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修行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bvbklvc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素衣玄服,梳着整齐的发髻,鬓角已经斑白,清瘦的脸颊上镶嵌着一对黑曜石般深邃的眼睛,嘴角噙着淡淡的微笑一全身上下,除了手腕上绕着的一条佛珠串,别无装饰。
  当音乐响起,她跪坐到蒲团上,手掌互抱于丹田,向众人欠身行礼。然后双手提起水壶,将热水倒入熟孟内;用茶匙从小小的茶叶罐中取了茶,投置到手把茶壶中;接着端起熟盂,以低斟高冲之法将水注入茶壶之中;当茶与水在壶中交融蕴育茶汤的时侯,她便依次洗杯;待杯子洗罢,茶汤也已经育成,她以双手庄重地拿过茶壶,在胸前停顿、正位、注视,然后不紧不慢,将汤依次分入三个茶盏之中——这里,我留意到她没有使用公道杯,茶汤的浓淡、水位的高低,全在她的斟酌間把控。
  分茶完毕,她将茶奉给坐在旁边的我,并欠身行礼,举起茶盏,示意共饮。我亦回报以深深的鞠躬,然后双手捧起茶盏,恭恭敬敬地看那茶汤:但见它色泽黄绿,明艳动人;微微凑近,又有馥郁醇香扑鼻;饮入一口时,不免大惊,这茶汤合在唇齿之间,便如噙着一个小气球,口感之饱满柔和,是我从未领略过的;而回味清甘,更是妙不可言!
  初时,还判断属茶品之功,想必是她专门从韩国带来的特殊品种,故其味亦殊一后来方知,这茶,不过是本土所产、品级颇低、价格亦甚廉的烘青绿茶。
  我于是不得不重新衡量行茶仪式和茶汤效果之间的关系。在我从前的经验里,漫长而繁琐的行茶仪式,会令开水变成温吞,仿佛没有性格的老好人,滋养出的茶汤即不够香、也不够甘,远不如生活茶的干净利索:或者纯以意境,不论茶品而重心情;或者纯以鉴茶,一切皆以泡出一杯好喝的茶为要旨—非此即彼,未有真正做到两者得而有之之时。
  细想她的行茶,在超过15分钟的时间里,她似乎—句话也没有说过,甚至没有几次眼神的交流:她仿佛用自己的静定结出一个只有她与茶的世界一当她凉水、温壶、蕴茶、洗杯、分茶,便将己身与茶身融为—体!
  是这样的专注赋予茶芬芳的香气么?
  整个过程中,主客皆跪坐。我揣测,这也许是一种形式上的“放下”——放下身段、放下矜持、放下烦扰:放下,可得自在!或者,也是一种对茶、对自然山川草木众生的无尽向往和热爱,乃至敬畏吧。
  是这样的虚空赋予茶清甘的滋味么?
  当她行茶时,我与她相距不过一盏茶的距离,呼吸之声可闻——是不是肉体的距离近了,心灵的距离也容易靠近呢?佛说,茶,可以印心!
  是这样的真诚赋予茶饱满的口感么?
  她说,这道茶,有三个字的要诀,便是“止、观、行”!对于她那口蹩脚中文,我只能半听半猜,勉强、将塞三字要诀解析如下:
  每取—件茶器,都需自胸前过,在中央丹田位置停留,是为“止”,即静定!心神静定,便能呼吸均匀,气畅意闲。
  以目观器,手到时眼到,是为“观”,即观照!凝心神于器物,专注致之,略无邪意,取、置茶器的动作便能平稳。
  拿起和放下,均要双手同奉,是为“行”,即中正!这是草衣禅师张意询的执事原则。恭而敬之,起落开合之间便能处处显露庄严娴静。
  她说,每—个动作里、每—个刹那间,都要体现“止、观、行”,这便是敬茶——敬茶其实是敬佛的一种,也是敬众生。
  她说,对她自己而言,茶和佛实在是—样的,行茶的过程、品茗的过程,莫不是修行。
  韩国茶人李奎报曾言,“茶味是道味”,“一碗茶正是参禅的开始”——她是以茶为媒,欲借助有相的“色、香、味”,去达成无相的“戒、定、慧”吧?!
  我知道,真空妙有的大道,是要在言、行、心的修炼中慢慢领悟的。但这盏茶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好喝?是来源于科学的冲泡方法?还是得益于美妙的意境氛围?是由于我正好需要这杯茶?还是因为她在这盏茶里投入了真心?是纯属巧合、或者我的错觉?还是因为真正有道行的人的确能将茶的形与意都发挥到极致,并在大道和小术间游刃有余?
  我想我的修为实在浅薄,尚无力破解这中间的奥妙吧!
  耳边突然传来掌声,抬起头,看到满教室的同学,这才想起:这里是茶艺教室,而她,正是我们韩国茶礼的授课老师姜喜英。不禁莞尔,放下茶盏与大家一起鼓掌,为她的精彩演绎喝彩,更感谢她用真心真情泡出的这壶茶!
