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班级管理进行了辩证的思考。把“南风”与“北风”的理念运用到了自己平时的班级管理中。作者发现只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做矛盾的中心者和调和者,就会让自己的班级充满活力而又自律。
说起南风和北风,相信人们都有这样的一个心理暗示,南风温暖如母亲的手;北风严厉如父亲的脸。那么对于人类来说,究竟南风适合我们生存,还是北风呢?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南风也好,还是北风也罢,它们都给我们创造了美丽动人的世界。正如杨万里所说,“南风融雪北风凝”,那么自然亦如此,我们的人文管理何不能如此呢?我把“南风”与“北风”运用到了自己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发现只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就会让自己的班级充满活力而又自律。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就是在“南风”与“北风”中寻求平衡。
南风是温暖,是尊重,是班主任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式。世界上有人拒绝痛苦,有人拒绝忧伤,但决不会有人拒绝暖暖的问候。我们现在所教学的年级是小学五年级,10岁伊始,由低年级的绝对服从到如今些许的叛逆,高年级往往是和班主任发生冲突的最典型的时机。他们总认为老师管得太多、太严,喜欢按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去做,结果误入歧途也浑然不知。而我们这时候所需要做的首先就是用幽默化解他们内心所谓的“忿忿不平”。就像我们班一个小男孩,可能是痴迷于武狭片,特别喜欢冲冲杀杀,还把家里买的大刀,手枪拿到学校进行“表演”,以前我曾批评过多次,可他就是不改。直到有一次,我当着全班的面,笑着问他:“陆大侠,你今天带的乃何兵器也?是峨眉派的倚天剑,还是谢逊用的屠龙刀?”孩子们开心得哈哈大笑,他也不好意思地摸摸自己的小脑袋笑笑。从此,他的兵器便销声匿迹了。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如果经常能想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笑”,再顽皮、再固执的孩子也会转变的。诙谐表面上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实际上它贯穿的是一种乐观精神,一种坚信“明天会更好”的执著。这不就是“南风”的精神吗?
南风虽是暖人心脾,然而班级管理也不能处处都刮南风,适当地刮刮凌冽的北风,会更加事半功倍。正如我们的学生,青春少年,各个活泼好动,有时忘乎所以,常常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以及所处的场合,言语不规范,行为不标准,亦或是违反了纪律,这时的我们又该如何去教育他们呢。我们认为,除了用南风的管理模式,在严肃的场合,比如,课堂上,学校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就应该以长者的庄重和威严来引领孩子们,当国旗冉冉升起,当响亮的国歌奏响的那一刻,我们也应该高唱国歌,并在班会课上告诉他们国旗、国歌的意义。我们做他们的榜样,这种长者之风,才能让孩子看到为人师表所独具的魅力。记得有一次我们所带的班级在一次学校的周一升旗会上,有几个同学在讲话甚至还在打闹。事后,我们对此事在班级进行了一个大讨论——中国少年如何尊重国旗。我们一起找寻了国旗的故事,重温了国旗的意义,我告诉他们,老师在国外旅行时,看到外国人是如何尊重自己国家的国旗的:他们不管是在做生意的小贩,还是正在逛街的游客,都会停下来,面朝国歌飘来的地方,庄严地高唱国歌,这就是民族的信仰。一个国家只有有了信仰,才會有希望。一个民族正因为有希望,才能建设得更好。推而广之,对学校、对班级的热爱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我们一起制定了班级公约,列举了哪些是不能触碰的纪律“红线”。这就是北风的严厉,是不容大家违背的铁的纪律。
一句话:孩子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是一群最可爱的天使。因此鼓励和严厉就犹如一个天平上的两端,偏向哪一边都会造成泛滥的效果,抑或是严厉之下敢怒不敢言,看到班主任老远就躲开了,这种师生关系不亲密;抑或是常常一起打闹嬉笑,上课也开玩笑,这种师生关系太乱。
其实,“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辩证法的规律,它揭示了无论在什么领域,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之间都包含着矛盾。那么,我们就要做矛盾的中心者和调和者,当孩子紧张、彷徨、学习生活需要找寻依靠时,我们把自己最温暖的心交与他们,也许有了这样的鼓励,他们会找到做人的自信心;但是,在铁的纪律面前,只有“规矩”才能成“方圆”,这个时候的我们扮演的就只能是一把“尺子”的角色,规范其言行,才能造就其成就。因此,把握好其中的管理度,宽严相济。把它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运用到各种艺术管理中去,寻求并把握好平衡,往往才会产生一种有着巨大震撼力的美,班主任的魅力就往往如此。让我们倍加小心的呵护着这一群天使,为他们缝补还没完全成熟的翅膀,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对待孩子们。
