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在“创造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将育人目标定位为“真善美统一的Z人格”,校训调整为“启智求真,明德尚美”,价值主张概括为“奋进创新、和谐多元、开放包容、系统可持续”,特色选择延展为“大艺术观指导下的艺术教育”。努力推进均衡教育,始终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用艺术激扬生命活力,用文化提升教育品质”。
确立特色项目——传承民乐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学校濒临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歌舞乐团,艺术教育资源丰富。借地区资源优势,前辈们源于对素质教育的思考,对艺术教育的理解,对周边资源的挖掘,逐步确立以民乐团建设为抓手的艺术教育特色办学之路。其成功主要归结于以下几方面:
1.赢得艺术资源支持,营造艺术育人氛围
长期以来,北京市教委、朝阳区教委对我校乐团发展非常支持,大力改善校园环境,营造了一个优雅的、高品位的艺术育人氛围。
乐团的成长更得到了朴东升、刘文金、胡炳旭等大批艺术家的关怀与指导。在一批又一批音乐名师的循循诱导下,学生的艺术素养、文化素养有了质的提升。
2.加强师资建设,保障乐团持续发展
学校聘请了一批国内知名的一级演员、指挥家、作曲家执教,形成了一支较强的专家师资队伍。在这批艺术教育专家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的艺术素养明显提升,艺术教育师资的专业素质也获得显著提高,形成了一支素质高、能创编乐曲、规范打谱、独立完成日常排练和演出任务的成熟团队。
3.坚持曲目创新,打造乐团合奏精品
民乐团专家及教师坚持自主原创,贴近儿童生活,创出的作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2010年5月28日,学校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走向未来——原创少儿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2011年6月18日,受国家大剧院邀请学校金帆民乐团成功举办了本年度第五场“青少年普及音乐会”(“乐海扬帆——青少年民族管弦乐音乐会”),打造了众多原创精品音乐。
4.搭建活动平台,促进综合素质提升
民乐团硕果累累。我校民乐团曾于2003年作为中国第一支出访奥地利的小学民乐团登上了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举办专场演出;曾三度荣获北京市金帆艺术奖;曾连获四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器乐节目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曾十次蝉联北京市艺术节比赛一等奖;多次举办专场音乐会。
艺术可以唤醒学生童年的梦想,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耐挫能力,使他们懂得欣赏美,在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中能够表达美、塑造美。
迈向优质教育——拓宽发展路径,实现优质教育
随着民乐文化特色的成功崛起,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艺术的熏染,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学校开始寻找艺术教育特色的第二发展曲线,并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每个孩子都进入社团;第二步,开发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第三步,推进艺术教育向各门学科渗透。
为了实现“三步走战略”,学校确立了从“名乐团”到“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进而到“素质教育品牌学校”的“三级跳”发展目标;明确了从“聚焦艺术精品社团”到“研发艺术校本课程”再到“学科渗透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着手进行了从“聚焦高效课堂”到“开放第二课堂”再到“特色精品社团”的层级研究,努力实践着“把课堂还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程资源,真正建构多元课程框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课程中生动、主动、活泼的发展”,以逐步形成动态、生长性的“大”课程观,让师生在多元、自主的发展中,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体验,为学生创造幸福成长的环境。
1.转变乐团发展的业绩观
学校将重视比赛成绩,为学生升学助力的定位,调整转化为立足于学校文化的建设,通过特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此外,学校乐团长远发展必须有前瞻性的站位,不能单纯地依靠比赛成绩拉动影响,而要把艺术教育特色作为学校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学生和教师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
2.研发校本课程,强化艺术教育渗透
教师从不同学科课程中挖掘艺术教育因素,自主开发出了与艺术教育相关的一系列校本课程,涵盖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门类,初步形成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课程支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将思想教育形象化、艺术教育多元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开辟第二课堂,建设多彩学生社团
配合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还注重第二课堂的建设,调整并建设教师喜欢、学生满意的“普及型社团”。并以学校前期民族艺术教育方面的优势为依托,在建设“普及型社团”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民乐、古曲、笔墨留香、民族舞蹈、朗诵、经典诵读六大“精品型社团”。实现从单一的“民乐社团”向“普及型社团”、“精品型社团”共同成长的过渡。
4.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积淀深厚文化素养
学校从“中国民乐与中国古代诗歌的联系”入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不同内容的经典诵读。学校民乐团、舞蹈队、古曲社团还联合为一些传统经典文本谱曲、编舞并诵唱,如《弟子规》、古诗词。这对于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艺术综合发展,形成厚重文化底蕴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012年5月31日,学校为了更好地总结艺术教育、社团建设、校本课程实施成果,举办了“让花儿绽放”文艺汇演。学生、家长和教师同台展示学校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的校本课程和精彩的民乐曲目。
在如今的安慧里中心小学,艺术教育不再只是少数“精英孩子”享受的特权,而是作为一种文化普及,滋润众多学生的心灵。
走向学校品牌——创新教育模式,建设学校品牌
在学校艺术教育已取得成果基础上,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创新学校特色教育模式,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均衡发展奠基上。 1.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三结合,实现“群体均衡”
联动社区资源,共建艺术园区。为了进一步拓宽艺术教育空间,学校与亚运村社区活动中心启动了共建艺术园区项目,双方共同组建了多个艺术类社团。自此,“学校与社区横向联动,为学生幸福成长奠基”的教育管理新模式开始走向实践。
