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恩来总理曾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精神层面多于物质层面。笔者就品德教学如何改善孩子精神世界,成就孩子精神力量,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做法。
品德教学影响孩子的精神世界
品德教学凸显的是一种精神活动。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受教育者所希望的性格特征,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发出、接受、消化吸收、取舍、形成自身新的信息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物质条件的参与,比如语言、声音、光电、教学设施、教材等外在物质材料,但参与这个过程最核心的东西是人的视觉、听觉、思考的神经系统,形成的信息结果存储于大脑,必然转化为人的精神内核。所以,品德教学的过程就是一种孩子精神活动的过程。
人的精神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可以改善的。作为上层建筑的人的精神,依赖物质而存在,也会因为物质基础的改变而变化。比如,一个人穷困潦倒、饥寒交迫,其精神必定沮丧、惊慌,当他能够吃饱穿暖的时候,其精神一定是满足而踏实。而当一个人具备回报社会、改变风尚的能力的时候,他就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成为时代精英人物。
品德教学的方式方法
品德课程具有综合性特点,教学内容涵盖广泛,老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掘教材知识类别丰富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各种精神要素。
尊重成就自信的人格力量 蹲下身子交流,和孩子平等谈话,与孩子共同学习,诚恳接受孩子的批评,赞赏孩子的优点,把孩子放大成一个“大人”加以重视、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形成“人生而平等”的人际观念和自尊自重、自信自立的人格力量。
体育知识让孩子强壮、达观 体育教给孩子健康的理念,学会锻炼的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每个孩子都有强壮的身体。通过系统的体育锻炼,孩子的身高、体重、力量、韧性、协调、配合等方面的素养全面进步。一个身体强壮的孩子精力充沛,朝气蓬勃、达观阳光、充满活力。经常参加体育比赛的孩子,追求更快、更远、更强,形成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奋发进取的的性格特质。
科学知识让孩子智慧 小学的科学、初中高中的物理学科让孩子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化学让孩子知道,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可以掌握的、利用物质的变化规律可以造福人类的,比如利用氮气合成化肥,利用磁场变化发电;生物让孩子知道物种起源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进化、物种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生物链条、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通过科学学科的系统学习,在孩子的脑海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无神论世界观而非有神论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是可以部分影响和改变的,比如人工降雨改变局部天气、空调可以改善室内温度、利用空气的浮力让飞机翱翔天空,利用电子技术遥控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车等。同时也让孩子知道:物质的世界、物质的宇宙浩瀚无穷,人的智慧远远不能抗衡自然,既要有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勇气,也要有一种敬畏自然的谨慎和保留,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从而与大自然、与各个物种和谐共处。
史学知识让人理性和明鉴 史学鉴古知今、明得失,借鉴学习古人的经验,规避失败的教训,少做弯路,少绕圈子,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成为一个理性、明智的孩子。
文学知识让人优雅、富有爱心、肩负责任 文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总结,是人类历代文明的集合,人文精神深邃、丰富、驳杂,富有精神养份。通过对中外文学的学习,孩子会变得更富有爱心、同情、对弱者的悲悯、建立对人性善、恶、美、丑的理性认识,形成科学的自我价值观,回避人性的弱点,发扬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身价值。
法律知识让人理性、严谨、自律 法不许,则不可为,这是现代法理的基本原理。学会在法律许可范围学习、生活、工作,遵纪守法、循规蹈矩,千万不能违规违纪,合理满足自身的要求、合理控制自身的欲望,于己规避违纪违规风险,于人无害,于社会无损。
美育知识让人高雅宽广 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崇尚美,绚丽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欢快的节奏、优雅的旋律,涤荡视觉、净化灵魂,经过美的熏陶,孩子的情趣會变得高雅,孩子的志趣会变得丰满。
道德规范让人诚信、善良、富于爱心、勇担责任 系统的德育活动,让孩子知道善、恶、美、丑,明辨是非,拒绝邪恶,完善自我,从而形成良善、诚实、自食其力、回报社会的公民素养,形成讲社会公德、守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性格特质。
通过持续的品德教学和系统的学校教育,孩子身体逐渐强壮、见识逐渐增长、思想逐渐丰富、内心逐渐丰满,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自身的学习生活乃至以后工作的基本态度、基本方法、基本理念,久而久之,便凝聚为自己最核心的精神力量,形成自己的灵魂。
结束语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习惯,比习惯更重要的是性格。作为品德老师,要将培养孩子的最终价值理念置于首位,既要关注孩子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让学生有一个优秀的分数,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体验、方法的掌握,更要形成积极学习、快乐成长、主动参与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指导孩子们不断历练和提升,形成自身的性格特征,成就孩子终生受用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希贤学校)
