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跆拳道训练中的意识作用,能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发挥意识的潜在力作用,应遵循跆拳道训练中的基本规律,针对视觉、听觉表象采取多种训练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跆拳道;训练;方法;意识
充分发挥意识潜力的作用,乃是心理训练范畴的重要课题。跆拳道教练员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向学生输入各种有关跆拳道技术、技能的信息,并根据需要为学生确定最佳训练目标,使之在跆拳道训练中,正确地控制自己的肌体和行为,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在跆拳道训练中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以意传神、以型促学的教学效果。
意识在跆拳道训练中的形成过程,不可能像照相机那样,一次摄取整个全貌,而是逐步形成,最后才构成了完整的意识过程。它的形成是借助于教练员的新异性语言和专项运动术语的强化以及教练员形体动作的刺激,通过学生的高级神经活动而实现的。根据生理和心理学的特点,跆拳道训练的意识形成与发挥可大约分为三个阶段。
一、“模式阶段”的意识及其潜力的发挥
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是人体对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受器(特别是本体感觉)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的强烈兴奋,学生的内抑制尚未确立,肌肉感受性很低,在动作上则表现为空间和时间的不准确,动作僵硬不协调而且做动作很费力,整个练习主要靠视觉、听觉来控制调节,但已初步形成了动作轮廓的表象。
在“模式”阶段,教练员主要应从培养学生的正确动机入手,使他们明确跆拳道训练的目的、任务、意义,同时,要针对这一阶段主要靠视觉、听觉表象来控制调节的特点,可大量地观看图解、录像,并结合教练员的示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格斗技术表象,从而建立动作概念。教练员要经常采用语言提示法、分解讲解各种动作的结构以及发力顺序等,并要注意示范讲解的动作速度不宜过快。另外,教练员还可以进行一些“术语意念”的辅助练习,使学生逐步形成精确的表象,由慢到快用以体会动作的路线、方位、幅度、用力方法等。若学生在实践对抗训练中存在惧怕心理,除采用一些辅助和诱导性练习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增强信心的语言,培养他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加强思想意识,消除害怕心理,为从技术上、战术上和思想上尽快地转入系统训练打好基础。
二、“成型阶段”的意识及其潜力的发挥
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是学生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也逐渐消失。此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学生的神经处于分化,内抑制基本确立,完成的动作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日趋明晰准确,学生已把前一阶段形成的各个动作表象概括为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初步形成了“动力定型”。
在“成型”阶段,教练员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运用和深化语言的作用以及形体的刺激作用,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意识活动,在训练中有效地支配动作。教练员要按照动作规律,分析动作的特点,把动作的个别要素概括为整体的動作系统,这样,在准确知觉和积极思考各个动作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就会使学生逐渐熟悉全部动作系统和各动作的特点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另外,还可以运用“阻力和助力”练习法(阻力练习力量,助力练习速度),以此来提高肌肉感受力和耐久力,使之达到一定的强度,完善格斗练习,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动作的质量。
三、“提高阶段”的意识及其潜力的发挥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的运动技能进一步熟练和精确,完成动作的方法有较大的改进,“动力定型”已经巩固、形成,动作更趋于完善、稳定、协调、灵活。意识的控制作用减弱,能在最省力的情况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如果要求注意全部动作,意识就能很敏锐地观察全部因素,尤其在“竞技对抗”的情况下,这种意识可以达到十分鲜明清晰的程度。由上可见,跆拳道训练的意识形成过程,从生理机制上看,就是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第二信号系统的控制来完成。特别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是需要有意识地对新学动作形成清晰的表象与正确的概念,同时要分析动作的优点与缺点,自觉发现成功的方法,克服不正确的方法,这一切都是与人的意识活动分不开的,所以,动作技能是与意识相联系并为意识所支配。因此,如果教练员针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任务,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就可以使学生在训练中很快地、很明确地形成格斗意识,从而加速技术动作的掌握。
在“提高”阶段,学生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达到了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此时,教练员要通过明确精练的语言和词汇,深入提示动作技术的本质和薄弱环节,改善动作过程,提高专项能力。在训练前要充分利用“动作一条线,重心波动小,速度分配好,劲力充实,刚柔相济”等这类概括性语言,使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定向,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通过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和准确的示范,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跆拳道训练,是充分发挥意识潜力的关键。
在跆拳道训练中充分发挥意识的潜力作用,是借助于教练员的语言传授经验,依赖于学生的感知、思维能力和运动表象的形成以及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通过训练和培养而实现的。通过教练员对学生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就可以改善学生神经活动的机能,提高反应能力,使他们建立起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真正融会贯通教练员的意图,并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进而充分发挥教练员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训练中更有目的性、方向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曾于久.跆拳道运动员的技能及其训练[J].中国体育科技,2005(2).
[2]崔沉义.简述跆拳道运动及在我国的发展[J].山西体育科技,
2006(2).