探索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学校借鉴英国、美国的家校合作模式,结合自身特点,以艺术教育为桥梁探索了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我们建立家长俱乐部,做家长的教育顾问;举办系统培训、专题讲座、定期交流向家长传授科学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同时,我们还努力转变家长角色,让家长做学校的主人。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举办“我们家的歌”征文、评选活动,在学校指导下,由学生和家长填词,学校评选,并对优秀作品谱曲,择优在学校各种活动中演唱。针对当前城市家庭独生子女较多的特点,为了加强亲子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恩意识、规则意识和乐群意识,学校还发起了“找寻爸爸妈妈童年的游戏”活动,引导孩子在向父母学习游戏和在学校介绍组织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健全完善的人格。为了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增进亲子感情,和睦家庭关系,树立美好梦想,学校举办了“阳光梦想,快乐在飞——家校趣味运动会”。进一步密切家校合作,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
2.熏陶滋养、内外兼修、多样发展三促进,实现“个体均衡”
全方位发展,建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基地”。长期以来,学校艺术教育彰显的自由、开放和创新精神赋予了我校以勇气,使安慧里中心小学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0年全国首家“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基地”正式启动。目前学校结合绘本、漫画等艺术教育元素开展的性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小学性健康教育模式也已取得初步成果。
把握发展内涵,规范艺术教育校本课程教材研发。今年,学校在原有21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开始设计研发《学生艺术教育素养提升》课程。与原有校本课程相比,此教材对教师的关注点、兴趣点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点进行了整合及深入挖掘。从培养知识技能、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等方面综合思考,研发成功后将成为安慧里中心小学学生的必修课程,每周一节,涉及到12个艺术门类,引领学生从感知到体验,再到实践,力求实现校本课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资源最大化、功能最大化。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的同时,更对教师的成长具有规范和辅助作用,形成师生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通过体育、科技教育,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学校教育不只是单一的艺术教育,而是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学生通过创新型学习成果评选活动、高尔夫进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满足学生个体需要,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个性的主动、全面、自由、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相对均等的教育,缩小不同受教育群体之间的差别,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学习潜能、获得学业成功、塑造健康人格、具有良好审美素养的“全人教育”作为均衡教育的发展目标。
编辑 吴君
确立特色项目——传承民乐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学校濒临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歌舞乐团,艺术教育资源丰富。借地区资源优势,前辈们源于对素质教育的思考,对艺术教育的理解,对周边资源的挖掘,逐步确立以民乐团建设为抓手的艺术教育特色办学之路。其成功主要归结于以下几方面:
1.赢得艺术资源支持,营造艺术育人氛围
长期以来,北京市教委、朝阳区教委对我校乐团发展非常支持,大力改善校园环境,营造了一个优雅的、高品位的艺术育人氛围。
乐团的成长更得到了朴东升、刘文金、胡炳旭等大批艺术家的关怀与指导。在一批又一批音乐名师的循循诱导下,学生的艺术素养、文化素养有了质的提升。
2.加强师资建设,保障乐团持续发展
学校聘请了一批国内知名的一级演员、指挥家、作曲家执教,形成了一支较强的专家师资队伍。在这批艺术教育专家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的艺术素养明显提升,艺术教育师资的专业素质也获得显著提高,形成了一支素质高、能创编乐曲、规范打谱、独立完成日常排练和演出任务的成熟团队。
3.坚持曲目创新,打造乐团合奏精品
民乐团专家及教师坚持自主原创,贴近儿童生活,创出的作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2010年5月28日,学校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走向未来——原创少儿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2011年6月18日,受国家大剧院邀请学校金帆民乐团成功举办了本年度第五场“青少年普及音乐会”(“乐海扬帆——青少年民族管弦乐音乐会”),打造了众多原创精品音乐。
4.搭建活动平台,促进综合素质提升
民乐团硕果累累。我校民乐团曾于2003年作为中国第一支出访奥地利的小学民乐团登上了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举办专场演出;曾三度荣获北京市金帆艺术奖;曾连获四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器乐节目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曾十次蝉联北京市艺术节比赛一等奖;多次举办专场音乐会。
艺术可以唤醒学生童年的梦想,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耐挫能力,使他们懂得欣赏美,在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中能够表达美、塑造美。
迈向优质教育——拓宽发展路径,实现优质教育
随着民乐文化特色的成功崛起,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艺术的熏染,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学校开始寻找艺术教育特色的第二发展曲线,并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每个孩子都进入社团;第二步,开发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第三步,推进艺术教育向各门学科渗透。
为了实现“三步走战略”,学校确立了从“名乐团”到“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进而到“素质教育品牌学校”的“三级跳”发展目标;明确了从“聚焦艺术精品社团”到“研发艺术校本课程”再到“学科渗透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着手进行了从“聚焦高效课堂”到“开放第二课堂”再到“特色精品社团”的层级研究,努力实践着“把课堂还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程资源,真正建构多元课程框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课程中生动、主动、活泼的发展”,以逐步形成动态、生长性的“大”课程观,让师生在多元、自主的发展中,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体验,为学生创造幸福成长的环境。