说起南风和北风,相信人们都有这样的一个心理暗示,南风温暖如母亲的手;北风严厉如父亲的脸。那么对于人类来说,究竟南风适合我们生存,还是北风呢?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南风也好,还是北风也罢,它们都给我们创造了美丽动人的世界。正如杨万里所说,“南风融雪北风凝”,那么自然亦如此,我们的人文管理何不能如此呢?我把“南风”与“北风”运用到了自己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发现只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就会让自己的班级充满活力而又自律。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就是在“南风”与“北风”中寻求平衡。
南风是温暖,是尊重,是班主任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式。世界上有人拒绝痛苦,有人拒绝忧伤,但决不会有人拒绝暖暖的问候。我们现在所教学的年级是小学五年级,10岁伊始,由低年级的绝对服从到如今些许的叛逆,高年级往往是和班主任发生冲突的最典型的时机。他们总认为老师管得太多、太严,喜欢按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去做,结果误入歧途也浑然不知。而我们这时候所需要做的首先就是用幽默化解他们内心所谓的“忿忿不平”。就像我们班一个小男孩,可能是痴迷于武狭片,特别喜欢冲冲杀杀,还把家里买的大刀,手枪拿到学校进行“表演”,以前我曾批评过多次,可他就是不改。直到有一次,我当着全班的面,笑着问他:“陆大侠,你今天带的乃何兵器也?是峨眉派的倚天剑,还是谢逊用的屠龙刀?”孩子们开心得哈哈大笑,他也不好意思地摸摸自己的小脑袋笑笑。从此,他的兵器便销声匿迹了。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如果经常能想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笑”,再顽皮、再固执的孩子也会转变的。诙谐表面上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实际上它贯穿的是一种乐观精神,一种坚信“明天会更好”的执著。这不就是“南风”的精神吗?
南风虽是暖人心脾,然而班级管理也不能处处都刮南风,适当地刮刮凌冽的北风,会更加事半功倍。正如我们的学生,青春少年,各个活泼好动,有时忘乎所以,常常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以及所处的场合,言语不规范,行为不标准,亦或是违反了纪律,这时的我们又该如何去教育他们呢。我们认为,除了用南风的管理模式,在严肃的场合,比如,课堂上,学校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就应该以长者的庄重和威严来引领孩子们,当国旗冉冉升起,当响亮的国歌奏响的那一刻,我们也应该高唱国歌,并在班会课上告诉他们国旗、国歌的意义。我们做他们的榜样,这种长者之风,才能让孩子看到为人师表所独具的魅力。记得有一次我们所带的班级在一次学校的周一升旗会上,有几个同学在讲话甚至还在打闹。事后,我们对此事在班级进行了一个大讨论——中国少年如何尊重国旗。我们一起找寻了国旗的故事,重温了国旗的意义,我告诉他们,老师在国外旅行时,看到外国人是如何尊重自己国家的国旗的:他们不管是在做生意的小贩,还是正在逛街的游客,都会停下来,面朝国歌飘来的地方,庄严地高唱国歌,这就是民族的信仰。一个国家只有有了信仰,才會有希望。一个民族正因为有希望,才能建设得更好。推而广之,对学校、对班级的热爱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我们一起制定了班级公约,列举了哪些是不能触碰的纪律“红线”。这就是北风的严厉,是不容大家违背的铁的纪律。
一句话:孩子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是一群最可爱的天使。因此鼓励和严厉就犹如一个天平上的两端,偏向哪一边都会造成泛滥的效果,抑或是严厉之下敢怒不敢言,看到班主任老远就躲开了,这种师生关系不亲密;抑或是常常一起打闹嬉笑,上课也开玩笑,这种师生关系太乱。
其实,“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辩证法的规律,它揭示了无论在什么领域,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之间都包含着矛盾。那么,我们就要做矛盾的中心者和调和者,当孩子紧张、彷徨、学习生活需要找寻依靠时,我们把自己最温暖的心交与他们,也许有了这样的鼓励,他们会找到做人的自信心;但是,在铁的纪律面前,只有“规矩”才能成“方圆”,这个时候的我们扮演的就只能是一把“尺子”的角色,规范其言行,才能造就其成就。因此,把握好其中的管理度,宽严相济。把它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运用到各种艺术管理中去,寻求并把握好平衡,往往才会产生一种有着巨大震撼力的美,班主任的魅力就往往如此。让我们倍加小心的呵护着这一群天使,为他们缝补还没完全成熟的翅膀,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对待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