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教师素养的必要性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shiyij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课文《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教学实践中,曾精心选择动听的背景音乐创设适切的教学环境,并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文章,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提炼文章论点,然后表述自己对读书的真实看法和对课文作者观点的理解。随后,组织小组活动,希望他们能够在创设的优美情境中进行交流,真正感受读书的幸福。然而学生一如往常,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心不在焉,有的窃窃私语,甚至有的呼呼大睡……让我倍感失落。
  这样的情形有过几次后,我陷入沉思,虽然教师辛苦备课,千方百计地力图对每篇文章从语言、文字、情感等各个角度使学生明了其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情感、启智的哲理,然而讲完课一段时间之后,却只能得到学生“见过”“学过”的反馈,有的虽然也能谈上一两句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却总是浅尝辄止,泛泛而谈。
  作为语文教师究竟该怎么教学生?诚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那么教师到底该不该讲解?讲解到底占多大比例?各种现代媒体手段也用上了,为什么学生仍是一节课兴奋了,另一节课却又沉默了?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使他们激动起来,并持续地主动地爱上语文呢?我想教师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吸引打动学生,并且愿意课下主动持续阅读,进而取得较好的成绩呢。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教学生是口耳相授也是一种人与人的交际,讲是必要的,关键是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
  它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看来,讲解一定是必要的,然而一定要明白的是,教师的讲都是为了不讲,教就是为了不教。那么,课堂教学做到吸引学生,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方面,是需要下大功夫的。
  一、提高素养,行为之范
  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范围很广,要想让学生爱上语文,并持久的读书,教师本身的魅力自是最好的示范、最好的吸铁石。“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当代学生有其特有的可塑性、模仿性和特有的评价方式,设若教师知识广博丰富、思维敏捷灵活、专业技能熟练自如,无论说话、写作、阅读拿起哪样,哪样在行,随时引经据典,随时下笔成文,随时妙语连珠,吸引学生随你走遍精彩世界,那么一节课中学生一定会神采奕奕,跃跃欲试,收获满满。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让学生每节课都在享受中度过,这样的课堂如同听精彩评书,不忍漏听,心向往之。
  当然,这种课堂的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它需要教师不懈地努力,不断地突破自我。除此,教师本身的眼光、世界观、人生观、气质、修养等内在素养以及对学生由衷的关怀等都是启动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教书一阵子,影响学生一辈子”。以人格去感动学生的心,以高能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自然会因为喜欢、欣赏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因此,语文教师自当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能力,多读书、多练笔、善读善写方能在课堂中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语文、走进社会的大千世界去做人、去阅读、去写作。
  二、注重思路,点拨为重
  古人云: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引,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灵动自如“相好时机”,灵活诱引学生积极思考,便会触其心动,继而课下主动寻找与课文或话题有关的文章资料,慢慢沉浸于读书中,也许课中只需教师几句讲解分析精辟透彻、点石成金的话语,即可创造出一种精彩的学习气氛;也许教师几句凝练准确的概括,即可收到为学生引路搭桥的功效。把握课堂如把握乾坤一样,关键处的一语胜过平淡处的千言。
  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喧宾夺主,全盘大讲,不要以为学生带一双耳朵、一双眼睛、一本书、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即可进入学习状态,没有条理与思路的“乱扯”只会让学生的心思早早“游心外骛”。想想学生小时候为什么那么愿意听童话故事?与他们生活相近的或与他们心灵需求相吻合的事物感兴趣,这是他们的本性。抓住这一点,教师若能把握好整节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路与重心,在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发言时相机智慧的察言观色,拨动其心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動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收获。如此他们才能渐渐感受到“水到渠成”的思考过程,也才能领略到靠自己的努力后“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那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只增不减,探索求知欲望只强不弱,主观能动性亦不断增强,自信和参与意识源源涌动。
  这是需要教师具有极大的耐心、爱心与高超的教育艺术智慧的。倾筐倒箧容易,画龙点睛艰难。教师一定要注重思路,点拨为重,为了学生的长远利益,我们应不断努力。
  三、指导学法,掌握规律
  授其知识,不如授其学法,掌握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授课,都应最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有价值的、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性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一方面可使渐有兴趣的学生如虎添翼,摸其规律,渐至达到完全主动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不会遇难退缩,有律可寻,渐入佳境。这不正是语文课堂教学所需达到的最高境界吗?