1.转变乐团发展的业绩观
学校将重视比赛成绩,为学生升学助力的定位,调整转化为立足于学校文化的建设,通过特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此外,学校乐团长远发展必须有前瞻性的站位,不能单纯地依靠比赛成绩拉动影响,而要把艺术教育特色作为学校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学生和教师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
2.研发校本课程,强化艺术教育渗透
教师从不同学科课程中挖掘艺术教育因素,自主开发出了与艺术教育相关的一系列校本课程,涵盖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门类,初步形成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课程支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将思想教育形象化、艺术教育多元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开辟第二课堂,建设多彩学生社团
配合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还注重第二课堂的建设,调整并建设教师喜欢、学生满意的“普及型社团”。并以学校前期民族艺术教育方面的优势为依托,在建设“普及型社团”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民乐、古曲、笔墨留香、民族舞蹈、朗诵、经典诵读六大“精品型社团”。实现从单一的“民乐社团”向“普及型社团”、“精品型社团”共同成长的过渡。
4.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积淀深厚文化素养
学校从“中国民乐与中国古代诗歌的联系”入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不同内容的经典诵读。学校民乐团、舞蹈队、古曲社团还联合为一些传统经典文本谱曲、编舞并诵唱,如《弟子规》、古诗词。这对于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艺术综合发展,形成厚重文化底蕴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012年5月31日,学校为了更好地总结艺术教育、社团建设、校本课程实施成果,举办了“让花儿绽放”文艺汇演。学生、家长和教师同台展示学校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的校本课程和精彩的民乐曲目。
在如今的安慧里中心小学,艺术教育不再只是少数“精英孩子”享受的特权,而是作为一种文化普及,滋润众多学生的心灵。
走向学校品牌——创新教育模式,建设学校品牌
在学校艺术教育已取得成果基础上,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创新学校特色教育模式,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均衡发展奠基上。 1.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三结合,实现“群体均衡”
联动社区资源,共建艺术园区。为了进一步拓宽艺术教育空间,学校与亚运村社区活动中心启动了共建艺术园区项目,双方共同组建了多个艺术类社团。自此,“学校与社区横向联动,为学生幸福成长奠基”的教育管理新模式开始走向实践。
探索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学校借鉴英国、美国的家校合作模式,结合自身特点,以艺术教育为桥梁探索了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我们建立家长俱乐部,做家长的教育顾问;举办系统培训、专题讲座、定期交流向家长传授科学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同时,我们还努力转变家长角色,让家长做学校的主人。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举办“我们家的歌”征文、评选活动,在学校指导下,由学生和家长填词,学校评选,并对优秀作品谱曲,择优在学校各种活动中演唱。针对当前城市家庭独生子女较多的特点,为了加强亲子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恩意识、规则意识和乐群意识,学校还发起了“找寻爸爸妈妈童年的游戏”活动,引导孩子在向父母学习游戏和在学校介绍组织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健全完善的人格。为了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增进亲子感情,和睦家庭关系,树立美好梦想,学校举办了“阳光梦想,快乐在飞——家校趣味运动会”。进一步密切家校合作,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
2.熏陶滋养、内外兼修、多样发展三促进,实现“个体均衡”
全方位发展,建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基地”。长期以来,学校艺术教育彰显的自由、开放和创新精神赋予了我校以勇气,使安慧里中心小学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0年全国首家“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基地”正式启动。目前学校结合绘本、漫画等艺术教育元素开展的性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小学性健康教育模式也已取得初步成果。
把握发展内涵,规范艺术教育校本课程教材研发。今年,学校在原有21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开始设计研发《学生艺术教育素养提升》课程。与原有校本课程相比,此教材对教师的关注点、兴趣点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点进行了整合及深入挖掘。从培养知识技能、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等方面综合思考,研发成功后将成为安慧里中心小学学生的必修课程,每周一节,涉及到12个艺术门类,引领学生从感知到体验,再到实践,力求实现校本课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资源最大化、功能最大化。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的同时,更对教师的成长具有规范和辅助作用,形成师生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通过体育、科技教育,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学校教育不只是单一的艺术教育,而是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学生通过创新型学习成果评选活动、高尔夫进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满足学生个体需要,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个性的主动、全面、自由、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相对均等的教育,缩小不同受教育群体之间的差别,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学习潜能、获得学业成功、塑造健康人格、具有良好审美素养的“全人教育”作为均衡教育的发展目标。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