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总是不敢发言,这跟学生缺乏“评”的能力,也就是缺乏作出独立判断、独立选择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关。为适应时代发展,我们应该多角度多方面来培养学生“评”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评论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一直强调的就是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但仅有“听说读写”的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跟时代接轨了。而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独立评价”能力的培养恰恰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有的教师可能会认为“说”与“评”差不多,好像都是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但从本质上来说“说”与“评”其实是有很大差异的。“说”是表达,“评”是有所判断;“说”是与写相对的,而“评”输出的管道可能是说也可能是写,即“说”是一种口头表达,“评”既可是口头也可是书面表达;另外,“说”是一种泛化的语言输出行为,而“评”的重点则不一样,是有选择的,是“说”的一种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说”能称之为“评”。
一、 评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
当前初中语文教育还处于一种应试教育模式之下,学生在学习上以考试成绩高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这与新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也不利于学生成长;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升学率或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趋于保守,“填鸭式”的以教师为中心、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大行其道,教学评价也较落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这种教学现状下,学生学习语文的模式基本上可以用“接受—记忆—复述”来表述。在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学习时并没有多少可以发挥独立意识的空间,只需要被动地接受老师传达的信息,并将之在课堂和考试中展现出来就可以了,而日复一日这样的操作,使得学生独立判断、选择和思考的能力日益萎缩。
2.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从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日益发展的现状来看,尤其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后,无论是从政经商、管理或经营,都需要高素质人才,而评价能力尤其是其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则是人才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今天的市场潮流,面对国际交流与竞争,我们必须把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之与听说读写的能力区分开来,作为同等于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能力来进行培养,而不是单纯地把评价能力的培养淹没在“说”的能力培养之中,必须将之区分出来,并且加以重点关注。
3.是“积极语用”理论的重要表现
1977年,荷兰出版了《语用学学刊》(Journal of Pragmatics),这标志着语用学学科诞生。亦可译为“言语施行论”,主研言语行为。而所谓的“积极语用”则是指基于表达主体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来源),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和艺术创生为形式特征,因而富于创造活力(本质)的主动完整表现型言语行为。它相对于偏重接受主体机械认识、客观理解、单项接受从而趋同于外化、共性表述的被动狭窄再现型言语行为(消极语用)。这个理论是由浙江师范大学的潘涌教授率先提出的。本研究与国外语用学的区别是:已从原先只侧重口语交际的行为扩展到了综合、立体的“全语用”行为。“积极语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听说读写视评思”,即以“思”为内核、以“听读视”为输入、以“说写评”为输出。
二、课堂学习中学生评论能力培养的举措
要想在语文课堂中真正培养起学生独立自主的评论能力,可通过以下三个阶段来落实:
第一阶段:唤醒学生“独立评论”的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作出点评的时候,首先必须实事求是,能针对不同学生回答的差异性而作出不同的回应。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以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评价能力的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独立评论”的意识。
最简单的应该是言语上的表扬和激励,此外还可以是行为上的表扬和激励,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表扬和鼓励。有时物质上的鼓励也会对学生产生较好的效果,偶尔为之尚可,但只能是一种短期的行为。众多的研究和实验表明,过多物质上的表扬和鼓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精神上的表扬和鼓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感。有时也可用游戏的形式或为学生设立一些精神奖励如创造奖、成语能手奖等,来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第二阶段:创设学生“独立评论”的平台
(1)安排时间。要想使学生的评论能力真正在课堂上得到培养,势必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发挥的时间。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才能有学生评论能力提高的可能性,这应该说是学生评论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
(2)互动合作。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评论的情境,如良好的问题设计、优良的课堂氛围等。生生互动是指在教师创设的这个优良情境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努力地进行交流,不断地进行知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产生新的火花。
(3)组织迁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正迁移,也有负迁移,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实现正迁移,同时尽量减少负迁移的出现。因此做好一定的引导非常重要。我们将通过各种方法,如借助类比推理等各种形式,努力使学生实现积极性的评价而非机械性的学习,努力给学生创设好比较、分析、综合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评价能力不断得以提升,才能真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学生的回答必须给予积极正面的回应,对有创造性的更要大力肯定;二是当学生回答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引导纠正其错误并追究原因,寻找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三是要把眼光放高一些,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学生是否已经准确地回答了某个问题,更应把目光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回答是否体现了求异思维,因为求异思维恰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前提。
第三阶段:激发学生课堂“独立评论”的内驱力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位教育名流说过: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设悬念,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让学生从问题切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能力。同教师自我反思评价一样,学生只有坚持经常性自我反思评价,才能发现自己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向教师提供一份反思记录,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自我反思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并加以正确引导。再次必须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每一个环节上的学习进步都要及时准确地给予评价,即要把即时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真正培养起学生进行积极语用的习惯。教师要通过使用“成长记录袋”等多种形式,收集学生发展的过程性作品与资料,以便考察学生学习与发展轨迹。当然,第三阶段与第二阶段是不能完全脱离的,两者有时也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崧厦第二中学)
