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ICU是集危重、抢救、大手术为一体的治疗场所,是一个具有特殊环境和规章制度的科室。[1]在ICU住院期间死亡的威胁、疾病的痛苦、陌生的环境、沟通的障碍等问题,使病人产生一系列的负性心理反应,其精神、心理的创伤,远远超过疾病带来的痛苦。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熟练掌握每位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这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ICU 心理 护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38-01
1 心理特点
1.1 恐惧感和威胁感。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严重程度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成正相关,这主要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关。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认为自己病情严重,会危及生命,产生十分明显恐惧感、威胁感[3]。
1.2 情感抑郁、孤独感。ICU患者缺少外界信息,病室气氛严肃,医护人员忙于各种救护处置,无暇与患者充分交流,使患者得不到及时的信息;另外,有些患者由于病情原因不能与医护人员交流,如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均可因信息缺乏,如:产生孤独、恐惧、忧郁、厌世等消极情绪反应。此外,ICU需控制感染,因而谢绝探视,患者与亲友隔离,容易产生孤独感。
1.3 缺乏安全感。为了防止各种导管和引流管移动或意外拔除,通常会对患者进行适当约束,病人会感到不适,无安全感。
1.4 烦躁、焦虑、紧张。ICU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病室嘈杂,患者终日看到的是密集的监护与治疗设备、监护光信号、昼夜不灭的灯光及医护人员忙碌工作的身影,特别是目击了同室患者的死亡,更易产生很强的精神心理压力,这些紧张的氛围造成了患者的视觉超负荷。听觉方面ICU噪声主要来自谈话、监护仪、呼吸机报警等,这3类噪声就会导致病人烦躁不安,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疼痛感加剧,使病人感到头痛、幻觉、入睡困难、昼夜睡眠节律颠倒[4]。
2 护理对策
2.1 改善环境。保持室内清洁、整齐、舒适、安静、温湿度适宜,设备应摆放整齐,灯光可使用柔和光线,不要直接对着患者的眼睛。妥善安排治疗操作时间,尽量保持患者白天清醒,夜晚睡眠,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患者之间用屏风或窗帘隔开,以避开抢救对患者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讨论病情,大声喧哗,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设备发出的报警声音调至合适大小。
2.2 加强护患沟通。语言交流是护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过程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并从情感上激发患者。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与其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归宿感。
2.3 加强入住后交流。应根据不同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由于每位患者的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及宗教信仰不同,对疾病的态度及对治疗中的文化需求也不同,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满意的环境,做好解释,按医疗护理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同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对进入ICU患者,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病情,使其懂得进入ICU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治疗、护理。身边的各种仪器是为了帮助监测心率、血压、呼吸、指脉氧等变化,使患者在对ICU的了解中自然地减轻心理压力,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认识[4]。
2.4 加强非语言沟通。ICU部分患者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原因失去语言表达能力,护士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肢体语言与病人沟通,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增加视觉信息传递,以掌握其生理及心理动态,增强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促进脑功能的恢复[6]。
2.5 合理的探视制度。家属探视并不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允许家属适当探视,可以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程度,增加患者的信息,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对遗弃和分离的恐惧。因此,根据治疗、护理的具体情况,适度地开放ICU探视,让家属、亲友多亲近患者,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对于其掌声疾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6 音乐疗法。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悠扬适宜的旋律可使人身心得到放松,产生其他交流所达不到的效果。[2]在ICU紧张环境中,应用音乐疗法,可缓和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减轻其不良情绪。
ICU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特点,我们应该在工作中注意观察,掌握其心理特点,及时给予指导及治疗护理,减少其不良心理反应,使其能够信任医护人员,调动其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志红,周兰珠,主编.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5-179
[2] 郭凤琳,张家驹.ICU综合征及音乐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3):103-104
[3] 刘化侠.机械通气病人的不适与痛苦[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52-53
[4] 渡连淑子,张淑琴.对接受医疗仪器治疗患者的评价和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4,13(3):130-131
[5] 史铁英.ICU患者心理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324-325
[6] 吴虹.非语言交流与病人心理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33-34