[3]黄佑琴.论跆拳道教学对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J].体育科技文
献通报,2006(5).
(平顶山市体育局)
关键词:跆拳道;训练;方法;意识
充分发挥意识潜力的作用,乃是心理训练范畴的重要课题。跆拳道教练员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向学生输入各种有关跆拳道技术、技能的信息,并根据需要为学生确定最佳训练目标,使之在跆拳道训练中,正确地控制自己的肌体和行为,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在跆拳道训练中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以意传神、以型促学的教学效果。
意识在跆拳道训练中的形成过程,不可能像照相机那样,一次摄取整个全貌,而是逐步形成,最后才构成了完整的意识过程。它的形成是借助于教练员的新异性语言和专项运动术语的强化以及教练员形体动作的刺激,通过学生的高级神经活动而实现的。根据生理和心理学的特点,跆拳道训练的意识形成与发挥可大约分为三个阶段。
一、“模式阶段”的意识及其潜力的发挥
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是人体对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受器(特别是本体感觉)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的强烈兴奋,学生的内抑制尚未确立,肌肉感受性很低,在动作上则表现为空间和时间的不准确,动作僵硬不协调而且做动作很费力,整个练习主要靠视觉、听觉来控制调节,但已初步形成了动作轮廓的表象。
在“模式”阶段,教练员主要应从培养学生的正确动机入手,使他们明确跆拳道训练的目的、任务、意义,同时,要针对这一阶段主要靠视觉、听觉表象来控制调节的特点,可大量地观看图解、录像,并结合教练员的示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格斗技术表象,从而建立动作概念。教练员要经常采用语言提示法、分解讲解各种动作的结构以及发力顺序等,并要注意示范讲解的动作速度不宜过快。另外,教练员还可以进行一些“术语意念”的辅助练习,使学生逐步形成精确的表象,由慢到快用以体会动作的路线、方位、幅度、用力方法等。若学生在实践对抗训练中存在惧怕心理,除采用一些辅助和诱导性练习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增强信心的语言,培养他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加强思想意识,消除害怕心理,为从技术上、战术上和思想上尽快地转入系统训练打好基础。
二、“成型阶段”的意识及其潜力的发挥
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是学生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也逐渐消失。此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学生的神经处于分化,内抑制基本确立,完成的动作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日趋明晰准确,学生已把前一阶段形成的各个动作表象概括为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初步形成了“动力定型”。
在“成型”阶段,教练员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运用和深化语言的作用以及形体的刺激作用,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意识活动,在训练中有效地支配动作。教练员要按照动作规律,分析动作的特点,把动作的个别要素概括为整体的動作系统,这样,在准确知觉和积极思考各个动作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就会使学生逐渐熟悉全部动作系统和各动作的特点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另外,还可以运用“阻力和助力”练习法(阻力练习力量,助力练习速度),以此来提高肌肉感受力和耐久力,使之达到一定的强度,完善格斗练习,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动作的质量。
三、“提高阶段”的意识及其潜力的发挥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的运动技能进一步熟练和精确,完成动作的方法有较大的改进,“动力定型”已经巩固、形成,动作更趋于完善、稳定、协调、灵活。意识的控制作用减弱,能在最省力的情况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如果要求注意全部动作,意识就能很敏锐地观察全部因素,尤其在“竞技对抗”的情况下,这种意识可以达到十分鲜明清晰的程度。由上可见,跆拳道训练的意识形成过程,从生理机制上看,就是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第二信号系统的控制来完成。特别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是需要有意识地对新学动作形成清晰的表象与正确的概念,同时要分析动作的优点与缺点,自觉发现成功的方法,克服不正确的方法,这一切都是与人的意识活动分不开的,所以,动作技能是与意识相联系并为意识所支配。因此,如果教练员针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任务,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就可以使学生在训练中很快地、很明确地形成格斗意识,从而加速技术动作的掌握。
在“提高”阶段,学生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达到了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此时,教练员要通过明确精练的语言和词汇,深入提示动作技术的本质和薄弱环节,改善动作过程,提高专项能力。在训练前要充分利用“动作一条线,重心波动小,速度分配好,劲力充实,刚柔相济”等这类概括性语言,使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定向,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通过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和准确的示范,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跆拳道训练,是充分发挥意识潜力的关键。
在跆拳道训练中充分发挥意识的潜力作用,是借助于教练员的语言传授经验,依赖于学生的感知、思维能力和运动表象的形成以及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通过训练和培养而实现的。通过教练员对学生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就可以改善学生神经活动的机能,提高反应能力,使他们建立起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真正融会贯通教练员的意图,并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进而充分发挥教练员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训练中更有目的性、方向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曾于久.跆拳道运动员的技能及其训练[J].中国体育科技,2005(2).
[2]崔沉义.简述跆拳道运动及在我国的发展[J].山西体育科技,
2006(2).
[3]黄佑琴.论跆拳道教学对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J].体育科技文
献通报,2006(5).
(平顶山市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