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化学教育应根据化学自身的特点,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化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为此,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挖掘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中学化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先驱已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我国古代酒的酿造,青铜器的制造,铁和钢的冶炼与应用,火药、造纸术的发明与应用,这些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的发明与应用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在近代,1965年我国成功地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对探索生命奥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除了这些发明创造外,还要认识到我国的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是一个天然的大宝藏。如近年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在东海也发现了“可燃冰”的踪迹。通过这些例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为了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二、介绍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出原子学说的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他总是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为座右铭,通过他的刻苦钻研而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个药店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好学精神,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以他严肃认真、勇于创新的精神,经过反复实验,反复研究最后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的“燃素说”,并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而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和英国化学家拉姆赛经过两年多的合作,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终于发现了在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氩气。
出生于我国福建省一个农民家庭的著名制碱专家侯德邦。他从小就热爱祖国,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满怀报国之志,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物质待遇,毅然回国创业,经过潜心研究,不断努力,最后发明了名震中外的“侯氏制碱法”,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和市场,他的精神被后人所敬仰。将以上素材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都是有帮助的。
三、在科学探究中,渗透科学态度、责任感、环境保护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科学探究中,如能将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这一双胞胎处理好,那将对增强学生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从教材中挖掘体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比如在讲空气污染时,充分利用课本素材和生活情景,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以及会产生的严重后果。
(二)、强化训练,规范实验操作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对药品的用量和浓度严格控制,对定性实验,药品应取最少量,多采用微型实验。这样,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观察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节省了药品,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加强实验改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将一些有毒物质参加的或生成的实验进行改进,使操作更合理有效,又能控制或避免排污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教材中提到要进行尾气处理,在教学中怎样进行尾气处理呢?这给教学留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给学生的交流讨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总之,加强实验的改进应根据学校实验条件和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旧物质和废弃物。将原有的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改进,以达到更加安全可靠,趣味新颖,快捷方便,可控制排污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等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遵化市高级中学)
一、充分挖掘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中学化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先驱已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我国古代酒的酿造,青铜器的制造,铁和钢的冶炼与应用,火药、造纸术的发明与应用,这些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的发明与应用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在近代,1965年我国成功地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对探索生命奥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除了这些发明创造外,还要认识到我国的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是一个天然的大宝藏。如近年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在东海也发现了“可燃冰”的踪迹。通过这些例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为了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二、介绍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出原子学说的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他总是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为座右铭,通过他的刻苦钻研而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个药店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好学精神,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以他严肃认真、勇于创新的精神,经过反复实验,反复研究最后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的“燃素说”,并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而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和英国化学家拉姆赛经过两年多的合作,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终于发现了在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氩气。
出生于我国福建省一个农民家庭的著名制碱专家侯德邦。他从小就热爱祖国,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满怀报国之志,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物质待遇,毅然回国创业,经过潜心研究,不断努力,最后发明了名震中外的“侯氏制碱法”,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和市场,他的精神被后人所敬仰。将以上素材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都是有帮助的。
三、在科学探究中,渗透科学态度、责任感、环境保护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科学探究中,如能将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这一双胞胎处理好,那将对增强学生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从教材中挖掘体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比如在讲空气污染时,充分利用课本素材和生活情景,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以及会产生的严重后果。
(二)、强化训练,规范实验操作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对药品的用量和浓度严格控制,对定性实验,药品应取最少量,多采用微型实验。这样,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观察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节省了药品,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加强实验改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将一些有毒物质参加的或生成的实验进行改进,使操作更合理有效,又能控制或避免排污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教材中提到要进行尾气处理,在教学中怎样进行尾气处理呢?这给教学留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给学生的交流讨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总之,加强实验的改进应根据学校实验条件和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旧物质和废弃物。将原有的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改进,以达到更加安全可靠,趣味新颖,快捷方便,可控制排污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等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遵化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