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争夺时间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ji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在我们身边出现已近两年,凡接触者想必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而笔者最突出的感受之一则是:教学容量大,教学时间不足,大家都在争夺时间。下面举几例说明教学容量之大。
  首先,一学期20周,除去“五一”(或“十一”)假期、期中、期末测试所占的3周,实际教学时间最多17周。
  语文:八年级每周5课时,共85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30课,其中精读17课,略读13课,另有综合实践活动6次。由于新课程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表达,多讨论,所以精读课一课往往占3课时,略读课一课往往占2课时,综合实践活动平均一次3课时。这样算来共需95课时,就算压缩一些,也需80课时左右。
  数学:每周5课时,共85节。“北师大版”的教材据教师们反映,一般需要80多节课才能学完。如八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共有8章,按一章10课时(两周)计算,即需80课时。这还很紧张,许多探究性内容无法进行,或进行不充分。
  英语:每周5课时,共85节。“人教版”教材是同小学相联系的,七年级起始就要有500单词的基础。而目前就大多数小学来说,能真正从三年级起进行扎实英语教学的,屈指可数。多数学生七年级时,英语水平为零。因为课时紧张的问题始终存在。
  物理:八年级每周2课时,共34节。“北师大版”八年级教学内容共8章,据教师反映第一学期课时够用,但第二学期的4章需36课时,明显不够。
  此外,生物、地理、历史等科目也存在时间紧张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科目之间,特别是学科之间争夺时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笔者认为争夺时间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二:一是教材编写,二是评价制度。
  教材编写方面并没有走出长期存在的容量大、知识点多的老路,随手翻阅一本教材就可发现,知识的容量很大,教学的内容很多。这势必造成教师教学中的赶进度,学生学习中的囫囵吞枣,从而导致这样一个循环——越教夹生越多,夹生越多只有挤时间再讲。这样学科之间争夺时间的现象就出现了。
  评价制度虽然在课改之初就提了出来,也出现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但时至今日并没有一个令多数人满意的方案出台。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考试分数仍然是最有份量的指标,社会、家长乃至学校、教师关注的莫不如此。这样一来为了提高自己所教科目的成绩,教师互相争夺时间在所难免;课后的作业量也在增大,八年级学生家庭作业写到晚上10点左右已不少见;课外辅导愈演愈烈,学生负担不断加重。
  上述这些实际与课改目标已背道而驰,解决之道也是一句老话:解铃还需系铃人——改变教材编写观念,改革评价制度。
  教材的编写上要真正做到把容量减下来,把难度降下来,使教材做到“瘦身”。甚至可以结合我们的实际,编写“甘肃版”的《语文》《数学》《英语》……
  评价制度上应出台一个办法,把《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条款具体化,制订一个便于操作的评价体系,使考试分数的权重在评价体系中降低,真正走出“分数万岁”的怪圈。
其他文献
自从武威市农村实施课改以来,笔者在近三年共赴实验区听课近300节,通过看教学设计、上课、说课、评课、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活动,我欣喜地看到了武威市农村课改的成绩,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1.农村一线教师有较强烈的课改意识。在我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实验班的教师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形象化手段(CAI课件、VCD、电视、小黑板、各种自制图片、剪纸、音乐等),创设了一堂堂课改氛围浓厚
期刊
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的低效    农村教师群体由于受到地域和文化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其专业成长有着特殊的规律。然而目前教师培训城市化现象比较突出——定位过高,其培训方式偏离教师的实际工作,造成了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相对缓慢的局面。  农村地区优秀教师较少,且分散在各个学校,学校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也比较单一,再加上教师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引领,教研活动因此缺乏深度,很难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只能靠学校管理制度
期刊
前,信息技术教育有效地充实了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手段,但只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用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面临的问题    1.教育理念需不断更新。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其想和观念被陈旧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所禁锢,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定位不高;教育改革步伐滞后,学校课程计划实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制度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与推广,不仅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深刻变革,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教师观、学生观的变革,也给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赋予了全新的释义。学生观是教育者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观,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正确的学生观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也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所在。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宗旨,这就要求教育者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于每个个体全面、
期刊
新课改下的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还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中既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好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还要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呢?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促进者是指教师要改变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成为促进学生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角色。教师成为
期刊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极力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新课程的实施更推进了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以后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所谓的全面素质可以概括为“四素质、三能力”,即: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四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三能力”。通过中外教学方法的比较,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认为改进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
期刊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先提出了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一理论。维果茨基重视人类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以及语言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的心理发展不只受生物规律的制约,同时还受社会的制约。他深刻地阐明了社会因素中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儿童心理学的基础。维果茨基还强调环境与儿童的相互作用,强调受教育者本身的特点。认为受教育者的个体经验是教育
期刊
目前学校教育正在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正呈蓬勃发展的态势,教研教改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势喜人。然而大部分农村初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教育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许多学校应试教育仍占据着统治地位,尤其是教研教改滞后于新课改的要求。笔者认为,农村初中教研教改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方式欠科学    受传统的评价机制影响,评价一
期刊
在课改热浪一浪高过一浪,课改势头如火如荼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缺乏理论支撑和系统培训的农村课改,大多还停留在简单“回应”和肤浅“消化”的被动层面上。怎样将农村课改引向深入,怎样促进农村课改的健康发展,是当下课改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一、立足“校本”,科学定位    课改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既定的模板,而且当下农村缺少专业引领和办学资源。因此立足“校本”,科学定位,是推进农村课改的
期刊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该理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有二:成熟与学习其中他更着重于成熟成熟优势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学习与成熟是分不开的,当个体的成熟程度不够时,教学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只有当个体成熟到一定程度时,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课程由此认为儿童的一切技能都是由成熟支配的,没有必要赶在前面进行超前教育格塞尔用一个著名的孪生子爬梯实验来证明成熟理论的正确性一对出生48周的孪生女婴都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