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中欣赏,体验中升华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ylyf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把识记和背诵作为其主要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需求。本文作者从文言文的诵读与欣赏角度出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文言文教学教法上的创新之举。
  【关键词】文言文;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受作品时代、认知冲突、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可谓是“望文生畏”,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致使其学习方式简单,单纯把识记和背诵当成唯一的学习目标。文言文用语精炼,言简意赅,内容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性。因此,加强文言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释放学生学习激情,营造互助合作氛围
  1.确定目标。每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都要将学习目标明确的告诉学生。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预习具有针对性,而且也明确了教学任务和要求,使学生被动的听讲变成了主动的探究,以此来调动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
  2.诵读先行。反复诵读课文,利用多媒体CAI伴音齐读,尝试男女生交叉朗读,举办古诗文朗读比赛均是很好的诵读形式。著名语文学者钱梦龙先生也说应重视学生的自得、自悟和语感的培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会逐渐领会文章大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小组合作。教师先讲解文言文翻译的三步骤: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③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作出增补。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确定学习难点,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集体学习,交换每个成员的意见和看法,在翻译时力求准确无误。
  4.课堂竞赛。把全班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开展实词虚词的朗读竞赛、翻译竞赛、背诵竞赛等,获胜小组将给予物质奖励或口头表扬。
  二、感受经典诗文魅力,提高学生情感体验
  学习文言文如果只局限于字、词、句的理解,只满足于会疏通和翻译那么只能说是浅尝辄止。经典诗文是中国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欣赏价值。因此,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切身感受经典诗文的人文魅力,逐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岳阳楼记》、《与朱元思书》、《陋室铭》、《爱莲说》等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其内容不但措辞讲究,行文优美,而且所含哲理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经典文言文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处世哲学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的确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佳作时,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和评析,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情境美,人文美。例如,学习《岳阳楼记》就要与作者一起忘怀得失,宠辱不惊,追求人生的崇高理想。学习《爱莲说》就应“质本洁来还洁去”,不能随波逐流,做世俗之人。与这些经典对话,怎么不产生美的火花、心灵的愉悦呢?
  三、倡导师生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要想激活文言文教学这潭池水,教师就要不断的引领学生实现有效探究。借助反复的诵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来增强师生的互动。问题是教学的核心,也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爱因斯坦曾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问题的出现正反映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如在学习《口技》一文时,有的学生曾提出过“为什么要描写观众的反应”的问题,经过教师点拔与揭示,大家很快的做出了解释。又如,在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中笔者提出,“假如你是元方,你应怎样对待已经悔过的友人?”这一问题。还有,在学习《伤仲永》一文时,我问学生,“伤仲永的悲剧全是其父一人之过吗?”对于这些问题,建议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细读原作,师生探讨等形式深入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学生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就要充分把握文言文的行文特点和作品内涵。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活泼的形式,更加巧妙的引导鼓励学生诵读经典之作,探究作品的文学价值与审美价值,真正做到在诵读中欣赏,在体验中升华。
  【参考文献】
  [1]彭志能.初中文言文教学点滴浅析.《学周刊》.2011年.第6期
  [2]徐飞月.激趣·诵读·授法·拓展——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年.第4期
  [3]黄青山.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探讨.《黑河教育》.2010年.第2期
  [4]乔志军.浅谈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个人体会.《基础教育论坛》.2011年.第8期
  [5]曾清华.浅析文言文教学的误区.《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1年.第5期
  [6]杨敏.浅谈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年.第1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黄集镇中心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和谐教学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和谐;兴趣;主动性;乐学;评价  如何把中学和谐教学引入中学政治课
期刊
19世纪末,日本开始运用“日常生活指导模式”来进行写作教学实践。20世纪30年代日本一部分地区的教师发起了“日常生活作文”运动,这一运动的发起使“日常生活指导模式”在日本近代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近现代“日常生活指导模式”在过去模式的基础上又作了不少改进,兼顾“反映个性”和“交流认识、传达思想”两个方面。“日常生活指导模式”是一项把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与学生的人格塑造结合起来的现实的行之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坚守一线的政治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观念、与时俱进,在认真审视形势发展的同时,紧密结合实际特点和学科教学情况,努力寻找创新创优的突破口和入手处,并充分发扬新时代精神,敢于进取、勇于拼搏、善于创新、乐于奉献,以全面加强师生能力建设,促进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相长。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程背景;教改创新;实践与
期刊
【摘要】悉心研究教学技巧,创设诱人的学习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探索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是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课堂;改革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新课标改革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想在课堂中表达自如,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学富有成效,应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唱好开头,唤起注意力  一
期刊
【摘要】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效能的重要保障。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活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能力培养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席卷整个高中学科教学,如何运用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紧扣学生主体特性,开展丰富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成为高中数学学科面临的需
期刊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由学习产生新的兴趣从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  一、“容错”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及积极意义  1.巧借“容错”运用于数学教学  作为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尽快地掌握课堂内容,并且能够举一反三
期刊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但在实际中,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始终是令人“心惊胆战”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教师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克服作文难关呢?  首先就是要把握好学生的写作心理,学生作文成功的第一步是教师对学生赏识性的评价。  一、赏识学生习作,满足其自尊的心理需要  作文起步,小学生由说、写一两句完整的话过渡到说、写几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一个迅猛发展的多元化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是一个处处充满创新精神的时代。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成为农村地区数学教师所面对的一大问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学生在动中学,学中索,索中思,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从我执教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趣摆火柴棒”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拙见
期刊
一直以来,我一遇到作文课心里就犯怵,不知该如何指导。因为按照以往的做法,无论是讲解各种文体的一般写法和技法,还是范读相关例文,收效都甚微。讲文体的写法和技法,学生当时听得条条是道,可一当拿起笔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而学生听完老师的例文,又被其篇章结构、文法修辞牵着鼻子走,跳不出例文的框子。有时也想做一些尝试,改变一下做法,总担心学生配合不好,既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又没有效果,因此一直犹豫着。而今天的一节
期刊
【摘要】从哲学的辨证观来看,这个世界就是处在相互对立而又对应的关系中,而黑与白,正如阴阳处两级而对立,对应,具有无限的表现力,一无所有的黑与白,是拥有一切,无所不包的。  【关键词】黑与白;道;山水画  中国古代道家以黑白论世界,黑色为阴,白色为阳。中国山水画家们借山水体现他们的哲学观点,用黑白之色,创造出一个气象万千,变化无穷的艺术世界。既有其深厚的民族哲理,也有其玄妙的哲学意义,这是中国山水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