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为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重点课题,《西部城区初中寄宿制管理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现状和问题
1.寄宿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和城镇初中食宿建设相对滞后之间矛盾突出。近几年,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城镇寄宿制学校的快速发展,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在贫困地区的全覆盖,广大农村家长对优质资源校的渴望急剧升温,越来越多的农村适龄少儿涌入城镇借读。据统计,过去五年中我校接收的进城读书的农村孩子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校2758学生中,服务区外的就有1415人,约占51.4%,其中校内外寄宿生有11了2人,占全校学生的42.5%。但是;学校目前只有能容纳500人食宿的保障条件,校外租房读书的农村学生约有近700人,学校滞后的食宿条件和与年俱增的寄宿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寄宿生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和城镇初中生活管理人员较为缺乏之间矛盾突出。大量的寄宿生涌入城镇读书给城镇学校增加了很多的管理难度,这些学生也会面临诸多问题,主要有(1)远离父母,亲情关怀缺失,容易造成住宿生性格怪癖、任性、暴躁;(2)管理钱物能力差,乱花钱、财物丢失等现象比较普遍,甚者会发生敲诈勒索等违法问题;(3)生活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不好,容易将农村的一些不好习俗带到学校影响他人;(4)心理亚健康,逆反心理严重;(5)自控能力差,课余时间无度任性,不能自觉完成作业,学业成绩下滑;(6)家长过度依赖学校,忙于生活生产,甚至放弃自身应尽的教育职责。
3.寄宿生生源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城镇初中管理措施相对不足之间矛盾突出。近几年来,城镇初中寄宿生生源呈现出年龄低、覆盖面广、少数民族增多等特点。就洮阳初中寄宿生生源来看,三个年级寄宿生数量相当,80%以上的寄宿生是从县城小学上来,寄宿生的低龄化现象愈显明显,本县内18个乡镇都有学生在校内外寄宿,且呈现出向偏远山区发展的趋势。由于学校区位优势明显,周边甘南辖区内的卓尼、临潭、合作、迭部、舟曲等藏族学生和临夏辖区内的康乐、和政、广河等回族学生来校寄宿读书人数与年俱增,目前已达300多人,少数名族学生占学校寄宿生的比重增大。寄宿生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学校面临的住宿、餐饮、交通、交流、课外监管等方面的管理难度增加,城镇学校单一的以教学管理为主要任务的管理模式进一步被打破,其与复杂的生源管理所需之间的矛盾成为学校新的突出问题。
4.寄宿生行为习惯的日益复杂和城镇初中管理方法较为单一之间矛盾突出。城镇初中寄宿生大多来自农村边远地区,也有较大部分为少数民族学生,乡土风俗带来的习惯差别,民族习俗引入的生活差异,给城镇初中带来了诸多挑战,特别是对质量至上、重管轻理的管理惯性形成强有力的冲击。
5.寄宿生课余生活需求多样和城镇初中教育资源非常有限之间矛盾突出。大量的学生进入城镇寄宿读书,一方面给城镇学校带来了发展活力,使得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也减轻了家长的管理任务。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家庭条件不一样,家长自身素质普遍低下,对子女的监管不够重视,城镇学校又缺少寄宿生活动的有益场馆,不能为他们提供充足丰富的活动服务。
二、管理策略
面对城镇初中寄宿生面临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实施管理“12321”模式(即:形成一个共识,搭好两块平台,优化三项服务,落实两项措施,实现一个目标)可以有效解决许多矛盾和问题。
1.形成一个共识。即:让每一位寄宿生在学校享受到家的温暖、学习的趣味、成长的快乐。
2.搭好两块平台。即:一块是物质平台,是保障寄宿生生活学习的硬件条件;一块是精神平台,是保障寄宿生生活学习的文化环境。首先要发挥政府投资的主渠道作用,建设能满足每一位住宿生寄宿需求的宿舍和食堂。其次,要广开门路,积极争取民间捐资和学校筹资,在宿舍添置符合标准的床铺、储物柜、桌椅等,做到一人一床一柜一桌,在食堂配备充足的吃饭用具,并按照食品相关法律规范操作,确保寄宿生住的舒心、吃的放心。要创造有利于寄宿生生活活动的文化环境,首先要充分挖掘校内外可利用资源,为寄宿生课余生活提供宽广平台,校内外的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体育场馆、各类活动室、活动器械等要充分开放,同时学校要组织寄宿生成立一定的社团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业余活动,如,绘画、剪纸、制作、跳棋、橡棋、乒乓球、跳绳、拔河、内务整理等,促进住校生团结合作,丰富住校生的课余生活。其次,学校在打造校园文化建设中要考虑寄宿生的文化需求,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自强自律、团结友爱、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提示服务,营造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文化环境。
3.优化三项服务。一是优化对寄宿生衣食住行方面的家长式服务。二是优化对寄宿生的育人服务。三是优化家校携手、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网络服务。
4.落实两项措施。一是建立落实科学的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适合本校寄宿生实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安全预案,使他们在制度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强寄宿生管理队伍建设。学校要克服困难,争取编制,配齐配足寄宿生管理人员和生活老师,在人员选定上要考虑将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综合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管理队伍中去。