  同时,这样的课堂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文本,还要适当进行延伸、扩展,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规律方法呈现给学生,为其学习铺设一条便捷通道,为其自学储备更多工具性、人文性知识。如教学文言文中的“汉赋”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用系统表归纳这个时代的常用礼仪、礼制、文化名词以及常见实词、虚词在汉赋中的变化,并搜集这种文体的名篇等相关知识,从而有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的全面了解。再如,学习散文,重点理解“形散而神聚”的内涵,从形神两方面进行教学;鉴赏诗歌意境为重等。教师帮助学生探索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就如自行车有了马达助力一样,学生的学习会更主动轻松,更有方向感。
  此外,语文课堂教学如能做到学生能讲所学,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语文课堂教学即可初见成果。叶圣陶说:“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课文教材只是个例子,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培养生活态度,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技能,此后便能主动持续地学习各种知识,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自有好心态应对,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成。
  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需要教师不断努力,不断提高,不断实践。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总结,学生的课堂反馈较之前有所变化,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发人深省的故事、烘托气氛的音乐,课堂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善。
  因学生改变自身,因学生改变课堂,因学生引领心灵,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用心去教,学生一定能养成主动并持续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前方任重道远,当努力不停。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财政金融学校)
  (责任编辑 张 妤)
其他文献
“猜想”和“证明”作为人类探索世界的两大工具,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早在公元前三百年,古希腊数学家将前人的成果和自己的发现写成《几何原本》,这部经典的数学名著通过大胆的假设和缜密的推导,使一个又一个几何发现(定理)得到证明,为后世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这种从“猜想”到“证明”的数学逻辑演绎手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广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  一、定义  数
期刊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教育领域自然也要与时俱进,亟待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党的十八大后,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确“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核心素养”这个新概念,逐渐成为一个热词,表达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精华,体现了素质
期刊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我喜欢观察记录校园里的一些画面作为上课的素材,通过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把看似深奥的道理讲给他们听。本文以一年级下册四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学习《道德与法治》。  一、教材入手,巧设情境  本單元以“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第一课讲了“小布丁与小蝴蝶”的故事。故事中小男孩的名字叫小布丁,他搬家后没有小伙伴,常常向小蝴蝶诉说心中的苦恼,在小蝴蝶的帮助下,小布丁成功交到了新朋
期刊
写作源于真实生活,教师要营造真实的交际氛围,让学生感受文字的价值,产生快乐表达、创意表达的欲望。只有关注生活,减少束缚,才会让学生倾听心声、流露真情,从而产生有创意的表达。  一、预热,倾吐心声的“思维场”  预热,是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寻找新颖话题、为写作埋下伏笔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的、能引学生入情入境的简短谈话、自我介绍等,从而开展学生的语言思维体操的训练。如在想象作文《丛林历险
期刊
音乐是“音”和“乐”的融合,它既是一种声音艺术,又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通过声音元素给人带来欢乐,愉悦人的心情,净化人的心灵。音乐课作为基础阶段的必修课,旨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音乐课就应有音乐的味道,如今一些音乐课缺少音乐味,有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语文、美术等外在元素,冲淡了音乐教学的主旨,使音乐课失去了本真。音乐是情,音乐是美,音乐靠听,
期刊
微视频作为现代教学的新兴媒介,其主题清楚、目的明确、简明扼要、灵巧便利,视频中有动画、文字和图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就某个知识点录制编辑成一段微视频在课堂播放,深化了课程教学的内容,将课程的目标从课内扩展到了课外,彰显出其适合各年级段学生进行学习的优势。  一、微视频开发中课题的选择  在选择微视频课堂开发课题时,首先要在概念教学时采用。数学的概念抽象性较强,当前在不少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有
期刊
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枯燥。但从编排体系来看,却是前后有机衔接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在唤醒他们旧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推促内化的同时,也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一、主动设疑,在问题中迁移  在学习数学中,如果学生缺乏兴趣,自然就缺乏主动探索的欲望,那么对于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被动接受,即便理解,也是被动理解。对此最好的方法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向课外阅读延伸,向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更加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我认为大声朗读是个好办法,我在教学中作了诸多尝试,效果显著。  一、请《朗读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六年识字总量的60%,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采用好的教学方式去帮助学生记忆,那么识字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负担。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呢?  一、在语境中识字,增强记忆  传统的阅读教学单独安排了生字词教学的环节,孤立地学习生字新词,这样往往事倍功半。按照《九年
期刊
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已经不局限于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即打牢语言知识运用的基础,而是更加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即注重对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影响。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本教材大多具有深厚的人文性,不同风格的文字中蕴藏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能促进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正面认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深度理解,从人物形象中剖析人格  不同主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