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阵地,是教学过程的载体,作为教学活动的最重要场所,课堂上的教学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评价; 管理; 积极气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40-001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其过程可以分为教学、评价和管理三个方面。教育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教学效果所作的价值判断,也是提供教学活动反馈信息的途径,具有诊断、调节和强化的作用。而管理,则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运作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其目的是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现代课堂教学管理则强调为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课堂教学管理的两个基本功能: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和创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学生刚入学,就应当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即教室常规。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当今数学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数学教学研究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有效地消除师生间的交往障碍,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二,創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制定了基本的教室常规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是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成绩呢?答案是显然的。因为上述因素仅仅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还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首先做到了解学生的需要。这是课堂学习管理的心理依据。毕竟,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应当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业水平;平时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听取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期望。例如,在刚开学初始阶段,收集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对自我的期望;半期或期末考试后,布置学生写试卷分析和自我总结等。事实上,通过收集学生对“我心目中的数学老师”的描述,我了解到学生普遍喜欢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和幽默感,平易近人,能和学生交朋友的老师;而不喜欢老师抽烟,衣着不整、无精打采,处事不公正,体罚学生。部分优生还具体提出老师应当多讲学习方法,典型题目以及解题技巧,平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以锻炼思维等;而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希望老师讲课放慢速度,深入浅出,多讲基础题目,甚至要求尽可能减少作业和考试等。通过这样一些做法,教师可以提取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学业程度的教学目标。
第二,建立融洽、健康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地位使其容易产生权威心理和“教师自我中心”倾向,有的教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这种倾向,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不允许学生有不同于自己的想法,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在课堂上只能言听计从,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主动的思维习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满足了学生对教师、对课堂的心理期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容性,相互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尊重、喜欢教师,主动接受老师的指导,接纳各项教学管理措施。
学生的群体,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影响。优秀的班集体,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群体规范,有较强的凝聚力,可以为课堂教学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而对于学生问题行为较多的班集体,教师则应当采取控制性的管理,逐渐引导班集体的群体行为形成规范,同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参考文献:
[1]《教育管理学之初中数学教学实录与分析》读本,2013年11月出版
[2]《班主任管理工作》合订本,武汉美术出版社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评价; 管理; 积极气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40-001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其过程可以分为教学、评价和管理三个方面。教育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教学效果所作的价值判断,也是提供教学活动反馈信息的途径,具有诊断、调节和强化的作用。而管理,则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运作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其目的是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现代课堂教学管理则强调为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课堂教学管理的两个基本功能: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和创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学生刚入学,就应当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即教室常规。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当今数学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数学教学研究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有效地消除师生间的交往障碍,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二,創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制定了基本的教室常规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是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成绩呢?答案是显然的。因为上述因素仅仅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还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首先做到了解学生的需要。这是课堂学习管理的心理依据。毕竟,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应当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业水平;平时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听取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期望。例如,在刚开学初始阶段,收集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对自我的期望;半期或期末考试后,布置学生写试卷分析和自我总结等。事实上,通过收集学生对“我心目中的数学老师”的描述,我了解到学生普遍喜欢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和幽默感,平易近人,能和学生交朋友的老师;而不喜欢老师抽烟,衣着不整、无精打采,处事不公正,体罚学生。部分优生还具体提出老师应当多讲学习方法,典型题目以及解题技巧,平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以锻炼思维等;而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希望老师讲课放慢速度,深入浅出,多讲基础题目,甚至要求尽可能减少作业和考试等。通过这样一些做法,教师可以提取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学业程度的教学目标。
第二,建立融洽、健康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地位使其容易产生权威心理和“教师自我中心”倾向,有的教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这种倾向,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不允许学生有不同于自己的想法,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在课堂上只能言听计从,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主动的思维习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满足了学生对教师、对课堂的心理期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容性,相互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尊重、喜欢教师,主动接受老师的指导,接纳各项教学管理措施。
学生的群体,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影响。优秀的班集体,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群体规范,有较强的凝聚力,可以为课堂教学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而对于学生问题行为较多的班集体,教师则应当采取控制性的管理,逐渐引导班集体的群体行为形成规范,同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参考文献:
[1]《教育管理学之初中数学教学实录与分析》读本,2013年11月出版
[2]《班主任管理工作》合订本,武汉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