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时刻影响着现代大学生的就业趋向,及时了解现代大学生的就业趋向,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可以进一步精准化指明方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择业意向和择业精神两个方面对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届本科工科类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就调查所反映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就业 择业意向 择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7.088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Trend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Take an engineering graduate from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UANG Jieyu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The coming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trend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at all times. It is timely to understand the employment trend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and it can further indicate the direction of college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employment trend of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graduates in 2017 of the 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rom two aspects of career selection intention and spirit of career selection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kes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some problems reflected in the survey.
Keywords employment; choice of employment; spirit of career choice
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来临后,一直冲击着中国现代高校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尤其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选择上。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择业意向和择业精神两个方面对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届本科工科类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析的结果能使得就业工作者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1 调查的方法与内容
作者在2017年6月,在参考了大量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从择业意向和择业精神两个方面对毕业生就业趋向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此次调查共向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发放了400份问卷,占毕业生总数72%,收回问卷391份,其中有效问卷374份,有效率达95.7%,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覆盖面较广,调查对象的专业人数、男女比例、城镇来源等与我院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各类学生所占数量接近现实比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取样合理,调查结果可信度较高。
2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我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工科类)就业趋向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2.1 择业意向合理
(1)地区城市化。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30%的毕业生选择了“一线城市(北上广深)”,24%的学生选择了“珠三角地区”,25%的学生选择了“广东省内城市”,只有21%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也就是高达79%的学生愿意在大城市里就业,极少数毕业生不挑选就业地点。大学生就业地区城市化趋势明显。
(2)类型多样化。在单位类型的选择上,21%的学生选择了“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40%的学生选择了“国企”和“民营、私企”,39%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对于企业类型的选择较为分散,并不拘泥于非公有制单位不可,多种民营所有制企业都是高校毕业生的选择目标,体现出了现代高校毕业生对于就业单位类型多样化的趋势。此趋势更有利于社会多样化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薪酬理想化。在期待薪酬的选择上,26%的学生选择了“4000~5000”,61%的学生选择了“5000以上”。薪酬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中考虑的重要因素,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我院工科类毕业生对于自己初入职场的薪酬期待还是处于一个较为理想化的水平:因为工科类学生通过四五年艰难刻苦的专业知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认为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能处于一个较高的立足点,因此对于自己的薪酬要求較高,整体薪酬期待趋于理想化水平。
(4)专业认可化。在是否愿意从事专业对口的职业问题上,80%的毕业生表示愿意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工科类学生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专业对口率高,以我院工科类学生为例,专业对口率达到95.57%以上,居于全校所有专业的第一名,远远抛离了其他专业的就业对口率。究其原因,是因为工科类学生的专业学习,使得其掌握了一定的工科专业技能,在毕业后希望在这个领域可以一展所长,也是因为在行业大环境下,无论是业主方、设计院或者施工方,都要求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行业内高薪待遇也能把专业人才留住。因此工科类毕业生对自己专业认可度极高、就业对口率位于第一位。 2.2 择业精神可嘉
(1)信誉良好。在调查问卷中,对于“你如何看待违约现象”一题中,80%的毕业生认为“不诚信不道德”,这个也与笔者这几年的就业工作经验的现实相吻合,在工科类学生中,每年违约的学生不超过1%,学生认为违约对于企业会造成影响,对于学院和自己的师弟师妹的就业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信誉较为良好,责任心较重。