5.实现一个目标。即:通过三年的城镇初中寄宿生活,使广大寄宿生普遍成为生活能力强,行为习惯好,学习兴趣浓,价值追求远的群体,成为影响农村家庭摒弃生活陋习、提升生活品位、改变家庭命运的中坚力量。
一、现状和问题
1.寄宿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和城镇初中食宿建设相对滞后之间矛盾突出。近几年,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城镇寄宿制学校的快速发展,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在贫困地区的全覆盖,广大农村家长对优质资源校的渴望急剧升温,越来越多的农村适龄少儿涌入城镇借读。据统计,过去五年中我校接收的进城读书的农村孩子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校2758学生中,服务区外的就有1415人,约占51.4%,其中校内外寄宿生有11了2人,占全校学生的42.5%。但是;学校目前只有能容纳500人食宿的保障条件,校外租房读书的农村学生约有近700人,学校滞后的食宿条件和与年俱增的寄宿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寄宿生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和城镇初中生活管理人员较为缺乏之间矛盾突出。大量的寄宿生涌入城镇读书给城镇学校增加了很多的管理难度,这些学生也会面临诸多问题,主要有(1)远离父母,亲情关怀缺失,容易造成住宿生性格怪癖、任性、暴躁;(2)管理钱物能力差,乱花钱、财物丢失等现象比较普遍,甚者会发生敲诈勒索等违法问题;(3)生活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不好,容易将农村的一些不好习俗带到学校影响他人;(4)心理亚健康,逆反心理严重;(5)自控能力差,课余时间无度任性,不能自觉完成作业,学业成绩下滑;(6)家长过度依赖学校,忙于生活生产,甚至放弃自身应尽的教育职责。
3.寄宿生生源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城镇初中管理措施相对不足之间矛盾突出。近几年来,城镇初中寄宿生生源呈现出年龄低、覆盖面广、少数民族增多等特点。就洮阳初中寄宿生生源来看,三个年级寄宿生数量相当,80%以上的寄宿生是从县城小学上来,寄宿生的低龄化现象愈显明显,本县内18个乡镇都有学生在校内外寄宿,且呈现出向偏远山区发展的趋势。由于学校区位优势明显,周边甘南辖区内的卓尼、临潭、合作、迭部、舟曲等藏族学生和临夏辖区内的康乐、和政、广河等回族学生来校寄宿读书人数与年俱增,目前已达300多人,少数名族学生占学校寄宿生的比重增大。寄宿生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学校面临的住宿、餐饮、交通、交流、课外监管等方面的管理难度增加,城镇学校单一的以教学管理为主要任务的管理模式进一步被打破,其与复杂的生源管理所需之间的矛盾成为学校新的突出问题。
4.寄宿生行为习惯的日益复杂和城镇初中管理方法较为单一之间矛盾突出。城镇初中寄宿生大多来自农村边远地区,也有较大部分为少数民族学生,乡土风俗带来的习惯差别,民族习俗引入的生活差异,给城镇初中带来了诸多挑战,特别是对质量至上、重管轻理的管理惯性形成强有力的冲击。
5.寄宿生课余生活需求多样和城镇初中教育资源非常有限之间矛盾突出。大量的学生进入城镇寄宿读书,一方面给城镇学校带来了发展活力,使得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也减轻了家长的管理任务。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家庭条件不一样,家长自身素质普遍低下,对子女的监管不够重视,城镇学校又缺少寄宿生活动的有益场馆,不能为他们提供充足丰富的活动服务。
二、管理策略
面对城镇初中寄宿生面临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实施管理“12321”模式(即:形成一个共识,搭好两块平台,优化三项服务,落实两项措施,实现一个目标)可以有效解决许多矛盾和问题。
1.形成一个共识。即:让每一位寄宿生在学校享受到家的温暖、学习的趣味、成长的快乐。
2.搭好两块平台。即:一块是物质平台,是保障寄宿生生活学习的硬件条件;一块是精神平台,是保障寄宿生生活学习的文化环境。首先要发挥政府投资的主渠道作用,建设能满足每一位住宿生寄宿需求的宿舍和食堂。其次,要广开门路,积极争取民间捐资和学校筹资,在宿舍添置符合标准的床铺、储物柜、桌椅等,做到一人一床一柜一桌,在食堂配备充足的吃饭用具,并按照食品相关法律规范操作,确保寄宿生住的舒心、吃的放心。要创造有利于寄宿生生活活动的文化环境,首先要充分挖掘校内外可利用资源,为寄宿生课余生活提供宽广平台,校内外的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体育场馆、各类活动室、活动器械等要充分开放,同时学校要组织寄宿生成立一定的社团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业余活动,如,绘画、剪纸、制作、跳棋、橡棋、乒乓球、跳绳、拔河、内务整理等,促进住校生团结合作,丰富住校生的课余生活。其次,学校在打造校园文化建设中要考虑寄宿生的文化需求,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自强自律、团结友爱、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提示服务,营造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文化环境。
3.优化三项服务。一是优化对寄宿生衣食住行方面的家长式服务。二是优化对寄宿生的育人服务。三是优化家校携手、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网络服务。
4.落实两项措施。一是建立落实科学的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适合本校寄宿生实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安全预案,使他们在制度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强寄宿生管理队伍建设。学校要克服困难,争取编制,配齐配足寄宿生管理人员和生活老师,在人员选定上要考虑将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综合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管理队伍中去。
5.实现一个目标。即:通过三年的城镇初中寄宿生活,使广大寄宿生普遍成为生活能力强,行为习惯好,学习兴趣浓,价值追求远的群体,成为影响农村家庭摒弃生活陋习、提升生活品位、改变家庭命运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