其他文献
从古到今,慢生活一直是文人雅士们的追求,以智慧、朴素、从容、优雅的品性去享受生活的静、清、和、美。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真正能担得起风雅二字的,大概只有宋朝,这个弥漫着淡淡烟灰色,以文艺著称的朝代。宋人的生活中,雅事有四件:烧香、挂画、插花和点茶。而这些雅事,无一例外都需要在一定空间里进行,无论是人文空间之中,还是自然天地之间。  当今茶空间的设计与装饰,大有复古宋之关学风潮。宋风的茶空间,是宁静却不
期刊
因为有明媚的阳光,你会在早春的空气中,呼吸到泥土夹杂繁花的芬芳,有时还会带上青草的生命气息。  这是每一年轮回的春天,高山不显衰老,只是每一季的人间都不一样。新茶上市了,早早铺面而来的是各地春茶采摘的消息,似乎人们的热情与这个时节的温度一样充满关联,惊蛰惊动了万物虫乌,把人们那颗期待新茶的心也一并鼓动起来。  这时候的茶芽鲜亮壮硕充满生命的力量,似乎蕴藏着无限可能,它可以成为叶,可以成为枝,甚至你
期刊
第十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举行  11月15日,“第十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开幕式暨2018中国茶业品牌盛典”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盛大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南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南平市农业局、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本届年会以“产业兴旺品牌发展醉美武夷茶香世界”为主题,围绕品牌发展、产品创新、诚信建设、标准制定、行业交流等内容为议题,针对中国茶产业
期刊
“喫茶”是日本日常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也是文艺爱好者到日本的必选的体验之一。街头巷尾,藏着许多精彩有趣的喝茶好去处。不仅可以寻访到历史遗迹一般古老的茶屋,还能在街头遇见比可能比网红咖啡店还要酷的轻便茶屋。  提到手冲咖啡,大家也许不陌生,但是手冲茶怕是知道的茶友就不多了。在日本东京,有一家“东京茶寮”,就用了这种“手冲”概念。  关于手冲茶  日本人爱喝茶的风气,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但他们又把茶的
期刊
三月多雨的天气总让人有种不够敞亮之感,趁着微雨的天气,赴好友小美的一场白茶之约。  抵达时,茶已经开汤,两泡茶,一左一右摆在茶桌上,小美笑着说:“估摸着你也快到了,我们几个朋友就先入正题,让你踩着点喝上第一泡。先尝尝这两款老白茶,大家一起盲评完我再揭晓答案。”  于是话不多说,入座喝茶。  第一道出湯,居左侧的汤色浅橙黄,入口略有陈香,蜜香浓郁绵甜,滋味醇爽润滑;右侧色泽橙黄,入口陈香显,汤感绵绸
期刊
章朗  清晨,老人们都围在火塘边,山上风走云动,茶罐睡意惺忪。鸟,噙着成段的卦辞。有歌,一天生活才算真正开始。天空晃荡着,饱满的蓝深不见底。像30岁那年第一次看见大海,禁不住发出与年龄相违的惊叹。引燃的香火是一截古老的时间,适合泡一壶茶。  进茶山的小路,已经松弛,好在大多数茶叶已经下树。章朗的村民也学会了与一碗茶水聊天。闲不住的,有人取马蜂首级,有人剥橄榄树皮,还有人腌制鲜花。自酿的米酒,容易让
期刊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有《入梅》诗写道:  微雨轻云已入梅,石榴萱草一时开。  碑偿宿诺淮僧去,卷录新诗蜀使回。  墨试小螺看斗砚,茶分细乳玩毫杯。  客来莫诮儿嬉事,九陌红尘更可哀!  正值中华传统茶道文化复兴之时,宋代点茶道以及诸如烧香、插花、挂画、抚琴等雅事,更受到民众普遍关注。宋代点茶道以及审美趣味会呈现给我们怎样的心灵感受呢?  点茶法缘起  唐代盛行煎茶法,晚唐文士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记载
期刊
常有人问我,云南也有白茶吗?可以肯定的回答,有的,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白茶古树,并且曾经在清代成为贡茶,这就是无量山秧塔茶园的名品“白龙须”。但是要把这件事彻底说清楚,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们现在所说的白茶,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个是指工艺方面,比如福鼎、政和等地的传统白茶工艺;云南也有月光白的工艺,与福鼎政和略有所差别,这些工艺的特点是以萎调为主,不经过锅炒,通过低温烘焙或阴干的方式干燥,这些可
期刊
我的俄罗斯啊,我爱你的白桦!  从童年起我就同它们一起生长。  尼古拉·米哈依洛维奇-鲁勃佐夫《白桦树》  如同中国人推崇松竹梅,日本人钟情樱花,俄罗斯人对白桦树的眷恋可谓是沦髓浃肌,渗入血脉。在俄国诗人的笔下,白桦几乎集合了关于美的多元形象,或苍劲挺拔,或婀娜多姿,既有阳刚之美,亦有阴柔之美,并且都饱蘸了浓烈的情感。抒情诗人鲁勃佐夫就曾满怀深情地吟哦: “我的俄罗斯啊,我爱你的白桦!”  不只是
期刊
我的行踪之于太姥山,大概是九牛一毛。然而以茶文化的角度感受太姥山,我想自己得到了精髓。这些年来旅行的经历,基本是“吾心安处是吾乡”,不在于走过多少名山胜水、名胜古迹,只在于留在心里的风景有多清晰,哪怕,只是看到了一眼,或者,只到了那一处,从此深藏心底,便觉得万水干山走过。  一次偶然的机缘,认识了来自太姥山的谦和亲切的郑姐。当日彼此印象最深的,一是白茶的功夫泡法,如何应用功夫茶的理念,表现出白茶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