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学开始应用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这一模式的提出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提升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某一学科的知识,以获取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对其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策略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自主能动性,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记忆历史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使用合适的策略将研究性学习融入课堂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爱上课堂氛围,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提问,奠定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基础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立足于转变课堂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由教师进行引导,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历史知识,加深理解。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对教材知识中不易理解的地方进行发问,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见解,并让学生自主讨论解决,最后教师进行解答。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历史知识,在提问当中突破思维的限制,对历史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比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身为教师,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历史是一门具有时代艺术感的学科,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个人独立思维的培养,在学生提问中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面对历史的时候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的四大发明时,可以与其他文明古国进行对比,使学生思考,为什么四大发明诞生于中国?并鼓励学生对四大发明的诞生背景进行提问,组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跳出思维局限,分享个人的想法,在讨论中产生新知,深化自己对四大发明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问,使学生进行思考:如果四大发明没有被阿拉伯人带到欧洲,中国的科技能否领先于欧洲?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如果对于四大发明引入欧洲的过程不太了解,便无法准确回答这个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的过程,以及后来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使学生全面充分地了解历史,培养其历史的横向和纵向思维。
  二、营造课堂氛围,促进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
  历史知识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探讨和学习,一个知识点所涉及的时代和国家都不是单一的,历史的脉络错综复杂,需要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才能更加清晰地学习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首先需要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爱好,才能够引起学生对历史主动积极地探究和学习。这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会对枯燥的历史知识失去学习热情,还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历史课程教学的进行。教师在上课时,应当增加幽默的成分,将乏味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味,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认真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此外,教师还要给予学生课堂的参与感,使学生有提问的机会,并耐心进行解答,使学生有课堂的主体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梭伦改革》这一课时内容时,可以进行课堂模拟,情景重现,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明确当时的社会背景主要有平民、新兴工商业阶层以及奴隶主贵族这三个阶级,并且还需要有一位同学扮演官员进行仲裁,使学生根据教材知识和教师所提供的素材进行模拟。教师要在课前安排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在模拟中可以代表不同阶层向仲裁者进行课本以外内容的讲解,感受当时社会阶级的不同,深入了解梭伦改革的背景与内容等。这样具有趣味性的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活的历史,产生对课堂学习的热情,并且锻炼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全面性的发展。
  三、了解学生生活,找到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切入
  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和教授,作为教师,应该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学习知识是为生活所服务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历史理论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融合。历史的理论知识只是一种对现实的抽象性总结,教师应用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对历史和生活的关系进行探究,使学生主动意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
  例如,教师在教学“历史文化遗产”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了解的文化古迹进行举例,教师对其做出全面的講解,使学生充分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也能够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拜感,增强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遇到的历史现象,使学生在游览古迹时能够想到历史,是历史教学效果一种成功的体现。
  在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转变课堂模式,使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对历史知识进行主动的探讨,成为学习的主动求知者,是新的教育趋势。教师有责任将研究性学习积极地融入教学之中,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高中历史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小练笔是语文课堂的一种新型的练习方式。其不会占用课堂太多时间,却能够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训练,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高,是一种省时有效的训练方式。  一、针对文章精彩处开展小练笔  在一篇课文中,从头到尾会有不少的精彩语段,语段中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手法都运用得极为巧妙。如果学生能够真正领略到这种表达手法的妙用,并且学会运用,可以说是学到了整篇文章的精髓。  例如《
中国现行的原油进口实行国营贸易管理,同时允许一定数量的非国营贸易进口[1],这主要是依据1994年发布的《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关于改革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意见
FCD(Floating Car Data,浮动车数据)是一种新型的交通信息检测技术,其核心是利用具有GPS/北斗定位和通讯功能的车辆(如城市出租车等)采集的位置、时间、速度等数据,并把这些数据与电子地图进行单点匹配,以及路径推测等,最后可直观描述道路的交通流状况。然而,海量浮动车数据处理存在性能方面的瓶颈,为此,本文针对大规模浮动车数据进行分布式并行处理等关键性算法研究,在单机多线程处理的基础上
摘 要:现阶段,配电侧电能质量还存在着瞬时供电短时中断,或者电压骤降或暂升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用户用电的稳定性。为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提高用电的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研究有效的电力控制技术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配电侧电能质量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分析了定制电力技术在改善电能质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定制电力技术 配电侧 电能质量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
针对图像分析中人眼视觉的感知维度考虑不足和大多滤波器偏重低频波段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Log-Gabor和分形技术相结合的特征提取图像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阐明了Gabor滤波器不足以及人眼视觉感知与分形维度相关的知识,然后结合Log-Gabor滤波器的无带宽限制优点和分形图像分析的方法,提取出与人眼相关度高的图像特征,大大降低了失真度,最后形成了基于上述方法的图像特征分析的一套模型。实验结果表
研究步态识别问题,针对在当前二维步态识别系统中,识别过程仅仅针对灰度、平面几何距离等二维特征信息,忽略了人体走路时的三维步态特征,步态识别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生产为主的新型经济,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是人为主体的时代,未来企业的竞争能力取决于掌握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有着本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