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试点城市与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为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球变暖以及环境危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为成为了学界关心的议题。通过杭州市的低碳建设案例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与激励条件、能力条件以及约束条件相关。因此,需要将气候变化的国际问题转化为地方的首要问题,与地方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气候问题应该内化于地方的能源、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从而促进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
  [关键词]低碳城市;气候变化;激励;能力;约束
  1研究缘起
  长期以来,应对气候变化被视作全人类面临的共同环境难题,亟需国家间的合作,因此地方政府并没有将气候变化作为治理的首要问题。事实上,地方政府才是中央层面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最终执行者,其参与状态和程度直接关系到政策的执行效果。自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正式发布实施之后,地方政府开始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积极的响应,开展项目创新、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等行动。本文通过分析杭州低碳的试点城市的案例,试图回答什么因素和条件促使地方政府针对减缓气候变化做出响应以及积极的行为?相关的因素和机制对于中国和世界温室气体减排和中国的环境治理有什么启示?
  2分析框架
  本文使用综合的框架分析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行为,这个分析模型可以归纳成为ICC模型:激励、能力与制约。
  激励(inccntive)。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被称之为“政治晋升机制”。在压力型政治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的升迁成为地方干部最重要的政治激勵。除了要满足官员考核机制的要求以外,为了应对竞争激烈且不确定的政治晋升前途,地方政府官员还会试图就某一个重要问题采取前瞻性行动来凸显创新性。如果某些创新性的措施或者机制取得效果,被其他地区效仿,最后得到上级政府的认可和推广,这是对地方官员工作表现的认可。
  能力(capacity)。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认为政府能力包含政策制定的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项目执行的能力。同时,本文认为,政府能力还需包括认知能力。“属地化管理制”意味着市级政府承担着更多的具体项目执行的职责。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制定和决策是核心环节,是政策过程成功与否的基础和关键。所有的政府资源可大体分为四类:信息、权威、财政和组织。因此,政府的资源配置的范围较广,包括信息配置、财政资源配置、金融管理、基础技术资源配置、人事管理以及社会支持资源等方面。
  约束(constraints)。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相对,这些约束设定了政府行为的界限和违规的处罚。由于职责同构的格局存在与单向支配性权力的存在,上级政府又常会以行政性分权与行政性激励相结合的“政绩”指挥棒来约束下级政府,自上而下的权力链条便将不同层级的官员捆绑在一起,造就了自下而上的责任格局。中央与地方关系缺乏有效的协商与沟通,中央主导的行政发包制违背了目标优化的原则,忽略了各地差异和潜力的现实。除此以外,破碎化的决策体系被认为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环境治理。职权的分割以及权力配置受到“块块分割”,使得决策过程难以统一,致使决策成本提高周期变长,大量的资源和时间被用于部门利益的争夺和扯皮之中,造成问题互相推诿和不合作的现实状况。
  3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地方响应的成功案例
  3.1激励
  (1)中央政府的重视与号召。当国家发改委要遴选全国试点城市时候,杭州市迅速做出反应积极申请。当国家发改委在2010年公布杭州为八个试点城市以后,迅速成立了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为组长。在制定低碳发展行动政策的时候也有着类似的特征,由于中央并没有给予试点城市具体明确的指引,杭州市在制定《杭州市“十二五”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等规划时参照了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等中央政策相关专门的政策的精神和要求,指定杭州市总体性和专门性的低碳发展政策都可以在中央政府的相关文件中找到很好的解释和依据。
  (2)增加政治晋升的机会。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者所拥有的远见和领导能力对地方的发展非常重要,他们试图通过就某一重要问题采取前瞻性行动凸显创新性。某些地方采取一些创新性的机制或措施,取得明显效益和效果后,模仿的效应会不断扩散,最后得到上级政府的认可和推广。作为创新发源地的政府常常会获得政治上的奖励,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者也会增加晋升的机会。在杭州市“十二五”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中,杭州市要积极发展十大低碳重点产业,锐意建设成为“低碳商业模式创新”的示范城市。作为低碳城市典型的杭州市,在中国政治管理体系中,杭州市在低碳城市的创新和示范是受到鼓励的。低碳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可以带来政治晋升的机遇,低碳商业模式的推广可以增加第三产业的比例带来土地开发的利润、技术推广以及商业活动所带来的财政税收和经济机遇。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地方发展低碳可以获得中央政策的优惠和资金的支持。同时国家试点地区为城市打上了低碳标签,有利于招商引资,促进就业,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保障能源安全。从能源结构来看,杭州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城市,大部分能源依靠外地进口。浙江省是资源小省,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一次能源基本依靠外部调入,这决定了杭州市能源对区外具有完全的依赖性。2003-2004年的夏天,由于高温致供电压力大,杭州市经历了严重的大规模的断电。因此,保障能源安全成为杭州市政府的“政治任务”,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为其中的一条必由之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措施受到杭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由此可知杭州市政府具有更高动力推动自身的低碳发展。
  3.2能力
