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而欣赏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知、理解、再创美术作品的方法之一。它对陶冶学生情操,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高中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他们爱上美术欣赏课呢?
一、创设情景,体味艺术魅力
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其形式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作者姓名、创作背景、表现内容、历史故事等无不体现出作品背后的丰厚内容,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欣赏过程中,在审美直觉这种心理刺激作用下,欣赏者往往会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视觉效果上,而会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了解问题的真实情景,揭开事物的真实面纱。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一切因素创造条件,营造一种适合的气氛和环境,帮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感受生活,丰富想象,再现画中的真实美感。比如,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形式,但人们在欣赏音乐时通过联想等活动,眼前的情与景会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发生变化,而人的情感也随着情与景的變化发生改变。假如我们在美术欣赏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效果,那就更能突出主题,表现空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直观教学,重视真实感受
“百闻不如一见”,美术属于视觉艺术,美术课是直观性较强的学科,欣赏课更是突出了这一特点。因此,美术课要重视直观教学,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把基础理论知识与欣赏作品并重起来,可以是课件,也可是挂图。欣赏名作是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主要渠道。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要向学生传授审美知识,又要给学生作出审美示过名作范画,让学生对作品内容和形式有一个更直观的真实感受。
例如在学习《版画艺术》这一课时,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版画,而版画的分类和制版、印刷工艺都比较复杂,学生只看拍摄出来的图片,很难掌握版画艺术的特点。于是,我选择操作相对简单的丝网版画作示范,将小幅丝网版画的印刷过程在投影机上为学生演示,当我把丝网从纸上移开时,学生们发出了一声声惊呼。我想,在那一刻,无需多言,他们已经明白了版画艺术的神奇与美妙。
直观教学手段在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媒体辅助。提高欣赏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在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取代“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式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大量图片资料,这就决定了美术欣赏课对多媒体、课件等其他教学辅助工具的依赖。一件好的、制作精美的课件往往能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辅助教育教学,以提高欣赏课的教学水平。
例如欣赏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我首先播放一段《寒鸭戏水》乐曲,请学生观看作品,谈谈感受?逐渐引导学生进入画境,由此产生丰富联想和无穷想象。然后组织他们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总结出有寒冷、空旷、孤独、荒凉、寂寞……等诸多感受。此时进一步分析技法特点,大面积空白表示什么呢?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雪、雾、雨、水、天、云烟……。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后,联想与想象是极为丰富的。画中因为天“寒”,才显得江中人“独”(孤寂);也因为人的“独”(孤寂),才感到江面更“寒”……。画中“计白当黑”的手法给入予无限的遐想空间。继而深入剖析绘画意境的创设,使学生对作品内涵理解进一步升华。这时在典雅的古筝乐曲的伴随下,屏幕上作品上方的空白处徐徐出现柳宗元的诗句《江雪》,师生一同咏起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此集课美术、音乐、文学、诗歌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科整合的特点,师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也达到共鸣状态。此课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的引入,使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发挥想象,引发深层思考
“真实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具体的想象。美术欣赏教学在欣赏名作过程中,大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高中美术教材中包含了许多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时,凡是学生容易理解的都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独立观察,充分想象,细细领悟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如上《形式美的创造》一课时,塞林塔诺《运动绘画第三号》是光效应艺术中同期性构成了一个典范,而学生通过欣赏这件作品有了现实性的联想和虚幻性想象。有的同学说像舞蹈演员的裙子;也有同说像抽象艺术舞台上演奏的形以载道的旋律;还有同学说像一只魔幻的眼睛等等。这一切不都是对美术名作更深的思考吗?课后,大家的周记中又出现一篇较好的观后感。
有人总认为“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绘学生看,或者认为美术就是教学生画画。其实不然,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作品,了解画者思想情感,与艺术家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变,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科学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有可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得到一份收获,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
总之,高中的美术欣赏课不要拘泥于某种固定模式,要多渠道、多方式地思考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过程,大幅度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高中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他们爱上美术欣赏课呢?
