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课文《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教学实践中,曾精心选择动听的背景音乐创设适切的教学环境,并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文章,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提炼文章论点,然后表述自己对读书的真实看法和对课文作者观点的理解。随后,组织小组活动,希望他们能够在创设的优美情境中进行交流,真正感受读书的幸福。然而学生一如往常,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心不在焉,有的窃窃私语,甚至有的呼呼大睡……让我倍感失落。
这样的情形有过几次后,我陷入沉思,虽然教师辛苦备课,千方百计地力图对每篇文章从语言、文字、情感等各个角度使学生明了其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情感、启智的哲理,然而讲完课一段时间之后,却只能得到学生“见过”“学过”的反馈,有的虽然也能谈上一两句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却总是浅尝辄止,泛泛而谈。
作为语文教师究竟该怎么教学生?诚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那么教师到底该不该讲解?讲解到底占多大比例?各种现代媒体手段也用上了,为什么学生仍是一节课兴奋了,另一节课却又沉默了?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使他们激动起来,并持续地主动地爱上语文呢?我想教师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吸引打动学生,并且愿意课下主动持续阅读,进而取得较好的成绩呢。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教学生是口耳相授也是一种人与人的交际,讲是必要的,关键是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
它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看来,讲解一定是必要的,然而一定要明白的是,教师的讲都是为了不讲,教就是为了不教。那么,课堂教学做到吸引学生,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方面,是需要下大功夫的。
一、提高素养,行为之范
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范围很广,要想让学生爱上语文,并持久的读书,教师本身的魅力自是最好的示范、最好的吸铁石。“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当代学生有其特有的可塑性、模仿性和特有的评价方式,设若教师知识广博丰富、思维敏捷灵活、专业技能熟练自如,无论说话、写作、阅读拿起哪样,哪样在行,随时引经据典,随时下笔成文,随时妙语连珠,吸引学生随你走遍精彩世界,那么一节课中学生一定会神采奕奕,跃跃欲试,收获满满。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让学生每节课都在享受中度过,这样的课堂如同听精彩评书,不忍漏听,心向往之。
当然,这种课堂的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它需要教师不懈地努力,不断地突破自我。除此,教师本身的眼光、世界观、人生观、气质、修养等内在素养以及对学生由衷的关怀等都是启动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教书一阵子,影响学生一辈子”。以人格去感动学生的心,以高能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自然会因为喜欢、欣赏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因此,语文教师自当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能力,多读书、多练笔、善读善写方能在课堂中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语文、走进社会的大千世界去做人、去阅读、去写作。
二、注重思路,点拨为重
古人云: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引,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灵动自如“相好时机”,灵活诱引学生积极思考,便会触其心动,继而课下主动寻找与课文或话题有关的文章资料,慢慢沉浸于读书中,也许课中只需教师几句讲解分析精辟透彻、点石成金的话语,即可创造出一种精彩的学习气氛;也许教师几句凝练准确的概括,即可收到为学生引路搭桥的功效。把握课堂如把握乾坤一样,关键处的一语胜过平淡处的千言。
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喧宾夺主,全盘大讲,不要以为学生带一双耳朵、一双眼睛、一本书、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即可进入学习状态,没有条理与思路的“乱扯”只会让学生的心思早早“游心外骛”。想想学生小时候为什么那么愿意听童话故事?与他们生活相近的或与他们心灵需求相吻合的事物感兴趣,这是他们的本性。抓住这一点,教师若能把握好整节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路与重心,在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发言时相机智慧的察言观色,拨动其心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動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收获。如此他们才能渐渐感受到“水到渠成”的思考过程,也才能领略到靠自己的努力后“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那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只增不减,探索求知欲望只强不弱,主观能动性亦不断增强,自信和参与意识源源涌动。
这是需要教师具有极大的耐心、爱心与高超的教育艺术智慧的。倾筐倒箧容易,画龙点睛艰难。教师一定要注重思路,点拨为重,为了学生的长远利益,我们应不断努力。
三、指导学法,掌握规律
授其知识,不如授其学法,掌握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授课,都应最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有价值的、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性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一方面可使渐有兴趣的学生如虎添翼,摸其规律,渐至达到完全主动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不会遇难退缩,有律可寻,渐入佳境。这不正是语文课堂教学所需达到的最高境界吗?
