计方,都越来越关注外部环境空间的品质,并出现越来越多成功的设计作品。本文将从空间组织、绿化设计及居民的需求三个方面并结合相关实例来谈谈住宅区的环境空间设计。
一、外部环境的空间组织
住区的建筑空间有其空间序列,而居住区的外部环境空间也有其秩序性,并与建筑空间序列相互制约,相互融合。
根据平面构成原理,平面构成中的要素是——点、线、面。点是环境设计中的基本构成要素。点与空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区分。通常由视觉决定点的视觉效果可以适用空间,同样空间的视觉效果也可适用于点。在实际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居住区的绿化特殊性、用地环境秩序、平面构成等诸多方面综合分析,从而确定绿化空间的关键点、中心空间、过渡空间。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景观视觉焦点。视觉焦点的选择应注意其在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中的地位以及所起的作用,运用对景作用、引导作用、吸引作用、影壁作用以及框景作用。
2.主体景观空间。应为环境空间的功能中心与审美中心,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用途特征进行重点设计,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的不同特性,成为小区的主体景观。
3.过渡景观带。过渡景观带在居住区环境空间中同样重要,它既要和视觉焦点相呼应,又要起到與主体景观空间过渡的作用。设计中可充分利用植物因素,注意乔、灌木在树种、颜色、树型、体量上的动感特征,以取得与主体景观空间的呼应。
4.路径。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区域内既要有“节点”,又要有“路径”,才能形成“场所感”。现有的一些住宅小区的绿地系统经常是组团绿地加上中心绿地,这种做法往往过份概念化,结果形成了一块块“邮票”式的方块绿地,景观不成系统,使用效益低。因此我们还应重视步行景观路线的设置。这种设置应着眼于“路径”的设计,它强调了人流路线和景观的结合,使得原有的自我中心式的绿地和人的行为方式联系在一起。空间组织也因此生动起来。
如北京顺义区的东方太阳城设计了一条流畅舒展的滨水步道。在功能上它起到了步行交通的联系作用,大大增加了中心绿地的实用性,在空间上它使总平面生动而丰满,它联结了公共设施中心、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弧形带状绿地、河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地景观网络(图1)。
同时区内的主干道设计得蜿蜒曲折,形成了不同的居住空间特征和对景。小区沿主干道设置广场,水景、小桥,绿篱、雕塑等,创造了多变的景色,使得整个小区特色鲜明。这种设计手法通过空间流通和多层次组织使居住区空间环境融为一个整体(图2)。
二、绿化设计
在住宅的外部环境空间中,其主要部分,常常是居住区的绿地。久在城市里居住的人们,对绿地就具有天然的亲近性。居住区绿地是利用植物材料构成的一种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的生活空间。一方面,绿化植物本身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防止夕晒、降低风速;也能吸收噪声、减少灰尘、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卫生、美化环境,还起着组织空间的作用。
1.运用大片草皮快速形成绿化效应。许多小区的草皮面积与绿化面积接近,即做到基建工程完工一片,即以见缝插针的方式铺上草皮。真正做到了黄土不见天。这种种植模式,能较快的形成空间明朗的大面积绿化环境。
因为居住区绿地的建设,往往是在建筑完工后才能进行。这种特定的环境使绿化工作者面对的是大片垃圾填充和覆盖的地面,绿化效果和环境改造要来得快,必然是首先大片的绿色掩盖地面、消除尘土,因而先植草皮,改善生态环境,可以说是一条捷径。
2.多草种混杂种植。目前国内使用的草种多达十几种,目前国内常用的以禾本科草种马尼拉草为主,另外有天堂、矮生百慕达草,并引种了黑麦草和高羊茅草;阔叶草有马蹄筋,红、白三叶草等品种,在不同的地块使用不同的草种,丰富了草皮的色彩感和质感。草皮为底色、为基调,在草坪上乔、灌木点缀, 地被花木组景;在花期上、色相上及空间组合上加以区别,形成不同特色的园林绿化空间。同时,也防止了某草种水土不服而导致大片草皮死掉的景观后果。如在花园很随意的在草坪边沿种植了成片成丛的红继木,花开时节,花红似火,气氛浓烈;又如在花坛内分片布置三叶草衬托的海棠和清新秀丽的细叶美女樱,组合得当,多而不乱,就会营造一种强烈的景观层次感。
3.景观小品的恰当运用。比如草坪以预制砖铺成漂亮的园林草坪小径,任其穿行。草坪中人们常常集中交流停留的地点,就设置小品性质的休息设置等。
天津万科水晶城重新利用废弃的旧火车头,形成了良好的具有历史意味的人文景观效应,是值得借鉴的手法(图3)。
注重对人的行为需求的考虑
规划设计必须结合人的行为规律,如今的许多设计往往只注重图案效果或仅满足于绿化的生态功能,而对绿地的休憩、活动、交往功能考虑不周,造成居民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在设计居住区绿地时还应注重对人的行为需求的考虑。
1.人看人的心理需求。许多居民到户外活动,并没有确定的目标,只是随意地走走看看,这时别人的活动很可能就会吸引他驻足观看,甚至加入其中,自发性活动就会变成社会性活动。绿地中的公众活动应该让路过的人、住在附近的人能够观察到活动进行的情况,以决定是否加入。
2.对空间区位的不同感受选择。居民在居住区环境中对活动空间的选择常常因为空间区位的感受不同而不同。对居住区绿地活动场所中活动分布的观察发现,在边缘的活动大多是相对静止的活动,如闲坐、聊天等,一般都选择在相对隐蔽的边缘地带;在中心的活动一般都是运动性较强、带表演性质的活动以及儿童活动。这符合人的行为心理:中心意味着众所瞩目,是演员或主角的位置;边缘意味着不受注意,是观众或配角的位置。
3.便捷的步行习惯。抄近路是人之常情,设计者不应该抱怨居民因为抄近路而损坏了草坪,而应该首先检查自己的设计是否为居民出行方便作出了周密的考虑。当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时,说明设计者的设计是失败的。天津大学四季村花园原有浓密的绿篱包围,出入口只有两个,且居中设置,从侧面来的居民喜欢抄近路穿过花园到早市和商店去,部分绿篱被逐渐去掉,既节省路程又使花园景观对外开敞。
在如今的小区环境设计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城市住宅与城市空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商业空间与作坊、住宅交织在一起,宅前道路往往就是商业街,城市广场往往就是住宅区居民的休闲聚会点。它的优点是具有丰富多彩的街道生活,富有戏剧性的生活场面、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和机动交通的发展,居住环境越来越远离自然,人文环境受到交通的干扰而逐渐瓦解。现代小区出现后,小区设计受到功能主义的影响,为了强调阳光和绿地,住宅大都放弃以往沿街道布置的方式,呈现出组团布局的形式。居住环境的物理条件大大改善,但显然缺乏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如天津万科水晶城将城市空间的组织手法运用到住区环境设计中,住宅的山墙部分都作了L形的处理。既对内部庭院作了较好的围合,又对街道的形成作了贡献(图4)。
现在很多在新建小区在中心设有城市广场,广场完全步行化,周边住宅的底层为一些小型商店和服务设施,增添了广场的公共色彩。轴线的交叉处往往设置一些小型广场,布置有喷泉,花坛和多种小品,四周也往往设置塔楼与之相呼应。
居住区环境空间设计是一个系统复杂,涉及层面相当广泛的工作,本文仅就其中部分方面进行了一下探讨,更多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把居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对居住空间环境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