(2)爱岗敬业。在“你希望在自己从事的第一份工作中,能工作多久”的提问中,63%的学生选择了“3~5年”,只有3%的学生选择了“1~2年”。工科类学生作为某个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情况下必须工作5年或以上,才能学到核心的技术和全面的沟通协调能力,因此在工作阅历的积累上,普遍毕业生都会在岗位上奋斗较长时间才会考虑转岗或跳槽,因此,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工科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让人欣喜。
3 调查所折射的一些问题
3.1 个人主义以及物质取向较重
在“你在以下几个因素中,最看重的是哪个(多选题)”一题中,80%的学生选择了“薪酬待遇”,70%的学生选择了工作地区,51%的学生选择了“晋升平台和发展空间”。较少学生选择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和满足国家的需要”一项。由此可折射出当代大学生较为看重个人的需要与发展,而较少考虑国家的发展需要,同时较为看重薪酬待遇和发展平台等物质条件。
3.2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匮乏
在“你是否愿意参加国家基层项目或者到国家边远地区就业,以支持国家的地区发展?”一题中,只有21%的学生表示“愿意”,另有50%的学生表示“没想法,说不定”。由此表明当代大学生存在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匮乏等问题。另外据笔者多年的就业工作经验来看,以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学生基本上不愿意到较为艰苦的一线施工单位去工作,较多喜欢到设计院或者房地产等单位就业,就是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的反映。
3.3 创业精神欠缺
在调查是否有创业的想法或打算时,只有30%的学生表示有。此题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欠缺,大部分毕业生还是安逸于在单位里打工的想法。
4 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此次调查所折射出的一些高校毕业生问题,并不是一个小群体的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4.1加强高校毕业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与塑造
高校毕业生较为看重个人发展的需要和物质方面的待遇,较少考虑国家和社会、边远地区的实际发展需要,主要是因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与塑造,假如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灌输学生爱国、爱集体的思想观念,通过树立典型、宣传教育等手段,教育学生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有效措施。
4.2加强职业规划的认知与指导
笔者通过几年就业工作的经验发现,工科类学生不愿意到较为艰苦的一线施工单位就业,是因为现场工地环境恶劣,工作内容较为艰苦和繁琐,但是一般在艰苦的一线工地工作过五年以上的人,才能真正学习到这个行业内的核心技术和积累行业人脉、锻炼与人沟通协调的综合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要扭转毕业生对于艰苦行业或岗位的错误认知,从他们大一开始,就应该加强职业规划的认知与指导,邀请此行业相关校友回校进行宣讲,让学生提前知道工作内容,消除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加大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力度。
4.3 加强创业方面的引导与支持
创业作为国家提倡的大政策,很多高校毕业生存在风险把控不稳、缺乏硬件条件的支持、对国家大学生创业政策不熟悉等等原因,因此望而却步,敢于创业的大学生屈指可数。因此高校就业工作者应加大对国家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提供创业方面的课程学习、竞赛经验积累、创业基地建设等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李宏伟等.大学毕业生就業价值取向调查与分析.中国地质教育,2006(1):149-152.
[2] 谷国锋.当代大学生择业趋向及特点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0(11):39-41.
[3] 楼成礼,赵建明,周树红,等.新时期大学毕业生择业就业观调查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2(8):81-82.
[4] 陈有志,杨婉.大学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8):106-108.
关键词 就业 择业意向 择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7.088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Trend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Take an engineering graduate from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UANG Jieyu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The coming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trend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at all times. It is timely to understand the employment trend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and it can further indicate the direction of college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employment trend of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graduates in 2017 of the 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rom two aspects of career selection intention and spirit of career selection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kes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some problems reflected in the survey.
Keywords employment; choice of employment; spirit of career choice
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来临后,一直冲击着中国现代高校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尤其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选择上。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择业意向和择业精神两个方面对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届本科工科类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析的结果能使得就业工作者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1 调查的方法与内容
作者在2017年6月,在参考了大量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从择业意向和择业精神两个方面对毕业生就业趋向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此次调查共向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发放了400份问卷,占毕业生总数72%,收回问卷391份,其中有效问卷374份,有效率达95.7%,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覆盖面较广,调查对象的专业人数、男女比例、城镇来源等与我院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各类学生所占数量接近现实比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取样合理,调查结果可信度较高。