品德教学影响孩子的精神世界
品德教学凸显的是一种精神活动。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受教育者所希望的性格特征,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发出、接受、消化吸收、取舍、形成自身新的信息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物质条件的参与,比如语言、声音、光电、教学设施、教材等外在物质材料,但参与这个过程最核心的东西是人的视觉、听觉、思考的神经系统,形成的信息结果存储于大脑,必然转化为人的精神内核。所以,品德教学的过程就是一种孩子精神活动的过程。
人的精神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可以改善的。作为上层建筑的人的精神,依赖物质而存在,也会因为物质基础的改变而变化。比如,一个人穷困潦倒、饥寒交迫,其精神必定沮丧、惊慌,当他能够吃饱穿暖的时候,其精神一定是满足而踏实。而当一个人具备回报社会、改变风尚的能力的时候,他就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成为时代精英人物。
品德教学的方式方法
品德课程具有综合性特点,教学内容涵盖广泛,老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掘教材知识类别丰富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各种精神要素。
尊重成就自信的人格力量 蹲下身子交流,和孩子平等谈话,与孩子共同学习,诚恳接受孩子的批评,赞赏孩子的优点,把孩子放大成一个“大人”加以重视、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形成“人生而平等”的人际观念和自尊自重、自信自立的人格力量。
体育知识让孩子强壮、达观 体育教给孩子健康的理念,学会锻炼的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每个孩子都有强壮的身体。通过系统的体育锻炼,孩子的身高、体重、力量、韧性、协调、配合等方面的素养全面进步。一个身体强壮的孩子精力充沛,朝气蓬勃、达观阳光、充满活力。经常参加体育比赛的孩子,追求更快、更远、更强,形成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奋发进取的的性格特质。
科学知识让孩子智慧 小学的科学、初中高中的物理学科让孩子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化学让孩子知道,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可以掌握的、利用物质的变化规律可以造福人类的,比如利用氮气合成化肥,利用磁场变化发电;生物让孩子知道物种起源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进化、物种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生物链条、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通过科学学科的系统学习,在孩子的脑海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无神论世界观而非有神论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是可以部分影响和改变的,比如人工降雨改变局部天气、空调可以改善室内温度、利用空气的浮力让飞机翱翔天空,利用电子技术遥控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车等。同时也让孩子知道:物质的世界、物质的宇宙浩瀚无穷,人的智慧远远不能抗衡自然,既要有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勇气,也要有一种敬畏自然的谨慎和保留,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从而与大自然、与各个物种和谐共处。
史学知识让人理性和明鉴 史学鉴古知今、明得失,借鉴学习古人的经验,规避失败的教训,少做弯路,少绕圈子,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成为一个理性、明智的孩子。
文学知识让人优雅、富有爱心、肩负责任 文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总结,是人类历代文明的集合,人文精神深邃、丰富、驳杂,富有精神养份。通过对中外文学的学习,孩子会变得更富有爱心、同情、对弱者的悲悯、建立对人性善、恶、美、丑的理性认识,形成科学的自我价值观,回避人性的弱点,发扬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身价值。
法律知识让人理性、严谨、自律 法不许,则不可为,这是现代法理的基本原理。学会在法律许可范围学习、生活、工作,遵纪守法、循规蹈矩,千万不能违规违纪,合理满足自身的要求、合理控制自身的欲望,于己规避违纪违规风险,于人无害,于社会无损。
美育知识让人高雅宽广 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崇尚美,绚丽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欢快的节奏、优雅的旋律,涤荡视觉、净化灵魂,经过美的熏陶,孩子的情趣會变得高雅,孩子的志趣会变得丰满。
道德规范让人诚信、善良、富于爱心、勇担责任 系统的德育活动,让孩子知道善、恶、美、丑,明辨是非,拒绝邪恶,完善自我,从而形成良善、诚实、自食其力、回报社会的公民素养,形成讲社会公德、守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性格特质。
通过持续的品德教学和系统的学校教育,孩子身体逐渐强壮、见识逐渐增长、思想逐渐丰富、内心逐渐丰满,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自身的学习生活乃至以后工作的基本态度、基本方法、基本理念,久而久之,便凝聚为自己最核心的精神力量,形成自己的灵魂。
结束语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习惯,比习惯更重要的是性格。作为品德老师,要将培养孩子的最终价值理念置于首位,既要关注孩子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让学生有一个优秀的分数,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体验、方法的掌握,更要形成积极学习、快乐成长、主动参与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指导孩子们不断历练和提升,形成自身的性格特征,成就孩子终生受用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希贤学校)