[7] 李书品,马海龙,刘晓梅.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减少使用约束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1):520
关键词:ICU 心理 护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38-01
1 心理特点
1.1 恐惧感和威胁感。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严重程度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成正相关,这主要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关。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认为自己病情严重,会危及生命,产生十分明显恐惧感、威胁感[3]。
1.2 情感抑郁、孤独感。ICU患者缺少外界信息,病室气氛严肃,医护人员忙于各种救护处置,无暇与患者充分交流,使患者得不到及时的信息;另外,有些患者由于病情原因不能与医护人员交流,如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均可因信息缺乏,如:产生孤独、恐惧、忧郁、厌世等消极情绪反应。此外,ICU需控制感染,因而谢绝探视,患者与亲友隔离,容易产生孤独感。
1.3 缺乏安全感。为了防止各种导管和引流管移动或意外拔除,通常会对患者进行适当约束,病人会感到不适,无安全感。
1.4 烦躁、焦虑、紧张。ICU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病室嘈杂,患者终日看到的是密集的监护与治疗设备、监护光信号、昼夜不灭的灯光及医护人员忙碌工作的身影,特别是目击了同室患者的死亡,更易产生很强的精神心理压力,这些紧张的氛围造成了患者的视觉超负荷。听觉方面ICU噪声主要来自谈话、监护仪、呼吸机报警等,这3类噪声就会导致病人烦躁不安,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疼痛感加剧,使病人感到头痛、幻觉、入睡困难、昼夜睡眠节律颠倒[4]。
2 护理对策
2.1 改善环境。保持室内清洁、整齐、舒适、安静、温湿度适宜,设备应摆放整齐,灯光可使用柔和光线,不要直接对着患者的眼睛。妥善安排治疗操作时间,尽量保持患者白天清醒,夜晚睡眠,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患者之间用屏风或窗帘隔开,以避开抢救对患者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讨论病情,大声喧哗,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设备发出的报警声音调至合适大小。
2.2 加强护患沟通。语言交流是护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过程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并从情感上激发患者。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与其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归宿感。
2.3 加强入住后交流。应根据不同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由于每位患者的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及宗教信仰不同,对疾病的态度及对治疗中的文化需求也不同,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满意的环境,做好解释,按医疗护理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同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对进入ICU患者,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病情,使其懂得进入ICU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治疗、护理。身边的各种仪器是为了帮助监测心率、血压、呼吸、指脉氧等变化,使患者在对ICU的了解中自然地减轻心理压力,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认识[4]。
2.4 加强非语言沟通。ICU部分患者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原因失去语言表达能力,护士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肢体语言与病人沟通,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增加视觉信息传递,以掌握其生理及心理动态,增强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促进脑功能的恢复[6]。
2.5 合理的探视制度。家属探视并不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允许家属适当探视,可以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程度,增加患者的信息,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对遗弃和分离的恐惧。因此,根据治疗、护理的具体情况,适度地开放ICU探视,让家属、亲友多亲近患者,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对于其掌声疾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6 音乐疗法。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悠扬适宜的旋律可使人身心得到放松,产生其他交流所达不到的效果。[2]在ICU紧张环境中,应用音乐疗法,可缓和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减轻其不良情绪。
ICU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特点,我们应该在工作中注意观察,掌握其心理特点,及时给予指导及治疗护理,减少其不良心理反应,使其能够信任医护人员,调动其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志红,周兰珠,主编.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5-179
[2] 郭凤琳,张家驹.ICU综合征及音乐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3):103-104
[3] 刘化侠.机械通气病人的不适与痛苦[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52-53
[4] 渡连淑子,张淑琴.对接受医疗仪器治疗患者的评价和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4,13(3):130-131
[5] 史铁英.ICU患者心理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324-325
[6] 吴虹.非语言交流与病人心理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33-34
[7] 李书品,马海龙,刘晓梅.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减少使用约束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