  (1)认知与转化能力。把气候变化的问题转化成为实际的地方政府行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地方政府要认识到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地方政府可以声称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而实际上行动时注重节能的行动,这本质上是一种“一石二鸟”的做法。在杭州市的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指标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表达要减少碳的总量排放,但提及到能源效率(能耗)、清洁发展与可再生能源比例等,这些行动都与地方经济发展是相关的,也属于地方政府发展的当务之急。这种节能与气候变化的联系再加上中央政府的精神指示,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成功转化为地方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   (2)政策制定的能力。相比较八个试点城市而言,杭州市制定的行动计划是最为全面和综合的。对于政策制定的能力而言,制定过程需要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具备充分相关的专业知识。从科学研究发展水平来说,杭州市是浙江省的科教中心,也汇聚了全国各专业人才的队伍。杭州市政府重视人才引进,启动全球引才“521”计划、低碳专业人才开发计划等人才培育计划,具备较为雄厚的科研实力,这对于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政策制定上,杭州市政府主要采用了规制型(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信息型以及自愿型四种模式混合使用。其中,规制型与经济激励政策模式是低碳建设行动的重要关键。规制型的政策模式包括建立干部和企业的节能低碳目标考核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高能耗产业的淘汰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等;而经济激励政策主要涉及财政补贴、优惠政策制定和细节。
  (3)资源配置与项目执行的能力。在整个低碳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财政资源的配置显得尤为重要。在规制型的政策执行下,需要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激励辖区内的企业进行节能低碳的行动,这是一种能够“萝卜 大棒”混合使用的模式。规制型与经济激励型主要体现了地方政府主导的行动模式。根据《杭州市财政局制定的2010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显示,2010年杭州市安排预算内资金3.25亿元、政府性基金等5.08亿元用于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和城区绿化的资金,比2009增加6 200万元。杭州市为了激励企业节能行动,通过政策激励和规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落后产业的淘汰,在“十二五”期间增加投人5 0007Y/年的循环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清洁生产。根据《杭州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年)》,杭州市计划以重点工程的形式在七个领域开展低碳和节能工作,共计235个项目,总投资4 222.3亿元。
  3.3约束
  国家发改委对于低碳城市的具体发展方向、实施原则、操作流程、方法学的应用等都没有深入的解释,试点省市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缺少自上而下的低碳试点的目标制定约束条件反而成为了杭州市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和制定合乎自身发展规律和特色的行动方案的动力。允许地方充分享受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自主性才能提供发挥地方行动最大响应的条件。现有的地方政府依然面临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压力,如果相关的试点采用硬性的达标制度,最后可能会导致运用运动式的粗暴方法在数字上减排,不利于持续性地结构节能减排。地方政府基于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状况,进行示范性的目标设定、项目特色倾斜以及重点发展领域的探索。同时,国家发改委在2010年公布杭州为八个试点城市以后,迅速成立了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为组长。市委书记作为政府领导的一把手,牵头建设领导小组,有效降低了各个职能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互相推諉、扯皮,减少了政策制定的协调成本以及交易成本。
  4结语
  在全球变暖以及环境危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为成为了学界关心的议题。通过杭州市的低碳建设案例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并不是源于对气候变化威胁做出的直接反映,也不是源于自身对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认知的提高,而是与激励条件、能力条件以及约束条件相关。地方政府不能且不直接关心气候变化,但是热衷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通过低碳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地方政府认识到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相关,而节能减排行为以及创新不但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关系到地方官员的政治升迁、地方经济财政利益以及能源安全等重要问题,在中央的号召下,形成了激励条件。同时,低碳试点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地方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地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制约条件。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于与中国类似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有效实施,有以下的几点建议。
  (1)需要将气候变化的国际问题转化为地方的首要问题,与地方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气候问题应该内化于地方的能源、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从而促进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
  (2)地方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发展依然是重要的问题的前提下。中央政府可以给予地方和地区相当的自由度和示范性的项目,以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来应对气候变化。