同时,这样的课堂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文本,还要适当进行延伸、扩展,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规律方法呈现给学生,为其学习铺设一条便捷通道,为其自学储备更多工具性、人文性知识。如教学文言文中的“汉赋”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用系统表归纳这个时代的常用礼仪、礼制、文化名词以及常见实词、虚词在汉赋中的变化,并搜集这种文体的名篇等相关知识,从而有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的全面了解。再如,学习散文,重点理解“形散而神聚”的内涵,从形神两方面进行教学;鉴赏诗歌意境为重等。教师帮助学生探索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就如自行车有了马达助力一样,学生的学习会更主动轻松,更有方向感。
此外,语文课堂教学如能做到学生能讲所学,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语文课堂教学即可初见成果。叶圣陶说:“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课文教材只是个例子,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培养生活态度,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技能,此后便能主动持续地学习各种知识,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自有好心态应对,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成。
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需要教师不断努力,不断提高,不断实践。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总结,学生的课堂反馈较之前有所变化,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发人深省的故事、烘托气氛的音乐,课堂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善。
因学生改变自身,因学生改变课堂,因学生引领心灵,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用心去教,学生一定能养成主动并持续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前方任重道远,当努力不停。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财政金融学校)
(责任编辑 张 妤)
这样的情形有过几次后,我陷入沉思,虽然教师辛苦备课,千方百计地力图对每篇文章从语言、文字、情感等各个角度使学生明了其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情感、启智的哲理,然而讲完课一段时间之后,却只能得到学生“见过”“学过”的反馈,有的虽然也能谈上一两句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却总是浅尝辄止,泛泛而谈。
作为语文教师究竟该怎么教学生?诚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那么教师到底该不该讲解?讲解到底占多大比例?各种现代媒体手段也用上了,为什么学生仍是一节课兴奋了,另一节课却又沉默了?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使他们激动起来,并持续地主动地爱上语文呢?我想教师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吸引打动学生,并且愿意课下主动持续阅读,进而取得较好的成绩呢。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教学生是口耳相授也是一种人与人的交际,讲是必要的,关键是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
它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看来,讲解一定是必要的,然而一定要明白的是,教师的讲都是为了不讲,教就是为了不教。那么,课堂教学做到吸引学生,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方面,是需要下大功夫的。
一、提高素养,行为之范
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范围很广,要想让学生爱上语文,并持久的读书,教师本身的魅力自是最好的示范、最好的吸铁石。“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当代学生有其特有的可塑性、模仿性和特有的评价方式,设若教师知识广博丰富、思维敏捷灵活、专业技能熟练自如,无论说话、写作、阅读拿起哪样,哪样在行,随时引经据典,随时下笔成文,随时妙语连珠,吸引学生随你走遍精彩世界,那么一节课中学生一定会神采奕奕,跃跃欲试,收获满满。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让学生每节课都在享受中度过,这样的课堂如同听精彩评书,不忍漏听,心向往之。
当然,这种课堂的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它需要教师不懈地努力,不断地突破自我。除此,教师本身的眼光、世界观、人生观、气质、修养等内在素养以及对学生由衷的关怀等都是启动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教书一阵子,影响学生一辈子”。以人格去感动学生的心,以高能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自然会因为喜欢、欣赏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因此,语文教师自当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能力,多读书、多练笔、善读善写方能在课堂中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语文、走进社会的大千世界去做人、去阅读、去写作。
二、注重思路,点拨为重
古人云: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引,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灵动自如“相好时机”,灵活诱引学生积极思考,便会触其心动,继而课下主动寻找与课文或话题有关的文章资料,慢慢沉浸于读书中,也许课中只需教师几句讲解分析精辟透彻、点石成金的话语,即可创造出一种精彩的学习气氛;也许教师几句凝练准确的概括,即可收到为学生引路搭桥的功效。把握课堂如把握乾坤一样,关键处的一语胜过平淡处的千言。
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喧宾夺主,全盘大讲,不要以为学生带一双耳朵、一双眼睛、一本书、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即可进入学习状态,没有条理与思路的“乱扯”只会让学生的心思早早“游心外骛”。想想学生小时候为什么那么愿意听童话故事?与他们生活相近的或与他们心灵需求相吻合的事物感兴趣,这是他们的本性。抓住这一点,教师若能把握好整节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路与重心,在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发言时相机智慧的察言观色,拨动其心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動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收获。如此他们才能渐渐感受到“水到渠成”的思考过程,也才能领略到靠自己的努力后“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那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只增不减,探索求知欲望只强不弱,主观能动性亦不断增强,自信和参与意识源源涌动。
这是需要教师具有极大的耐心、爱心与高超的教育艺术智慧的。倾筐倒箧容易,画龙点睛艰难。教师一定要注重思路,点拨为重,为了学生的长远利益,我们应不断努力。
三、指导学法,掌握规律
授其知识,不如授其学法,掌握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授课,都应最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有价值的、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性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一方面可使渐有兴趣的学生如虎添翼,摸其规律,渐至达到完全主动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不会遇难退缩,有律可寻,渐入佳境。这不正是语文课堂教学所需达到的最高境界吗?
同时,这样的课堂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文本,还要适当进行延伸、扩展,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规律方法呈现给学生,为其学习铺设一条便捷通道,为其自学储备更多工具性、人文性知识。如教学文言文中的“汉赋”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用系统表归纳这个时代的常用礼仪、礼制、文化名词以及常见实词、虚词在汉赋中的变化,并搜集这种文体的名篇等相关知识,从而有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的全面了解。再如,学习散文,重点理解“形散而神聚”的内涵,从形神两方面进行教学;鉴赏诗歌意境为重等。教师帮助学生探索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就如自行车有了马达助力一样,学生的学习会更主动轻松,更有方向感。
此外,语文课堂教学如能做到学生能讲所学,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语文课堂教学即可初见成果。叶圣陶说:“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课文教材只是个例子,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培养生活态度,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技能,此后便能主动持续地学习各种知识,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自有好心态应对,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成。
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需要教师不断努力,不断提高,不断实践。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总结,学生的课堂反馈较之前有所变化,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发人深省的故事、烘托气氛的音乐,课堂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善。
因学生改变自身,因学生改变课堂,因学生引领心灵,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用心去教,学生一定能养成主动并持续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前方任重道远,当努力不停。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财政金融学校)
(责任编辑 张 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