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它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面向学生成长需要而自主开发的一种个性化微型课程。一线教师要想开发一种系统的课程,确实存在很大困难。而微课程的出现,为一线教师进入课程,开辟了一条便捷的通道。本文就微课程的关键点进行分析。
一、来自教育实践
新课程改革以来,科学课程的内容和编排方式都有了较大变化,许多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一线教师感受到:一方面,教材中部分内容偏难,导致有些学生对学习科学有畏难情绪,然而教师不可能改变原有的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有强烈的好奇心,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未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激发。
由此可见,自上而下的的课程改革,暴露出课程理念和教育实践严重脱节的弊端。而微课程来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极强的针对性,可以使课改从“云端”落到“大地”,进入到常态的课堂和教学,真正改变师生的教育生活。
二、面向学生成长需要
教材是许多专家的结晶,教材内容是面向使用该教材的全体学生,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内容可能更适合于农村学生,有的内容可能更适合于城市里的学生。如组织学生开展养蚕、种凤仙花、观察水葫芦等活动,农村比城市毫无疑问更具有优势。而教材中涉及天文方面的知识,城市里的学生更有优势,他们可以去参观天文台、天文博物馆等。所以,统编教材是面向全体使用对象,而实际教学往往会受到地域限制、环境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科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未能“同步”。同时,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许多农村乡镇正在向小城市化建设发展,有的乡镇已经并入城市,多个规模较小的完小合并成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小城市化建设对当今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微课程开发的原点一定要是学生,适合学生生命成长的才是最好的课程。然而,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依据建立的国家统一课程,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而微课程可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师自主开发
微课程内容短小精悍,教学时间短,开设灵活方便,适合一线教师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将学生感兴趣的、需要的、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开发成微课程,并付诸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同时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
1.基于现有的科学教材,将教材中一些有趣味性的内容或拓展性活动开发成微课程。对于一些趣味性强的内容,学生虽有强烈的兴趣,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未能很好地展开,未免是种遗憾。微课程应与现有的教材内容相辅相成,真正地为教学直接服务。
2.微课程开发以拓展为主,充分利用本地区资源。从身边做起,做好对校内课程资源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高学校现有设备的利用率,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等活动。
3.教师是微课程的开发者,学生也是微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要关注科技热点、生活热点问题,并将之开发成微课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脑海中有许多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勇于探究。将社会热点问题开发成微课程,必将深受学生喜爱。
以往,教师只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常年按照一本课本和教参进行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微课程为教师拓宽了无限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所处的教育环境,开发出富有特色的微课程,使每个微课程都闪烁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创造性,带有教师鲜明的个性色彩。
四、是一种微型课程
微课程容量小、见效快、容易操作,是最适合教师掌握的课程形式。
1.微课程課程容量小,目标明确,具有相对独立性。微课程的学习目标少而清晰,体现了“微”字特色;微课程都是一系列半独立性的专题或单元,容量较小,强调深度而不强调广度;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只用一两个学时,而不是几周的教学时间;微课程的学习目标少且清晰,体现了“微”字特色,学习时间相对较短;除了要注意模块化和短小精悍外,还要把长度短小的微课程内容控制在几分钟内。
2.微课程是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微课程内容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而且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熟悉、感兴趣、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同时,微课程内容的选择可以是双向性的,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教师和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因此,小学科学微课程的开发既要注重科学性,又要注重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在学习知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奥秘。
总之,微课程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习不再单调枯燥,而充满了愉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科学精神。微课程也使教师对研究倍感亲切,带动了广大教师更加积极地从教学走向研究,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来自教育实践
新课程改革以来,科学课程的内容和编排方式都有了较大变化,许多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一线教师感受到:一方面,教材中部分内容偏难,导致有些学生对学习科学有畏难情绪,然而教师不可能改变原有的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有强烈的好奇心,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未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激发。
由此可见,自上而下的的课程改革,暴露出课程理念和教育实践严重脱节的弊端。而微课程来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极强的针对性,可以使课改从“云端”落到“大地”,进入到常态的课堂和教学,真正改变师生的教育生活。
二、面向学生成长需要
教材是许多专家的结晶,教材内容是面向使用该教材的全体学生,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内容可能更适合于农村学生,有的内容可能更适合于城市里的学生。如组织学生开展养蚕、种凤仙花、观察水葫芦等活动,农村比城市毫无疑问更具有优势。而教材中涉及天文方面的知识,城市里的学生更有优势,他们可以去参观天文台、天文博物馆等。所以,统编教材是面向全体使用对象,而实际教学往往会受到地域限制、环境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科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未能“同步”。同时,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许多农村乡镇正在向小城市化建设发展,有的乡镇已经并入城市,多个规模较小的完小合并成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小城市化建设对当今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微课程开发的原点一定要是学生,适合学生生命成长的才是最好的课程。然而,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依据建立的国家统一课程,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而微课程可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师自主开发
微课程内容短小精悍,教学时间短,开设灵活方便,适合一线教师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将学生感兴趣的、需要的、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开发成微课程,并付诸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同时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
1.基于现有的科学教材,将教材中一些有趣味性的内容或拓展性活动开发成微课程。对于一些趣味性强的内容,学生虽有强烈的兴趣,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未能很好地展开,未免是种遗憾。微课程应与现有的教材内容相辅相成,真正地为教学直接服务。
2.微课程开发以拓展为主,充分利用本地区资源。从身边做起,做好对校内课程资源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高学校现有设备的利用率,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等活动。
3.教师是微课程的开发者,学生也是微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要关注科技热点、生活热点问题,并将之开发成微课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脑海中有许多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勇于探究。将社会热点问题开发成微课程,必将深受学生喜爱。
以往,教师只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常年按照一本课本和教参进行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微课程为教师拓宽了无限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所处的教育环境,开发出富有特色的微课程,使每个微课程都闪烁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创造性,带有教师鲜明的个性色彩。
四、是一种微型课程
微课程容量小、见效快、容易操作,是最适合教师掌握的课程形式。
1.微课程課程容量小,目标明确,具有相对独立性。微课程的学习目标少而清晰,体现了“微”字特色;微课程都是一系列半独立性的专题或单元,容量较小,强调深度而不强调广度;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只用一两个学时,而不是几周的教学时间;微课程的学习目标少且清晰,体现了“微”字特色,学习时间相对较短;除了要注意模块化和短小精悍外,还要把长度短小的微课程内容控制在几分钟内。
2.微课程是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微课程内容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而且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熟悉、感兴趣、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同时,微课程内容的选择可以是双向性的,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教师和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因此,小学科学微课程的开发既要注重科学性,又要注重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在学习知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奥秘。
总之,微课程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习不再单调枯燥,而充满了愉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科学精神。微课程也使教师对研究倍感亲切,带动了广大教师更加积极地从教学走向研究,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