2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我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工科类)就业趋向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2.1 择业意向合理
(1)地区城市化。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30%的毕业生选择了“一线城市(北上广深)”,24%的学生选择了“珠三角地区”,25%的学生选择了“广东省内城市”,只有21%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也就是高达79%的学生愿意在大城市里就业,极少数毕业生不挑选就业地点。大学生就业地区城市化趋势明显。
(2)类型多样化。在单位类型的选择上,21%的学生选择了“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40%的学生选择了“国企”和“民营、私企”,39%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对于企业类型的选择较为分散,并不拘泥于非公有制单位不可,多种民营所有制企业都是高校毕业生的选择目标,体现出了现代高校毕业生对于就业单位类型多样化的趋势。此趋势更有利于社会多样化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薪酬理想化。在期待薪酬的选择上,26%的学生选择了“4000~5000”,61%的学生选择了“5000以上”。薪酬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中考虑的重要因素,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我院工科类毕业生对于自己初入职场的薪酬期待还是处于一个较为理想化的水平:因为工科类学生通过四五年艰难刻苦的专业知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认为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能处于一个较高的立足点,因此对于自己的薪酬要求較高,整体薪酬期待趋于理想化水平。
(4)专业认可化。在是否愿意从事专业对口的职业问题上,80%的毕业生表示愿意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工科类学生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专业对口率高,以我院工科类学生为例,专业对口率达到95.57%以上,居于全校所有专业的第一名,远远抛离了其他专业的就业对口率。究其原因,是因为工科类学生的专业学习,使得其掌握了一定的工科专业技能,在毕业后希望在这个领域可以一展所长,也是因为在行业大环境下,无论是业主方、设计院或者施工方,都要求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行业内高薪待遇也能把专业人才留住。因此工科类毕业生对自己专业认可度极高、就业对口率位于第一位。 2.2 择业精神可嘉
(1)信誉良好。在调查问卷中,对于“你如何看待违约现象”一题中,80%的毕业生认为“不诚信不道德”,这个也与笔者这几年的就业工作经验的现实相吻合,在工科类学生中,每年违约的学生不超过1%,学生认为违约对于企业会造成影响,对于学院和自己的师弟师妹的就业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信誉较为良好,责任心较重。
(2)爱岗敬业。在“你希望在自己从事的第一份工作中,能工作多久”的提问中,63%的学生选择了“3~5年”,只有3%的学生选择了“1~2年”。工科类学生作为某个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情况下必须工作5年或以上,才能学到核心的技术和全面的沟通协调能力,因此在工作阅历的积累上,普遍毕业生都会在岗位上奋斗较长时间才会考虑转岗或跳槽,因此,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工科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让人欣喜。
3 调查所折射的一些问题
3.1 个人主义以及物质取向较重
在“你在以下几个因素中,最看重的是哪个(多选题)”一题中,80%的学生选择了“薪酬待遇”,70%的学生选择了工作地区,51%的学生选择了“晋升平台和发展空间”。较少学生选择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和满足国家的需要”一项。由此可折射出当代大学生较为看重个人的需要与发展,而较少考虑国家的发展需要,同时较为看重薪酬待遇和发展平台等物质条件。
3.2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匮乏
在“你是否愿意参加国家基层项目或者到国家边远地区就业,以支持国家的地区发展?”一题中,只有21%的学生表示“愿意”,另有50%的学生表示“没想法,说不定”。由此表明当代大学生存在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匮乏等问题。另外据笔者多年的就业工作经验来看,以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学生基本上不愿意到较为艰苦的一线施工单位去工作,较多喜欢到设计院或者房地产等单位就业,就是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的反映。
3.3 创业精神欠缺
在调查是否有创业的想法或打算时,只有30%的学生表示有。此题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欠缺,大部分毕业生还是安逸于在单位里打工的想法。
4 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此次调查所折射出的一些高校毕业生问题,并不是一个小群体的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4.1加强高校毕业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与塑造
高校毕业生较为看重个人发展的需要和物质方面的待遇,较少考虑国家和社会、边远地区的实际发展需要,主要是因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与塑造,假如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灌输学生爱国、爱集体的思想观念,通过树立典型、宣传教育等手段,教育学生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有效措施。
4.2加强职业规划的认知与指导
笔者通过几年就业工作的经验发现,工科类学生不愿意到较为艰苦的一线施工单位就业,是因为现场工地环境恶劣,工作内容较为艰苦和繁琐,但是一般在艰苦的一线工地工作过五年以上的人,才能真正学习到这个行业内的核心技术和积累行业人脉、锻炼与人沟通协调的综合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要扭转毕业生对于艰苦行业或岗位的错误认知,从他们大一开始,就应该加强职业规划的认知与指导,邀请此行业相关校友回校进行宣讲,让学生提前知道工作内容,消除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加大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力度。
4.3 加强创业方面的引导与支持
创业作为国家提倡的大政策,很多高校毕业生存在风险把控不稳、缺乏硬件条件的支持、对国家大学生创业政策不熟悉等等原因,因此望而却步,敢于创业的大学生屈指可数。因此高校就业工作者应加大对国家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提供创业方面的课程学习、竞赛经验积累、创业基地建设等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李宏伟等.大学毕业生就業价值取向调查与分析.中国地质教育,2006(1):149-152.
[2] 谷国锋.当代大学生择业趋向及特点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0(11):39-41.
[3] 楼成礼,赵建明,周树红,等.新时期大学毕业生择业就业观调查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2(8):81-82.
[4] 陈有志,杨婉.大学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8):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