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从兴趣入手,从多方面多角度运用教材,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点。根据教材中心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引入兴趣,同时,要了解不同学生的求知心理,把握教学过程,激发兴趣。还要联系生活,延续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材 运用 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有趣味的东西能够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一行行文字、一篇篇课文变得有趣味,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因此,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本人就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方面谈谈自己一点浅见。
一、建立科学的语文教材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新的语文教材观决定着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新的教材观的确立,也为语文教学落实新课标理念提供了保证。
首先,教材是一个例子,教师的责任就在帮助学生用好这个例子来以小见大,举一反三。其次,教材是可供学生对话的智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与教材展开对话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努力提出自己的见解乃至超越自己。再次,教材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广阔的舞台,学生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去收获知识,全身心融入这个舞台或世界,体验其中的山水风光,感悟其中的思想情感,触摸其中每个人物的脉动。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培养情感丰富的青少年。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鲜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
三、运用教材,丰富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从兴趣入手,而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运用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则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点。
1.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关键在于导语的精心设计,这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成功保障。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故事导入、诗词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影视导入、情境导入等等。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准确的有创新意义的切入点作为导语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文章的背景资料,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古典名著、优美诗文、格言警句、经典歌曲等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结晶导入新课,学生才会引起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比如,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一种幽森场面,仿佛狼就在眼前,然后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面对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2.善于质疑设疑,挖掘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
⑴大胆质疑
教材内容并不是金科玉律,细心推敲,也会发现瑕疵,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由此可见,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意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⑵利用教材内容的“空白”设疑
教材内容中的“空白”,指教材中未明确说明的部分与暗示的东西,亦可称为“隐含”。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当运用一下“空白”艺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怀疑、寻找、发现教材所提供的每一篇文章在内容、结构、行文等方面的“空白”之处,就能引起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上《祝福》时,引导学生去想象祥林嫂嫁给贺老六后过的是怎样的生活,这段生活对祥林嫂日后产生了怎样的一种影响?学生就会根据文段的粗略描述去想象,去思考。这样的留白,其实就是一种课文内容的隐含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就是一种学习的乐趣。
3.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教师要用好教材,要用好教材就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革新传统的阅读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能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很有帮助。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如在讲授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制作展现海景的课件,在放映大海涨潮、落潮景色画面的同时,配上有海水涨潮、退潮的声音,再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容易被感染,就会认真领略海的美以及诗人海子那颗纯净如海的广阔丰富的内心。这样,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更浓了。
四、联系生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方式
学生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语文信息。新教材更是把课堂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应该利用生活这部大书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若能在新课程标准下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开创出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蔡伟: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福建教育出版社,1980.
3.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漓江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材 运用 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有趣味的东西能够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一行行文字、一篇篇课文变得有趣味,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因此,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本人就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方面谈谈自己一点浅见。
一、建立科学的语文教材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新的语文教材观决定着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新的教材观的确立,也为语文教学落实新课标理念提供了保证。
首先,教材是一个例子,教师的责任就在帮助学生用好这个例子来以小见大,举一反三。其次,教材是可供学生对话的智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与教材展开对话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努力提出自己的见解乃至超越自己。再次,教材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广阔的舞台,学生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去收获知识,全身心融入这个舞台或世界,体验其中的山水风光,感悟其中的思想情感,触摸其中每个人物的脉动。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培养情感丰富的青少年。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鲜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
三、运用教材,丰富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从兴趣入手,而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运用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则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点。
1.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关键在于导语的精心设计,这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成功保障。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故事导入、诗词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影视导入、情境导入等等。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准确的有创新意义的切入点作为导语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文章的背景资料,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古典名著、优美诗文、格言警句、经典歌曲等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结晶导入新课,学生才会引起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比如,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一种幽森场面,仿佛狼就在眼前,然后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面对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2.善于质疑设疑,挖掘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
⑴大胆质疑
教材内容并不是金科玉律,细心推敲,也会发现瑕疵,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由此可见,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意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⑵利用教材内容的“空白”设疑
教材内容中的“空白”,指教材中未明确说明的部分与暗示的东西,亦可称为“隐含”。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当运用一下“空白”艺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怀疑、寻找、发现教材所提供的每一篇文章在内容、结构、行文等方面的“空白”之处,就能引起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上《祝福》时,引导学生去想象祥林嫂嫁给贺老六后过的是怎样的生活,这段生活对祥林嫂日后产生了怎样的一种影响?学生就会根据文段的粗略描述去想象,去思考。这样的留白,其实就是一种课文内容的隐含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就是一种学习的乐趣。
3.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教师要用好教材,要用好教材就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革新传统的阅读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能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很有帮助。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如在讲授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制作展现海景的课件,在放映大海涨潮、落潮景色画面的同时,配上有海水涨潮、退潮的声音,再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容易被感染,就会认真领略海的美以及诗人海子那颗纯净如海的广阔丰富的内心。这样,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更浓了。
四、联系生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方式
学生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语文信息。新教材更是把课堂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应该利用生活这部大书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若能在新课程标准下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开创出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蔡伟: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福建教育出版社,1980.
3.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漓江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