一、创设情景,体味艺术魅力
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其形式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作者姓名、创作背景、表现内容、历史故事等无不体现出作品背后的丰厚内容,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欣赏过程中,在审美直觉这种心理刺激作用下,欣赏者往往会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视觉效果上,而会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了解问题的真实情景,揭开事物的真实面纱。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一切因素创造条件,营造一种适合的气氛和环境,帮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感受生活,丰富想象,再现画中的真实美感。比如,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形式,但人们在欣赏音乐时通过联想等活动,眼前的情与景会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发生变化,而人的情感也随着情与景的變化发生改变。假如我们在美术欣赏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效果,那就更能突出主题,表现空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直观教学,重视真实感受
“百闻不如一见”,美术属于视觉艺术,美术课是直观性较强的学科,欣赏课更是突出了这一特点。因此,美术课要重视直观教学,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把基础理论知识与欣赏作品并重起来,可以是课件,也可是挂图。欣赏名作是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主要渠道。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要向学生传授审美知识,又要给学生作出审美示过名作范画,让学生对作品内容和形式有一个更直观的真实感受。
例如在学习《版画艺术》这一课时,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版画,而版画的分类和制版、印刷工艺都比较复杂,学生只看拍摄出来的图片,很难掌握版画艺术的特点。于是,我选择操作相对简单的丝网版画作示范,将小幅丝网版画的印刷过程在投影机上为学生演示,当我把丝网从纸上移开时,学生们发出了一声声惊呼。我想,在那一刻,无需多言,他们已经明白了版画艺术的神奇与美妙。
直观教学手段在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媒体辅助。提高欣赏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在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取代“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式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大量图片资料,这就决定了美术欣赏课对多媒体、课件等其他教学辅助工具的依赖。一件好的、制作精美的课件往往能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辅助教育教学,以提高欣赏课的教学水平。
例如欣赏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我首先播放一段《寒鸭戏水》乐曲,请学生观看作品,谈谈感受?逐渐引导学生进入画境,由此产生丰富联想和无穷想象。然后组织他们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总结出有寒冷、空旷、孤独、荒凉、寂寞……等诸多感受。此时进一步分析技法特点,大面积空白表示什么呢?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雪、雾、雨、水、天、云烟……。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后,联想与想象是极为丰富的。画中因为天“寒”,才显得江中人“独”(孤寂);也因为人的“独”(孤寂),才感到江面更“寒”……。画中“计白当黑”的手法给入予无限的遐想空间。继而深入剖析绘画意境的创设,使学生对作品内涵理解进一步升华。这时在典雅的古筝乐曲的伴随下,屏幕上作品上方的空白处徐徐出现柳宗元的诗句《江雪》,师生一同咏起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此集课美术、音乐、文学、诗歌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科整合的特点,师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也达到共鸣状态。此课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的引入,使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发挥想象,引发深层思考
“真实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具体的想象。美术欣赏教学在欣赏名作过程中,大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高中美术教材中包含了许多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时,凡是学生容易理解的都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独立观察,充分想象,细细领悟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如上《形式美的创造》一课时,塞林塔诺《运动绘画第三号》是光效应艺术中同期性构成了一个典范,而学生通过欣赏这件作品有了现实性的联想和虚幻性想象。有的同学说像舞蹈演员的裙子;也有同说像抽象艺术舞台上演奏的形以载道的旋律;还有同学说像一只魔幻的眼睛等等。这一切不都是对美术名作更深的思考吗?课后,大家的周记中又出现一篇较好的观后感。
有人总认为“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绘学生看,或者认为美术就是教学生画画。其实不然,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作品,了解画者思想情感,与艺术家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变,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科学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有可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得到一份收获,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
总之,高中的美术欣赏课不要拘泥于某种固定模式,要多渠道、多方式地思考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过程,大幅度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