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农村课改的现状与反思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gu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武威市农村实施课改以来,笔者在近三年共赴实验区听课近300节,通过看教学设计、上课、说课、评课、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活动,我欣喜地看到了武威市农村课改的成绩,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1.农村一线教师有较强烈的课改意识。在我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实验班的教师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形象化手段(CAI课件、VCD、电视、小黑板、各种自制图片、剪纸、音乐等),创设了一堂堂课改氛围浓厚的课,在城郊的课堂上,我们发现农村教师身手不凡,精美的课件、活泼生动的课堂与城市教育几乎无差别;而在离城较远、风沙作伴、条件艰苦的学区,参赛的老师也利用自己的才艺亲手绘制出了一幅幅漂亮的图画,使上课的孩子们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2.农村课改的课堂活了,孩子们成了课堂的主人。我先后分发了上千份问卷调查表,从调查结果中我发现即使对课改持保守态度的教师也认为,课改后学生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能大胆发表见解了,能自主合作、探究了,师生融为一体了,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了。而笔者深深体会到:课改课堂由以前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改变为师生互动的课堂;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改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教师成了学生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
  3.参加课改的教师变了。与两年前刚进入课改实验的忐忑不安、保守不前相比,如今的教师已变得成熟起来,他们已基本能驾驭课改课堂,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变为合作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在说课和评课时,教师们都能头头是道说课改,冷冷静静评课改,一线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了较大地进步。
  
  二、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农村学校经费短缺,是普遍的现象。教师普遍反映,新课程的理念很好,但是农村的条件跟不上,与新课改要求相适应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滞后。比如说学生的阅读,学校无图书室,家里又无条件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使得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几乎成了一句空话。一位学区辅导站的老领导颇有感慨地说:“教师急需再学习,可是一套课改理论的书就好几百,买不起啊!”
  2.教师队伍普遍老化,穿“新鞋”难走新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但是目前农村小学教师普遍老化,中老年教师居多,出于自身素质和客观条件的局限,很难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某学区有一所小学全校六个年级,80多名学生,只有两名教师。教师奇缺的现状客观上阻碍了课改的实施。
  3.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大。一说起新课改,每位实验教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如: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但是这些教育理论,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便成了形式主义,表现在:一是对课改认识肤浅。认为,学生的座位排列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坐”,就是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嗨、嗨、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自信心;不切实际地运用多媒体就是用先进的电教手段。二是教师对新教材的内涵挖掘不深入。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内容简单了,难度有所降低了,但覆盖面广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了。面对这样的教材,关键是把握每一节课的编写意图,可一线教师普遍以为课改课堂就是做几个游戏,于是“开火车”的游戏代替了以前扎扎实实的识字、写字过程,而“集体讨论”又代替了“个人思考”。由于挖掘教材不深,“课后反思”在农村教师的说课中很少见。
  4.教材城市化倾向太浓。多学术性人文性,缺少乡音乡情,与农村孩子的兴趣、爱好及生活经验相疏远,一线的教师普遍反映这样的教材使农村孩子“无话可说”。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的课堂语言显得很贫乏,如有一次在某学区听《雷雨》(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四册),教师让学生观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幅图,并说说它们各自表现的情景,可孩子们都是一个一个往外“挤词”,就是连不成一句话。
  5.现有的教师培训模式已不能满足课改的需要。需要一线教师走出去看一看,也需要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员常常“下来”看一看,仅一学期听一次讲座已不能适应课改实验。
  农村课改虽然不如城市力度大,但农村特有的自然优势,为课改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更加适应了新课程的教与学。只要农村教师不气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相信,农村课改也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的生活可能平淡无奇、周而复始,但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着我们的学生,影响着他们的人格形成,甚至一生。因为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他们最亲近、最尊敬的人,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当好榜样角色。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爱心培养爱心、以尊敬换取尊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感化学生。同学生和睦相处、协调发展、共同成长应是教师榜样角色的基本内
期刊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多元智能理论将智能划分为8种:语言智能,诗人律师都充分运用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科学家主要运用这种智能来处理工作;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运动员就运用此种智能;人际关系智能,主要是对他人情绪情感方面的理解,政治家销售员
期刊
○《邓小平文选》,邓小平著,人民出版社  ○《新概念英语》,(英国)亚历山大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金庸作品集》,金庸著,三联书店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文物出版社  ○《数字化生存》,(美国)尼葛洛庞蒂著,海南出版社  ○《精神分析引论》,(奥地利)弗洛伊德著,商务印书馆  ○《傅雷家书》,傅雷著,三联书店  ○《第三次浪潮》,(美国)托夫勒著,三联书店  ○《时间简史》,(英国)霍金著
期刊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文综考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因此,要搞好政治学科的教学工作,提高政治学科教学质量,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能力必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离开了学科知识,就会成为“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知识的积累不应理解为知识的简单叠加,它所追求的是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当一个个单项知识经过积累和联结,才能为能力的提
期刊
1901年法国苏利·普吕多姆  他的诗歌作品是高尚的理想主义完美艺术的代表,并且罕有地结合了心灵与智慧  1902年德国特奥多尔·蒙森  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在其不朽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1903年挪威比昂斯滕·比昂松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法国诗人  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忠实地反映了其民
期刊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1827)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创立了爱的教育理论和要素教育理论,是要素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1781—1787)《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1801)《天鹅之歌》(1826)等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要素教育”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的易于儿童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以促进儿童各种
期刊
当今教学的评估观念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看教师给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看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思维想象以及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迁移达到自学课本外知识等各方面的能力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即所谓的“一拖三”(教一学二考三)现在教育界已认识到迁移现象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提出了“为迁移而教”的口号,摒弃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上教师设计好一个又一个环节,让学生按着教师的思路
期刊
一、调查目的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指躯体上没有残缺或疾病,而且是指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正常状态。”中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倍受关注的群体,他们是否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呢?为了了解甘肃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状况,以便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我们对甘肃省白银市的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
期刊
一成长记录袋评价应用的背景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都不遗余力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此提高综合国力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实施科教兴国,深化教育改革,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已不是主要问题,最关键是
期刊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理念、方法和过程都有了新的突破,教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在教与学的方法上,摆脱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做法;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教师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因而,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学习,科学地锻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