关键词:课堂;评论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一直强调的就是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但仅有“听说读写”的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跟时代接轨了。而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独立评价”能力的培养恰恰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有的教师可能会认为“说”与“评”差不多,好像都是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但从本质上来说“说”与“评”其实是有很大差异的。“说”是表达,“评”是有所判断;“说”是与写相对的,而“评”输出的管道可能是说也可能是写,即“说”是一种口头表达,“评”既可是口头也可是书面表达;另外,“说”是一种泛化的语言输出行为,而“评”的重点则不一样,是有选择的,是“说”的一种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说”能称之为“评”。
一、 评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
当前初中语文教育还处于一种应试教育模式之下,学生在学习上以考试成绩高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这与新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也不利于学生成长;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升学率或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趋于保守,“填鸭式”的以教师为中心、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大行其道,教学评价也较落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这种教学现状下,学生学习语文的模式基本上可以用“接受—记忆—复述”来表述。在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学习时并没有多少可以发挥独立意识的空间,只需要被动地接受老师传达的信息,并将之在课堂和考试中展现出来就可以了,而日复一日这样的操作,使得学生独立判断、选择和思考的能力日益萎缩。
2.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从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日益发展的现状来看,尤其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后,无论是从政经商、管理或经营,都需要高素质人才,而评价能力尤其是其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则是人才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今天的市场潮流,面对国际交流与竞争,我们必须把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之与听说读写的能力区分开来,作为同等于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能力来进行培养,而不是单纯地把评价能力的培养淹没在“说”的能力培养之中,必须将之区分出来,并且加以重点关注。
3.是“积极语用”理论的重要表现
1977年,荷兰出版了《语用学学刊》(Journal of Pragmatics),这标志着语用学学科诞生。亦可译为“言语施行论”,主研言语行为。而所谓的“积极语用”则是指基于表达主体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来源),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和艺术创生为形式特征,因而富于创造活力(本质)的主动完整表现型言语行为。它相对于偏重接受主体机械认识、客观理解、单项接受从而趋同于外化、共性表述的被动狭窄再现型言语行为(消极语用)。这个理论是由浙江师范大学的潘涌教授率先提出的。本研究与国外语用学的区别是:已从原先只侧重口语交际的行为扩展到了综合、立体的“全语用”行为。“积极语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听说读写视评思”,即以“思”为内核、以“听读视”为输入、以“说写评”为输出。
二、课堂学习中学生评论能力培养的举措
要想在语文课堂中真正培养起学生独立自主的评论能力,可通过以下三个阶段来落实:
第一阶段:唤醒学生“独立评论”的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作出点评的时候,首先必须实事求是,能针对不同学生回答的差异性而作出不同的回应。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以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评价能力的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独立评论”的意识。
最简单的应该是言语上的表扬和激励,此外还可以是行为上的表扬和激励,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表扬和鼓励。有时物质上的鼓励也会对学生产生较好的效果,偶尔为之尚可,但只能是一种短期的行为。众多的研究和实验表明,过多物质上的表扬和鼓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精神上的表扬和鼓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感。有时也可用游戏的形式或为学生设立一些精神奖励如创造奖、成语能手奖等,来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第二阶段:创设学生“独立评论”的平台
(1)安排时间。要想使学生的评论能力真正在课堂上得到培养,势必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发挥的时间。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才能有学生评论能力提高的可能性,这应该说是学生评论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
(2)互动合作。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评论的情境,如良好的问题设计、优良的课堂氛围等。生生互动是指在教师创设的这个优良情境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努力地进行交流,不断地进行知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产生新的火花。
(3)组织迁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正迁移,也有负迁移,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实现正迁移,同时尽量减少负迁移的出现。因此做好一定的引导非常重要。我们将通过各种方法,如借助类比推理等各种形式,努力使学生实现积极性的评价而非机械性的学习,努力给学生创设好比较、分析、综合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评价能力不断得以提升,才能真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学生的回答必须给予积极正面的回应,对有创造性的更要大力肯定;二是当学生回答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引导纠正其错误并追究原因,寻找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三是要把眼光放高一些,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学生是否已经准确地回答了某个问题,更应把目光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回答是否体现了求异思维,因为求异思维恰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前提。
第三阶段:激发学生课堂“独立评论”的内驱力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位教育名流说过: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设悬念,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让学生从问题切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能力。同教师自我反思评价一样,学生只有坚持经常性自我反思评价,才能发现自己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向教师提供一份反思记录,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自我反思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并加以正确引导。再次必须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每一个环节上的学习进步都要及时准确地给予评价,即要把即时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真正培养起学生进行积极语用的习惯。教师要通过使用“成长记录袋”等多种形式,收集学生发展的过程性作品与资料,以便考察学生学习与发展轨迹。当然,第三阶段与第二阶段是不能完全脱离的,两者有时也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崧厦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