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会计电算化课程已经成为各个学校财经专业必开的专业核心课程。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强调的是人才的应用性,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与本科不同的鲜明特点。高校一直以来的电算化课程教学已经落后于时代,怎样调整才能使得教学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电算化人才?这还有待于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学、计算机基础学、系统开发等学科之上而设置的。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对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在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比如说,在财务报表模块中,报表定义公式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会计知识的良好掌握,而且要对计算机语言和Excel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因此,课程的设置不能简单地定位在操作技能上,还要兼顾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2、课程内容制定不合理。目前大多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满足于简单的从手工账到计算机做账的过渡,这种电算化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核算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遵循的仍然是传统的会计循环理论,所以,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机械地把教材或模拟实训内容录入计算机,对于用财务软件进行简单会计信息录入是熟悉的,而对于录入后数据的处理运用是不熟悉的。这样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员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
3、教学方法模式单一。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是教师讲解,以教师为中心,上机是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重复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程序日趋复杂,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市场和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无法更好地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行使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另外,很多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缺少从业经验,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是十分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其所学教会学生一步步操作,谈不上实践,更说不上综合应用了。
实训作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使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依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设置,从职业岗位角度分析其内容显得零散;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同学会养成应付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解决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1、课程设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专业方向,会计电算化应设置以下专业课程:会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
2、教材以“自编为主,购买为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应分阶段进行。首先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先学教材中的简单案例;而后由老师自编一份相对完整的练习让学生操作。
3、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应逐步加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应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创造环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具体来说,课堂上,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采取“启发式”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在软件演练中,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结合学生在企业内部审计等实训的经验,自己撰写案例,在课堂上公开展示自己的案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4、加大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到高校进修、下企业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学校还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可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聘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及软件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5、会计电算化实训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为:首先选择实用的会计模拟资料,将学生分组,以每组作为一个财会部门,对组内各个成员按照实际会计岗位进行分工,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在模拟实验室模拟会计电算化运作模式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使学生可以模拟实际会计岗位进行技能训练,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岗位的紧密结合。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讲授理论,结合案例,学生参与,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这需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不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促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更上新的台阶。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学、计算机基础学、系统开发等学科之上而设置的。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对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在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比如说,在财务报表模块中,报表定义公式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会计知识的良好掌握,而且要对计算机语言和Excel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因此,课程的设置不能简单地定位在操作技能上,还要兼顾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2、课程内容制定不合理。目前大多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满足于简单的从手工账到计算机做账的过渡,这种电算化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核算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遵循的仍然是传统的会计循环理论,所以,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机械地把教材或模拟实训内容录入计算机,对于用财务软件进行简单会计信息录入是熟悉的,而对于录入后数据的处理运用是不熟悉的。这样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员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
3、教学方法模式单一。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是教师讲解,以教师为中心,上机是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重复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程序日趋复杂,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市场和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无法更好地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行使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另外,很多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缺少从业经验,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是十分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其所学教会学生一步步操作,谈不上实践,更说不上综合应用了。
实训作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使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依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设置,从职业岗位角度分析其内容显得零散;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同学会养成应付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解决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1、课程设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专业方向,会计电算化应设置以下专业课程:会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
2、教材以“自编为主,购买为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应分阶段进行。首先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先学教材中的简单案例;而后由老师自编一份相对完整的练习让学生操作。
3、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应逐步加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应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创造环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具体来说,课堂上,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采取“启发式”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在软件演练中,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结合学生在企业内部审计等实训的经验,自己撰写案例,在课堂上公开展示自己的案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4、加大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到高校进修、下企业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学校还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可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聘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及软件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5、会计电算化实训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为:首先选择实用的会计模拟资料,将学生分组,以每组作为一个财会部门,对组内各个成员按照实际会计岗位进行分工,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在模拟实验室模拟会计电算化运作模式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使学生可以模拟实际会计岗位进行技能训练,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岗位的紧密结合。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讲授理论,结合案例,学生参与,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这需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不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促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更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