  (3)发展中国家的地方政府要进行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发展的初期最为有效的方式依然是地方政府主导的规制型与经济激励型政策。在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公民和社会意识还没成长起来的背景下,如盲目强调市场主导型的经济激励政策以及自愿型政策,往往不是最优的选项。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就是财务管理过程中战略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对于企业的财务行为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全局性特征、动态性特征、外向性特征以及长期性特征四个方面,分析研究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特征,并根据企业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区别与联系,对企业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协调策略提出具体建议,希望可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财务管理;战略管理;协调;企业运
[摘 要] 农村贫困残疾人是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和低收入困难群体,帮助他们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对焦作市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调研,分析了农村残疾人脱贫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關键词] 农村残疾人;精准脱贫;基地扶贫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5. 078  [中图分
[摘要]目前,四川工商学院面临应用型转型现状,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学院应用型转型服务显得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探讨了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面对不同用户群体开展的嵌入式服务,并提出了民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应用型;民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  0引言  当今,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于2015年10月发布了《关于引导
[摘 要] 在一个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已达到组织战略的水平,工作分析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的核心和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企业管理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深刻认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的工作分析也开始为企业所关注。本文主要分析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等各个模块中的应用,为有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的基础设施,呈现出高速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传统数据中心的低效率、高能耗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建设新一代的数据中心与数据中心的技术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清河院区、昌平院区新建的云计算模块化数据中心采用的新概念、技术亮点。  [关键词]模块化;绿色节能;高效  doi:10.396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很多地级市也开始着力打造居住区环境景观,这种大范围的居住区设计呈现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要让居住区设计在整体的设计中脱颖而出必须依靠环境特色,这些特色中最主要的就是景观环境和本地文化特色和周边环境的融合。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优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娄底愿景·山水链城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来突出文化和地域环境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摘 要]为探究2015年至今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选取了2015-2018年CSSCI数据库中的434篇以电子政务为主题的文献为样本展开分析,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4年为周期构建了电子政务领域的热词网络并展开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 ”、公共服务、大数据、政务服务、政府网站和智慧城市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通过对比前人关于电子政务热点研究的论文发现,“互联网 ”和“智慧城
[摘 要] 在国家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下,小微企业进入发展机遇期。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问题,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SAS财务分析模型是从战略、财务角度全方位分析企业所存在问题的模型。SAS模型在小微企业有广泛适用性,但实际应用应做相应调整。文章以案例解析SAS模型在小微企业的实际应用问题,分析结果为小微企业寻求规避风险途径、正确选择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等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微企业; 财
[摘 要] 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我国应对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抉择。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长期跟踪研究我国制造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依据《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 23020-2013),通过对全国近13万家样本企业展开两化融合水平评估,揭示出我国不同经济区的两化融合发展现状与特征。近年来,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是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区域
[摘 要]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正逢我国提出“普惠金融”之时,是深化金融改革的“必选项”。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否会摧毁传统金融行业,二者是否是此消彼长还是和谐共生的问题,文章基于生物学中的生态共生理论的基本原理,分别从共生关系是否存在(质参量的兼容性)、共生模式实证判断、共生界面分析(利益分配维度、非对称分配因子、阻尼特征系数)、以及共生序研究四个大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共生的情况,提出了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